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思想起源 和发展历程,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思想起源及 发展历程,一、中国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中国的管理思想散见于文学、哲学、史书中,“文、史、哲不分家”。,如: 红楼梦十四回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凤姐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 . 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 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
2、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 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 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 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 .彼时宁府荣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
3、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 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 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 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 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 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便笑道:“善
4、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李纨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儒 释道,法家,墨家,农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兵家,(一)中国文化中的管理思想渊源:,十个文化流派是中华文化的核心:,1.法家:吴起、商鞅、韩非子主张使用客观的、具体的、强制的法律,通过铁面无私的奖罚制度,进一步强化司法的威严和检查的力量,以期确保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位置上都必须达到最高的和最大限度的工作效率。启示:管理中的法律、规章制度,2.墨家:墨子平等、兼爱;爱: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特征3.农家:许行 不恃人而食:任何一个社会上的
5、组织, 根本就不应该有依靠他人生活的寄生虫存在,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从事他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通过生产劳动才有权利在社会上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评价:原始共产主义思想;偏重劳动的具体化,看不到整体的方向和发展。,4.名家:惠子、公孙龙;制定完美的计划和有效的沟通:说话的人通过语言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听者来说,能领会说话者的意愿和确切的含义。5.阴阳:邹衍;阴阳五行说;平衡和谐;中医建立的理论基础: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6.纵横:以口舌为武器进行外交对抗;战争会使人类发生大量死伤,如果把军事换成外交,把武器换成三寸不烂之舌,也一样能取得战争同样的效果。苏秦取得六国相印的合纵,张仪连六国而事秦的连横
6、 ;启示:强调谈判的重要性,7.兵家:,孙子兵法: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战而屈人之兵,用计谋取胜。启示:战略管理,8.儒家思想(Confucius) :,人性假设:性善论:孟子;性恶论:荀子 人生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终极目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儒家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礼治:“齐之以礼”。等级秩序、行为规范。社会各种活动的规则,规范社会关系,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外在控制; 德治:道德教化内心的控制; 人治:靠人格力量治理国家,以身作
7、则,儒家名言:,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
8、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
9、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2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2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29、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33、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孔子名言选录: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3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4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4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4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4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孟子名言选录: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1、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5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6、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7、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 5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学、中庸选句 :
12、5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61、故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6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63、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6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65、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66、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67、兴国之所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所本也在学校 6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对儒家的科学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
13、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 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 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 “达可兼顾天下,贫可独善其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 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 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 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3)对传
14、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老子道德经辩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为-无为-无不为;对管理的启示:柔性管理:上善若水:适应环境,谦虚,外柔内含巨大能量;辨证的思想,9.道家:,道家名言:,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3.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 鱼 相忘于江湖,人 相忘于道术。 7.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15、逍遥于天地之间。 8.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9.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 10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10.佛教 :,(1)关于人生: 1)人生:是苦的 2)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业报轮回说:,3)解脱人生痛苦的理解境界:涅槃(大乘佛教包括普度众生) 4)人生解脱的途径: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八正道“归结为“三学”:戒、定、慧 ”三学“扩充为“六度”:度是“途径、方法”的意思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
16、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以完成“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终极追求,(2) 宇宙论学说: 缘起论:因果 无常论: 无我论: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此即人无我;法无我(法空)则认为一切法都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不断变迁,没有常恒的主宰者。 对管理的启示:平等、辨证思想,附:十二因缘,无明,即无知;行,由无明而产生的善与不善等行为(意志); 识,相当于托胎时的心识;名色,相当于胎中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形体; 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心)等6种感觉器官; 触,相当于出胎后开始接触外界事物;受,即对苦乐等的感受; 爱,即
17、生起贪爱等欲望;取,指追求色、香、味、触等; 有,即生存的环境;生,即来世之再生;老死,是人生的终结。 其中,是过去因,感现在果;是现在果;是现在因,感未来果;是未来果。 十二个环节前后之间互成因果,互为生灭条件,是涉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总的因果循环链条。原始佛教在分析苦难和造成苦难的原因时,提出此说,认为众生之所以有生死轮回种种痛苦烦恼,根源在于无明,只要破除无明,就可以灭除生死轮回的痛苦而获得解脱。,(二)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特质,1基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系统与平衡观:天人合一:系统与整体思维:和谐观:中庸观:适度而不是调和与折中重人本与轻神本:,2.基于农耕实践理性的静态与内向观: 静
18、态主义与感性主义: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精确认识,而更重视人在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天地之道、人生价值等内容。 情理主义:考察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理”。 并不是看其与客观理性的契合程度,而是看是否能使人的内心情感得到安适,是否与自然、与道德规范达到和谐统一。,3. 基于宗法组织形态的家国主义观: 群体主义社会本位: 伦理中心的道德评价观:重义轻利;重礼治、轻法治; 权威主义的统治方式:,(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1. 顺“道”:道德经 2. 重人:人心向背、求贤若渴 3. 人和:和为贵 4. 守信: 5. 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 求实:实事求是;过犹不及 7. 对策:知彼知己,百
19、战不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8. 节俭: 9. 法治:韩非子、管子,对于中国管理思想的研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例如: 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中国式管理:曾仕强 中国管理学: 红色管理: .,二、西方早期的的管理思想,1西方文化起源:起源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公元3世纪后,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和基督教的兴起,这些古文化逐渐被基督教文化代替;圣经包括的伦理观念、管理思想,对西方封建社会的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举例:,圣经出埃及记中有一文字,它描述了摩西的岳父杰思罗如何观察摩西花了一整天时间,倾听他的人民的诉苦和问题。之后,杰思
20、罗告诉摩西,他一个人不能管事太多,并且建议采取具体步骤解除他的过重负担。 他的第一个建议是必须以“法令和法律”形式教育人民; 第二个建议是这些被选举出来的诸侯们,应按所辖人数封以“千民之侯、百民之侯、半百民之侯和十民之侯”这一类职称; 第三个建议是这些诸侯必须管理一切日常事物,向摩西只汇报重大问题。,2专制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5世纪末,古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封建主义,延续1000年,称为中世纪。城市的兴起:行会的产生,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发展,文艺复兴: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作用:促使
21、人格得以解放,还人以本来面目; 为资产阶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储备了条件;文艺复兴的一个伟大成果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管理的发展,3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4.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伦理:“天职”观念: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修行而超越尘世的空洞劝解和训令,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所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天职。 体现在工作中,形成基督教新教工作伦理:辛勤和长时间工作、很少或没有娱乐、为工作感到骄傲、追求成就、获得财富;节俭、聪明投资马克斯韦伯(德)(1864-19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述了新教伦理促进了
22、资本主义的发展,5.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气时代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上的革命。,工业革命的意义: 1)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企业管理实践开始了。 3)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管理实践的代表:罗伯特欧文: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宅,被称为 “人事管理创始人”,当时的
23、工厂制度对管理所提出的客观要求:1.由于大企业的建立,老板和工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垒的态势:破坏机器,罢工2.管理人才的极度缺乏:管理人才的成长纯粹依赖自己的经验积累3.经济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工人的技能相应提高:,6. 古典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准备:复式记账法的产生:13世纪的意大利詹姆斯斯图亚特:18世纪,劳动分工,刺激工资亚当斯密(1723-1790):经济学鼻祖著作国富论,标志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市场的作用在其中,提出经济人假设: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利己心的支配;论述劳动分工的作用:技术熟练程度;转换时间;改革劳动工具,发明机器,三、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24、,1. 管理学的产生:管理学是在长期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类的管理实践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工厂和企业,企业管理实践开始了。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基础上,管理学产生了。管理学以研究企业管理理论为主,对其他各种类型组织同样有指导意义。目前,管理学界普遍把泰勒在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作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2.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2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3二战之后形成的管理理论丛林;4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比较理论:企业文化 520世纪90年代的战略管理与管理反思:公司再造、组织再造、再思考、再设计
25、等,1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从工作(包括作业活动和管理工作)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寻找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基本的管理运行原则主要代表: 泰勒: 亨利法约尔: 马克斯韦伯:,2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 起源于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的发现有: (1)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人不仅追求物质利益,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追求友情、尊重、安全感、归属感。 (2)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保护成员、团体压力、与正式组织对立统一。 (3)管理中必须重视新型的领导方式, 提高工人的满意度。,3二战之后形成的管理理论丛林:,企业管理的主要课题,开始由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效率转
26、向了组织如何适应环境的领域,探讨组织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活跃起来。而为了探讨这些关系,20 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新的管理理论相继涌现,管理理论丛林已经枝繁叶茂。由于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形成不同的思路,从而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当时的主要管理理论学派有:经验或案例学派:德鲁克、戴尔 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人际关系学派:梅奥、马斯洛 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 群体行为学派:卢因 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
27、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组织是一个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集中于研究科学技术对个人、对群体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的影响,因此,特别注重于工业工程、人一机工程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决策学派: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系统学派:强调应用系统的观点,全面考察与分析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等,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管理科学学派:将管理作为数学模式或过程加以处理 权变学派: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 管理角色学派:主要通过观察经理的实际活动来明确经理角色的内容 经营
28、管理学派:孔茨 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4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比较理论:美国经济的停滞,日本经济的崛起,促使管理比较研究的出现 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工作核心内容之一;是软管理,5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反思:,管理反思:就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重新思考(1)背景: A.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竞争加剧 资本流动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动力国家、企业的注意力转向世界经济 B.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价值观的西化,强调个性是人类社会的主流;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
29、科技成为生产力; 生产要素分化、组合、凝结的周期性变化更加明显:兼并,(2)出现了很多管理理论流派,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 企业战略和核心能力学说 企业再造理论,(3)评价,开始重视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获得竞争优势。特点:战略成为重要的关注点,第二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征,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各类组织、各类管理活动中的共性的、基础性的问题。管理活动既有差异:各自的特点、内外部环境的差异 又有共性:管理职能、管理思想、管理原则、人员激励等相同,二、管理学的特点:是软科学:是交叉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数学、法学、伦理学是应用科学:,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 常用方法,一、权变方法:两难问题、权衡变通学习经典管理理论的基本思路 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理论提出者有什么特点? 理论提出者遵循了什么样的分析思路? 提出者采取了何种解决办法? 这种解决办法的效果如何? 存在哪些值得改进的问题? 这种理论在今天的利用价值如何?,二、系统的方法:三、案例方法:四、比较管理学方法: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不同体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本土化管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