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之 情感、思想内容,情感内容:1 思之情2 爱之情3 友之情 4 理之情自由、悯农、民本、爱国、生命短暂、自然永恒、心灵修养、述怀等,熟悉情感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孤傲 圆月思念,落叶失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伤(讽)今,(1)边塞征战:边塞诗 、闺怨诗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B、控诉战争痛苦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3)写景(物)抒情: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2)怀古咏史:怀古诗(词)、咏史诗 A、称颂、仰慕英雄 B、讽谕现实 C
2、、自比自况,(4)其他: 送别诗感怀诗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思 想 内 容,边塞诗: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概悲凉,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诗:,二是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闺怨诗:一是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
3、对战争的厌恶。如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如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一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如李清照的一剪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主要是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如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或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怀古咏史诗,或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
4、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台城中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更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第三句记楼台今昔。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这与当年“千门万户”的繁华景象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怀古咏史诗,泊秦淮晚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两句写在这衰世之年,官僚贵族不以国事为怀,反用玉庭花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石头城中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
5、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在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山水依旧,明月依旧,而六代繁华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二、马嵬 怀 古“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经过马嵬坡时,扈从部队因怨愤而哗变,自行处死奸相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马嵬坡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同是帝妃情事,
6、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马嵬驿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第二句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意思是说: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家夫妻离散、团圆无期。作者在马嵬驿这李隆基当年忍痛弃爱、肝肠欲断的地方,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的悲哀,表现出作者对广大人民的深深的同情。,诗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试一一举例说明。颔联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坡的“虎旅鸣宵柝”,以显示昔乐今苦、
7、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不同心境;颈联以“此日”和“当时”的对比,体现出玄宗的虚伪和自私;尾联以四纪为天子而保不住自己的贵妃和卢家有莫愁对比,发出了冷峻而令人深思的诘问。,马嵬其二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三、赤壁怀古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人许彦周诗话云:“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你认同这一批评?“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
8、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四、汴河怀古汴河。隋炀帝时,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名的暴行。,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第四句以“大禹治水的业绩”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但这样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共禹论功”一抬
9、,“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正,斥责更为强烈。,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写 景 (物)抒情诗,咏物诗一是托物言志,是通过某一事物来表达某种志向或追求,或自己的品质。一是托物寄情,是通过某一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慨。如仕途失意的苦闷。如:骆宾王在狱咏泉、元稹菊花,读懂写景诗的方法 1、概括景
10、物的共同特征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景物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作者感情:孤独寂寞、愁绪满怀 3、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对照、烘托,行 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出细浪生。,景物特征:夏日清新幽静 表现手法:以动衬静 作者情感:闲适宁静,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景物特征:寂静表达技巧:拟人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春山夜月 于史良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
11、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景物特征:春夜的优美宁静 表达技巧:传神的记叙、情景交融 作者感情:陶醉于山水,乐而忘归,依依不舍。,大都是感物兴怀之作。此类作品多用比兴,风格沉郁顿挫。或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感怀诗,或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2、,或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或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或表现作者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远大报负。如屈原离骚。或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
13、都写过送别诗。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诗,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或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风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者情深意长
14、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鉴赏离别诗的方法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人送别的习俗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折柳送别,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g)师:船夫。临圻(q):地名。,折柳送
15、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2、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
16、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
17、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离别诗的情感,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 、“征帆” 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2、慷慨豁达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
18、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朋友美好的祝愿,感情豪放激昂,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
19、、“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白居易 )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李白),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2
20、、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