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 季尚玮,功能性胃肠病,概 述,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曾称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有:有胃肠道的相关症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排除器质性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症状(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概 述,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 内脏感觉过敏-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等水平的异常有关 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
2、张功能下降-常见于早饱症状的患者 精神和社会因素-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病因和发病机制,功能性消化不良,临 床 表 现,消化道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起病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常有饮食、精神等诱因。,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律性。 餐后饱胀(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 早饱(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 可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临 床 表 现,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
3、种,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 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即排除症状由IBS所致)。 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断 标 准,临床分型(罗马III标准) 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 两型可以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临 床 分 型,在全面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首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有消瘦、贫血、呕血、黒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 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断 程 序,对有
4、“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对年龄45岁以下、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 亦可先给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断 程 序,鉴 别 诊 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肝胆胰疾病 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糖尿病、肾病等 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 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和动力障碍性疾病如GERD、IBS应注意症状重叠的情况- 同时并存GERD、IBS及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原则: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5、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病情; 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避免烟酒及服用NSAIDs; 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 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治疗; 失眠、焦虑者可适当服用镇静或抗焦虑药物。,功能性消化不良,治 疗,一 般 治 疗:,抑制胃酸药:适用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者; 促胃肠动力药:适用于餐后饱胀、早饱者; 助消化药:消化酶制剂,改善与进食相关的上腹胀、食欲差等症状; 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差而伴有精神壮壮明显者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 的抗抑郁药)。,功能性消化不良,治 疗,药 物 治 疗:,原则: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
6、原则。,肠易激综合征(IBS),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为1:2。,概 述,肠易激综合征,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性状,IBS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概 述,西 方 - 便秘型 我 国 - 腹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多种因素和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便秘、腹痛为主的IBS结肠电生理显示3次/分的慢波频率明显增加(正常结肠慢波频率为6次/分) 。腹泻型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正常人结肠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后或排便前后,与肠内容物长距
7、离推进性运动有关)。使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腹泻型IBS口-盲肠通过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快,便秘型则相反。 对各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呈反复发作过程。,胃肠动力学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感知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回肠运动研究发现,回肠推进性蠕动增加可使60%IBS患者产生腹痛,而健康对照组仅17%。,病因和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治愈后,研究提示部分患者IBS症状发生于肠道感染治愈之后,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与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病因和发病机制,胃肠道激素,某些胃肠道肽类激素(如缩胆囊素),肠易激综
8、合征,精神心理障碍,IBS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对应激反应更敏感、更强烈。有关精神因素在IBS发病学上有两种观点:- IBS是机体对各种应激的超常反应。- 精神因素并非直接病因,但可诱发和加重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精神、饮食等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临床分型: 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临 床 表 现,肠易激综合征,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
9、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有睡眠中疼醒者。,临 床 表 现,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型 - 排便较急,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3-5次/日,少数 患者可达十余次,可有粘液,但无脓血。 便秘型 -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有粘液。,临 床 表 现,肠易激综合征,其他症状 - 腹胀、排便不净感、排便窘迫感、消化不良 全身症状 - 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体 征 - 轻压痛、腊肠样肠管,直肠指诊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有触痛。,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 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10、 - 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诊断与鉴别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以下常见症状越多越支持IBS诊断:- 排便频率异常(3次/日或3次/周)- 粪便形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粘液便- 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诊断与鉴别诊断,肠易激综合征,鉴别诊断:- 腹痛为主者- 腹泻为主者(尤其注意与乳糖不耐受症鉴别)- 便秘为主者,诊断与鉴别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报警症状:- 体重下降- 持续性腹泻、夜间腹泻、粪便中带血- 顽固性腹胀- 贫血、低热等,尤其50岁以上出现新发症状者要高度警惕器质性疾病。,原则:消除患者
11、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策略:积极寻找并去除此法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 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解除患者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 教育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改善便秘; 失眠、焦虑者可适当服用镇静或抗焦虑药物。,一 般 治 疗:,肠易激综合征,治 疗,解痉药:匹维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对腹痛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少。 止泻药:重者-洛哌丁胺、地芬诺酯;轻者-蒙脱石、药用炭 泻药:便秘型者可酌情使用(选用温和的轻泻剂)- 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甲基纤维素 抗抑郁药:对腹痛重者,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 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等。,药 物 治 疗:,肠易激综合征,治 疗,心理和行为疗法:,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IBS呈良性过程,症状可反复或间歇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肠易激综合征,预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