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32054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 食 同 源,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一、中医食疗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一、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食同源,自然界,药物,食物,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口偿身受,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既可当食,也可做药。,由此可见,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药食同功,药物,食物,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均具有形、色、味、气及作用部位这5个方面,这里的“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气”

2、是指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作用部位是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某一特定的内脏有明显的亲和力。如酸的药物或食物先人肝,首先对肝脏发挥其影响和作用。每种食物或药物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专,这就构成了每种食物或药物各自的特性或性能。,药食用理,指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这种结合气候变化选择药物或食物的治疗原则,中医学称作“因时制宜”。,2.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内经中的天人相应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命活动都与自然界有相适应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有影

3、响。因此,人类必须利用自然万物及中医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行医疗保健活动,即中医所说的养生疗疾。,3.药攻食补论,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多有毒,作用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而食物性味之偏较小,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表明虽然药食一体,但二者仍有区别。,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高温、蛇蝎之毒及癖血、癖湿等病理产物。,精气又称正气,泛指人体的精华物质及其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自我调控抵抗疾病、康复的能力。,西医采用药物补替人体自我调控的能力,如用抗生素直

4、接抑制致病菌,或者用调节酸碱平衡的液体疗法等等 。这些疗法虽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存在着药物副作用大,不能根治疾病,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弊端。而药攻食补论正是基于保护人体正气的这一原则,从而成为中医食疗的重要指导思想。,4.调理阴阳的营养观,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人体的健康状态为“阴平阳秘”.基于这种认识,内经提出了调理阴阳营养观,即用食物性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盛衰之偏;素问骨空论篇中指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调理阴阳之大法,据此中医饮食养生与治疗可以概括为补虚与泻实两大方面,此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同样注重调和阴阳,使所用膳食无寒热升降之偏。如烹调

5、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菜肴陛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脾胃不适之弊。,5.辨证施膳,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精髓。采用药物疗法称作施药,采用食物疗法称作施膳。,6.食疗的宜和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成,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宣明五气篇:“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二、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丰富内涵,二、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丰富内涵

6、,1、品种繁多内容丰富2、辨证(质)施食以食疗疾:据食物性、昧、功效、分类与宜忌行饮食调护;据病症辨证行饮食调护指导;药食同源,相须相辅行饮食指导3、预防为主滋补强身,1.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属常用食物或作食用者就达518种之多,其中有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亦食亦药的品种和药膳方,内容丰富多彩。,2. 辨证施食 以食疗疾,中医食疗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食物和药物的配伍组方上,还是施膳方面,均以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一) 根据食物性、昧、功效、分类与宜忌行饮食调护; (二) 根据病症辨证行饮食调护指导; (三) 药食同源,相须相辅行饮食指导;,(一)

7、根据食物性、味、功效分类与宜忌行饮食调护,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燥)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四气”指食物的寒、热、温、凉;,“五味”指食物中含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味道。,性,味,温补类:牛肉、狗肉、鸡肉、雀肉等,适于阳虚、气虚体弱的虚寒证等。,清补类:百合、甲鱼、鸭、淡菜、海参等,适于虚热证、阴虚等证病人;,平补类:猪肉、羊肉、鱼、蛋等,适于一般性疾病病人、临床上阴阳寒热偏颇不明显者;,中医学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气”、“五味”的不同性能。,食物的性、味、功效与分类,食

8、 物,食物的宜忌,每一种饮食都有各自的营养特性,必须因体质、因病证及四季节气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饮食,禁忌食人防碍疾病治疗与预后的食物。,辛辣类,热性,动火类之品,禁忌:阳证、热证、疮毒、目疾、皮肤等症.,适宜:寒症疾病,其中酒能温经通络可用于痹 证,姜葱辛温能解表用于风寒感冒.,螃蟹、虾、鱿鱼、带鱼等,属发物类,有诱发疾病的作用,热证、火毒证病人忌用;,生冷类:瓜果蔬菜以及其他 属于偏凉性食物,清热解渴,适宜:热证病人.,禁忌:脾胃虚寒者.,硬固类是指油炸煎烤以及未煮烂的食物,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肝胆有疾患者禁用。,上述四季食补,若气候异常,应当酌情掌握。,(二)根据病症辩证行饮食调护指导,辩

9、证施治,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根据中医治法,结合八纲辨证及人年龄体质因素调理饮食,在进食时要注意正治与反治、标本缓急、协调脏腑。,八纲辨证的饮食调护,服用中药的一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饮食调护亦应遵循此原则。,根据年龄体质因素调理饮食,老年人,新陈代谢率 下降,消化 功能减退, 各种消化酶 分泌减少,适宜:易消化的食物,如:菜泥、果汁、菜汤、瘦肉等。其中食粥最为理想,除易消化吸收之外,还具有和胃、补脾、清肺的作用,若粥配合各种中药煮成食疗粥,如:百合粥、莲子粥、黄芪粥、大枣粥等,能发挥药理的健脾、开胃、滋阴等作用,禁忌:生冷硬固粘食物;,青年人,适宜:营养丰富的血肉有情之

10、品 和五谷杂粮、新鲜果菜,,禁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气血旺盛,活动量大,体胖 多痰湿,适宜:食清淡、化痰食物,,禁忌:肥甘厚补血食物,体瘦多阴虚,适宜: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禁忌:辛辣动火伤阴食物。,正治法与反治法,正治又称逆治法,临床上常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方法。如外感风寒,宜疏风散寒。选用生姜、红糖、茶、苏叶粥服用。反治也叫从治法,临床上常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等法。如脾虚腹胀患者,用山药,莲米等煮粥以补消胀。,标本缓急,中医食物疗法与药物相同,按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原则施治。如阴虚咳嗽者,治疗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选用养阴之品如百合、生梨

11、补肺阴治其本。,协调脏腑,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因此食疗必须注意脏腑之间的关系,保持人体的机体平衡。如肝火旺者,选用菊花、银耳等平肝消火等品。,(三) 药食同源、相辅相成行饮食指导,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红枣健脾,山楂助消化,梨滋阴润肺,养麦是消渴病人的好食品,糯米、黑米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的病人。,中医根据疾病辨证和食物性味采取以动物内脏来补养人体脏腑的治疗,如贫血、夜盲症、肝虚,可食用猪肝,肾病食用猪、羊腰,遗尿食用猪膀胱,胃病用羊肚等。,3.预防为主 滋补强身,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

12、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并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未病饮食:,中医食疗通过研究如何烹饪和食用食物,保证机体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从而远离疾病。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记载。中医食疗还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直接用来预防某些疾病。如:大蒜、生姜、葱自可预防感冒;鲜白萝卜、鲜橄榄煎服可预防白喉;生山楂、红茶、燕麦可预防动脉硬化;薏苡粥预防癌症等。,已病饮食

13、:,此外,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饮食疗法对于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者作用亦明显。疾病后期及多种慢性病程或年老体弱者因正气不足,机体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出现虚弱、不足或衰退等现象,此时适当进补食治之品,既是治标,更为治本,标本兼治,药食化一。,饮食致病:,食物有辛、酸、甘、苦、咸五味,分人心、肝、脾、肺、肾五脏。五味调和方能对五脏起到全面的滋养作用,从而使五脏之间的功能保持平衡协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日:“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人命。”所谓谨和五味,是根抓人体生理的需要,合理地调配、适度地摄取膳食营养,以滋养人体的脏腑气血、形体百骸。如果不注意五味调和,偏嗜某一味食物,非但不能滋补健身,反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过食酸则伤肝,过食咸则伤肾,过食苦则伤心,过食辛则伤肺,过食甘则伤脾。,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