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学年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学案:4.1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7316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学年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学案:4.1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学年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学案:4.1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学年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学案:4.1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学年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学案:4.1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学年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学案:4.1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教学目标通过几处文字的品读理解来学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在以小见大的理解过程中,感受蔡先生的人格魅力。并且,理解蔡先生的言行和精神境界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写人的手法,这是本文的一特色;难点在如何感受到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文本分析和教学设想本文的目标不是简单地明白叙议结合、以小见大,而是如何以小见大,议论与叙述有何关联。对文章的理解如下:本文有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春风化雨”,二是“”兼容并包。第一部分记叙了三件事,以第一件最为简略模糊,非身临其境,无以体会。可暂且放过。后两件事反映出的蔡先生的人格魅力,欲理解之,有数途径焉。一是品读作者强调的语言(

2、3-4 节),进入当时的场景。如“没有没有”,凡七处(其中 2 处在第 5 节,此点重复与世间最美的坟墓相似)。以见其平实,并见其本色。理解了这一点,则第一件事便可明了,处校长室风范若此,则处过道之中,必然益加蔼然慈祥,不言自明,此谓“不言之教”。又如“亲切”,凡两处。此对普通一学子的态度。再加以自然流转的语言动作,见其蔼然之外的“办事从容不迫,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二是品读当时人们的反应(第 7 节)。“一进”“呼的一声”“都站了起来”“整齐”“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一起站起来了”。此正人格的感染所致,此处是以结果写原因。三是品读蔡先生的发言(第 7 节)。讲笑话以及谈希望,

3、既见其风趣,又见其诚恳。同时,所谈希望,十分切合“大教育家”的身份,与人格和精神上的“不言之教”形成“实践行为”上的呼应。-“最大的教育家”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这既是作者的评价,也是作者感受后得到的必然的结论。我们感受他的人格,也必然应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四,以上三途径是就文本而言,另有一途径也足以帮助我们体会蔡先生的魅力,就是比较的方法。如与我们平时接触的人物进行比较,尤其是与有地位的人的比较,行为的不同,即是人格精神的不同。这是对文本拓展的部分,可以参考,也可以不采用。但比较的方法确实是很好的方法,蔡先生的人格正是在比较里得到的,也一定可以在比较中使人印象深刻。“兼容并包”部分必须围绕“大教

4、育家”这个基点。同时又必须记得是在“贞下起元”的大背景下,如此的“兼容并包”更见其伟大的人格。此一部分比较详尽,可以略读而详评。略读如下:一是理清“兼容并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措施为:从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开始的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不论一个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意见,只要他在某一个专业上有贡献,有地位,就请他来开课,担任教师。对老、中、青的兼容并包。二是明白“兼容并包”带来的影响。使北大成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成为全国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详评如下:一,蔡先生所处是什么时代,是什么政府。二,陈独秀持何种主张,与当时的政府有何对立之处。能否举

5、出兼容并包在当时北大的实际表现,比如长辫子的守旧分子和激进的民主者。三,新文化运动有何影响,有什么意义。四,蔡先生其后的北大校长以及北大的学生都受到了这样的感染和影响,以后的北大是个什么样子。五,现在的北大是个什么样子。最后理解“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的关系。这两者都是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非极高明,不能有大胸怀,无有大胸怀,如何“兼容”,如何“并包”,如何开启新文化运动;又如何以尊贵地位(在蔡的不以为官正是其精神所致)春风化雨;无大胸怀,所谓的春风化雨只是表象,亦不真诚矣。有“道中庸”,则亲切蔼然与众人同,则不言之教于无形中、于平常中。有“道中庸”,则各种人才、各种派别方可汇为一体

6、。以上两者是一种境界的两种表现,前者是不言之教,后者是实际践行。前者是待人接物,后者是办学运动。要之,如此,真可谓“大教育家”,如此之后的比较,知道确实是“最大的教育家”。以上分析很罗嗦,却是出自真我的阅读感受。以下过程设计,则简略一些。教学过程由于本文涉及到的内容,所以预习就比较重要。(如有比较好的资料,请大家共享吧,我暂时提不出具体的文章,网上可查到蔡元培传记,但一般是购买信息,其他有可靠来源的资料有点短缺,记得在六中的时候读过一本各种人物回忆性的书,也想不到名字了。网上查阅到的最好有出处,不至于弄假当真。)预习要求:1、 熟读课文。查找阅读蔡先生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在北大校长任上的作为。

7、2、 查找阅读其他人回忆蔡先生的文章。(前 2 点重点在春风化雨的人格影响)3、 查找阅读蔡先生做北大校长时的中国历史概况。4、 查找阅读蔡先生主持下的北大是个什么样子。5、 如果可能的话,再看一下现在的北大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后 3 点重点在兼容并包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一教时一、导入:蔡元培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二是革命。但最重要的是教育。从他开始,中国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在他逝世之后,国民党教育部的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只!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

8、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能为另个兵戎相见的政党所共同推崇,恰说明了蔡先生有个超越政党见解的巨大人格。那么,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又来自哪里呢?我们一起阅读一下哲学家冯友兰的纪念文章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二、文本阅读与理解1、冯友兰是如何评价蔡元培先生的?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2、朗读文章,思考,文章在结构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写蔡先生的春风化雨,一部分是写他的兼容并包。追问:思考这两部分和“最大的教育家”有何联系?(先不讨论,只留为思考的问题。)3、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情来写“春风化雨”,概括一下。略。(

9、非常简单,可自我概括,也可见教学参考)4、作者在论述第二件事时,写到了自己的感受,把感受的话语画出来朗读一下。“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5、作者通过哪些文字写出了这样一种气象?我们从何处可以感受得到?参考:两个“虚掩”,四处“没有”的句子,见其书生本色。两个“亲切”,一问一交代,见其蔼然风范。以校长身份,而能淡然处事,不慕浮华,以学生事为事,见其超乎事务,萧然物外。课堂口语表达或者是短时间的写作根据这一见面的场景,能否补充一下第一件事所叙述的见面场景,用描写的方法,写出那种“气象”。6、第 5 节的文字有何作用,是

10、否在表现作者的见识和胆略?意在反衬蔡先生的境界,“不做官”,办教育。正是本色和精神。7、作者在叙述第三件事时,是如何表现蔡先生的“春风化雨”的?参考:“仍然”“一个人”都与前文呼应,两个“没有”、“不惊动”,都是不言之教,在呼应上,正表现了“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学生的反应上,“一进”了会场的门“呼的一声”“都站了起来”“整齐”“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一起站起来了”。此正人格的感染所致,此处是以结果写原因,或者说是衬托。从学生的态度正可看出蔡先生的人格魅力之大。讲笑话以及谈希望,既见其风趣,又见其诚恳。同时,所谈希望,十分切合“大教育家”的身份,与人格和精神上的“不言之教”形成“实践

11、行为”上的呼应。8、口语表达或者写作就我们所见所闻,你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与感受,又有无相反的经历与感受?可以尝试着平和的语气来描写叙述一下。(如果是相反的,可以在文字上和本文形成对比。)参考:学生生活中应有这样的体验,我说的主要是相反的。可以在对比中感受蔡先生的魅力影响。例子不具体举了,得罪领导还了得,哈哈。9、冯友兰作为一位哲学家,对“春风化雨”所体现出的精神境界从哲学的层面做了概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那么,联系程明道的诗和元培先生的言行来看,这一成语如何理解呢?参考: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自得和与人同。可以联系他的蔼然慈祥和诚恳。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通与入。可与其对

12、留学生的期望见出。(如欲深入理解,则必须联系他的生平志向和业绩。就本文则必须分析下一部分)三、总结蔡先生的“极高明”究竟还有哪些体现呢,请听下回分解。同学们回去后可以看一下这样一则材料世上已无蔡元培。这篇文章可以到网上查阅,如有条件可以打印出来。http:/ 1022 节。二、文本阅读与理解1、概括一下“兼容并包”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开始的为学术而学术,就是不论一个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意见,只要他在某一个专业上有贡献,有地位,就请他来开课,担任教师。对老、中、青的兼容并包。大家都阅读过关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做校长期间的资料,能否举例来说明。2、“兼容并包”给北京大学带来了怎样的变

13、化和影响。使北大成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成为全国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3、思考讨论:(1)蔡先生所处是什么时代,是什么政府。(专制与落后)(2)陈独秀持何种主张,与当时的政府有何对立之处。(民主与科学)能否举出兼容并包在当时北大的实际表现。(3)新文化运动有何影响,有什么意义。(五四运动是一个高潮,其后的影响也很深远。民主科学自由在今天仍然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4)蔡先生其后的北大校长以及北大的学生都受到了这样的感染和影响,以后的北大是个什么样子。(大师层出)(5)现在的北大是个什么样子,与当时的北大相比,有什么不同。(

14、没有大师,没有声音)4、通过讨论,我们更明白这样的“兼容并包”实际上是一种高远的目光与见识,是一种不同流俗,超然物外的“极高明”。还是一种坚韧的斗志的表现。4、那么这样一种气势磅礴的“兼容并包”和先前的那种细腻婉转的“春风化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参考:这两者都是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非极高明,不能有大胸怀,无有大胸怀,如何“兼容”,如何“并包”,如何开启新文化运动;又如何以尊贵地位(在蔡的不以为官正是其精神所致)春风化雨;无大胸怀,所谓的春风化雨只是表象,亦不真诚矣。有“道中庸”,则亲切蔼然与众人同,则不言之教于无形中、于平常中。有“道中庸”,则各种人才、各种派别方可汇为一体。以上两者是一种境界的两种表现,前者是不言之教,后者是实际践行。前者是待人接物,后者是办学运动。三、总结最后我们便可以明白,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的蔡元培真正是“最大”的“”教育家,他的心、身全都在体现这一点。这是他一生的事业,也是他一生的功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大师已矣,不恨古人不见我,恨我辈晚生一百年。(哈哈,我生于 1980 年,晚生 112 年,言整数耳。此一总结顺理成章,只为参考。)四、作业单元学习活动之三以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为例,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 800 字的写人记事散文,题目自拟。版权所有:学优高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