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案课题2.6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型 新授课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 2 单元 课时 第_7_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能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 理解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加法法则教法 设置情境,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复习旧知1如果2 表示
2、向正方向走 2 个单位,那么3 表示_ 25 的相反数是_, 5 的相反数是_,5 与5互为 _ 3|5| |5| 若|a| 3,则 a 学生举手回答。唤起先前经验,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设置情景引入新知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 20 米,又走了 30 米。讨论:根据已有知识,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问题 1:小明总共走了多少米?问题 2:小明现在位于起始位置的哪个方向?问题 3:小明现在的位置与起始位置相聚多少米?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后给出答案。教师进行汇总教师重点强调问题 2,3,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问2,3,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师总结: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
3、。但要解决本题,必须考虑方向。学生小组交流讲解新课 若规定向东为正,则向西为负(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 一共向东走了 50 米。(教师在黑板上画数轴示意图)(+20)+ (+30)=+50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东边 50 米处(2)若两次都是向东走, 一共向东走了 50 米。(教师在黑板上画数轴示意图)(-20)+(-30) =-50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 50 米处(3)若第一次向东走 20 米,第二次向西走 30 米。(教师在黑板上画数轴示意图)(+20)+ (-30)=-10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 10 米处(4)若第一次向西走 20 米,第二次向东走 30 米。(教师在黑板上画数轴示
4、意图)(-20)+(+30)=+10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东边 10 米处对于异号相加的情形,我们再尝试一下(+4 )+(-3)= (+3 )+(-10)=(-5 )+(+7)=(-6)+2=(5)若第一次向西走 30 米,第二次向东走 30 米。学生注意解题过程,在列式子时可以让学生回答,鼓励同学说出不同的想法这些算式中各个加数的正负号和绝对值仍可分别表示运动的方向和路程(教师在黑板上画数轴示意图)(-30)+(+30)=( )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_(6)若第一次向西走 30 米,第二次没走(教师在黑板上画数轴示意图)(-30)+0=( )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_学生试着回答,老师给出评价尝试总结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正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正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学生尝试总结,教师给出评价尝试反馈 1 计算(+2) +(-11) (-12)+(+12)(-1/2)+(-2/3) (-3.4)+4.32 课本 P31,第 1 题学生在草稿纸上做,相互检查,交流学生口答巩固提高 课本 P31,第 2,3,4 题课堂作业 课本 P32,习题 2.6,第 1 题课后作业 练习册2.6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