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 子 说 课,首都师范大学 姜玉晗,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阐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片段实录 设计反思,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三个层次,图像,动作,符号(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 (1)从“宇宙到微小粒子”的阐述,感受分子客观存在的事实。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所学知识归纳、整理、总结分子的性质,初步建立微观模型。 (2)以具体事实为情景展开小组讨论,进一步了解分子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
2、的兴趣。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教学目标阐述,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建立认识,温故知新,新课学习,应用联系,课堂小结,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展示图片由科普知识导入新课,学生感受分子是客观存在的微小粒子,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从微观 角度解释原因,教师创设情境,展示模型,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应用有关分子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宏观现象,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求知欲,教学片段一:新课引入,教学片段二:
3、了解水分子主要性质,实验二:品红固体在水中溶解 补充说明: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速率不同,实验三:水与酒精混合实验 总结性质二、分子间存在间隔,补充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和距离的关系,实验一:“铁树开花” 总结性质一、分子在不断运动,教学片段三:深入学习得出分子概念,18g冰,4,18mL水,1atm 100,3.6104mL 水蒸气 体积扩大1700倍,水分子间的间隔变了,水的状态变了,水的物理性质变了,但是水分子没 有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变。说明了:单个分子无法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分子集体的行为。,实验四:,返回实验二:品红在水中的溶解,无论在冷水还是热水中,品红最终都能完全溶
4、解,成为红色、均一、稳定 的液体。品红在水中扩散后,使水的颜色、状态、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改 变。但是水分子没有改变,品红分子也没有改变,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发 生变化。,提出问题,分子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分子能保持化学性质吗?,阅读教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从水分解反应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变化中,分子拆成原子,水分子一旦分解,水的化学性质就不复存在。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从氧化汞的分解反应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变化中,分子拆成原子。为下节课原子做好铺垫。 3、综上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可以发生变化。,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在窗外闻到菜的香味,瘪了的篮球鼓起来以后,继续充气体积不变,几滴蓝墨水使整杯水变蓝了,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一些,教学片段四:拓展到微粒的角度认识世界,课件反思,为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生间的分化,可以采取以下 三种方式: 1、描述性的问题,可以请平时不爱发言和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同学回答; 2、创设问题情境是思维容量要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让同学们有话可说,引发学生自主提问; 3、给同学们小组讨论的机会,在分小组时将思维活跃的同学分散开来,使其能引发其他同学想法。,姜玉晗 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