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伤仲永》与经典练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334002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与经典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伤仲永》与经典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伤仲永》与经典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伤仲永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意即哀伤、叹息。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本文是一篇散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本文叙事先扬后抑。“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世隶耕 l 或以钱币乞之 q 日扳仲永 pn 环谒于邑人 y y不能称前时之闻 chn 泯然众人矣 mn 今夫不受之天 f 而已邪 y三、重点实词。1、世隶耕(属于) 2、 称前时之闻(相当) 3、仲永之

2、通悟(通达智慧)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团结同一宗族的人) 5、 彼其受之天也(他)6、泯然众人矣(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7、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8、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9、稍稍宾客其父(渐渐)10、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11、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1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13、父异焉(对感到惊异)14、即书诗四句(写) 15、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1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17、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18、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19、还自扬州(从).20、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1、卒之为众

3、人(最后)固众人(本来) 22、复到舅家问焉(复:又 。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 2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四、通假字。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五、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六、理清文

4、章结构。(1-2)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到平庸的故事。从“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详写仲永才智极盛。从“十二三矣“到“泯然众人矣“略写仲永才智枯竭。从“父利其然“到“不使学“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3)阐明作者观点,点明原因,议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七、填空题。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 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 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2、安

5、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3、先扬后抑,跌宕多姿。例如文中写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方仲永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为下文埋下伏笔是“抑“。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使学“,不 让人才“受于人“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提示出他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贪利自

6、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笔墨凝练,言简意丰。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引号内填原文)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方仲永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

7、奇的表现是: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6、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不使学。7、点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的三个字是:不使学。8、揭示仲永由“奇人“转变为“凡人“的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9、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0、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泯然众人矣。11、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

8、不至也。12、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不使学。13、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15、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受于人“或“受之人“1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17、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至.此作者认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9、。18、“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九、回答问题。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答:“奇“是“对感到惊奇“的意思。但不止是好奇,也会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得到全县人的承认。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

10、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 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承上启下。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9、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 样做?答: 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使学“; 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

11、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 5 岁到 20 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 什么道理?答: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12、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 启示?)答: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13、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 是什么?)答:泯然众人矣。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 养,即使是天赋

12、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14、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答: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15、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答: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16、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答: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答: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

13、做?答: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答: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因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20、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 ;二是“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21、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 , 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钱财(贪图

14、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22、后天的学习很重要。请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炼成一个论据来论证这个论点。简述这个故事即可。如:自小天资聪明的仲永,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不也同样落得“泯 然众人矣”的下场吗? (2 分)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天资是人成才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才;天资好,但后天 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 成才;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才。.24、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后天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2

15、5、方仲永的故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写出其对不同人的启迪。对家长:不应有目光短浅的行为,应让子女学习。对学生:后天的学习及努力对自己成才很重要。对教师:对天赋好的学生的学习也要抓紧抓好。26、作者为什么要“伤仲永”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一个天资过人的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 ,作者深为惋惜。这个故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能得以发挥, 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27、 伤仲永一文采用了 记叙 和 议论 两中表达方式。28、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 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29、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与后文对比,强调后天的教育培养对人的才能开发是十分重要的。30、从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方仲永之所以沦为众人,是因为其父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