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根本的目标。语言文字运用是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运用”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朗读、说话、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3“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2、。教学中既要关注言语内容又要关注言语形式,言意共生,言意兼得,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重视读中学写。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文,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深深敬爱之情。文章语言凝练生动,情节感人,是训练学生语感和学习语言运用的好教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 30 年后
3、的情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通过正面、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难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教学过程:第 2 页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5 课,齐读课题。(大屏幕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些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险峰、银丝、飘飘悠悠、顶天立地、层层叠叠精瘦、褪色、瘦削、慈祥、炯炯有神、朗声大笑2. 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天游峰的?又是怎样描写扫路人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过程。
4、扣住问题学习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读感悟,体会写法(一)重点句段赏析,感受天游峰的高、险、陡 过渡:我们先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天游峰,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天游峰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的?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片段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片段二: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
5、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1)谁能用一个字来说说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会交流板书:高、险、陡(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体会“银丝” “飘飘悠悠” “断掉”这些词语给人的感觉,从而真切体会天游峰的“险”和“陡” ,感受比喻句的形象生动。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从“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等具体的数字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峻。 (指导朗读) 第 3 页引导学生从“终于” “好不得意”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等描写作者和游客们的词语体会天游
6、峰的高与险,感受侧面描写的作用。 (指导朗读) (3)观看插图,加深理解。齐读课文。(4)为什么“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可不可以把这里的“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省略号里省略的是什么?(“一级一级”更能表现老人一丝不苟、不辞劳苦、勤勤恳恳,让人敬佩。 )小结写法:作者先总写天游峰是第一险峰,再通过具体的数据、形象的比喻、侧面烘托三种写法来体现天游峰的高与险,这些写作手法在以后的习作中同学们可以多加练习、运用。 (板书:侧面烘托)【设计意图:语言文字运用是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应该让儿童敞开自己的心灵去阅读,读中悟,悟中读。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静静的默读、写批
7、注,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的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让学生感受天游峰的高、险、陡。在体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写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二)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3-12 自然段,想一想,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老人进行描写的?哪儿最令你感动?用笔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1.交流外貌描写出示句 1: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出示句 2: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
8、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两句话分别描写了老人外貌中的什么?(穿着、容貌)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朴实、健康、有精神)能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老人吗?(精神焕发、容光焕发、老当益壮等)小结: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却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除了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还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的?(板书:语言、动作、神态)第 4 页2.交流动作描写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从老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引”“沏”体会老人的热情好客。)小结: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尽显出老人的热情。3.交流语言描写老师
9、将“我” 和老人的对话组合在一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1)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你 们 觉 得 老 人 到 底 累 不 累 ?(累:天游峰高、险、陡而且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 不累:习惯了;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觉得累;热爱生活,以苦为乐;爱上了天游峰,离不开这里,工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小 结 : 正 是 对 工 作 的 热 爱 , 让 他 忘 却 了 疲 劳 。 这 样 的 人 生 态 度 就 是 乐 观 , 正因 为 他
10、的 乐 观 , 所 以 他 才 说 得 轻 轻 松 松 , 自 在 悠 闲 。齐 读 体 会 。(2) “您老有 60 岁了吧?”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教 师 引 述 : 老 人 离 不 开 的 是 ( 雪 花 泉 的 水 ) , 其 实 他 真 正 离 不 开 的 是 ( 大 自 然 ) , 他 对 自 己 现 在 的 这 种 生 活 很 满 意 , 所 以 他 还 离 不 开 ( 自 己 的生 活 ) , 我 们 说 老 人 因 为
11、 热 爱 自 然 , 热 爱 生 活 , 所 以 感 到 其 乐 无 穷 。(3)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 年后,我再来看您!”“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第 5 页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30 年 后 , 老 人 多 大 岁 数 了 ? 你 相 信 老 人 能 活 到 一 百 岁 吗 ?( 生 交 流 , 师 板 书 : 自 信 、 乐 观 ) 4.指 导 朗 读 , 分 角 色 朗 读 。5.“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笑声”
12、能持续这么久吗?一直伴随着作者的其实是什么? (伴随作者的其实是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精神,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设计意图:这是基于语用的阅读指导,学生的读悟活动从主干抓起,以点带面,紧紧把握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特点,直奔中心,抓住核心知识教学,让学生在轻松而又紧凑的课堂中提高语言表达、思维、理解、想象等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语言积累不断增加,语言与精神得以同构共生。】(三)总结课文,提炼写法 1 回 顾 课 文 , 作 者 是怎样描写这位扫路人的呢?(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对老人进行描写。 )2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作
13、者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天游峰的高、险、陡呢?(通过对天游峰的描写来侧面衬托老人。)教师针对板书进行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向我们多角度地展现一位朴实勤劳、热情好客、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还以天游峰的高、险、陡来侧面衬托老人的自信乐观,使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板书: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设计意图: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遵循年段特征,通过语言,且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得以实现。以语言学习运用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的“言”,让学生言意兼得,潜移默化地获得语文的滋养。】四、想象续写,巩固运用 30 年后,当作
14、者来到天游峰,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 30 年后的情景。第 6 页1.学生练写2.交流:指两名同学阅读总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因为他热爱生活,自信、乐观、豁达,所以他健康长寿。人生的道路有风有雨,如果我们拥有像老人一样的自信、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相信一切都将美好。【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课文的主要目的之一,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读写有效结合,从模仿渐入,使学生一步一步习得言语表达的经验,学生充满灵性的语言,是他们心泉充盈后流淌出的言语活水,是学生心灵净化后生成的富有创意的精神产品。】五、语言积累,拓展延伸1摘录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或段落。2阅读挑山工,谈谈你的感受,感兴趣的同学写一篇读后感。附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 高 险 陡 侧面衬托 (比喻 列数字 ) 扫路人 自信 豁达 乐观 开朗 正面描写(外貌 语言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