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医学装备使用监管的分析提出的整改措施由于部分医疗设备、器械存在着性能和质量问题,再加上操作不完全规范及缺乏有效的维护保养手段,医疗设备的故障有时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掌握医疗设备、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从而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一、从巡查、维护保养、监督检查科室反馈的信息来看,医疗设备、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质量问题生产医疗设备、器械的厂家很多,各厂家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均不相同,其生产、设计等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出厂前期,如果器械质量性能不稳定,在临床使用中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使用不完全规范对
2、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医疗设备使用不完全规范,有些操作者缺乏对设备结构、功能的了解,未实行资格认证就上机操作;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违反操作顺序;加之使用人员对设备的不深入了解和人员配置有限,缺乏定期保养、定期检修的监管力度,会导致医疗设备、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隐患。3、监管力度不够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停留在传统的、片面的设备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 缺乏留意观察设备日常的运行状态, 缺乏预先主动、充分地了解设备的性能,缺乏预防性维护的意识和方法。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与保养工作,减少维修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保证医疗设备完好率、提高开机率的重要措施是对设备的巡查和监督检查的管理上
3、不断持续改进。二、整改的措施1、针对医疗设备、器械的质量问题,在采购时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产品资质认定等证书等资料,要选择信誉好、正规、售后服务好的供货商;在设备验收时详细查验,做好设备的技术档案。在对器械的验收时,要对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品牌、生产厂家等方面要逐一核对,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批号以及消毒日期是否在有效期内。2、加强安全使用管理。在医疗设备、器械使用前应对临床使用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所使用医疗设备、器械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特别是操作大型医疗设备和高风险器械的人员应具备国家相关行业的资格认证,做到持照行医,不可无证上岗。工作中加
4、强对使用保管人员日常保养、维护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对故障的预测和检修能力。3、加强不良事件的管理。对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相应的质控体系,严审进货渠道。加强使用过程的管控,在使用期间进行质量跟踪,做好原始记录,加强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监督。对置人体内医疗器械的使用记录要有专人保管,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停用,并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同时设备科要做好记录,对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患者等情况详细登记并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持续改进,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3、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医院医疗设备质量保证的关键, 是医疗设备使用完好率的保障, 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备的维修保养是设备管理中一个十
5、分重要的环节,所以对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流程和维护保养制度以及制定科学的 PM 计划并且严格落实是至关重要的, 要完善编制包括维护保养设备的种类、设备维护周期、维护保养的项目、具体操作方法、注意的事项等相关的规程。认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 通过对设备的监督检查,查看记录可以了解使用科室对维修服务情况的满意度。根据维修保养情况记录表的内容, 分析设备是由于主机故障还是辅助设备故障, 追踪设备的故障和维修情况, 动态掌握和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在每次完成预防性维修后, 由维修工程师书写预防性维修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预防性维修的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执行时间, 再保养时间,预防性维护
6、的内容、效果等。根据设备的使用、运行与维修保养状况调整预防性维修计划, 使之更加实际、合理。这样才能使维修保养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实现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4、目前还处于预防性维护初始阶段,距离真正做好设备的 PM 工作甚至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身预防性维护的制度、规程、计划和流程,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软件的应用, 维护保养人员可以动态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 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以便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等等这些措施来提升我们医疗设备管理的水平,让设备科发挥更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