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沾化县冯家镇第一中学 2018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 27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诅咒(z) 佝偻(gu) 扶掖(y) 灵柩(ji) B骈进(pin) 喑哑(yn) 阴晦(hu) 伫立 (ch) C 襁褓(qing) 睿智(ru) 庸碌(l) 恣睢(su)D. 拮据(j) 妖娆(ro) 嗤笑(ch) 颓废(tu)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B、神情恍忽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棱角分明 C、铬尽职守 自之知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D、一抔黄土
2、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3.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 分)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 ,忙得不亦乐乎。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B、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看了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D、夏天到了,大家游泳时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培养“静能量” ,还要学会享
3、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 ;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 ;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 。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A B C D6.下列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佝偻承蜩”出自庄子 ,涉及到孔子。故事意在说明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我的叔叔于勒 。资*源%库 C 古人写作史书非常重视体例。如史记是纪传体, 战国策 三国志则都是国别体。D 词产生于宋朝,作品数量大,质量高,既有“苏辛”的豪放,又有李清照的婉约。宋词是中国古代又一座文学丰碑。
4、7.默写 (7 分)(1)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2) (2)_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人迹板桥霜(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6)(7)李清照武陵春中“ , ”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8名著阅读(4 分)(1)下列关于课外阅读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B 骆驼祥子
5、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为了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历尽苦难,三起三落,他与命运抗争最后以惨败告终。C 繁星 春水大致包括了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 分)A 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C 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生活
6、。他在一座无人的荒岛上过了长达 28 年的原始人生活。A 作品: ; “他”叫 B 作品: ; “他”叫 9.综合性学习 (4 分)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世界倍增温暖。你的班级为此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妈妈批评你时会顶嘴当妈妈没按时准备午饭时会发脾气小学 28 24 25 3 52初中 12 10 8 20 211 从变化的数
7、据中,你发现了什么?(2 分)2 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把它作为一曲“献给母亲的歌” 。 (2 分)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流淌的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 二、阅读(43 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011 题。 (4 分)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0诗中的“天山”代指 (2 分)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开头两句,描写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的悲愤
8、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 题。 (13 分)【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9、:“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在史记陈涉世家 ) 12选出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分) A徒属皆曰:“敬受命。 ”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吴广素爱人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伐无道,诛暴秦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D由是无亲陈王者 故人不独亲其亲 13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 (2 分)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以激怒其众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自辩
10、数,乃置 由是先社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 分) 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 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6 题。 (12 分)说茶陈漱渝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
11、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 ,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 2700 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 ,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
12、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喝茶有助于培养俭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 ,但茶终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 。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喝茶更能喝出和睦
13、。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 。 “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 年,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20 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
14、、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17.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3 分)18.文章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 分)19.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 2700 年。320.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 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125 题。 (14 分)一杯水的温暖王生文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段。毒辣的日头悬在半空里,炙烤着大院里的一草一花,水泥路白亮亮的,反射着刺
15、眼的光,没有一丝风,没有一个人走动。整个院子像中暑了,蔫头耷脑地躺在烈日下。谁也没有想到,一辆运水的人力三轮车碾压着自身的影子,踏进院里来了。三轮车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行进着,在宿舍楼前停下了。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淋漓的汗水漫流在黝黑的脸上,浸湿了上身那件灰色的衬褂。他扯起搭在肩上的毛巾,囫囵擦了一把汗,便从车袋里摸出一个装饮用水的瓶子,摇了摇是空的,就又放回去了。水没喝上,中年人有点失望,但也就是一瞬间,他抬起头,眯着眼望了望,迅即从车上搬起一桶水,扛上肩,往宿舍楼里走去。原来,他是来给住在楼里的人家送水的。攀上,跨下,中年人搬着一桶又一桶的水往楼里送。几趟下来,他想喝杯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6、可是那些人家都只是从透着冷气的门缝里塞给他五元钱,就让他把水放下了,他连讨杯水的机会都寻不到。总算只剩下一桶水了,并且还是二楼的,他算计着送完这桶水踏着空车回去,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喝上水了。一想到马上有水喝,脚下又有劲了。门铃一响,不想这回门全打开了,是一位大妈,看见中年人连声叫道:“哎哟,看把你热的,快进屋来歇歇!”中年人放下水,看了看自己的模样,不好意思往屋里走,大妈见状,一把把他拉了进来,光洁的木质地砖上,留下了几个脏兮兮的脚印。大妈赶紧挪过一台风扇,凉爽的风顿时源源吹向中年人。“师傅,今天怎么是你送的水?”大妈问。“听说跑这路的顾不过来,我是他们临时叫来的。”“是的,都打电话要水,能顾
17、得过来嘛。”大妈说这话时,已将一杯水递到了中年人面前,可是中年人没有接,问:“大妈,您家有一次性茶杯吗?”“”大妈望着中年人,有些疑惑。“大妈,我患过肺结核。”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说:“不必顾忌,没事的,你快喝吧,是温水。”中年人接过水,脖子一仰,干了。一杯温水下肚,他感觉舒坦多了,就返身从门口把水提进来,拆了封,装到饮水机上。大妈也就让中年人帮着装水,等他装好了水,掏出五元钱来给他。中年人收了钱正要离去,大妈又叫住了他,让他等一等。大妈去房里取回几盒药来,对中年人说:“这是进口药,专治那病的,你拿去问问医生,要是行就服了吧。记着,那病要根治,一旦复发就有些难了”大妈说着说
18、着,声音有些异样,中年人不解地望着大妈,大妈将药塞进他的手里,又说:“拿着吧,我女儿从国外寄来的,都是上好的药,只是我家老头他自个耽误了”中年人明白了,心里难过起来,两眼一润,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像个孩子似的站在大妈的面前,好一会才说:“大妈,您老人家今后要是有力气活,就打我电话!” 踏车回去的时候,中年人感觉腿脚都是劲,日头好像减了几分威力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2 分)22.小说中的“大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23.小说的第二段在内容、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 分)24.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词句。(2 分)“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句中的“黯然”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5.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倍感温暖。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 分)四、作文(50 分)26.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4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请以 ,滋润着我的心田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