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docx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4007153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21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摘要:最近,财政部颁发了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这一办法的出台对于金融企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将具体分析这一办法出台的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背景分析 1.是中国加入 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迫切要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加入 WTO 的期限越来越近。加入 WTO 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多过机遇。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商业银行目前大量积聚的不良资产和虚增的账面利润。导致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2、就是在财务制度上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与核销政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遵循的呆账准备金与核销制度制定于 1988 年,虽然经过1992 年和 1998 年两次修订,但是仍然与国际惯例相距甚远,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不相适应。 这一点从 2000 年几家上市银行境内外事务所审计结果就能看得出来。民生银行 2000 年在提取一般准备后,呆账准备金为亿元,而境外会计师的审计结果认为,根据稳健性原则的要求,该行应在报告期期初增加计提准备亿元,2 / 21报告期内增加计提呆账准备亿元。这样一来,境外审计的年度利润总额比境内审计利润减少亿元,总资产减少亿元。浦发银

3、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深发展当年虽然足额提取了呆账准备金,但是境外会计师审计结果是其年初呆账准备金应追溯调整增加亿元。对于已经遵循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上市银行尚且如此,其他商业银行,尤其是资产规模巨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可想而知。谨慎性会计原则运用不足,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长期计提不足,呆账贷款长期挂账,呆账损失核销不及时,损益核算严重不实,是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非常突出的问题。如果不尽快完善我国现行的呆账准备 金计提与核销制度,继续按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积聚增加动 D 入 WTO 之后,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与稳健

4、经营水平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应该说本办法的制定是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迫切需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财政部在最近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出台了公开发行证券商业银行会计处理和应收、应付利息计提变更等多项会计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多方面结合了国际惯例,尤其是谨慎会计原则的运用,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提升商业银行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之后,业绩普遍转好 3 / 21从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质量和损益状况来看,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商业银行质量状况大有改善,2000 年度损益情况也出现良好势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在不良资产剥离和经济形势转好的情

5、况下,2000年度实现了利润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国银行实账面利润亿元;中国建设银行实现账面利润亿元,交通银行实现账面利润 26 亿元;中国工商银行在足额提取准备金,消化历史桂账 46 亿元,应付利息增提 218 亿元,表内应收利息下降 150 亿元的前提下,实现账面利润亿元。2001 年 1 5月份,大部分银行也都反映出较好的盈利势头。在这种形势下,采取积极措施,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的增加,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既是一种形势所需,也是一个良好时机。所以本办法的出台,可以看作是继不良资产剥离,商业银行效益好转之后,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主

6、要特点 1.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和完整 在此之前,对于商业呆账准备金的提取与核销只限于各种商业银行贷款资产。银行卡透支和助学贷款业务出现以后,对这两类业务呆账核销处理也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早已开展的各种垫款业务却一直没有具体的规范。本办法第一次将信用证、承兑汇票、开具保函垫款的4 / 21呆账认定与核销也一并纳入到统一的规范当中。对不得认列呆涨的范围确定也比过去更加全面。以往对不得认列呆账的条件只有一条规定,就是对于借款人和借款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但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不得认列。而本办法规定不得认列呆账的范围扩大了,不仅考虑到实践中存在的各种行政干预。企业行为不规范、企业单方面逃

7、废债,而且也考虑了金融企业与借款企业串通逃债的情况。从信贷风险资产管理内容上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资产保全和审慎管理的原则。 从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角度看,过去对呆账的认定、呆账准备金的计提以及呆账的核销等这些方面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文件中。其中还有些后面的文件是对前面文件某些内容的补充和修订,非常零散。本办法则系统地包括了对呆账的认定、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呆账的核销以及余账核销的管理的全部规定,这样就使得呆账从认定到核销管理都有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规范,便于商业银行执行。 2.大部分规定比较明确、切合实际,侧重于操作性方面的规范 本办法中,对呆账的认定规定更为细致、明确,同时强调呆账的依法

8、认定和依法核销,为规范呆账的认定和核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呆账认定方面,几乎每一条规定都强调了要对借款5 / 21人和担保人的追偿,要有法律的裁定或者要有法人资格终止等这些条件。考虑到实践中常出现担保人“担”而不“保”的情况,本办法突出强调了对担保人的追偿。在过去的条文中更多强调的是以“事实”或“经确认”作为认定条件,更多强调的是人为判断,对法律执行和法律程序上的规定要求不是很严,不利于对呆账认定和核销行为的规范。 在呆账核销方面,明确规定了呆账核销应上报的材料、核销的程序、参与核销各方的责任,并且在第十四和第十七条中对金融企业应及时核销呆账,排除其他方面的干预都做了明确规定,增加了呆账核销

9、可操作性方面的规范。 在呆账的核销管理方面,在第十二条和二十一条中,强调了呆账核销工作的保密性与“账销案存”原则,有利于防范资产损失。在第十三条第二项、第十九和二十条中,强调了呆账损失的原因分析以及对呆账损失责任人、呆账批准核销负责人的确定、追究和处理,并要求建立相应的呆账责任人名单汇总数据库,切实加强了对呆账核销的保密、追索和责任管理。 这些规定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呆账认定和核销处理上要做到明确及时,在具体程序上要做到从严从实。 3.在呆账准备金提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上实6 / 21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 第一、提取呆账准备金的资产范围扩大了。本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对银行承

10、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和拆借资产的也要计提呆账准备金。并且要求商业银行对承担的一些国际性的转贷业务也要提取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提取范围扩大, 界定也更为明确、合理,比较充分地考虑了银行资产的风险。在此之前,有些经营业绩较好的银行对于象垫款、押汇、拆放等风险资产,希望能够根据其风险状况计提一定的准备金,但是苦于缺乏相应的规定,税务局又采取罚款等手段严格禁止银行这样做,使得这些风险资产发生损失之前之后,都没有在账面上客观地得到反映,也没有相应的准备金对其进行备抵和核销。 第二、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标准和比例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资产风险大小确定呆

11、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这是对过去规定的一个重大突破。原来是要 12345下一页 求商业银行按期末贷 款余额1的几例差额计提,对于当年核销的呆账要到下一年补提,实际呆账超过 1当年全额计提。这一规定首先限制了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如果按照这种计提方法,还可能会导致期末账面上的呆账准备金余额为零,甚至为负数的情况,7 / 21与贷款资产所隐含的风险严重不相配比。 本办法首先要求银行应当根据呆账准备金资产的风险大小计提,实现了资产的风险分类与账务处理挂钩,这对于推动商业银行尽快以五级分类为基础、建立科学的资产风险评估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取消了计提比例限制,本办法规定,银行根据资产风险程度,至少

12、要提取1的准备金,最高可提取 100的准备金。这实际上是对下设置了计提比例下限,对上则没有封顶。这两个方面的突破,都是比较符合国际惯例和风险资产保全原则的。 第三、第九条规定要求呆账准备金应该以原币分币种计提、核算和反映。这也是根据商业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规定的一个重要修正。在过去的规定中,要求商业银行在计提呆账准备金时,不分贷款类别,统一按人民币计算提取。这在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期,银行外币存款业务不多的情况下,对银行影响不大。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外币贷款业务越来越多,继续按原来的规定做法,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不真实地加大了人民币的业务支出,虚夸了外币业务的盈利能力;二是外币贷

13、款损失不能用外币收入弥补,必然导致银行外汇资金的亏空。本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对这种不合理规定的一种纠正。 4.取消了核销计划限制,下放了审批权限 1997 年发布的国有独资 银行财务管理规定中规定8 / 21“在财政部批准的环账损失核销计划数和总行下达的坏账损失核销分解指标内,各银行分行的坏账损失由专员办审批;分行发生的单个企业金额超过 500 万元的坏账损失,经专员办审核上报财政部审批;总行本级和直属机关的坏账损失,报财政部审批” 。1998 年关于商业银行呆坏账和投资损失核销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仍然规定,分行 500 万元下的坏账损失要经财政专员办审批,总行和直属机构的坏账损失由总行审批,财政部

14、备案。而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发生的呆账,能够提供确凿证据的,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按随时上报、随时审核审批、及时转账的方式处理,不得隐瞒不报、长期挂账和掩盖不良资产。从这一条规定可以看出,已经取消了核销计划限制。而且,从第十五条中可以看得出,呆账核销只要求经财政专员办审核,审批权归金融企业总行,不再上报财政部批准或备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本办法有很多改进和突破的地方,但是仍然还有进一步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准备金的提取方法、税收待遇和账务处理的问题。 呆账认定上存在的问题 本办法的呆账认定条款强调依法认定,这对于规范呆账认定与核销行为,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法

15、律环境下,依法认定往往存在一些困难。 9 / 211、从认定条款上来看,存在如下执行难的问题。 关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的问题。目前破产法只适用于国有企业,而对集体、民营和个体企业的关闭或破产却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关闭、解散需要主管部门出具证明,相当一部分事实呆账特别是集体或戴帽假集体、个体企业,由于时间久远或人员变动,挂靠关系已不复存在,有的主管部门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企业存在,没有主管部门愿意出具关闭、解散证明的,造成无法列入呆账。 关于追索证据的问题。目前企业两年不年检,即被吊销营业执照,无法人资格。没有法人资格,银行追索时就没有合法对象,无法起诉。在进行呆账认定时,

16、银行就很难拿出证据证明其已进行了追索。 关于终结执行的问题。银行起诉并胜诉后,进人执行阶段,由于企业和担保单位均无财产可执行,一直无法执行下去;法院由于实行责任追究制,一般不随便出具终结执行,只肯出具中止执行通知书;如果一定要出具终结执行书,有些则要求银行出具书面意见,银行由于责任考虑一般也不敢出具书面意见。如此这般,只好拖着,一直无法列入呆账进行核销。 2.本办法对有些认定项目没有明确规定。例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全国破产兼并领导小组兼并破产计10 / 21划的企业因实施破产、兼并等给银行造成的债权损失。按照计划 ,部分列入计划的兼并企业也要求核销呆账,但被兼并的企业又未被取消法人资格。

17、今后列入国家计划的兼并企业是否不予核销?本办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商业银行对此一直持不同意核销的态度。 3.呆账的认定条件,人民银行在不良贷款认定办法中的规定与新办法存在不一致一�;前者范围窄,后者范围宽。建议人民银行根据新办法,放宽呆账认定条件: 不良贷款认定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借款人被依法撤销、关闭、解散,并中止法人资格的,列为呆滞贷款。建议根据撤销、关闭、解散证明,直接认定为呆账。 不良贷款认定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借款人虽未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终止,借款人已名存实亡的,列为呆滞贷款。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营业执照不能及时注销,造成商业银行形成事实呆账,但因不能取得有

18、效证明,又不能及时认定为呆账。建议对此类贷款,认定为呆账,待取得有关证明后予以核销。 总之,呆账的认定条件应宽一些,只要是形成果账,就应该核销。 4.外币呆账资产的抵债资产境内拍卖后获得人民币,如何兑换成外币以保证外汇资产额度保全,这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11 / 21呆账准备金提取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认准备金的提取方法来看,本办法要求银行要根据资产风险大小确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这一规定的本义是要将准备金计提的自主权交给银行,由银行自主决定,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但是所谓自主决定,就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其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分类评估体系,其二是具有一定会计判断水平的会计师,其三是有效的外部审计和检查

19、机制,三者缺一不可。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级体系。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习惯了按比例计提的准备金。现在突然改由他们自己判断,会增加很多操作上的困难和失误。尤其是在没有一个风险分级标准,也没有一个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会感觉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执行。很显然,在相应的配套机制没有普遍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如何来保证商业银行既及时足额地提取了准备金,又不可能利用准备金进行利润操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呆账准备金税收待遇上存在的问题 据我们了解,对于本办法,国家税务总局还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而传统的准备金税收制度又不尽如人意,12

20、/ 21缺乏合理的银行贷款损失税收待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呆账准备金计提水平实际上并不是贷款资产质量决定的,而是由呆账准备金的税收待遇决定的。因为原有的呆账准备金制度规定,按期末贷款余额1差额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待遇,对于实际呆账超过 1的部分,应该计提呆账准备,但是要进行纳税调整,交纳所得税。再加上呆账核销受到核销计划、核销程序的限制,呆账核销实际上非常严格。所以,如果银行按实际损失计提了这部分准备金,银行也很难通过及时核销获得相应的税收减免。这样一来,在实际执行中,后面这一条规定形同虚 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 本办法第三条第款中规定,金融企业对依法取

21、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这里的公允价值确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概念,但是在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充分的市场环境,也缺乏独立公正、高水准的中介机构,所以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难操作的概念。而且在实践中,反而会出现 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的行为。企业不需要经过交易,通过价值评估就可以获得利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更多地采用一个务实的方法,就是当企业收到非现金抵债资产时,按照应收13 / 21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或支付补价的,按另行的公式计算确定。这样做虽然不合情理,但是比较务实可行。对经济

22、后果的影响,也就是将当前应该确认的损失,递延到以后各期确认。虽然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不适用于金融业,但是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对金融企业还是适用的。这样就会出现本办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在抵债资产入账价值规定上如何协调的问题。 此外,以公允价值作为呆账认定条件在呆账认定和核销上也存在一些执行上的问题。其一、实际中就很难存在公允价值,也很难取得公允价值证明材料;其二,有可能通过聘请不同的中介机构,取得高一点或者低一点的公允价值,来进行呆账核销操纵和利润操纵。 在第七条中,将呆账准备金计提范围扩大到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以及应收股利不太合适。首先,这些项目不具有贷款性质,对它们和贷款类资产列在

23、一起计提呆账准备金,显然具有不同性质。而且,如果这样处理在报表项目中反映出来的呆账准备金将是一称混合项目,报表使用者既不能根据呆账准备金来分析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也不能根据呆涨准备金分析长期投资减值情况。其次,从制度协调上来看,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明确的确定,要求企业根据判断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于同一个问14 / 21题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规定,企业应该执行哪一个? 财政专员办在呆账核销中的作用问题 本办法规定,呆账核销要经过财政专员办审核。这是根据财商字1995第 24 号文件财政部关于授权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对金融、保险企业就地实施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授权财政监察专员

24、办对财务关系直接隶属中央财政的金融保险企业及其全资附属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其中包括审批企业的呆账损失;审批企业上报需要核销的坏账损失等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意识和责任的加强,呆账核销审批权限逐步下放给了银行,财政专员办主要是发挥财政监督审核作用,这一点在本办法中也有体现。但是有两 个问题没有明确和解决:第一、关于股份制银行应不应接受财政监督的问题。股份制银行原来在呆账核销过程中并没有要报送财政专员办审查,这次新规定的发放对象包含了股份制银行。这些股份制银行的呆账核销要不要报送财政专员办审查,规定中也没有明确说明。对于股份制银行,其 15 / 21资金来源并非来源于财政资金,

25、由财政专员办来审查呆账核销,最后的责任由谁来负。第二、关于财政监督能不能代替税务监督的问题。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由财政专员办对呆涨核销进行审核,实际上是代表财政部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但是在实际中,税务部门对呆账的核销也要进行一次审核。增加了审核环节,无论是从工作量上、还是从保密上都带来一些问题。税务部门能不能根据财政专员办和总行的审批意见,直接在税前扣除,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见分歧。这一点在本办法中没有得到解决。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之间的协调问题 第二十六条规定,上市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呆账核销,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目前适合于金融企业的统一会计制度正处于修订之中。上市银行

26、现行遵循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以及财政部会计司2000 年 10 月份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有关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 。这个规定与本办法在准备金的提取、呆账核销账务处理、应收利息确认、准备金的提取范围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意味着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在一些基本的账务处理、损益确认、计交税金方面都不相同。16 / 21这不仅给那些正准备上市银行带来不便,而且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给银行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政策制定的部委之间,以及同一部委各部门之间在制定财务会计政策法规上缺乏一些必要的协调,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也不利于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

27、 四、政策建议 呆账准备 我国现行的五级分类内容还比较粗,推行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没有和呆涨准备金计提挂钩,所以很多银行实行了五级分类也没有实际用途。如果由银行自己设定呆账计提标准,会导致银行间计提水平参次不齐,也不能保证银行能提足准备。九十年代初期以前,香港的金融业就是如此。每一家银行资产分类体系都不相同,准备金提取水平也参差不齐,给银行监管工作带来不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香港金管局参照国际经验,制定了五级体系,作为监管指引。虽然银行可以保留自己的信贷分类体系,但是,策一,要以金管局的五级分类为最低标准;第二,要与金管局的五级分类体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以便提取和检查监管信息。我国各家上市银行现

28、在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比如民生银行结合自身的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修订了五级分类标准,并制订了呆账准备金计提标准和计提比例。但是,17 / 21民生银行 2000 年在提取一般准备后,呆账准备金为亿元,高于公司会计人员按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测算应提取的呆账准备金亿元。而且这两项准备金都远远低于境外事务所按谨慎原则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其他上市银行也有类似的情况。这说明了,我们的五级分类体系、会计师的判断、以及外部审计都需要建立健全。 其次,对于非上市的银行来说,在目前商业银行外部审计不健全的情况下,还要尽快建立以信贷资产质量和准备金计提充足性检查为主的会计监管体制,防范商业银行审慎不足以及盈余操纵行为的发生。

29、商业银行在获得准备金提取自主权的同时,也获得了准备金政策和利润操纵的自由度。国际上以英国对这方面的监管最为有力。在英国不但有严格的外部审计师审计,而且监管部门还会聘请和安排具有会计师背景的监管人员,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情况、准备金提取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进行有效、充分的审慎监管。 呆账准备金税收待遇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呆账准备金的税收待遇实际上是一个国际范围内的问题,国际间的做法也存在一些差别。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遵循税收中性原则,即税收减免在时间和数量上都应该与银行贷款损失的实际市场价值或名义市场价值相一致,实际上也就是要求在实际经济损失发生的时候就18 / 21应该允许相应的税

30、收减免。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过度征 税、征税不足以及对贷款资产相对价格和风险溢价的扭曲。在准备金的计提方面,一般的做法是计提两种准备金,一是普通准备金,一是特殊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是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对提的一种准备,它并非是针对当前已确知、已发生的某种资产减损。从计提方式看,有的是对正常贷款计提的,有的是对全部贷款计提的。所以,它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不良贷款减损计提的。从性质上讲,它和资本的某些性质有些类似。特殊呆账准备金是按照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对各类或各项贷款中已发现的损失,按照一定的风险权重所计提的一种准备。 实际上尽管计提了这两类贷款呆账准备金,究竟如何征税,如何真正做到中性的税收

31、政策是很难的,因为不管是普通准备金还是特殊准备金都是基于估计和判断。如何给予税收待遇,在国际上,财政税收当局的政策意图不同,采取的做法也不同。大多数国家采用比较典型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准备法,一种是冲销法。特殊准备法就是对银行在提取特殊准备金时就给予该项准备金全部或部分的税收减免。如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冲销法就是在银行提取准备金时,不予税收减免,待到实际冲销时才予以减税。如美国、澳大利亚。看起来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只是时间上的差别,但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政策意图有所区别。很显然19 / 21采用特殊准备法有利于激励银行及时足额提取准备,而采用核销法则有利于激励商业银行及时核销呆账,避免不良资产长期

32、挂账。采用这两类税收减免的国家,他们所计提的普通准备通常都是按正常贷款余额�;�;即提取了特殊准备金之外的贷款余额计提的,这样计提的普通准备完全类似于一种资本储备,所以这两类国家对普通准备一般都不予免税。 但是象新加坡、日本,他们在计提特殊准备之外,还要求按照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普通准备金,新加坡为 2,日本为。新加坡 2的比例应该是很高的了,他们采取的政策是允许普通准备金抵税,不允许特殊准备抵税,实际上是积极鼓励银行提取足够的普通准备金。对于一个经济运行状况比较好的国家,有 2的普通准备一般是比较充足了,美国花旗银行的准备金也就是左右。日本计提普通准备金的比例虽然比较低,但是

33、他采取的政策是,普通准备和部分特殊准备都可以抵税、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宽松的税收环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各国对准备金的税收待遇政策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倾向于鼓励银行及时充足地提足准备和核销呆账。在我国目前呆账挂账现象非常严重,准备金计提不足,财政税收又存在一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采用冲销法的税收减免政策比较可行。这样一方面20 / 21会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地提取呆账准备金,及时地核销呆账;另一方面,将税收减免递延到呆账冲销,税收部门也可以有所准备,而且毕竟核销的部分小于提取准备的部分,财政税收的压力也不会太大。 对呆账核销账务处理的改进建议 对果账核销的账务处理,从科目上来看,国际上的

34、做法就是将呆账损失准备单独作为一个科目和报表项目,以便分析和反映。我国目前的做法是将其列入“经营费用” ,也有列入“其他营业支出” 。但是我 们认为,从项目的重要性,以及账户、报表的阅读分析理解上的需要来看,应专门设置“贷款呆账准备”账户。集中反映贷款呆账的提取、核销、转回和结余情况。 对于收回已核销的呆账本金和利息,在国际上,确实有将其转入当期损益的情况。这样处理可以增加当其利润和业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鼓励银行对已核销呆账的追偿。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国情,首先要根据营业收入计交营业税,其次商业银行会计行为不太规范,盈余操纵动机比较强,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收回已核销的呆账,比较合适的账务处理,应该是

35、先做转回处理,记入贷款和呆账准备,再做收回处理,记人存款和冲销贷款。这样还可以在账户上保持对客户信用的跟踪管理。 抵债资产入账价值处理建议 21 / 21从银行的实际操作来讲,由于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商品市场、企业信用都很不规范,往往很难取得所谓的公允价 总之,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核销关系到银行业的稳健、税收的征收、国有资产的保全、银行的内部管理和经营业绩、会计制度的制定、其他工商行政法律法规的协调等很多方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和协调问题。所以如果仅仅从某一方面出发而不考虑其他方面的配套,必然会导致很多制度上的冲突与不协调,执行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本办法的出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存在很多制度上的不协调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