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单元导读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这是郁达夫谈中国现代散文时作的一个比喻性的总结,这话的确道出了现代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以小见大。这不仅道出多数散文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的实情,而且有助于我们领悟散文的特性。都江堰通过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情赞美,由此引发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吻火通过对徐志摩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合欢树通过合欢树来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都江堰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 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
2、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 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 借我一生 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2背景探寻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 256 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相关知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2 -余秋雨穿行于历
3、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余秋雨的散文叙述风格宏大。这种叙述风格包括:宽泛的题材(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厚的内容 (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 ),精巧的结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文化感伤)和一种贵族气质( 自信、理性、从容、智慧 )。它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被人们称为“文化散文” 。李冰和都江堰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约公元前 256 年到公元前 251 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两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平原效益卓著。都江
4、堰水利工程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在 2000 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24 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名言警句余秋雨经典语录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山居笔记2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文化苦旅3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
5、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文化苦旅4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借我一生5人生,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还有无限的可能。霜冷长河6面对诬陷,不要反驳,不要申诉。不要企图与诬陷者对话,不要企图让旁观者怜悯。没有阴影的高楼,一定还未曾建造;没有藤缠的大树,一定还气节未到。北大授课语言灵动,不拘一格都江堰语言赏析都江堰在语言运用方面颇具魅力。这主要表现在余秋雨先生语言运用不拘一格,充满灵动之气。- 3 -一、出色地使用了成对的反义词。譬如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道:“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
6、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在这种词义极大的落差之间,制造出意义的新颖与意蕴的丰厚,显示出词语间无限的张力。同时,这样的语言运用充满灵性和智慧,充盈着精神的美感,表达既丰富厚重又酣畅淋漓,显示出余秋雨先生超乎寻常的言语把握能力。二、在很多地方运用了拟人手法。譬如第二部分描写都江堰水的魅力,大段运用拟人手法:“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
7、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这一段描写既洒脱奔放又收放自如,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水跃动的生命力,更写出筑坝者高超的大智慧。在第三部分中还有这样的句子:“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这一拟人句可谓意味深长,李冰那把挖土的铁锹在与皇权、与武力的反复较量中,究竟谁更有力量?大众苍生的心里自有答案。从全文来看,作者的每一处拟人运用都不落俗套,别致新颖
8、,使得表达更具鲜活的生命力,读来耳目一新。三、多处运用了叠字。所谓叠字,谭永祥在他的汉语修辞美学中认为是“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密相连地用在一起,造成形式上的整齐、语感上的和谐或加强形象的摹拟,这种修辞方法叫叠字 。 ”叠字是汉语特有的构词形态和表现形式。 都江堰中运用的叠字的重叠形式有:AA 式,如:“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 “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AAB
9、式,如:“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 ”ABB 式,如:“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 ”AABB 式,如:“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这些叠字的运用,像一粒粒的明珠散落文中,增加了散文语言的音韵美,使得表达更为别致精到,散文的意境更具诗化特色。(四)用看似平实的散文语言,传达深厚的思想和意蕴。譬如,散文开篇就这样写道:“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作者用毫无修饰的语言颠覆了十几亿人的传统思维,同时为下文设置了一个大大- 4 -的悬念。作者依然平实地写下去:“长城当然也非
10、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在此,作者用了看似极为平淡的语言,实则站在整个中华民族进程的高度考量这两个工程,于平淡
11、中充溢着精神,尽显着深刻的历史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容,同时应和着开篇对都江堰情有独钟的青睐,堪称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精彩之笔。余秋雨先生用灵动的语言、独到的思想视角和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造就了都江堰独有的艺术魅力,读来余味无穷。山水人文看华夏浙江考生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便回荡在千般丘壑,万斤巨澜,亿万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古老苍劲的民族啊,历经多少个春露秋霜,那啸声已是那么沧桑。现在,我要撷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在那荒无人烟的西北边塞,阳关一直静默着,那是一种无言的哀悼,或许它脚下的万千坟茔中的枯骨也在静默吧,他们没有乌纱封妻的奢望,只是一介布衣养家糊口的企盼。然而他
12、们走到了这里,在中原慈母的白发中,在江南春闺的遥望中,在湖湘稚儿的夜哭中,走到了这里!为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疆场,为的就是一方子孙们的净土,为的就是一个昂然挺立的民族!他们甘愿终身抗夷,甘愿暴骨沙砾。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惨烈决绝与刚强。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的,长江一直在流淌着,如此之长,横亘着中原。然而,在时间上,它似乎更长,贯穿着整个历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主,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
13、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在这里军事与文辞交融,征服与解脱交融!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宽容与博大。最后,我漫步走在江南的古镇,莼鲈之思和那个桃花流水的童话,或许已成为每个华夏儿女的情结,在这里,有人选择了隐逸。 “大隐隐于市” ,于是,就把自己完全消融于锅碗叮当声中,把自己完全消融于杂货俗物叫卖声中,而这里温柔的小桥流水,温柔的炊烟老屋,这里淳朴的乡亲邻里,也都欣然接受你的到来。然而,古镇,也有难以捉摸的一面,便如白- 5 -发苏州的那个复社,以及那篇脍炙人口的五人墓碑记 。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最深处的温柔忍让与爆发!华夏大地山川秀美,人文醇美,在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风俗间便倒映着华夏的全
14、貌,让我们透过山水人文,去窥得华夏母亲的容颜。赏析 本文向我们展示了宏大的文明时空,从“荒无人烟的西北边塞” ,到“江南的古镇” ,中间穿插“中原、湖湘”之地;从“多少个春露秋霜” ,到当代“杂货俗物叫卖声” ;从刘备、李白,到五人墓碑记 ,视接千载,思通万里,作者写出了一曲“山川秀美,人文醇美”的中华颂歌:惨烈决绝与刚强、宽容与博大、温柔忍让与爆发。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华夏母亲的最佳“容颜” 。以小见大,本文堪称典范。点击素材李冰治水李冰到成都上任以后,安排了一下公务,便不辞辛劳,四处调查。他走了很多地方,访问了许多人,不久就把发生灾害的原因弄清楚了。他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提出“
15、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决定在岷江上修建一座防洪、灌溉、航运兼用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这就是都江堰工程。天旱时,打开水门,清水自动流入田间,浸润禾苗;下雨时,关上水门,多余的水顺渠流走。蜀地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没有荒年,从此称为“天府之国” 。运用示例自古以来,得民心者的天下。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者应该以民为先,以民为重,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首位,敢做人民的“公仆” ,绝不能当百姓的“老爷” 。战国时李冰被贬成都后,下车伊始,便不辞辛劳,四处调查。走访百姓,弄清了水灾的原因。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提出“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在岷江上修建一座
16、防洪、灌溉、航运兼用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使蜀地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没有荒年,成为了“天府之国” 。李冰父子的神像也被供奉在都江堰二王庙中,供后人瞻仰。得民心者得天下1读准字音(1)单音字颓壁残垣( ) 惊悸( )- 6 -庇护( ) 修缮( )卑处一隅( ) 魅力( )强悍( ) 铁戟( )遴选( ) 韬略( )怦然心动( ) 诘问( )圭臬( ) 衮衮诸公( )(2)多音字劲Error! 埋Error!观Error! 屏Error!2辨清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3辨析词语(1)遴选选
17、拔遴选:选拔(人才);泛指挑选。选拔:挑选(人才) 。例句:北海市机关和事业单位面向基层公开_14 名工作人员,经过了发布简章、推荐报名、资格审查、遴选考察对象、考察与体检、研究决定、公示等程序。我国将面向全国公开_2 500 名研究生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公派研究生将被派往教育、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入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或具有一流学科专业的机构学习。(2)浸润滋润浸润:(液体)渐渐渗入,滋润;指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滋润:含水分多,不干燥;增添水分,使不干枯。例句:都江堰的水流节节延伸,使它周围的土地都在它的_之下肥沃富饶。为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培育具有深厚文
18、化内涵的新人,全国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国学习惯养成教育,以雅言传承文明,用经典_人生。4积累成语(1)颓壁残垣:_(2)众目睽睽:_(3)雍容大度:_(4)天府之国:_(5)雄才大略:_(6)冰清玉洁:_- 7 -(7)衮衮诸公:_1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答:_2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答:_3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答:_4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答:_5在这里,我突
19、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答:_1文章第 1 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2文章的第一部分,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比较,试用列表的形式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比较的?答:_3第二部分开头写作者“乘便看一眼”都江堰之前“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8 -答:_4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答:_- 9 -答案精析基础积累1(1)yun j b shn y mi hnj ln to pn ji ni n(2)jn/jn mi/mn un/unpn/bn/bn2(1)都江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2)拙劣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3)闲逛 诳骗 (4)可掬可捧 鞠躬尽瘁 (
20、5)焕发 涣散 (6) 汩汩 汨罗江3(1)遴选 选拔 (2) 滋润 浸润4(1)残垣,倒了的矮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2) 睽睽,睁大眼睛看。许多人睁着眼睛看着,多形容干坏事。(3)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4)指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的地区;特指我国四川。(5)卓越的才能和远大的谋略。 (6)比喻人格高尚,操行纯洁。(7)各位高官。衮衮,众多的样子。句段剖析1长城的美在于规模的宏大,气势的宏伟,给人一种巨大的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直到今天依然在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了天府之国,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它的美具有长久性
21、。2 “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一直延续下去。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母亲,显示了它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3从表面看,李冰显示的只是水利方面的才能,但是当治水成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时,政治家对水利工程的倾力投注就成了一种清明的政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实绩就成了他的第一政绩。因此,当李冰出于利民富民的考虑而要求自己成为水利家的时候,它确实是向世界宣告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4大愚大拙似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
22、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有了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彻地观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5李冰通过轰鸣的都江水传达的遗言是:政治家应当完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意地去为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这样璀璨的精神,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加值得乐观的。文本研习- 10 -1是全文的纲。 “最激动人心”是全文的文眼。2.比较点 长城 都江堰修建时间 秦始皇时 比长城早数十年规模 宏大 表面不如长城宏大占据的是 辽阔的空间 邈远的时间社会功用 已废弛 至今在输送清流水流外观 突兀在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文明状况 僵硬的雕塑 灵动的生活心态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修缮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贡献3.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而且与第一部分结尾盛赞都江堰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悬念,引人入胜。4 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