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29654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 ,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 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 调” ,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

2、务以精意相高” 。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 ,后二者则是对应“调” 。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格” “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

3、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 “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 恒

4、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 2(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

5、界的天成 ,2016 年 7 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 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 “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B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C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 格调”时, “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 “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是道德评判也可以审

6、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z【 来源:学 *科 网 】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 ”刚开始是“格” “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B “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C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诗教方面要比唐诗高。D “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

7、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 ”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B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C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 “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 、 “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D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

8、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 o【答案】1B2D3C4B【解析】1【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本题 B 项中,原文第三节中说 “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已说明严羽不是粗疏和宽泛的论述。

9、 “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这其中的“宽泛”并不是说严羽,而是从广义的角度评价“格调论”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原文第 4 节中说“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第 5 节中说“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并没有表达出要偏重于境界方面的意思,错误类型属于无中生有。来源:学#科#网 Z#X#X#K【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

10、确 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本题 D 项中文中涉及该选项内容的有 45 两节,找出内容加以比对即可发现正误。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

11、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登进士第,为郴州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12、。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

13、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 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4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

14、长者B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C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D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根据古俗,一个读书人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在书信里签名,在官家书上签名,都要用此名字另外有一个“字” ,供友人口头语文字上称呼之用。B “拜”指授予官职,相近意思 的词还有除、授、辟、征、举等。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常用词语有“升” “擢” “拔” “迁” “陟” 等。C “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

15、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D明朝洪武元年,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其次为员外郎,其次为郎中,其次为侍郎,其次为主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 全了沧州城。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

16、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5 分)(2)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5 分)【答案】4B5D6C7(1)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2)使 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解析】4【试题分

17、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回归语段,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 ) ,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应抓名词,本文主人公是唐恪, “以理善晓之”的主语应是他,排除 CD 两项, “知榆次”后要断开,因为榆次是个地方,后面用一个“县” 指代“榆次” 。排除 A 项,因此选 B。

18、【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 分说” 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

19、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5【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识记文学常识有妙招 :1穿针引线法。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面: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

20、方苞、刘大櫆) 。2联想法。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 ,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3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因此要长期坚持。6【试题分析】该题 C 项中说唐恪 “主张割城降金”有误,主张割城是实,但并无降金之心。原文中第三节他曾对“密言于帝曰” “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可见他割城只是权宜之计,实劝帝图兴复。【考

21、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 C 项,只要找到第四节对应

22、内容,即可发现该项是错的。7【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

23、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丧父听到人家说到父亲就悲伤地哭泣。考中进士,任郴洲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 ”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 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 ) ,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

24、制,改变初衷” )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

25、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 ”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

26、“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 ”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 ”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二)古代诗歌赏析(共 11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文后各题。野 老 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来源:Zxxk.Com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注】此诗定于上元元年(760 年) ,这时杜甫刚

27、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经过长年颠沛流离才有一个栖身之所。琴台:是成都的一处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这里代指成都。8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6 分)9诗的后四句抒发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答案】8 首联,概括写草堂周围环境,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柴门迎江,一切如此自然。(1 分)颔联,写草堂之外人的活动和江村的景色,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江流回曲,适于泊舟,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在此靠岸。(1 分)诗的上半部分,是诗人野望之景,出语纯真自然,犹如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1 分),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

28、,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2 分)诗人由“贾客船”而引起他对“长路”的联想,为后面抒情作铺垫。(1 分)9 颈联,“长路” 承上“ 贾客船”而来,扰乱了诗人平静的心境,令诗人想起那漫漫归途。然而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 却留滞蜀中,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3 分)尾联,传出了诗人哀愁伤感的心情。诗人感叹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蜀中也隐伏着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城头传来的画角声,十分凄切悲凉,流露出诗人

29、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2 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该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内容,概括画面内容。解答该题需要理解诗句,抓住意象进行联想丰富完整画面内容,然后组织语言回答。答案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整体概括画面和特点,即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另外是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可以先概括后描述,也可以先描述后概括。诗歌中写景句的作用,则要考虑景物表达的作用,通常是渲染某种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某种情感,除此之处,还可以从结构上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比如,为下文作铺垫。9【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审题,题干问的是后四句,即颔联和尾联抒发的

30、情感。无论理解哪句哪联,都 要建立在整体理解全诗的基础之上。然年逐句分析鉴赏其中包含的具体情感。“关心”和“ 悲”字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关切、担忧之情。后句反问,借云抒情,由浮云联想到自己漂泊无定,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尾联前一句叙事,后一句写情中寄寓情感。哀,情感悲凉。【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观沧海中提及诗歌作用的句子是:。(2)李白行路难抒发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凌云壮志的句子是 : ,。(3)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积极乐观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31、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答案】(1)歌以咏志(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32、。三、现代文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1 分)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1982 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

33、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

34、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失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