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法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编 写】 资 琳 【审 核】张德淼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 【课程学时】68 【开课学期】 第 1 学期 【实验学时】4 【授课专业】 法学专业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法理学是研究法和各种法现象的最一般、最普遍适用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规律、方法等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对法学其他各分支学科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课程,其整体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些能力的培养既需要进行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但也需要一些实验教学来辅助进行,因此实验教学是法理学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 法理学的实验教学通过
2、组织学生参与展示、综合性实验等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训练其自主研究法律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其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从事司法实务活动的基本技能,并运用法理学的相关知识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法律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法学有关应用软件的使用。如立法软件、法律实效评价软件的使用。 2. 了解立法的整个过程,掌握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本格式和流程。 3. 通过疑难案例的审判和法律适用,掌握法律适用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法学
3、理论对于解决疑难案件的作用,体会到法理学学习与部门法学习在现实案件处理中的关系,掌握运用法律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了解法律实效评价的一系列指标,掌握评价法律活动和法律文件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 :实验软件应用 1 预习要求: 阅读相关软件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帮助系统等相关内容。 2实验目的: ( 1)了解立法软件的使用。 明白不同角色选择的区别、不同效力级别的法律文件制定的模块差异。 ( 2)了解诉讼软件的使用。 (3)了解法律实效评价软件的使用。 3实验内容及要求: 2( 1)教师通过输入素材,选择立法过程中不同角色、选择不同效力级别的法律文件的制定,来
4、展示立法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立法软件的使用,明白不同角色选择的区别、不同效力级别的法律文件制定的模块差异。 ( 2)教师通过引用一个具体案例,来展示诉讼软件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诉讼软件的使用,大致了解诉讼的整个流程,着重了解审判活动的模拟实验步骤如何使用。 ( 3)教师通过评价一份法律文件或一项法律活动,展示法律实效评价软件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法律实效评价软件的使用。 4 实验时间: 1 学时 实验项目二:立法过程模拟 1预习要求: 了解立法法 ,熟知相关法律文件产生的背景,通过课下或网络讨论,分别确定好预备立法的事项、 立法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分工。 学生们根据自己不同的角色做好相关
5、的准备工作。 2实验目的: ( 1)了解立法程序的整个流程。 (2)掌握审查法案的知识和规范、学会法律人初步的沟通技术; (3)了解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格式和范本。 3实验内容及要求: ( 1)由事先确定的法案提出人提出法案。要求学生掌握法案的制定方式、不同法案的格式和规范、法案的提出方式。 ( 2)组织对法案的初审,确定法案是否进入立法机关的会议议程。要求学生们掌握对法案的审理知识、方法,以及表达自己意见的技巧和技术。 ( 3)组织对法案的正式审议。这一阶段只有确定法案进入正式会议议程后才能进行。此审议阶段根据审议情形具体可分为一审、二审、三审。要求学生们学会就法案发表法律意见、学会沟通技术
6、、学会宏观思考的方法。要求学生们能就审议结果做出实验报告。 ( 4)组织对法案进行表决。要求学生们明晰哪些人具有表决权,对法案进行最后表决。 ( 5)对通过的法律进行公布。 4实验学时: 1 学时 实验项目三:疑难案件审判 1预习要求: 阅读审判方法、法律适用方法等方面的背景资料,了解法庭开庭中的审判情形,让学生们通过讨论事先确定或想象一个疑难案例,并且确定在开庭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如原告、原告律师、法官、陪审员等角色。 2实验目的: ( 1)了解法律适用的过程和方法,特别是疑难案件中的法律如何适用。 ( 2)理解法学理论对于解决疑难案件的作用,体会到法理学学习与部门法学习在现实案件处理中的关系
7、。 (3)掌握运用法律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会深度沟通、法律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内容及要求: ( 1)每个小组的各个代理方准备本方的发言方案,猜测对方的论点并准备反驳方法。要求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学会寻找疑难案件的适用法律,明晰在疑难案件中,仅有具体的法律3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法学理论来对找法。 ( 2)开庭,原被告代理组针对每个焦点问题进行辩论,法官就相关问题提问,双方回答问题。主要就具体法律规定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问题进行辩。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围绕案件适用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运用理论解决解释法律问题的能力, 学会法律辩论的技巧和方法。 ( 3)原被告代理组关于该问题
8、进行辩论总结; ( 4)法官对案件作出判决。通过法官对疑难案件进行审判,让学生们体会到法学理论对案件审理的作用,体会到法律规范之外的因素对案件判决的作用、体会到法官的个人正义和良知在案件审判中的作用。 4实验学时: 1 学时 实验项目四:法律实效评价 1预习要求: 掌握评价法律实效的基本知识、阅读相关资料和理论。 2实验目的: ( 1)了解法律实效评价的一系列指标。 (2)掌握评价法律活动和法律文件的基本方法。 ( 3)掌握法律实效评价的总结报告的制作。 ( 4)了解法律实效评价对法律活动的作用。 3实验内容及要求: ( 1) 、 让学生根据法律实效的相关理论商量讨论确定法律实效评价的一系列指
9、标或者标准。要求学生们学会运用法学的相关理论来确定具体的标准,并且学会说明理由。 ( 2) 、组织学生们对一项法律文件进行实效评价。首先让学生们选择不同的角色,然后再进行评价。要求学生们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进入角色,根据角色们的不同偏好来进行评价,从而知晓法律实效评价是一种带有主观偏好的产物。 ( 3) 、组织学生们对一项法律活动进行实效评价。同样让学生们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评价。原被告代理组关于该问题进行辩论总结; ( 4) 、让学生们对法律文件或法律活动的实效评价,做出总结报告。要求学生们在总结过程中,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尽量把各方意见都纳入其中。 4实验学时: 1 学时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
10、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要求 类型主要 设备 实验室 1 实验软件使用 1 必做 基础 计算机、网络 2 立法过程模拟 1 必做 综合 计算机、网络 立法实验室 3 疑难案件审判 1 必做 创新 计算机、网络 诉讼实验室 4 法律实效评价 1 必做 综合 计算机、网络 法律实效评价实验室 4五、考核方式 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单独考核并记成绩。教师依照实验中的表现和提供的实验报告,给每个学生评分。该成绩占课程期末总成绩的 20%。 六、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 1)舒国滢: 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参考书 ( 1)梁慧星: 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 2003 (
11、 2)王泽鉴: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 3)杨仁寿: 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七、说明 实验过程所使用的典型案例、素材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学生所讨论的案例和素材没有固定要求,可以选择民事、商事、刑事、行政、知识产权、海商或国际法任何领域,并根据学生意见进行确定,教师可以提供参考。因此根据不同的素材和案例类型,以上的二、三、四实验项目又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实验项目。 1. 宪法制定实验项目 2. 法律制定实验项目 3. 行政法规制定实验项目 4. 行政规章制定实验项目 5. 地方性法规制定实验项目、 6. 自治法规制定实验项目 7. 国际法制定实验项目 8. 民事疑难案件审判实验项目 9. 刑事疑难案件审判实验项目 10. 行政疑难案件审判实验项目 11. 违宪疑难案件审判实验项目 12. 立法活动实效评价实验项目 13. 执法活动实效评价实验项目 14. 非诉活动实效评价实验项目 15. 诉讼活动实效评价实验项目 16. 法律文件实效评价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