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题目 我国森林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报告人:高强伟 学号:S20113908,主要内容,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前言,介绍两个概念 1.森林 2.森林质量 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性,www.theme ,是指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密度,在林木种群之间, 林木与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影响着周围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结的有机功能单元,是具有动态发展的历史自然综合体。,它是个抽象的概念,对不同的人而言,森林质量意味着不同的东西。森林质量还是个动态的概念,对森林的需要不同,其含义也不同。目前对于森林质量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一些学者认
2、为森林质量是指森林适合一定功能与用途,满足森林使用者需求所具备的内在特性和外观特征。,从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来看,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难度将不断增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中、东部的林地面积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而目前未造林绿化的土地都是立地条件差的山地,恢复森林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增加森林要受到很大限制。但是,目前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功能和价值越来越重要,木材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考虑提高森林质量。因此,提高森林质量才是解决我国林业问题的关键。,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我国森林资源的概况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
3、积19545.22万h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hm2,森林面积19333.00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m3,森林蓄积133.63亿m3。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hm2,天然林蓄积114. 02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hm2,人工林蓄积19.61亿m3,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www.theme ,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从数量和分布看2.从质量看,www.theme ,数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人均占有量分别只相
4、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和15) 森林覆盖率较低 地域分布极不均衡,从东向西依次递减,特别是西北五省占国土面积大但森林覆盖率仅为5.86,我国森林质量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面积蓄积量不高。与德国等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二是人工林树种结构单一;三是森林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四是森林郁闭度低。一般认为,合理经营的林分其郁闭度不应小于0.6,而全国的平均郁闭度0.55左右;五是森林自然度较低;六是林分年均生长量低。,影响我国森林质量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和现状,导致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从内部因素考虑, 包括技术问题、自然客观问题
5、; 二是从外部因素考虑, 包括管理问题、经济社会人为问题。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www.theme ,1.培育技术 造林密度 多树种搭配和混交造林 其它培育技术措施 2.自然灾害影响 近年来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鼠害以及冰冻、暴雪、台风等自然灾害不断增加,导致森林质量下降,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突出。经营机制不活以及管理上存在缺陷,盗伐、滥伐和乱收乱购违法行为时常发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森林资源质量低下的思想根源;缺少科学经营森林的必要资金与技术。林业生产周期长,前期经营投入较大,而且对经营者有一定文化素质要求。,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提倡近自然经营近自然经营是德国林学家盖耶尔(Gayer)
6、提出的,它是指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因此,它是提高森林整体质量有效方法。其实关于近自然经营的报道很多,并且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进行经营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论是针对天然林还是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都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经营模式。,www.theme ,近自然经营的介绍 1.基本思想2.基本原则3.特点,www.theme ,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和完全自然状态下该立地上生长的森林有相似的树种组成,且林分结构和演替动态也能与这个生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的话,这种森林应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及其它
7、生态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确保林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有持续的木材产量 所有森林都要保持健康、稳定和混交的状态 因地制宜选择树种(适地适树) 保护所有木本植物、动物和其它遗传变异种 除小块的特殊地区外不做清林而要让其自然枯死和再生 避免杀虫剂高度富集,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 节省人力财力,降低经营成本 保证森林面积的恒定和永续利用原则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明晰森林资源产权,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是要落实经营主体,并保障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的林业法律体系中,森林经营有关法律法规方面
8、还很不健全。森林法对森林经营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我们应该借鉴外国的国有、私有林经营法,明确森林产权的具体权能,最重要的是保障林地长期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使森林经营者既要考虑森林经营的眼前利益,也要考虑森林经营的长期利益。,www.theme ,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政策扶持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了提高经营者造林积极性,政府应建立林业发展基金,给予林权所有者合理经济补偿和林分改造资金。针对森林经营单位最迫切需要的科技需求,提高林业科研单位技术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加强新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另外,当前林区的道路、职工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不利于调动
9、经营者的积极性。,www.theme ,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加强封山育林 概念:优点:对象:因此在当前生态建设的热潮中,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封育的力度应当大大加强,封山育林是指对疏林地,并具有一定量伐根萌芽、或具有根蘖更新能力和天然下种母树的林地,实行不同形式的封禁,借助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辅以抚育管理措施,来逐渐恢复和改造次生林的一种有效手段,用工省、成本低、收效快、应用面广,并且综合效益高;扩大了天然林面积,在改造残、疏低价值林分方面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既借助于自然力,又辅以人力;既使次生林由稀变密,又使次生林由纯林变混交林,郁闭度0.2的疏林与具有天然下种更新能力的残
10、林 具有伐根萌生或根蘖力的阔叶树疏林 具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林,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加强林地施肥和林木营养诊断林地施肥是集约经营速生丰产林,提高森林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是指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根据林木生理活动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对林木进行营养补充,以满足林木生长发育的养分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林木营养诊断是指应用可靠的诊断技术评价土壤和林木的养分状况,检验林木需肥和施肥的效果,是预测、评价肥效和指导林地施肥的一种综合技术。它是科学进行林地施肥的重要前提。,www.theme ,提高森林质量的对策,贯彻“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
11、树是造林成功的保障,我们必须依据不同树种的特性,顺应自然规律,选择那些适应造林地立地条件的树种进行造林,而不能单凭主观意志,单纯追求“创新”去确定造林树种。在树种配置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实行乔灌草结合,大力营造混交林种土生土长的树种。,www.theme ,结语,森林质量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我国作为林业大国则更加 突出。由于大面积的人工林品种过于单一,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问题,但低水平重复的造林绿化不可能遏制住我国生态在总体上持续恶化的趋势。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优良的树种、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先进 的营林技术、资源调查与管理技术也日益推广,甚至针对某个树种的营林技术体系、专用肥也日趋成熟,应该说解决森林质量的技术已基本不成问题,但森林资源质量提高仍不理想,甚至有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森林质量进一步恶化的现象。因此,要提高森林的质量,不能只从技术方面寻找出路,而应多从管理、多从体制、多从社会学角度寻找对策。,www.theme ,www.theme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