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期中)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D:2 C:12 O: 16 Cr:52 Mn:55 Fe:56 Cu:64Ag: 108 Mo:96 Ni: 59 S:32 Al: 27 N:14 V:51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54分)1.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
2、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涂在人体皮肤上可杀菌消毒B. 大米、小米、马铃薯中均含有淀粉,可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C.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都不涉及化学变化D.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烟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这里“乌金”指的是煤【答案】C【解析】A、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涂在人体皮肤上可杀菌消毒,选项 A正确;B、大米、小米、马铃薯中均含有淀粉,可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选项 B正确;C、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涉及化学变化,选项 C错误;D、首联“乌金” 、 “阳和”都是指煤炭,表现了诗人对煤炭的喜爱之情。 “凿开混沌”极言煤炭埋藏之深, “
3、深”字点明煤的储存量之大,选项 D正确。答案选 C。2. 用拣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 1H2和 0.4g2H2均含有 0.2NA个质子B. 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电路中通过 2NA个电子,则阳极产生气体 22.4LC. 常温常压下,23g NO 2和 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1.5NAD. lmol Na2CO3晶体中含有的 CO32-数目一定为 NA。【答案】B【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L 1H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而 0.4g2H2的物质的量也为0.1mol,且 1H2和 2H2中质子数均为 2个,故 0.1m
4、ol1H2和 2H2均含有 0.2NA个质子,选项 A正确;B、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电极反应为 2Cl- -2e-=Cl2,若电路中通过 2NA个电子即 2mol,则阳极产生气体 1mol,但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气体体积不一定是 22.4L,选项B错误;C、NO 2和 N2O4的混合气体可看成是最简式为 NO2,计算 23g NO2和 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 3NA =1.5NA,选项 C正确;D、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1mol Na2CO3晶体中含有的 CO32-数目一定为 NA,选项 D正确。答案选 B。3. 某化学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
5、物; 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钢铁和硬币都是合金; 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烟和豆浆都是胶体。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粗盐含有杂质、酸雨中溶有二氧化硫,所以都是混合物,故正确;沼气的成分是甲烷,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冰和干冰都是有固定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组成的,属于合金,故正确;盐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氢,属于混合物;食醋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错误;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6、属于盐,熟石灰属于碱,故错误;豆浆、雾、烟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100nm之间,是胶体,故正确;选 A。4. 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Na0H 溶液反应的是SiO 2 Al A1 2O3 Al(OH) 3 Na 2CO3溶液 Ca(HCO 3)2溶液 NH 4HCO3溶液 KHSO 4溶液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SiO 2是酸性氧化物,与盐酸不能反应,错误;Al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氢气;也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正确;Al 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跟盐酸反应,也能跟 NaOH溶液反应,正确;A
7、l(OH) 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跟盐酸反应,也能跟 NaOH溶液反应,正确;Na 2CO3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但是不能与 NaOH溶液反应,错误;Ca(HCO 3)2溶液是弱酸的酸式盐,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 NaOH溶液反应,错误;NH 4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该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也可以与 NaOH溶液反应,正确;KHSO 4溶液是强酸的酸式盐,只能与 NaOH溶液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错误。故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NaOH溶液反应的是,选项 B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 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判断的知识。【名师点睛】在中学中既能跟盐酸反应
8、,又能跟 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单质有 Al、氧化物有两性氧化物 Al2O3、两性氢氧化物 Al(OH)3、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弱酸弱碱产生的正盐(NH 4)2CO3、氨基酸如甘氨酸 NH2-CH2COOH、多肽、蛋白质等。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才会对该题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要指出的是:SiO 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式,与一般的酸不能发生反应,但是却可以与弱酸氢氟酸发生反应:4HF+SiO 2=SiF4+H 2O,5. 将一定量的 NaOH和 NaHCO3的混合物 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 V1L气体Z(V1=0).反应后的固体残渣 Y与过量的稀盐酸
9、反应,又生成 V2L气体 Z( V1、V 2均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V1V2 B. Z的成分为 CO2 C. Y的成分为 Na2CO3 D. X中 n(Na+)=V 2/11.2mo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混合物加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2NaHCO3 Na2CO3CO 2H 2O和NaHCO3NaOH=Na 2CO3H 2O,固体残渣与过量稀盐酸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 2H 2O,因残渣中 Na2CO3来源于前 2个反应,因此残渣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多些,即 V2V1,A 错;根据方程式,Z 为 CO2,B 正确;Y 为 Na2CO3,C 正
10、确;根据原子守恒,残渣中的 Na与原混合物中的 Na的量相等,残渣中的 Na的物质的量为mol,因此原混合物 X中 mol,D 正确。考点:考查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计算方法和技巧。6. 利用下列表格中的实验器材和试剂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一组是选项 实验器材和试剂 相应实验A 洗气瓶(两只) 、饱和 Na2CO3 溶液、浓硫酸、导管、橡皮管除去 CO2中的壬HCl和水蒸汽B滴定台(附滴定夹) 、滴定管(酸式、碱式) 、烧杯、胶头滴管、己知浓度的盐酸、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中和滴定实验C烧杯、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蒸馏水一、FeCl 3、饱和溶液、三脚架制 Fe(OH)3胶体D 铂丝或铁丝
11、,蓝色钻玻璃、酒精灯、火柴、盐酸、待测液 焰色反应实验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将原物质除掉,故 A错误;B中和滴定实验待测液应放在锥形瓶中,缺少锥形瓶,无法实验,故 B错误;C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 C错误;D取一根洁净的细铁丝,用盐酸洗涤,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待测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钾离子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能完成实验,故 D正确;故答案为 D。7. 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 分离 CCl4层和水层C. 分离 CCl4和液溴 D. 长
12、期贮存液溴【答案】D【解析】A. 氯气的通入要“长进短出” ,故 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Cl4层和水层,故 B能达到实验目的;C. CCl 4和液溴易挥发,不适合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Cl4和液溴,故 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液溴易腐蚀橡胶,故 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8. 下列 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向足量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金属 Zn、Fe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反应开始前没有二氧化碳
13、存在,故 A错误;B.硫酸铜溶液中不存在固体,故 B错误;C.Zn 较 Fe活泼,反应速率较大,故 C错误;D.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剩余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故 D正确。故选 D。9. 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 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E)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 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中电流方向由 Cu经导线到 Ag2OB. 测量原理示意图中,Ag 2O为负极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 -2e-Cu 2O+H2OD. 电池工作时,OH -向正极移动【答案
14、】C【解析】A. 装置中 Cu作负极,电流方向由 Ag2O经导线到 Cu,故 A错误;B. 测量原理示意图中,Ag 2O被还原为正极,故 B错误;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 -2e=Cu2O+H2O,故 C正确。D. 电池工作时,OH 向负极(也是阳极)移动,故 D错误。故选 C。点睛:在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移向正极,阴阳离子分别移向阳阴极。10. 最近我国科学家发明“可充电钠-二氧化碳电池” (如下图) ,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4Na+3CO2 =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充电时,钠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B. 电池工作温度可能在 200以上C. 放电时,Na
15、+向正极移动D.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Na +3CO2+4e =2Na2CO3+C【答案】B【解析】根据总反应方程式,放电时钠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钠是负极,故 A正确;温度过高金属钠熔化,故 B错误;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放电时 Na+向正极移动,故 C正确;放电时,二氧化碳在正极得电子生成碳单质,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Na+3CO2+4e =2Na2CO3+C,故 D正确。11. 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 NaAl(OH)2CO3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B. 该物质是 Al(OH)3和 Na2CO3的混合物C. 1 mol N
16、aAl(OH)2CO3最多可消耗 4 mol H+D. 该药剂遇胃酸不产生气体,适合胃溃疡患者服用【答案】C12. LiAlH4( ) 、LiH 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分解释放出 H2,LiAlH 4在 125分解为 LiH、H 2和 A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LiH与 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4g/molB. 1molLiAlH4在 125完全分解,转移 3mol电子C. LiAlH4溶于适量水得到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 4+2H2O LiAlO2+4H2D. 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 4作还原剂【答案】B【
17、解析】试题分析:ALiH 与 D2O反应,产生 LiOD和 HD,因此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3 g/mol,错误;B在 LiAlH4中 Li是+1 价,Al 是+3 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知 H是-1 价,在 125完全分解,根据 A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 1 mol LiAlH4分解转移 3 mol电子,正确;CLiAlH 4电离产生-1 价 H 与水电离产生的+1 价的 H+发生反应结合形成氢气,Al 3+与 OH-则结合形成水和 AlO2-,所以溶于适量水得到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 4+ 2H2O=LiAlO2+ 4H2,正确;D乙醛得到氢气被还原
18、变为氢气,由于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因此 LiAlH4作还原剂,正确。考点:考查 LiAlH4的结构、性质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作用及电子转移的计算的知识。13. 已知反应:10AgF+5Cl 2+5H2O=9AgCl+AgClO3+10HF+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9:5B. 当反应中有 1mol电子转移时,被还原氯气物质的量为 1/18molC. 每产生 1mol O2时,被氧元素还原的氯气物质的量为 2molD. 参加反应的水有 2/5被氧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 10AgF+5Cl2+5H2O9AgCl+
19、AgClO 3+10HF+O2中,9molCl 原子得电子,1molCl 原子失电子,2molO 原子失电子,则氧化剂为 4.5mol,还原剂物质的量为0.5mol+2mol=2.5mol,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9:5,故 A正确;B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 3+10HF+O2中,5mol 氯气反应时,被还原的氯气为 4.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9mol,当反应中有 1mol电子转移时,被还原氯气物质的量为0.5mol,故 B错误;C每产生 1mol O2时,O 元素失去 4mol电子,则氯元素得到 4mol,所以被氧元素还原的氯气物质的量为
20、 2mol,故 C正确;D反应 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 H2O中 5个 O原子参加反应,其中有 2个 O原子失电子被氧化,所以参加反应的水有 2/5被氧化,故 D正确;故选 B。【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点晴】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注意 Cl的得电子数等于转移的电子总数;反应 10AgF+5Cl2+5H2O9AgCl+AgClO 3+10HF+O2中,Cl 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其中 9molCl原子得电子,1molCl 原子失电子,O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molO 原子失电子,以此来解答。14. pH=1的某溶液 X中
21、还含有 NH4+、Al 3+、Ba 2+、Fe 2+、Fe 3+、CO 32-、SO 32-、SO 42-、Cl -、NO 3-中的一种或几种(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 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A. 沉淀 H为 Al(OH)3、BaCO 3的混合物B. 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 X中是否含有 Fe2+、Cl -C. 溶液 X中一定含有 NH4+、Al 3+、Fe 2+、SO 42-、H +D. 若溶液 X 为 100mL ,产生的气体 A为 44.5mL(标况) ,则 X中 c(Fe2+)=0.06molL-1【答案】A【解析】X 是强酸性溶液,一定不会含有弱酸根离
22、子:CO 32-、SO 32-;加入硝酸钡,溶液具有了强氧化性,故气体 A是一氧化氮,故溶液中一定含有还原性的离子:Fe 2+;加入硝酸钡,产生沉淀 C,则 C是硫酸钡,原溶液一定含有 SO42-;B 中加入氢氧化钠产生了气体 D,D 一定是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 NH4+;E 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了沉淀 H,H 为氢氧化铝,不可能是 BaCO3,故溶液中一定含有铝离子。根据以上分析,A、沉淀 H为 Al(OH)3,不可能有BaCO3,故 A错误;B、根据分析,一定含有 Fe2+,故 B正确;C、X 中肯定存在Fe2+、NH 4+、SO 42-,Al 3+ 、H +,故 C正确; D、标准状况
23、下,44.5mLNO 的物质的量是,根据 ,Fe 2+的物质的量是 0.006mol,Fe 2+的浓度是 0.006mol0.1L=0.06molL-1,故 D正确。15. 通常人们把拆开 1 mol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 ,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差。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键能/kJmol -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 4(g)+2H 2(g) si(s)+4HCl(g)
24、,该反应的反应热 AH为A. +412 kJmol-1 B. 一 412 kJmol-1C. +236 kJmol-1 D. 一 236 kJmol-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即H=“360kJ/mol4+436kJ/mol2-176kJ/mol2-431kJ/mol4=+236“ kJ/mol,故选 C。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16. 在 4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yB(g) zC(g)。图甲表示 200 时容器中A、B、C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 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 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
25、的是A. 2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6.25L2/mol2B. 由甲图和乙图可知,反应 xA(g)yB(g) zC(g)的 Hl:l,则会导致_:若 n( NO):n( NO 2),则会导致_。【答案】 (1). 凹槽与小孔对齐(将玻璃塞的凹槽与分液漏斗口的小孔对齐) (2). 打开活塞,控制滴速(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稀硝酸以一定速度滴入三颈烧瓶) (3).NO+O2=NO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 NO氧化为 NO2) (4). (球形)干燥管 (5). 蒸馏水 (6). Cr 2O72-2NO+6H += 2Cr3+2NO3-3H 2O (7). 取少量装置 E中反
26、应后的固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硫酸,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装置 E中有亚硝酸钙生成 (8). 排放 NO气体,污染环境 (9). 产品中混有 Ca(NO3)2杂质【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压强原理,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硝酸滴入三颈烧瓶中,先将玻璃塞的凹槽与分液漏斗口的小孔对齐再打开活塞;(2)NO 与 O2反应生成 NO2,NO 2与 CaO2反应生成 Ca(NO3)2,制取的亚硝酸钙不纯;(3)根据图示回答 D装置的名称;A 中生成的 NO中含有硝酸蒸汽,B 装置除去 NO中的硝酸蒸汽;(4)K 2Cr2O7溶液可将剩余的 NO氧化成 NO3-,Cr 2O72-被还原为 Cr3+,根
27、据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5)Ca(NO 2)2溶液遇酸会产生 NO气体,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 NO2;(6)根据 Ca(OH)2+NO +N02=Ca(N02)2+H2O,n( NO):n(NO 2)l:l,NO 过量;n( NO):n( NO 2)l:l,NO 过量,排放 NO气体,污染环境;若 n( NO):n( NO 2)1.0时,烟气中 NO浓度反而增大,主要原因是_。(2)直接电解吸收也是脱硝的一种方法,用 6%的稀硝酸吸收 NOx生成 HNO2(元弱酸),再将吸收液导入电解槽电解,使之转化为硝酸。电解装置如上右图所示。图中 b应连接电源的_(填“正极”或“负极”)。a 电极反应式
28、为_。【答案】 (1). -1625.5 kJ mol -1 (2).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离,使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脱硝率降低 (3). NH 3 (4). 正反应 (5). 过量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 NO (6). 负极 (7). H 2O+HNO2-2e-=NO3-+3H+【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4NH3(g)+4NO(g)+O2(g) 4N2(g)+6H2O(g)的焓变;根据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分析应控制反应温度在 315400之间的原因;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投料量,能提高另一种物质的平衡转化率,自身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增加反应物,平衡将向正
29、方向移动;当n(NH 3)/n(NO)1.0时,过量的氨气被催化氧化为 NO;(2)HNO 2转化为硝酸,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a是阳极,b 是阴极;解析:(1)4NH3(g)+5O2(g) 4NO(g)+6H2O(g) H=-905.5kJmol -1 N2(g)+O2(g) 2NO(g) H=+l80kJ mol -1 根据盖斯定律,4 得 4NH3(g)+4NO(g)+O2(g) 4N2(g)+6H2O(g) H= -905.5kJmol-1l80kJ mol -14= -1625.5 kJ mol-1;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离,使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脱硝率降低,所以
30、反应温度在 315400之间;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投料量,能提高另一种物质的平衡转化率,自身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增加氨气的投放量,X 转化率降低,所以 X是氨气;增加反应物,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所以氨氮比由 0.5增加到 1.0时,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当n(NH 3)/n(NO)1.0时,氨气过量,过量的氨气被催化氧化为 NO,所以 NO浓度增大;(2)电解将 HNO2转化为硝酸,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a是阳极,b 是阴极,b 连接电源的负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H2O+HNO2-2e-=NO3-+3H+。点睛:HNO 2在 a电极导入电解槽电解,使之转化为硝酸,而离子交换膜为
31、阳离子交换膜,HNO2 只能在 a电极被氧化为硝酸,所以 a是阳极,b 是阴极,b 的电极反应式是。22.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模拟合成氨并制备少量氨水。(1)A 中在加热至 85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可以改进之处为_。为了完成实验,装置从左到右接口的链接顺序是_ _。(2)制得的氨水可用于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制硝酸的过程,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装置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请在装置图方框处画出必要仪器,并指出所加试剂_。 装置 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撤离热源反应也可以持
32、续进行,原因为_。 某同学认为在装置 F中可能出现白烟,应在装置 D和装置 F之间增加下列装置中的_(填序号) ,从而避免此现象发生,提高硝酸的产率。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 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该装置还应在_之后添加_装置。【答案】 (1). NH 4Cl+NaNO2 N2+NaCl+H 2O (2). 水浴加热 (3). blh (4).fgkjl (5). CaO+NH3H2O=NH3+Ca(OH) 2 (6). (7). 4NH3+5O2 4NO+6H2O (8).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 (9). a (10). 2NO + O 2 =
33、 2NO2 (11). G (12). 尾气处理【解析】试题分析:(1)A 中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加热至 85生成氮气、氯化钠、水;为便于控制温度,最好用水浴加热; 模拟制取氨气,用 A制取氮气、B 制取氢气(除去氯化氢) ,通入浓硫酸中充分混合并干燥,在通入盛有催化剂的玻璃管中合成氨气,通入水中制备氨水,最后尾气处理;(2)B 中氧化钙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氨气; 氨气通入高温加热的玻璃管前必须干燥; D 中氨气被氧化为 NO和水;氨气的催化氧化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出现白烟是生成硝酸铵, ,除去水蒸气可以避免此现象发生。装置 F中 NO被氧气氧化为 NO2; 该装置
34、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解析:(1)A 中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加热至 85生成氮气、氯化钠、水,反应的方程式是NH4Cl+NaNO2 N2+NaCl+H 2O;为便于控制温度,最好改为水浴加热。模拟制取氨气,用 A制取氮气、B 制取氢气(除去氯化氢)后,通入浓硫酸中充分混合并干燥,再通入盛有催化剂的玻璃管中合成氨气,通入水中制备氨水,最后尾气处理,仪器的连接顺序是 ;(2)B 中氧化钙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氨气,反应方程式是CaO+NH3H2O=NH3+Ca(OH) 2; 氨气通入高温加热的玻璃管前必须干燥,所以 C是 ; D 中氨气被氧化为 NO和水,反应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撤离热源反应也可以持续进行;出现白烟是生成硝酸铵, , ,为避免此现象发生,可以除去 NO中的水蒸气,在装置 D和装置 F之间增加装有干燥剂的干燥管,所以选 a。装置 F中 NO被氧气氧化为 NO2,反应方程式是 2NO + O2 = 2NO2; 该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在 G之后添加尾气处理装置。点睛:为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气体在通入热的硬质玻璃管前必须进行干燥。 是一种酸性干燥剂,能干燥除氨气以外的气体。氨气是碱性气体,一般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