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 腰 痛 的诊断与防治,一.颈 椎 病,A.定义:,以颈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包括相邻椎节的退变增生,造成脊髓、神经根、血管等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包括三个基本内容:1.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2.累及周围组织(脊髓、神经根等);3.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颈部解剖,B.我国现行分型:,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6,神经根型颈椎病,各型对照图,压痛点,1.神经根型颈椎病,1.症状和体征:,a.颈肩痛; b.放射痛; c.牵拉试验; d.压颈试验; e.感觉; f.肌力或肌萎缩; g.
2、腱反射;,2.诊断和鉴别诊断:,a.病史和体征; b.X线: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伸屈运动; c.颈椎侧位片上会出现病变节段过度松动,斜位片 上看到骨刺突出椎间孔; d.MR:对脊髓和椎间盘显示比较清楚; e.鉴别: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和腕管综合征、肌萎缩和侧索硬化症、颈神经根肿瘤;,神经根型颈椎病体征,2.脊髓型颈椎病,1.症状和体征:,2.诊断和鉴别诊断:,症状:四肢麻木,手足无力,行走不稳,持物易坠落,踩棉感,胸或腰部束带感。重者可出现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体征:上下肢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髌阵挛踝阵挛可以阳性,肌张力高,重症时巴氏征可以阳性。
3、,X线:病变椎间盘变狭窄、椎体增生,特别是后缘增生有重要性。 MRI:对脊髓和椎间盘显示清晰,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都能看得出。,鉴别诊断:椎管内肿瘤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内肿瘤脊髓空洞症侧索硬化症,脊髓型颈椎病 体征,矢状位T1加权像,矢状位T2加权像,C4/5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和脊髓,其上部椎后静脉丛淤血、增粗,横轴位准加权像,3.椎动脉型颈椎病,机理: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所致。,1.症状和体征:,症状:常见是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 特点:头颅旋转引起晕眩发作。晕眩发作时头颅的转向为健侧,病变在对侧。可有猝倒。,2.诊断和鉴别诊断:,a.病史、发作情况、 b.X线:正位及斜位片钩椎
4、关节横向突出有诊断价值。 c.椎动脉造影:可发现椎动脉扭曲或狭窄,为手术指征。,鉴别诊断:椎动脉先天闭塞锁骨下动脉栓塞性脉管炎内听动脉栓塞美尼尔症,左斜位片,右斜位片,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图片,C.颈椎病的治疗。,1非手术治疗:,a.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重及其周围组织的张力,使神经受压和反应性水肿减轻,从而加速症状的缓解。,b.牵引 :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痉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和炎症,减轻疼痛。松解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关节僵硬、畸形,恢复正常的颈椎力线,保持颈部动态的内在平衡。,增宽椎间隙,扩大椎管容量,降低椎管内压和椎间盘内压,促进突出物回纳复位或改变其与周
5、围组织的相应关系,减轻脊髓 和神经根受压。调正椎动脉与椎动脉的解 剖关系,使扭曲或受压的椎动脉伸展、通畅、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防止颈椎的异常错位而造成脊髓的刺激或损伤,起到制动和固定作用。,c.颈托和围领:,d.理疗:急性期用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方法可明显减轻症状,疼痛缓解后可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巩固疗效。,e.药物治疗:(1) 非类固酵抗炎药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3次/日双氯芬酸(双氯灭痛),25mg,3次/日布洛芬,0.2g,3次/日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0.3g,2次/日(2) 肌松剂(非麻醉用药)氯唑沙宗,0.20.4g,3次/日(3) 维生素
6、类维生素Bl,l0mg,3次/日维生素B12,250ug,im,1次/日(4) 中成药根痛平冲剂、颈复康冲剂、天麻杜仲胶囊追风透骨丸、风湿骨痛胶囊,e.封闭治疗:目的主要是消炎止痛、阻断交感神经 的传导,使局部的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 肩胛内上角封闭肩胛骨内上角进针 (2) 肩肿骨脊注缘封闭肩胛骨脊脊柱缘痛点进针 (3) 颈椎椎旁肌封闭颈椎椎旁肌痛点进针药物:曲安缩松0.5ml、0.5利多卡因 510ml,23次一疗程,f.针灸疗法:,(原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通过针刺深部组织的提插捻转,刺激了很多感受器、神经末梢和神经干。加强了传入的粗神经纤维活动,减弱了细神经纤维活动
7、。 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因素在镇痛中的作用 疏通经络及其调整作用,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理筋整复。,2.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为主,按揉、拿、扳、拔伸、叩击、抖、搓。穴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合谷、外关等。,3.操作顺序:,A.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用一指禅推法在颈项两侧及中间操作约五分钟。,g.中医推拿治疗:,b.滚两侧肩背部:滚两侧肩背部以疏筋活络。,c.捏拿肩背肌肉:接上势用双手提捏拿风池、肩井及肩背部肌肉。,d.扳颈及拔伸颈部,e.整理结束:最后用叩击法、搓揉肩及上肢,抖上肢结束。,4.辨证加减:,a.神经根型:加滚上肢及拔伸上肢。 b.椎动脉型:去除扳法,加用一指禅推风池、
8、风府、翳风。 c.交感神经型:加拿五经、推桥弓、扫散法及推膻中。,2手术治疗:,指征:(1)保守治疗无效(2)进行性神经损害(3)脊髓型颈椎病(4)其他类型反复发作,两大术式:颈椎前入路 颈椎后入路,D.颈椎病的预防,1、防止头颈部外伤; 2、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 3、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合理用枕; 4、避免长期低头工作; 5、积极治疗咽喉部感染; 6、戒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枕头设计使颈椎在睡眠时维持良好的生理弧度,颈椎保健操,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引起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化学性、免疫性刺激或机械性压迫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二.腰椎间盘突出症,A.定义:,最常见
9、的腰腿痛病因 最常发生于L4-5,L5-S1,约占9096%,损伤及慢性劳损,妊娠,B.病因,遗传因素,退行性变,体位与椎间盘内压的关系(压力越高椎间盘越易发生病变),C.分型:,A.膨隆型,B.突出型,C.脱出游离型,D.schmorl结节(经骨突出型),正常,突出,变化(degeneration),正常,脱出,变化(degeneration),正常,塌陷,变化(degeneration),正常,变性,变化(degeneration),正常,增生,变化(degeneration),D.症状和体征,症状:1.腰痛: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突出髓核的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2.坐骨神经痛:腹压增加
10、时加剧,发病L4/5L5/S1L3/4;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3.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体征:1.腰椎侧突:姿势性代偿畸形;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3.棘突间有压痛:骶棘肌棘旁1cm压有坐骨神经放射痛;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60度以内为阳性。5.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E.辅助检查,X线平片:a.腰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b.腰椎生理弧度前弯变直或反弓、侧弯畸形;c.椎体后下角骨质增生或后翘突起;d.椎管内或椎间孔见游离骨块影。,2. 椎管造影:,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根 袖 中 段,影 柱 压 迹,
11、3. CT和MRI:,CT影像,MRI,病 例2,病 例1,正常,脱出,突出,1.椎间盘信号减弱 2.L4-5椎间隙狭窄 3.硬膜囊受压,左侧突出,右侧游离髓核碎片,E.治疗,A.保守治疗:适应证:年轻初发病程短单纯症轻无狭窄,(1)绝对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36周起床活动佩带腰围3个月内避免弯腰活动,(2)持续牵引:, 持续骨盆牵引:每侧牵引重量1015kg,行反向牵引,2周为一疗程。 间断骨盆牵引:自动牵引床进行,体重的60逐渐增至100,30分钟/次,l2次/日,2周一疗程。,(3)理疗:,(4)药物治疗:,静脉用药:甘露醇、七叶皂甙钠(脱水消 肿),地塞米松或来比林(消炎 镇痛),胞
12、二磷胆碱、神经妥乐 平(营养神经)。口服用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肌松剂、周围神经营养药,(5)围腰保护:腰部束缚带、腰托固定等。,(6)腰背肌锻炼,(7).中医推拿治疗:,.原则: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纵韧带的张 力,使突出物还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解除突出物对椎间韧带、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椎间力的平衡。,.施术部位:腰臀部及患侧肢体,以腰部为主。,.取穴:腰部压痛点,大肠俞、肾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扭伤、风府等。,.施术手法:按、揉、推、抖、动、牵。,.刺激量及时间:应根据病人耐受程度和伤情,适宜选择、中、重度刺激量;每次治疗时间,约25分钟为宜
13、。,.手法操作:(常规手法+复位矫形手法),()常规手法(分以下四个体位):,a.病人俯卧位 b.病人健侧卧位 c.病人取仰卧位 d.病人正坐位,a.腰椎旋转复位法b.双手推肩动腰法c.扳肩推腰后伸法d.正坐攀足过屈法e.悬腹牵伸按抖法f.托腿按腰晃伸法g.腰胯引伸推按法h.足蹬手拉过伸法i.抬高伤肢牵提法j.屈膝屈髋动腰法 k.站立背闪动腰,()复位和矫形手法(统称动腰手法):,1.本病治疗期间,应嘱病人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2.严重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应慎用按摩手法治疗。 3.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后,应卧床休息到周(卧床姿势不限,以舒适为度);周后,开始做“鱼跃式或拱桥
14、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应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受凉与潮湿。 4.神经根受压症状解除后,应注意对症处理,或配合透热疗法。 5.按摩治疗前,要排除脊椎结核、肿瘤、骨折等骨质病变。,【注意事项】,(8).中医针灸治疗:,火针,银针疗法,常用封闭点的封闭: 1) 棘突间封闭:棘突间直接进针或从棘突旁斜行进针至棘突间 2) 棘突旁封闭: 3) 髂后上棘封闭: 4) 骶棘肌止点外侧缘封闭: 5) 骶髂关节封闭:,注射药物配方: 地塞米松10mg11普鲁卡因5m1维生素B12 0.2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ml 醋酸强的松50mg0.5普鲁卡因4060ml 1利多卡因1520m1醋酸去炎舒松A混悬1015m1维生素B12 0.1mg,(9).封闭治疗:,(10).神经阻滞治疗:,骶管注射,B.手术治疗:,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镜检查治疗 如果存在腰椎不稳定宜同时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C.其他治疗:,八段锦,练习太极拳,练习五禽戏,腰椎保健操,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