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 丽 的 外 衣,导读,食品过度包装是一种社会性疾病,为了吸引眼球,厂家商家费尽心机,在包装上大玩花样,这种现象不光在企业身上发作,也积存于许多消费者的心里。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面对这样一种恶劣的现象,坚决遏制礼品过度包装的不正之风,抵制减少“美丽垃圾”,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应尽的职责。,目录,一、什么是食品包装,二、什么是食品过度包装,三、食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四、抑制食品过度包装,一、食品包装的含义,食品包装(food packaging)是食品商品的组成部分。食品工业过程中的主要工程之一。它保护食品,使食品在离开工厂到消
2、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防止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外来因素的损害,它也可以有保持食品本身稳定质量的功能,它方便食品的食用,又是首先表现食品外观,吸引消费的形象,具有物质成本以外的价值。因此,食品包装制程也是食品制造系统工程的不可分的部分。但食品包装制程的通用性又使它有相对独立的自我体系。,二、食品的过度包装,过度的食品包装,三、食品过度包装的危害,1. 浪费国家资源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愈加凸显。过度包装加剧资源消耗,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威胁。包装使用的纸张、钢铁、塑料、玻璃等材料来源于木材、金属、石油,均为我国的紧缺资源。,2.污染生态环境 包装
3、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生产过程和废弃物造成,包装企业排放出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包装多属一次性消费品,寿命周期短,废弃物排放量大。据统计,包装废弃物年排放量在重量上约占城市固定废弃物的1/3,而在体积上则占1/2。以北京为例,全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食品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城市的“包装垃圾”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市民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些无法降解的化工产品对环境带来持久破坏,国家每年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垃圾的回收、分类、再利用。,3.增加食品成本 过度包装不仅加大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费的支出,而且还增加食品流通过程中运输、仓储、搬运
4、、保险等费用,导致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例如,我国卷烟包装采用的印刷工艺仅次于钞票和有价证券的印刷工艺,包装成本已占到生产成本的优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5%30%,而国外卷烟的包,装大多采用普通白卡纸,成本仅为国产卷烟的1/4。过度包装同时损害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生产企业借增加食品售价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变相构成对消费者的强迫消费。企业利用过度包装攫取更多利润的“短视行为”损害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成本压力使企业失去竞争中的价格的价格优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4.扰乱市场秩序 食品过度包装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助长商业欺诈之风。对食品过度包装是不成熟市场经济的产物,
5、企业不靠内在质量而是通过过度包装来取悦消费者,借此占领市场并击败竞争对手。伴随着愈演愈烈的我,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现象。价格扭曲又刺激食品过度包装,形成恶性循环,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5.助长奢侈腐败,过度包装导致社会上兴起攀比浮夸之风,违背中华民族节俭纯朴的传统美德。借茶叶、月饼之名行贿受贿,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加剧社会的不和谐。例如,一些天价月饼的包装盒内可能会有一辆跑车的钥匙或一栋别墅的房产证,专门用于送礼行贿。此外,名烟名酒等的奢华包装刺激了假冒伪劣食品的繁衍,以至于这些高档食品的废弃包装物也成了制假售假者收购的抢手货。,6.增加消费者负担 过度包装增加了
6、食品的包装成本。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成本是通过增加食品的售价而实现的,最终由消费者承受。在不增加食品售价的情况下,商家则通过降低包装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最终导致消费者负担加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抑制食品过度包装方法,1、建立界定过度包装的标准。只有建立统一的、详细的界定过度包装的标准,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定过度包装。 2、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度。对于过度包装责任主体的认定,遵循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该抓住源头,从源头追责,遏制过度包装的发生。 3、借鉴“欺骗性包装”的概念,保护消费者权利。 4、明确处罚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建立人民反馈监督体系,即奖励人们对过度包装的监
7、督举报,切实保护人民利益。 5、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完善行业的包装。 6、加大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含量,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7、为了遏制过度包装的现象,作为消费者,应该从心理上摆脱浮夸、奢靡的消费习惯。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8、加大宣传力度。过度包装不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反映一种奢侈消费的趋势,其根源在于不健康的消费理念。由于消费者对食品高档化、体面化的非理性追求,使得包装成为炫耀的载体和行贿的工具,导致生产企业挖空心思在包装上做文章。新闻媒体应该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倡导合理、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动员全社会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真正遏制过度包装,建立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作出共同的努力,特别是各级政府及行政监管部门,要在法规的细化及实施上下工夫,否则,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难以落实。但立法只能有助于防止厂家进行过度包装。而问题的根源在于送礼的习俗。要使“绿色”包装占据市场上风,环保活动人士必须深入探究中国消费者的观念。,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