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67740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29 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石头以及大量的朴树籽”请回答:(1)材料中的远古人类名称是什么? (2 分)北京人(2)该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 (2 分)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人类已在使用什么?它有什么作用?(4 分)火,作用:熟食(烧烤食物),缩短消化过程,增强人的体质;驱兽(驱赶野兽),增强人类

2、自卫和狩猎能力;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防寒取暖。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4)你能从材料中获取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3 分)居住在山洞里;过群居生活;会制造和使用极原始的工具;能够使用火;烧烤兽肉(能吃到熟食);过采集和狩猎生活。二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

3、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1) 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孙中山(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轩辕指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涿鹿之战三1、阅读下列材料: 材

4、料一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为称赞谁而写的祭文?(1 分)黄帝。(2)材料二的 “神州轩辕”指的是谁?(1 分)他被尊称为什么?(2 分)黄帝; “人文初祖”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2 分)涿鹿之战(4) “轩辕”后来和哪个部落结成联盟?(2 分)形成日后的哪一个民族?(2 分)炎帝;华夏族。四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商朝帝纣

5、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牧野之战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六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1) 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齐国(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主” 。(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领土广阔,盛产鱼、盐。()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组织两万多人的常备军。()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

6、么成果?(5)使齐国成为当时最 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6) “尊王攘夷” 。()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葵丘会盟。七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

7、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答: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或“公元前 356 年”,或“秦孝公在位时”)。目的:富国强兵。(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 20 个字以内)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变法成功的原因:

8、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2、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卫鞅”变法前后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统治阶级由奴隶主贵族变成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变成地主阶级私有。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商鞅变法为秦国扫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秦

9、王秦始皇或嬴政 “扫六合”的意思灭六国统一中国。起止时间前 230 年前 221 年。“扫六合”意义秦朝建立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卫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商鞅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心愿和国情。2 统治者支持.3 变法者决心和才干。4 措施得当策略正确。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

10、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并说明原因。 公元前 221 年。没有。因为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周和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基础分封的诸侯世袭易产生分裂势力郡县制以地域为基础官吏由皇帝任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难产生分裂势力。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3、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

11、诸侯尽西来。 李白 “卫鞅”变法前后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统治阶级由奴隶主贵族变成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变成地主阶级私有。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商鞅变法为秦国扫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秦王秦始皇或嬴政 “扫六合”的意思灭六国统一中国。起止时间前 230 年前 221 年。“扫六合”意义秦朝建立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卫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商鞅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12、的特权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1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心愿和国情。2 统治者支持.3 变法者决心和才干。4 措施得当策略正确。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并说明原因。 公元前 221 年。没有。因为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周和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基础分封的诸侯世袭易产生分裂势力郡县制以地域为基础官吏由皇帝任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难产生分裂势力。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

13、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请回答:(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在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1) 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2)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3) 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1)此材料出自于谁?屈原。(2)他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

14、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表达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挚感情。八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 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 40 多年。相传他有弟子 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 72 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15、分别是孔子、韩非子。各属于儒家、法家。(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著名言论:“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当仁不让于师”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不同:孔子主张以“德”教化百姓,以“礼

16、”治国;韩非子强调“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民贵君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都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分别是孔子、孟子的言论。 儒家学派。(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作者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贡献: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17、” ,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收徒讲学,总结出许多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他还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传播。(3)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2)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3)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

18、想领域采职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仁政、民本思想等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1、上述这段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哪个时期?孟子 战国时期2、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儒家学派 孔子3、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九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1)这是谁的诗句?意思是什么?李白 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2)诗中“秦王”是指谁

19、?“扫六合”指什么?嬴政。统一天下(3)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功绩是什么?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 “秦王扫六合”的战略是什么?采取了远攻近交和各个击破的战略。(5) “秦王扫六合” ,先后兼并了哪六国?韩、赵、魏、楚、燕、齐。(6) “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2.阅读下列两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两幅示意图确定适当的名称。图一:秦统一文字(示意图)。图二:秦统一货币(2)图一说明秦朝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什么?秦朝时日常文

20、书往来通用的字体又是什么?标准文字:小篆。通用字体:隶书(3)图二是谁采取的措施?据图说出这一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秦始皇。 具体内容:废除六国的刀币、布币、铜贝等,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历史影响: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年(秦以后,历朝都仿照秦钱样式铸行)。(4)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两项措施有什么相同点?(提示:可从目的、基础、作用、影响等方面回答)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都以原来秦国使用的制度为基础;都促进了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十1、阅读下列材料: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21、乎?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陈胜。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贵种吗?(2)由此爆发了什么起义?主要领导者有哪些?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3)起义军在何地建立了政权?陈。(4)这次农民起义有何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5)写出与这次起义有关的成语。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九 3.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央集权制度。请回答:(1)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韩非子。(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秦朝中央集

22、权制度(政治体制)示意图。 提示:呈现形式要科学、简明。如设计一:参考华师大课本第 44 页的方框式;设计二:可以采用大括号和直线连接并用的形式;设计三:可以采用金字塔的形式。采用阅卷组集体认为合理的其它形式,也可。基本内容要正确、书写无误。应包括: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文字符号位置要适当、合乎史实。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 2/3 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 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 10 多种,如腰斩、车

23、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族诛”、“连坐”。(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十一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24、一 “天子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材料二:无以家为也!”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材料二 “今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谁的名言?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霍去病。 精神:志向高远的爱国主义精神。(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思想主张:“独尊儒术”。 目的:稳固大一统局面。(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概括指出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皇帝:汉武帝(刘彻)。 贡献:使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

25、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请回答:1“合为一家”指的是什么事件?昭君出塞2当时与西汉订立和好盟约的匈奴首领是谁?呼韩邪单于3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文化的交流,使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3、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材料三“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请各举一例。关系:战争、和平 。战争: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

26、平:昭君出塞。“汉与匈奴合为一家”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西汉、汉元帝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十二1、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事件?答:汉武帝反击匈奴。(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事件?当时的西汉皇帝是谁?答:昭君出塞;汉元帝。(3)试列举出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答: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4)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答:赞许;因为昭君出塞使边境保持了较长的安定时间,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2. 材料一

27、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 ,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 东汉画像砖见右图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 目的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历史现象:百家争鸣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分别是什么?在对待儒家学说上秦始皇和汉武帝态度有什么不同?相同目的和实

28、质分别是什么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不同结果?治国理念:秦始皇是法家,汉武帝是儒家思想。 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手段粗暴野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相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相同实质都是文化专制。 结果秦始皇焚书坑儒加速了秦朝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巩固了大一统促进了儒学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但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全面发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政治上利于国家稳定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上利于教育、文学艺术发

29、展。3、时空隧道: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又来到了西汉王朝,汉武帝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汉武帝,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记者问:“尊敬的陛下,西汉王朝在您的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请问您为了解除北部边塞忧患,您派谁出击匈奴?”() “汉武帝”答: 卫青 霍去病。记者问:“尊敬的陛下,您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同西域的联系。请问陛下您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汉武帝”答:第一次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记者问:“尊敬的陛下,在您统治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请问您是

30、如何解决诸侯势力膨胀问题的?”() “汉武帝”答: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记者问:“尊敬的陛下,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 () “汉武帝”答: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记者问:“尊敬的陛下,在您统治时期为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请问您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5) “汉武帝”答: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十三1、阅读材料: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中的水排是什么时

31、候由谁发明的?东汉、杜诗。(2)水排是以什么作为动力,有何优点和用途?以水力为动力。优点是节约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用途是冶铁。(3)它的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地位?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2、历史上,大多有所作为的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请回答:(1)西汉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轻农民负担?汉高祖: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减轻田租,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2)光武帝为减轻农民负担,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严惩贪官污吏。此外,他还采取了怎样的措

32、施?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3)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何历史意义?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使国家长治久安。十四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

33、域的目的是什么?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结论和认识: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2、阅读下列材

34、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 “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 ”。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 126年了。(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是哪年?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答:公元前 138 年,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2)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艰难?请你

35、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还有哪些?答:两次被匈奴人扣押。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3)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何意义?答: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大月氏西迁已久,生活安定,不愿与汉朝一起进攻匈奴。这次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张骞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4)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开通。其路线是( A )A、长安-河西走廊 -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5)丝绸之路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答:“丝绸之路”的开辟,加

36、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流传的桥梁。(6)通过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你有何感想?(2 分)答:张骞克服千难万险,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强的毅力,完成了通西域的使命,将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和学习。3、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主要活动:出使西域。 历史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2)公元 1 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

37、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据下图,指出当时的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罗马的?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 “丝绸之路” 的美称?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原因: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西域都护的设置。4、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答:张骞出使西域。(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答: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3)

38、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 60 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答:西域都护府。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 唯两人得还”材料三: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请回答:(1)说一说丝绸之路的大体路线答: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2)张骞初次西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答:公元前 138 年,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答:耗时 13 年,仅剩两人。(4)材料三中“佳种”具体指什么?“西”具体指哪里?答:“佳种”指葡萄、核桃、苜蓿、石榴等。

39、 “西”指西域。(5)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积极意义?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以至欧洲的陆地交通路线,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6、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

40、大致路线是怎样的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丝织品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7、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请回答:(1)张骞是什么时候的人?他被谁派往西域?西汉。汉武帝。(2)西域是今天

41、的什么地方?汉武帝以前那里的情况如何?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汉武帝以前,那里是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3)你认为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何贡献?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沟通了西域同各国和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要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十五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答:演变: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帛纸。(2) “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答:朝代:东汉。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3)

4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答:原因:纸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它使得文化极易传播,使用方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 (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 ,又有什么重要意义?答: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阅读材料:“史家之绝唱,五韵之离骚 ”,请回答:(1)材料中的离骚是谁的

43、代表作? 答:屈原。(2)据材料你能判断出这里评价的是哪部史学著作吗? 答:史记 。(3)这部史学著作的作者是哪朝人? 答:西汉。(4)为什么如材料中那样评价它?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5)我们知道毛泽东博览史书,通晓古今。你能写出学习历史的目的吗?答:a.以史为鉴,指导未来, b.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材料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 材料一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作者是谁

44、该书描写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事?鲁迅为什么赞誉此书 ?史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因为史记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又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2 材料二是什么意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哪一位帝王生活时期? 每个人固然都难免会死有的人死的价值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价值比一片羽毛还轻。 司马迁。汉武帝。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题勤求古训博采众长(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张仲景 东汉(2)此人的著作是什么?他被后世尊称为什么?伤寒杂病论 “医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他生活在什么时代?他

45、最伟大的著作是什么?西汉司马迁。汉武帝时期。纪传体通史史记 。(2)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人最终都会死,但有的人死得值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轻如鸿毛。(3)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受?感受到司马迁为追求历史的真实而勇于牺牲的精神。十六1、 “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阴谋家。 ”结合所学史实评析这一观点。答: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1

46、)这是谁的诗句?上述历史材料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杜甫 诸葛亮。(2)上述诗句是什么意思?这个历史人物辅助谁建立了什么国家?意思是说:诸葛亮凭借他的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刘备、蜀国。(3)材料中的“三分国”是指哪三国?魏、蜀、吴。(4)请列举与这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两个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材料二 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

47、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 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材料三 观察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1)材料一中,曹操是如何采纳并实践毛玠建议的?他接受毛玠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实行屯田。 作用:使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官渡之战;200 年。(3)仔细观察材料三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出图中有哪些知识性错误?“曹操称帝”应为“曹丕称帝”;“长安”应为“洛阳”;“22

48、1 年”应为“220 年”;“诸葛亮称王”应为“刘备称帝”;“220 年”应为“221 年”;“孙权称帝”应为“孙权称王”(或“222 年”应为“229 年”);“赤壁”应为“建业”。(4)综合三则材料,指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这一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他的“壮心”是统一全国。 没能实现,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方,不敢再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材料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材料三

49、 “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材料一、二所赞颂的人是谁?最能高度概括其功劳的是哪一句?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2)材料一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曹军。(3)材料三是他给谁提的什么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说明。刘备。 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 正确,因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5、读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请回答:(1)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答:统一中国。(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答: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孙吴联军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