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立德树人 润物有声——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及音乐会综述.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5294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 润物有声——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及音乐会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 润物有声——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及音乐会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 润物有声——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及音乐会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 润物有声——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及音乐会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立德树人 润物有声朱逢博演唱艺 术论坛及音乐会综述 朱洋 李巍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前言 她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 却成为了人民心中的歌坛传奇, 将白毛女中的喜 儿唱段演绎成经典。 她是民族唱法的优秀继承者, 却又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开 山鼻祖, 即使为此饱受非议也坚定自我。 她还创建了中国首个轻音乐团她, 就是朱逢博。这个将白毛女中的喜儿唱段演绎成经典的艺术家, 曾作为中国 艺术团的台柱, 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个国家演出,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 迎和好评。 2017年11月3日, 这位艺术家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参加了母校隆重举行的“朱 逢博演唱艺术论坛”暨“朱逢博经典作品音乐会”。 当天

2、下午, 论坛在中法中心 C401开幕, 由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同济大学工会、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共同主办,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轻音乐团协办, 同济大学艺术与 传媒学院李巍教授主持。当天, 朱逢博校友向母校赠送了相逢是缘博爱如歌 朱逢博经典歌曲全辑。该专辑中, 有一首从未发行的歌曲游子吉它, 特别献礼母校建校 110周年。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赠予朱逢博校友当年的学 籍卡复制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贾瑞云作为朱逢博先生的大学同 学代表, 为朱逢博先生赠送了班级纪念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代 表还向朱逢博校友赠送了描写她当年就读同济时所在的文远楼的一幅

3、画作。 当晚1830 分, 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举行了“朱逢博声乐作品音乐会”。音 乐会由上海轻音乐团、同济大学音乐与表演系联袂呈现。指挥家、原上海轻音乐 团团长屠巴海担任指挥,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主持, 李巍、 杨学进等歌唱 家, 同济大学音乐与表演系师生共同奉献演唱了北风吹 请茶歌 橄榄树 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 我爱你, 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 怀念战友 鸿 雁等经典曲目。 3日下午的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分为上下半场, 分别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 院的李巍教授与同济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主持,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 到会致辞。出席论坛的有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

4、 上海音乐家协会声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唐进发, 上海歌剧院原院长、 词 作家何兆华, 上海芭蕾舞团原团长哈木提, 上海歌剧院原导演方红林, 上海轻 音乐团副团长孙青, 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杨学进、 于丽红,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丽琴、 李巍, 上海师范大学声乐教研室主任周进华, 华东师范大学音 乐系副教授姜蕾、青年教师石春轩子等。 一、为人民歌唱的艺术家 上海歌剧院原院长、 词作家何兆华表示, 他最佩服的是朱逢博为歌唱事业奋斗大 半生的坚持。从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 何先生表达了对白毛女中脍炙人口的 唱段由衷的喜爱。朱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平易近人的大家姿态都令他折服。作 为同济的校友

5、, 作为中国歌唱、 中国文化的旗帜, 他希望朱逢博等老艺术家的艺 术热忱和高尚艺德能够得到传承。 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认为朱逢博先生对中国民 族声乐的发展、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再次崛起, 以其声音能力出色表达不同作品 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先生的声乐实践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她的 成功正是源于她的作品能够让人民入耳, 让人民入心。 上海芭蕾舞团原团长哈木提称赞朱先生“是用生命在歌唱”。 白毛女的演出 盛况历历在目:白毛女作为上海芭蕾舞团的重要作品, 是演出最多也是最受 欢迎的舞剧, 这部作品已经在除了西藏、青海外全国所有地区进行过演出。“文 革”之后, 白

6、毛女作为上海芭蕾舞团的核心作品, 受到法国、日本、朝鲜、 美国、 加拿大等各个国家观众的欢迎和关注朱逢博的伴唱尤为重要 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听闻“喜儿哭爹”等唱段, 也几度潸然泪下。 可见, 艺术无 国界, 这部舞剧为中国对外交往作出了极大贡献。 白毛女久演不衰, 至今已 经超过两千场。可以说, 朱逢博先生成就了白毛女, 白毛女成就了上海 芭蕾舞团。 朱逢博先生之所以被如此多的人民所喜爱, 与她不忘初心, 坚持为人民歌唱分 不开。正如她在在会上发自肺腑的真情感言:“我对我生活的国家和人民非常热 爱, 我是用我全部的心灵、全部的热爱来讴歌党、讴歌祖国和人民、讴歌我们伟 大的事业, 我一辈子就在做这

7、一件事。我永远爱党、爱祖国和人民。” 二、兼收并蓄、勇于创新的艺术家 朱逢博先生在作品风格上也有自己的追求。 “文革”之后, 她对于台湾校园歌曲 的引进引起了轩然大波。 把本是“草根”的校园歌曲以艺术的手法进行演绎, 这 种“跨界”的创新行为给了朱逢博巨大的压力她曾说:“我一辈子都在挑 战着来自全世界的打压。”她还创建了中国首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 并担任首任团长、 名誉团长、 艺术指导, 参加、 策划了多场不同风格的音乐会, 培 养了一批优秀的歌唱人才;在国内首先办起了“朱逢博酒家”“朱逢博艺术学 校”, 在全国起到了领先和示范的作用。 朱逢博先生的兼收并蓄还体现在她的唱法上。她并不拘泥于

8、美声、民族或者流行 唱法的条条框框, 她的唱法是“土洋结合”的, 植根于“本嗓唱法”的土壤之中。 由于朱逢博不拘泥于陈法, 善于吸收, 把“欧洲唱法”的某些枝条嫁接到了 她原来的唱法之上, 以致于她的作品无论从题材, 内容, 曲目数量以及所引起 的广泛影响在中国的歌坛上独树一帜。 对此, 上海歌剧院原导演方红林深以为然。 她认为朱先生的演唱不仅如民歌般亲 切, 并且如流行音乐一般家常, 直抵心灵。 她的音乐有海派兼容并蓄的特点, 善 于把好的东西化为自己的风格。 可以说, 朱先生的作品是中国声乐演唱艺术的精 华。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于丽红也是一位“忠实粉丝”。朱老师的演唱都可 谓影响了她的一

9、生无论是选择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民族唱法还是研究朱老 师的发声、咬字, 朱老师都是她的领路人。在提到为庆祝上海芭蕾舞团 40周年 庆典为白毛女舞剧伴唱的经历时, 于丽红感慨道:朱老师的“喜儿”是她再 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的。朱老师的技法需要传承、学习和发扬, 后人应该站在前 人的肩膀上, 思考如何在十九大精神下契合新时代发展, 弘扬主旋律;如何唱中 国歌、排中国歌剧;如何在任重而道远的教育事业上向前辈学习。 上海音乐家协会声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唐进发归纳了朱逢博的最大贡 献与成功关键她的“与众不同”。 朱先生的美学观点一点都不复杂 只是“好听”不论是创作还是演唱都让人要听, 让人想听, 所以她

10、才能 打破壁垒, 博采众长, 多方“跨界”。 如今的学子也应多接触各类艺术来强大自 身, 形成自己的风格。上海师范大学声乐教研室主任周进华与唐进发先生一样, 认为老一代歌唱家演唱风格永久流传的不二法则就是与众不同。 朱老师对于戏曲 唱腔、民族、流行与美声的融会贯通, 严谨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学习。 朱逢博在表演艺术上的创新探索, 可为当今音乐工作者、 音乐教师带来诸多启示, 让我们思考应当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将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贯穿到 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之中, 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三、对于艺术传承的思考 在致辞中,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说, 十九大报告对文化艺术工

11、作作出了重 要的阐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朱逢 博为祖国歌唱事业奉献了一生, 老一辈对待艺术的精神, 是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传承和发扬朱老的演唱艺术, 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 是坚定文化 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举措。 与会人员对于朱逢博先生的艺术 技艺、 艺术精神如何得以传承, 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未来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了 交流与探讨。 在传承艺术技艺与艺术精神方面, 与朱逢博有过长期合作的著名作曲家、 指挥家 屠巴海提出:“朱逢博是在用生命演唱, 她对

12、众多音乐作品的演绎达到了相当高 的程度。希望理论界、音乐界加强对朱逢博演唱艺术的研究和推介, 让老一辈艺 术家独具特色的演唱艺术、崇高的艺术追求得以传承下去, 古为今用;同时与朱 先生一样, 吸收国外的艺术技艺, 洋为中用, 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色并不断发扬 光大, 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杨学进用十六个字概括朱逢博的音乐“甜而不 腻, 张弛有度, 丰满细腻, 直扣人心”。 他认为朱先生的成就与她丈夫施鸿鄂是 分不开的。 施鸿鄂是我国著名的抒情戏剧性男高音歌唱家, 曾在芬兰赫尔辛基举 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以最高分获得金奖, 为祖国争得了 极大的荣誉

13、。 正是他的美声唱法与朱老师的民族唱法互相影响, 才成就了朱老师 技艺的突破。 上海轻音乐团副团长孙青认为, 艺术是有高度而无模式的。 建筑设计是凝固的艺 术, 而音乐是流动的艺术, 学建筑出身却献身音乐事业的朱逢博正是因为有着 非比常人的艺术包容度, 才能有魄力创建当时唯一的流行音乐团体上海 轻音乐团。 她呼吁后辈对朱先生的艺术技艺与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 而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 作为学生代表,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大三女生贾童谣说, 朱逢博校友的歌 声字字入声、句句动情, 有着永不磨灭的光彩。朱逢博学长这种严谨求实、勇于 创新的艺术态度是当今年轻人身上非常缺乏的。 她表示要

14、向朱逢博学长学习, 刻 苦钻研表演艺术, 努力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艺术传承的方式, 唐进发先生在讲话中提到:比起金钱, 艺术家更在乎的是 艺术生命的传递。 在中国的文化名片薄弱的现状下, 如何让老艺术家的艺术生命 在走下舞台之后继续延长, 如何强大文化, 增加软实力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巍教授等人从一千多个磁带作品里编辑出 29首, 制成相逢是缘博爱如歌 朱逢博经典歌曲全辑, 就是一个如何传承和放大优秀文化的榜样。 方守恩表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 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培养的人才, 既要掌握科学、技术, 也要懂得艺术、文化。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建设中, 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 人”这一目标, 学校建立了艺术学科和专业, 成立了艺术学院。 朱逢博先生是同 济大学的杰出校友, 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相信学校举办朱逢博先生演唱艺 术论坛及其经典作品音乐会, 对同济大学立德树人、 更好地培养人才, 对同济大 学艺术学科专业未来的发展, 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