1、只有高起点004专稿口有高起点才能大发展为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序在从事新闻版管理一 r 作以前,我担任博士生导师,指导的主要是经济学方面的博士论文.近年,在从事政务的同时又“操旧业 “,不过.也改了行,专注于新闻传播和版业南于蔡翔同学作的是编辑版方向的博十论文,所以说这是我参与指导传媒,版专业博的“开篇之作 “.蔡翔同学敢于向自我发起挑战,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第一次围绕我国的大学出版,同顾过去,总结现存.展望未来.“ 开篇之作“ 和“第次“霞叠在一起,使我对大学版有许多话要说.(一)我旧的大学版虽然很年轻,但充满生桃与活力,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与欧美的大学出版相比.我国大学版的历史短.1478
2、年,牛滓大学设立了牛津大学印刷所,1586 年.牛津大学印刷所的基础卜成立了牛津大学 m 版社.而往 1534 年,剑桥大学就成立了剑桥大学出版礼.以牛津,剑桥两所大学成立的 m 版社为标志.欧洲的大学 m 版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1869年,美阁的康乃尔大学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大学出版社.从那时算起,美同的大学出版也走过了将近 140年的历程.而我 I 盖 J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H版社成立却比较晚.小闰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师范大学 f 即观存的华东师范大学 1H版社算是我最早成立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大学出版礼,成立至今也就 50 多年的历史.在这 50多年的前 20 余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3、这两家大学版社还相继停办.所以说改革开放前的大学出版只谈得上有“萌芽“, 根本谈小上有发展 .甚至在出版术语里,“大学版“ 这个概念也没有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我的版业得到了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学出版迎来了春天.截止 N2007 年 8 月,大学出版社已南 1979 年的 4 家增加到 102 家.占全国出版社的比重由 2.8%增加到 17.6%.2005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学出版社销售收入 57-4lf 乙元 .占全国出版业销售收入的 l1.6%:出拈品种 55343 种.占全国图书品种的24.9%.2004 年,在全国销售码洋前 10 强出版社中.外语教学
4、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 L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占据 4 席.蔡翔同学在论文中指出:“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大多数大学出版社已经走了初创阶段.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保持较快发展,2000 年 2005 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5.79 亿元,31.70 亿元,37.64 亿元,42.35 亿元,48.604L 元,57.4lf 乙元,年增长速度分别为 32.5%,22.9%,18.7%,l2.5%,l4.8%,l8.1%,均高于十五期间 GDP 年均 9.6%的增长速度,更高于十五期问全国出版行业的增长速度.“中国特色大学出版的这种盛况,不仅欧美的大学出版中少有.而且在世界其他
5、国家的大学出版中更是罕见.可以认为.作为新生力量的中国大学出版,朝气蓬勃,异军突起,在中国出版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把大学出版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这是我国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f 二)大学出版社是由大学出资办的出版社,也是办在大学里的出版社.大学出版自从诞生之 13 起,几乎是天然地与大学之间紧密联系.因此,离开大学谈论大学出版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蔡翔同学注意到大学出版的这一特殊性,在谈论大学出版价值观时,用了很多文字来论述大学的精神,期待我们大学出版人去坚守.我觉得这样的期待很好,因为,这里有一个对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功能的认识问题.通常,人们普遍认同大
6、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但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就培养出了一大批像但丁,哥白尼,伽利略,培根等这样的学者,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欧洲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欧洲中世纪大学创造的新文化.为欧洲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区域中心.它包含众多学科领域.集精神建构,学术研究,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人才培养于一体,成为新文化的孵化器.它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有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有几十.甚至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大学不断促进探索
7、和争鸣.激励新思想,新学术的产生,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外事实都证明,一所着名大学就是一个文化高地.所以,引领文化作为大学的“第四功能“. 与生俱来,惟我独尊,影响深远.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体现在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并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等方面.继承和借鉴是创造的基础,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就难以创造出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如果说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教育普遍具有的功能,那么,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并将其先进的文化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努力创造,培育,重构和发展新文化.则主要是大学的任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特殊功能.大
8、学出版社正是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直接依托大学,与专家,学者联系紧密,与学术创新联系紧密,与科学研究的前沿联系紧密.所以大学出版理应关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反映思想文化创造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为己任,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学出版还应该努力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恪守学术创新上的科学,自由与独立,坚持引领社会文化的批评精神与超然态度,追求大学的社会责任之大,追求大学的学问之新.以大气魄,大气派,引领社会的文化潮流.005f 二 J大学出版诞生于大学,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大众出版和一般的教育出版.大学出版社既有教育出版社的性质,又有专业出版社的功能.大学出版社的读者和作者,主要在大学,相当大的部分是大学里的
9、学生和教职员工.换句话说,大学出版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里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截至 2005 年底,我国有 2273 所大学,766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 2300 万人.从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教职员工近百万人.这些庞大的数字.是我国大学出版社得天独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读者资源和作者资源.我国的大学出版社在教育出版方面,具有几十年的丰富阅历.在确立发展战略的时候,自然面临多种多样的选择.我认为,从我们的国情,校情以及社情出发.在 102 家大学出版社中,少数大学出版社可以借鉴牛津大学出版社模式,多数大学出版社006专稿不妨借鉴剑桥大学 m 版社模式.“牛津模式“, 简单地
10、说就是“大而全 “或“白花齐放“,像大学教材,可以多学科 m 版,可以全领域出版.比如北京大学m 版社等,可以走这条路子.“剑桥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少而精 “或“一枝独秀“,像大学教材.只在擅长的学科出版,只在优势的领域出版.比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可以选择这种模式.大学是各种专业的综合体,是各种学术诞生的地方.因此,大学 H版社与专业出版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我周的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出版方面,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借鉴哈佛大学出版社模式.所谓“哈佛模式“, 简而言之 ,就是围绕学科专业 ,出版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学术着作.几十年来.我国的大学出版社为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们 H版了大量学
11、术着作,成就显赫.学术品位成为“校园内“ 出版社区别于 “校园外“出版社的最大亮点.然而,在确立发展战略的时候,大学 fJJ 版社应当以更加深邃的战略眼光,去追求更加高远的宏伟目标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大陆)的大学版丰十 ,还没有任何一家出版过我国(大陆)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着作(学术论文)!我认为,由于我同( 大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暂时还没有诞生出来,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出版社“心中永远的痛 “,而且也可能成为我国大学出版社层次还不够高,影响还不太大的潜在原因.2006 年,英同媒体以 20052006 年为时间段.对世界各国的着名大学进行排名,把北京大学排在了第 16
12、位,如此靠前的排名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北大的校长指,这种排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在同一时间段里.北大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上的弓 1 用率之低是一个羞涩的数字.当然,从我国大学的发展来看,从外籍华人屡次荣获诺叽尔奖的事实来看.我同 f 大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总会诞生,我们的学术大师会誉满全球,我国的大学出版社完全有理由攀登世界最高的 m 版水平大学凭借大师立校,大学出版社也要依靠大师级作者立社.在这个呼唤大师,造就大师的时代里.大学出版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在于追求的目标.【四)出版业的“走 j 去“战略,是一个开拓国际市场举措.也是我国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人才济济,与国外有着频繁的
13、学术交流和出版产品的贸易这对置身于大学校园的大学出版业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认为.我国的大学出版社在具体实施“走出去“ 战略的时候.应当首先提高文化意识 ,市场意识和学术意识.突出文化意识.就是要弘扬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当今那些发达国家的特征之一.就是“政治经济强则语言文化强 ,语言文化强则政治经济更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强势地位日益凸显出来.我国的大学出版社在“走 H去“的时候,应当主打汉语这张大牌.高举中华民族文化这杆大旗.越是民族的.就越有可能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文化精品,就越有可能获得全球的通行证.突出市场意识,就是要以我为主,
14、以品牌开路,以长期或永远占有国外市场为目的.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走出去 “.基本以台港澳地区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的 80 年代和 90 年代前期,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的出口比例为 1:9;90 年代中后期,这种比例逐渐演变成 2:8;新世纪以来,这种比例逐渐向 3:7 迈进.在第 13 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贸易量(含意向及合同 1 达到 12064 项.其中签约的版权输出合同1096 项.版权引进合同 891 项,版权输出与引进之比为 1.23:1.在版贸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图书版权贸易顺差.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弓 l 进来和“走出去“ 也很有起色.2004 年 ,在 98 家大学出
15、版社中,有 9 家的图书引进品种数超过 5O 种.前 3 位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 12 家的图书输出品种超过 1O 种.前 3 位分别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在新一轮“走出去 “战略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我国的大学出版.不仅要继续充当“内战“(占有国内市场) 的“内行“,而且更有资格充当“ 外战“(占有国外市场 )的“内行“.突出学术意识.就是要充分依托大学的专业优势,努力推进出版合作中的学术交流.我国目前的102 家大学出版社分布在除西藏,宁夏,青海之外的各个省市和自治区,各类学科齐全,既有理工科,也有文科;既有综合性大学,也
16、有专科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出版社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样,在对外合作伙伴的选择,选题的确定,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各自的专业优势.从人才角度看.大学里拥有大量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创作力量和翻译水平都是优势资源,为大学出版的版权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大学出版的图书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能够代表我国这一领域的较高水平.因此,在如何使中国出版在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将中国文化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方面.我国大学出版社的责任更为重大.我国的大学出版社,应当像国外的牛津,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那样分别凭借“牛津工具书“ 品牌,“剑桥教材书“ 品牌,“
17、哈佛学术书“品牌,把自身打造成内向型与外向型兼有,国内型与国际型结合,既能跨校又能跨省更能跨国,拥有两大资源两大产品两大市场的大学出版社(五)在 102 家大学出版社中,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是 1978 年以前成立的以外.其余 100 家都是在 19781)2 后陆续成立的.所以.从整体上看,大学出版社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并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今天.我国的大学出版社又面临着高校出版体制的重大改革.大学出版社在整个出版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大学出版体制改革对推动整个出版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突破制约出版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进一步解
18、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推动高校出版业取得更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大学出版社支撑的大学,仅从外部形式看,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首先,除了原有高等院校之外,全国各地恢复和新建了一大批高等院校;其次.全国各地许多高等院校把自身的“ 学校 “,“学院“的名称改为“大学“ 的名称;后来就是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合并重组,由此出现了一批大学城,大型大学或超大型大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要有亚洲一流的大学,而且还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与此相一致,我们可以说,在中国,实施大学出版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大学出版改革,其目标也是不仅要建立亚洲一流的大学出版社,而且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社.职能决定性质.性质决定体制,体制
19、决定机制.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大学出版社相比,我国的大学出版社从诞生时的事业单位.到后来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校办企业和今天以企业为主的体制创新,可以说时间最短,变化也最大.高校出版单位体制 007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体制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出版管理体制;形成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雄厚实力,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高校出版企业和一批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在某一图书领域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小型专业出版企业;培育少量面向科研,学术出版.服务意识强,服务质量高,按照新机制运行的高校出版公益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高校出版社要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
20、场,壮大实力“的方针 .将出版单位转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的市场竞争主体.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无论哪种体制都有一个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问题.日本的大学出版社经过 40 多年的奋斗,在 2005 年前后,以日本大学出版社协会的名义.才争取到了“有限责任中间法人“的登记.使其“经营性“ 与“公益性“一样合法化,从而掀开了日本大学出版社发展的新篇章.美国的008专祷大学出版可以说从一 1)f 始就被定位为“非营利“性质,靠赞助川版.普遍机构小,人员少,许多看上去小像大学的“腾单位“,都是小作坊,更像大学罔书馆的“分支机构“. 但是 ,有些大学扫于有资金支持和学术支持.仍然能办 m 世界一流的大学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