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35585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2.课标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内容,体味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 、 “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结合生活的经历和体验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这两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七年级学段,学生基本能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大意,发现不懂的问题。对小说这种体裁也略知一二,但对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的作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本课是学

2、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规范的小说。所以在教学时,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实为教学的重点。4.本单元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文章,教学本课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念,有利于主题的理解。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阅读能力,所以本篇课文先重点让学生自己读,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然后由老师做点拨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学生对小说有着较大的兴趣,但缺乏深入钻研的方法和耐心,读小说往往流于对情节的大致了解而已,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同时侧重于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更要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内

3、涵、爱国情感。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4.品析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2.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3.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品析小说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生字词及作者、时代背景;理清课文层次。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4、激趣导入,渲染氛围,了解作品背景(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导入(PPT 显示):当他爱他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 莎士比亚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而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学习自己母语的权力被剥夺,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在“最后一课”上,表现出来强烈的爱国主义、顽强的民族精神,的确可敬可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课” 。1.老师板书题目:最后一课(“ 课”字加着重号) “一个阿尔萨斯小孩子的自述 ”(加副标题)

5、2.出示任务:(1)从全文看,这“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2)阅读课本“预习”部分二:为什么要加这样的副标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是谁?他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读完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3.反馈指导:(1)指名回答,教师补充。(理解 “最后一课”是一堂法语课,更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2)副标题的功能也正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 “小弗朗士”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3)读文感受交流,互相补充。( 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战争能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祖国。珍惜

6、母语,珍惜和平。)过渡语:同学们,19 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相信我们通过我们的阅读,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二)交流预习,了解作家作品1.出示任务:(1)阅读课本“预习”部分一,课下注释,圈点勾画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都德、相关的故事背景。2.反馈指导:预设: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 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 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 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

7、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 12 部长篇小说,4 部短篇小说集。(PPT 显示)最后一课写于 1873 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1870 年 7 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5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PPT 显示)指导:(1)学生在补充时不能读资料,要自己理解后介绍出来。(2)齐读课本“预习”部分及补充资料

8、。二、交流预习,理清故事情节(一)小组交流,扫清字词1.出示任务:(1)小组交流:预习作业中字词、理清课文层次。(2)学生讨论,强调易错词语。(3)理清层次,纠正错误的思路。2.反馈指导:(1)学生指出,本课易错词语,老师强调在预习本上纠正。(2)教师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强调加粗加红颜色的字。全班齐读。(3)学生在交流行文思路,谈出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纠正。(二)课堂交流,理清情节1.出示任务:(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点拨。2.反馈指导:预设(PPT 显示):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上学路上第

9、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指导:(1)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学生在交流时,谈出自己的见解。(2)把握时间和地点转换的词语。( “那天早晨” 、 “平常日子”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三、默读课文,感受气氛,梳理心理活动(一)感受气氛,体会不同1.出示任务:(1)体会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

10、纳)(2)学生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学生发言,老师点拨。2.反馈指导:指导:(1)答题技巧:抓住关键语句,加以概括。(2)教师指导:除以上三方面外,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观众,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这也是“最后一课”与众不同的地方。3.小结过渡:平日的课堂和最后一课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气氛,预示着将有非同寻常的大事发生。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情、态度变化的句子,分析他的心路历程。(二)梳理情感,体会变化1.出示任务(PPT 显示):(1)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 ?请大家结合课文语句,来谈

11、谈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小组讨论 )(2)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拨。2.反馈指导:预设:上学路上(幼稚、怕骂)课前(疑惑、诧异) 课上(难过、懊悔)下课(悲愤、懂事)指导:(1)答题技巧:勾画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语句,仔细品读、加以概括。(2)教师指导:概括的词语要准确,要用表示心情的词语。(3)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3.小结过渡:上课前,小弗朗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一样,感到十分诧异。待到上课后,知道是自己最后一节法语课了,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

12、悔恨,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让我们追根溯源,探究原因。(三)追根溯源,探究原因1.出示任务(PPT 显示):(1)是什么原因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2)学生发言,老师点拨,补充答案。2.反馈指导:预设:(变化原因)(1)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2)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4)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指导:(1)答题技巧:从对上学的态度、韩麦尔先生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祖国的情感变化方面去剖

13、析。(2)教师指导:概括要全面、具体,层次要清晰、明确。3.小结过渡,总结提升: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四、布置作业(一)人物形象分析: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二)爱国故事收集:自己再找一个有关爱国主义的故事,概括大意,下节课在班内交流。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分享爱国故事(一)激趣导入,渲染课堂氛围导入(PPT 显示):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1.出示任务:(1)朗读名言,思考这则名言的意思。(2)调动知识储备,理解“苟” 、 “以” 、 “岂” 、 “趋”的词义,(3)理清层次,纠正错误的思路。2.反馈指导:(1)教师点拨:苟:如果,以:为、做或从事,岂:难道,趋:靠近、趋向。(2)学生理解:如果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难道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或福气就选择避开或靠近吗?3.过渡:林则徐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一腔爱国之情,一番报国之志。我们同学昨天也查找了爱国的故事,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二)课外拓展,分享爱国故事1.出示任务:(1)四人小组交流,分享有关爱国主义的故事。(2)小组

15、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补充。2.反馈指导:预设:爱国诗人屈原,不屈使者苏武,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龚自珍,爱国思想家魏源,以身报国的邓世昌,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还有我们熟知的文学家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这些人都是爱国的楷模,他们身上的爱国故事像星星一样多。(1)教师点拨: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皆可。(2)学生回答:故事要简洁、要有概括性。要拓展视野,将爱国这本书读厚。二、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分析人物之变(一)默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

16、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出示任务(PPT 显示):(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交流上节课作业: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句子,并做一些批注。(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前后有无变化?2.反馈指导:预设:(1)外貌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庄重服饰别样情!韩麦尔先生穿戴庄重,为的是向祖国的语言告别,对就要失去的国土表示敬意。充满悲剧色彩,异常打动人。(2)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

17、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3)语言描写:如: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相信法国人民只要掌握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4)动作描写: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

18、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写出了人物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指导:(1)学生回答: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2)教师点拨:作者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需要通过对外部特征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外部特征描写,即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3)引导学生感受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他是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工作不算认真,但善于自我反省,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的热情。形象变化:普通教师可怜的人悲愤的

19、爱国者、革命者。(二)梳理情感,体会人物感情之变1.出示任务(PPT 显示):(1)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2)圈点批注,讨论交流2.反馈指导:(1)学生勾画表示人物感情变化的句子,逐句分析。(2)讨论明确:“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 ”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3.总结: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文章通过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言行的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在他们身上表现了任命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决心,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人物前后的情感变化显得合情合理

20、、十分自然,梳理人物的情感变化,有利于我们把握人物形象。三、品读课文,体会环境作用,感悟课文主题(一)品读课文,体会环境作用1.出示任务(PPT 显示):(1)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对人物有什么烘托作用?(2)个人圈点批注,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2.反馈指导:(1)学生勾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逐句分析。(2)以序幕两处环境描写为例:自然环境:“天气” “画眉”风和日丽反映出小弗郎士贪玩、幼稚、不懂事的心态。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操练” “布告牌”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设置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变化埋下伏笔。(3)其它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1、分析。( 课前的环境气氛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3.总结: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二)课文研讨,归纳课文主题1.出示任务:前面作者为什么不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 ,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 ,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2.反馈指导:预设:以小见大的写法。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3.总结:作者借助于

22、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三)总结归纳,探寻写人技巧1.出示任务:纵观全文,本文的写人的技巧很多,选择其中一点,做一总结。2.反馈指导(PPT 显示):(1)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弗朗士:幼稚的孩子成熟、懂事的学生;韩麦尔先生:普通教师可怜的人悲愤的爱国者、革命者。更有利于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的烘托: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3)以小见大凸显主题:选取小人物( 学生、老师),表现大主题(爱国、爱语言) 。3.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重要讲

23、话中说:“越是饱尝苦难的民族,越理解盛衰的意味;越是历经沧桑的国家,越懂得自强的重要。 ”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国难当头的的时候,都自觉地集中到了民族语言的旗帜下,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瞬间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这份浓浓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敬佩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再次怀着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一起来朗读这样的句子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四、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创造性续写: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300 字左右 )(二)第一人称改写: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提示: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到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看到小弗郎士迟到时会想些什么?当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30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