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6琵琶行并序,一、阅读小序,回答下列问题。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 元和十年词义:_(2)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词义:_(3)委身为贾人妇词义:_,文 段研 读,(4) 使快弹数曲词义:_ (5)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词义:_ 答案:(1)唐宪宗的年号(2)贬官、降职(3)托付 (4)畅快(5)字;命名,题名,文 段研 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_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古义:_今义: 表原因的连词答案:(1 )第二年(2)于是创作,文 段研 读,3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转徙于江湖间句式:_(2)尝学琵琶
2、于穆、曹二善才句式:_答案:(1)状语后置句(2)状语后置句,文 段研 读,4文言虚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_(2)歌以赠之_答案:(1)助词,的人(2)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文 段研 读,【分析概括】 小序有什么作用?答案:小序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感的感情基调。,文 段研 读,二、阅读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主人忘归客不发词义:_(2)寻声暗问弹者谁词义:_,文 段研 读,(3)弦弦掩抑声声思词义:_(4)低眉信手续续弹词义:_答案:(1)
3、启程、出发(2)这里指悄悄的意思(3)悲、伤 (4)随,文 段研 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_今义: 出众地显露出来答案:突然出现,文 段研 读,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浔阳江头夜送客_答案: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文 段研 读,【诗歌赏析】1开头的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枫叶荻花秋瑟瑟” 描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
4、感应。,文 段研 读,2请写出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答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从而为下文精彩的音乐描写作铺垫。,文 段研 读,4声音无形,摹声最难,作者在描写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技巧时,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的?请结合诗文举例分析。答案: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 (1)多用比喻,例如“如急雨”“如私语”等,共八个比喻,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另外,还使用了通感,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5、(2)使用拟声词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 (3)妙语点睛,声情结合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等以声带情,以情绘声,声情结合,比单纯客观地描写声音效果好得多。,文 段研 读,侧面描写: 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写出了乐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衬托出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文 段研 读,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A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语”
6、“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到急促轻细再到纷繁清脆的过程。感情由悲愤到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B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进入演奏的低潮。,文 段研 读,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这一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了。D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使感情保持着激愤不变。解析:“使感情保持着激愤
7、不变”错,应该是“感情由激愤变为凄厉”。,文 段研 读,三、阅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 名属教坊第一部词义:_(2)秋月春风等闲度词义:_答案:(1)隶属(2)随随便便,文 段研 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_今义: 母亲的姊妹一辈的人物(2)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今义: 色彩,文 段研 读,(3)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_今义: 称排行第一的人。答案:(1)指歌舞伎的头面人物(2)指容貌 (3) 年纪大了,文 段研 读,【诗歌赏析】 1本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自己的话说说琵琶女的遭遇,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
8、案: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手法。琵琶女的技艺随着技龄的增长是不断长进的,但年轻貌美时有富贵子弟来献宠,年老时却门庭冷落,说明年轻时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的,年老了就被社会抛弃。表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低下,处于被玩弄、被侮辱、被迫害的地位。,文 段研 读,四、阅读第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 我从去年辞帝京词义:_(2)如听仙乐耳暂明词义:_,文 段研 读,(3)莫辞更坐弹一曲词义:_ (4) 却坐促弦弦转急词义:_答案:(1)离开(2)忽然、一下子(3)推辞 (4)退回(原处),文 段研 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终岁不闻丝竹声古义:_今义: 丝绸与
9、竹子答案:乐器,文 段研 读,名师锦囊(一)叙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和小说的特点。这种诗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文 段研 读,名师锦囊(二)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
10、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文 段研 读,结 构图 解,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课 文对 译,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我送客到湓浦口,听到船中有夜弹琵琶的,听那乐音,铮铮的竟有京城流行的乐曲声韵。询问那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跟穆、曹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后来年岁增长
11、,容貌衰老,就嫁给一个商人做妻子。我于是叫人摆上酒席,让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曲子弹完后,她显得十分忧郁,自己叙述了年轻时欢乐的往事,可如今漂泊流落,面容憔悴,辗转于各地。我离开京城调到外地做官已经两年,心境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个歌女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觉得有了被贬谪的意味。因此写了这首七言古诗,吟咏并赠送给她,一共六百一十六字,取名叫琵琶行。,课 文对 译,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译文:夜晚来临,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同下了马来到船上,举起酒杯想畅饮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喝
12、醉了,心情却并不愉快,我怀着悲伤的心情要与朋友分别,其时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课 文对 译,原文: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13、唯见江心秋月白。,课 文对 译,译文:这时,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出发。我追寻着声音悄悄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琵琶女想要答话却又有些迟疑。我移近船只请她过来见面,添上酒把灯光拨亮些,再一次摆开酒宴。千呼万唤琵琶女才走出船舱来,还怀抱着琵琶羞涩地遮住半边脸庞。她拧转琴轴,拨动丝弦,试弹了三两声,还没有奏出曲调就先有了情意。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愁思,好像在诉说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她低着眉头随手连续地弹,说尽了心中无限伤心的往事。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先奏霓裳后奏六幺。大弦声音浊杂粗重犹如暴雨,小弦声音轻细好似窃窃私语。,课 文对 译,
14、粗重轻细的声音交错弹奏,如同大珠小珠散落在玉盘里发出清脆圆润的声音。那音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似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像正在凝成冰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弦凝结不动声音暂时停歇了下来。停歇中另有一种幽愁暗恨在产生,此时无声却胜过有声。突然如同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又像铁甲骑兵突然杀出,刀枪碰撞轰鸣作响。乐曲终了,琵琶女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了一下,四根弦同时发出如同撕裂丝绸一样的声音。东船西舫悄然无声,只见倒映在江心的秋月又白又亮。,课 文对 译,原文: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
15、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课 文对 译,译文:琵琶女迟疑一下,放下拨子插入弦中,然后整理好衣裳,起身站立显出庄重的神色。她自说本来是京城的女子,家住在虾蟆陵下。十三岁就学会了弹奏琵琶,名字编在教坊第一队里。一曲弹罢曾让琵琶师们佩服,梳妆好了常常被同行歌伎嫉妒。京城富贵子弟竞相赠送缠头,弹完了一支曲子得到的红绡不知其数。上端镶着金花的银钗因随着乐曲打拍子
16、而被敲碎,猩红的罗裙因泼翻了酒而被沾污。欢乐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岁月就这样白白地虚度了。,课 文对 译,弟弟从军去了,鸨母也死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容貌衰老了。门前冷清下来,很少有车马光顾,年纪大了,出嫁作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看重钱财不在乎别离,上个月去浮梁县买茶做生意去了。去浮梁以后,我在江口独守空船,绕船伴我的只有这明亮的月亮和寒冷的江水,深夜里我忽然梦见年轻时候的往事,梦中哭得搽了脂粉的脸上红色泪痕纵横交错。,课 文对 译,原文: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
17、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课 文对 译,译文:我听了琵琶声已经深为叹息了,又听到了这一番话更加感叹不已。同样是沦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今天既然相逢在一起,何必要曾经互相认识呢!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职居住在浔阳城,又加染上了疾病。浔阳地处偏僻,没有音乐,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住宅靠近湓江,地势低洼潮湿,只有芦苇苦竹绕宅而生。这里早晚能听见什么呢?只有杜鹃的悲啼、猿猴的哀鸣。不管是春天江边鲜花盛开的早晨,还是秋月朗照的夜晚,常常拿出酒来独自酌饮。难道这里没有樵夫的山歌
18、与牧童的笛声,可那声音单调嘈杂太难听了。今夜听到你琵琶弹奏的乐曲,如同听到仙界的音乐,耳目顿时清朗明净。你不要推辞,再坐下来弹上一曲,我为你写作琵琶行的歌词。,课 文对 译,原文: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译文:她被我这番话感动,站立了许久,随后退回原处坐下把弦拧紧,弦音变得更急促。凄凄切切不像刚才的声音,在座所有的人重新听到那音乐都掩面哭泣。在座的谁的眼泪流得最多?我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湿透了。,课 文对 译,【名家视角】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19、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吊白居易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归 纳探 究,【上下求索】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请探究二人“同”在何处。【探究思路】分别探究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征联系诗人的经历和琵琶女的身世。,归 纳探 究,【探究结论】答案:(1)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至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
20、苦。待到年长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伤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归 纳探 究,(2)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的是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然后诗人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尽管直至诗的最后他也没有说出遭贬的原因这是无须说明
21、的。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归 纳探 究,(3)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和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共鸣。,归 纳探 究,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答案:满腹才华,昔日风光,今日落魄。诗人和琵琶女在某种程度上同病相怜。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两句诗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拓 展思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