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中学_语文_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再别康桥 授课人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型新课 授课时间第 2 周课标依据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就是一首景与情完美融合的绝唱
2、。它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学习这首诗歌,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赏析意象,丰富诗歌内涵,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陶冶性情,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现代诗歌接触甚少。读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准确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们上课的重点放在“诵读涵泳,读出美感”和“赏析意象
3、,体会情感”上,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赏析意象,体会由这些独特意象营造的美妙意境,理解作者哀而不伤的别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情感美。学生对于对诗歌的意象和鉴赏方法,基本能掌握,所以这堂课可以直接提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性。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的情感,生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能找出本诗歌的离别对象,不是人,而是自然界的景物2、感受诗歌意象的美感,以此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依恋和不舍的离别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
4、难点:1、通过诗歌意象来鉴赏诗歌的美感和情感2、学会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并试着运用在个人小练笔和作文中。教法 与学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 导语: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二、读诗 大家知道,诗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情感,学习诗歌时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读 下面老师叫七位同学,每人一节把这
5、首生诗朗读一遍,读时声音要洪亮,情感要丰富。其余的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读这首诗歌时用什么样的语调最合适? 明确:轻柔、舒缓 1.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是什么内容决定了要这么读?叫学生说他独处的内容 明确:别离诗 请同学们带着作者依依不舍之情再读这首诗 师生齐读,正音正字第二课时 三、解读文本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学生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
6、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
7、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 “荡漾” “招摇” “揉碎” “漫溯” “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2.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
8、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点拨: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 四、知人论世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 19
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3.理解诗人的情感,生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五、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当堂检测有效练习回顾课堂所学知识,请同学回答诗中所用意象的作用及理由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练习册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再别康桥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新格律诗 建筑美-节
10、的匀称,句的整齐绘画美-金柳,青荇,清泉副板书: 云中鹤、南湖、诗哲 新月派第二课时: 再别康桥金柳 (比喻) 新娘绘画美 青荇 (拟人) 招摇清泉 (暗喻) 虹副板书:轻轻地-悄悄地教学反思 通过两个课时的教学,提出以下问题及相关对策:1、教学方面自我感觉,解读准确,设计新颖,有自己设计的程序,但是没有考虑学生课堂上得及时反应,适应学生的水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因势利导,让学生理解文本。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时,尽量多用追问句“他是怎么想的” ,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经历和作者的情感相似?”这有可能成为课堂改变沉闷局面的一个节点。3、反思原来的设计,觉得还是一节一节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品味, “慢慢走” , “来回走” ,这样学生对意象的特点把握得会比较准确,对词语的理解会比较深入,对感情的领悟会比较到位。44、不要过多的依赖教学工具,尽可能的给学生实践,让他们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品读课文,这样学生可能上得更主动更活跃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