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轮).pptx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8661 上传时间:2018-03-10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10.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轮).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轮).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轮).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轮).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二轮).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二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网络构建,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特征。在复习过程中应本着理解原理、综合利用原则进行:(1)利用整体性原理,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2)能够利用区域图和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名师点拨,内容索引,核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核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核心点三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探究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核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全国文综)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

2、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经典导向,解析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不同海拔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温度和降水又同时影响山地植被,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解析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3.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重。,(2015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第4题。,4.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符

4、合这一现象。,(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56题。,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解析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解析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

5、、喜暖动物均可生存,故C对;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故A错;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做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B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 689 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故D错。,主干精讲,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一个基础、二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关键作用。(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两大表现(1)自然

6、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貌),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方法技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

7、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

8、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预测演练,题点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判断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1,2,3,4,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B.C. D.,1,2,3,4,解析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据此可知湖泊演变过程。,1,2,3,4,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水文 D.生物,解析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

9、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1,2,3,4,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解析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2,3,4,4.右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衣江的河流特征。,1,2,题点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运用 预测题型:综合题,3,4,解析结合青衣江所在位置,

10、从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对河流流量、流速、含沙量和结冰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流经地区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支流众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量(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或夏汛)和年际变化;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河流无冰期;植被丰富,河流含沙量小。,返回,1,2,3,4,核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经典导向,(2016全国文综乙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

11、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解析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植被应为高山草甸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磷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

12、的累积,所以D项错误。,(2016江苏地理)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34题。3.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教授站在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为高山草甸带。,4.阿尔泰山南坡()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阿尔泰山的南坡主要为针叶林;山上也存在山地牧场;根据“花草相映”可判断此时应为夏

13、季;阿尔泰山南坡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1.一个概念自然带(1)形成,主干精讲,(2)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荒漠带,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2.两个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M,N,O,P,山麓带基本上与山地所处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14、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3.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等。,(2)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山体坡度越大,雪易下滑融化,雪线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

15、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不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气温高雪线也高,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3)分析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方法技巧,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

16、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主导因素:水分。,(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预测演练,题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预测题型:选择题,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的地方分布的海拔较高。读“理想大陆某部分区域图”

17、和“该区域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2,3,4,解析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知,在自然带北坡海拔较高,说明其位于南半球,即区域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东岸,据此可知左图中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1,2,3,4,1.左图中地的气候特征为()A.终年温和湿润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终年炎热干燥,2. 图中、两区域相同的是()A.农业地域类型 B.自然带类型C.热量带 D.冬季盛行风向,解析图中、两区域分别位于南半球3040大陆西岸和东岸,二者纬度相同,热量带相同。,1,2,3,4,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

18、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34题。,1,2,3,4,题点二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与应用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3.森林景观出现在()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结合图示信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为森林景观。,1,2,3,4,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解析甲地降水量较少,增加牧场扩大耕地会导致荒漠化;乙地地势较高,在春秋季节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丁

19、地气候干旱,扩大畜群数会加剧草场负担,导致荒漠化;丙地地势高,夏季凉爽,在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返回,1,2,3,4,核心点三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经典导向,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答案现象:非地

20、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

21、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答案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答案原因:海南

22、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主干精讲,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东、西两岸自然带的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

23、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东岸有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东、西两岸自然带的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方法技巧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缺失: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

24、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块状: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四类表现,主干精讲,题点非地带性因素的表现与分析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L为流经沿岸地区的洋流。读图完成12题。,1,2,1.一年内,洋流L的流动方向()A.有明显年际变化 B.西北流向东南C.有明显季节变化 D.东南流向西北,解析根据经纬度,该地位于印度半岛西侧,洋流L属于季风洋流,一年内,流动方向有明显季节变化。没有明显年际变化。夏季由西北流向东南,冬季

25、由东南流向西北。,1,2,2.甲、乙两地自然带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水分 B.洋流 C.海拔 D.纬度,解析图示为热带季风气候区,甲、乙两地自然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因地形影响导致的水分差异。,返回,1,2,探究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技巧,1.(2016全国文综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

26、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典题例析,(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解析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解析答案,解析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

27、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解析答案,(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熊的威胁;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答案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析答案,(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2.(2015海南地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解析答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地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

29、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方法技巧,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考查形式:(1)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2)运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

30、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2题。,预测演练,1,2,3,4,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A.1 8001 900 B.1 9002 000C.2 0002 100 D.2 1002 200,解析根据图例,4种情况均是海拔1 8001 900米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最高。,解析,1,2,3,4,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 B.喜热耐旱C.喜阴喜湿 D.耐寒耐旱,解析4种情况中,阴坡、迎风坡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达90%,为最高。,解析,1,2,3,4,读“某大洲自然带分

31、布示意图”,回答34题。,1,2,3,4,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草原带B.e自然带都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C.d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e自然带的北部是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带,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联系气候类型分布判定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荒漠带,A错误; e自然带都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B正确;c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d是荒漠,C错误;e自然带的北部是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带,D错误。,解析,1,2,3,4,4.有关g自然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g自然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B.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暖流有关C.g自然带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D.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信风登陆带来的锋面雨,解析,解析g为热带雨林带,没有分布在赤道附近,所以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巴西暖流有关;g自然带的形成与巴西高原地形迎风坡有关;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地形雨,而不是锋面雨。,返回,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