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眉.页脚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小作业课 题 名 称 : 2012 年 克 思 主 义 发 展 史 研究 前 沿 文 献 综 述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学 生 姓 名 梁方兴 学 院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学 号 2018130004 指 导 教 师 申健 完 成 日 期 二零一三年十月.页眉.页脚摘 要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中出现了“还原论”和“结合论” ,两种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要做到逻辑还原,文本还原和历史还原三者有机统一,相互论证。而研究马克思理论发展史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当前新的实践
2、中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 还原论 结合论 与时俱进.页眉.页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任何学科只有有了其思想史,发展史的时候才是一个完整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理论、条件理论、道路理论、主体理论、阶段理论、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七个方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创新史。马克思主义是在回答时代新课题推动历史前进中丰富发展的;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不断创新的;是在广泛吸纳人类文明成果中实现飞跃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回归
3、历史,回归经典,在这种回顾的过程中要避免两种歧途。一种是不加思考照搬苏联的教条主义。苏联范式最大的毛病是对历史的解读是部分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原意的部分屏蔽。以至于这种体系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不能完整也不会正确。另一种歧途是一味求新,求变。东欧剧变后,苏联威信全无,人们对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未加区分地一概予以否定和摒弃。这就无异于在泼出洗澡水时连带着将盆中婴儿也给抛弃了。一、 马克思发展史的基础理论1、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理论,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本质理论。既然是发展,肯定有新的观点,新的理论。那么就产生一个二元问题,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怎
4、么样的新观点,新理论,从归属性上来讲,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又会在哪些层面与意义上,产生新的观点和理论。前者是总体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后者是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我党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本质上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条件理论马克思主义已经发展了 160 多年。是什么因素、什么力量使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得以可能,使马克思主义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理论上,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条件问题、动力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多种角度,首先是内因和外因的思考方法。内因,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能够发展,首先在于它是科学,
5、是真理,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发展的基本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还在于它的开放性。其实,一切科学、真理都是开放的。它能够吸收来自现实实践、来自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外因,则是客观历史形势和条件的变化、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发展。3、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路问题。实践、斗争、研究、传播,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形式或条件,不在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问题中考察。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这一问题的实际意义,是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曲折的问题,用西方学者的话说,是马克思主义“危机
6、”问题。那么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危机是出现过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英国学者阿齐曼斯基提出一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周期”理论。所谓“马克思主.页眉.页脚义发展周期” ,总的是指“正统与开放和折衷提法之间的摇摆” 。具体地说,它是由如下四个阶段构成的“基本周期的不断重复” 。这四个阶段是:第一,加强活力或推动的时期;第二,形成的时期重申革命的或唯物主义的理论;第三,革命提法淡化的时期;第四,明显的“修正主义”占优势的时期。依此,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或五个半)时期,认为“每一时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周期” 。他还认为“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危机时
7、期” 。有意思的是,阿齐曼斯基不像其他西方学者那样习惯性地认为“正统占优势的时期”往往是马克思主义的停滞时期,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较大的创新是在正统期间出现的,新的概念和理论的引进,是为了解决历史发展和革命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4、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需要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重要的是主体条件。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主体发动和实现的。没有主体,就没有活动。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作为活动来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就不能没有它的实现主体。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体?我们可能会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然主体。我们不否认这种回答,但又认为这种回答不够全面。在一般
8、历史活动意义上,有一个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在具体性上,它是一个同领袖的历史作用的关系问题,它的作用在与领袖人物的作用的比较中得到说明。马克思主义实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包含无产阶级领袖(包括实践理论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但不完全是这种关系。领袖毕竟是其中的少数。马克思主义实践家(政治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一般性上是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在特殊性上才是领袖同群众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一般性上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同群众的关系,在特殊性上才可能是领袖同群众的关系,作为领袖的理论家是那些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理论实践家(政治家) 。那么,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9、、发展问题上是否可以提出人民群众的作用问题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题,并不等同于历史活动的主体,而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家。5、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划分标准问题要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标准问题更复杂。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划分标准,学者中还没有确定的统一的认识。我们所见到的有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所做的划分,严格说来,不是按照一定标准自觉划分的结果,而是依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呈现的若干形态以及关于这些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定地位的认识和判断,做出的自然主义顺序排列。要使这种排列成为科学,就必须有一个阶段划分的科学标准或科学原则。这个标准或原则是什么呢?就是
10、一定时期的一定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科学地回答了这个时期或时代的重大实践的和理论的问题,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一定国家的、地区的实践取得了重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1(P15)因而,它是代表了同一时期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水平的。所以以这样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在法国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在列宁指导的俄国革命中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发展,在斯大林的苏联模式中完成了第三阶段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完成了第四阶段的发展。6、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的研究,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页眉
11、.页脚的考察,更包括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过程、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人物的产生及其活动、一定时期重复出现的一定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曲折过程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一定反映。发现这种规律的途径有三方面。第一、作为研究基础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全面的客观的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第二、特别注意总结、发现标志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的一定国家、民族的具体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其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的经验。第三,在矛盾系统中发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同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矛盾
12、斗争中实现的。7、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首先,是具体历史方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历史主义方法。历史主义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一定的理论观点、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或形态、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人物和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和评价,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是离开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思想史的联系,对这些观点、理论、阶段、形态、人物和事件进行抽象的、孤立的思考。历史的同时也是具体的。其次是文本与解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文本的研究。文本解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基础。再次,是实证方法与
13、总体方法的关系。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要求处理好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实证方法一般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者叫做实证科学研究方法。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要注意的问题1、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与时俱进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理论 一种学说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而被众多人继承和发扬,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这种理论有着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相反,如果一种理论一种学说,甚至于一种现实客体,在某一种状态下停滞不前或者更新的进程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那么,等待它的只有被淘汰被消亡通过学习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揭示普遍规律的科学学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众所周
14、知,电灯是两百多年前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但是,恐怕连爱迪生自己也想象不到今天的电灯会变成今天这样多种多样 然而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两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电灯仍然能绚丽多彩,而且更加熠熠生辉,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在不断的被改进被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与时俱进。 2(P4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是在理论的上凭空的发展,而是结合了革命实践,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发展,因此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性有了生动的表达。自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我国以来,在起了极大作用的同时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如今的科学发
15、展观,这些指导思想都是我党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院里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来的,是具有时代性的,因此,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非常必要的。 3(P168)我党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其理论依据,也有其现实必要性的。这种现实必要性,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页眉.页脚断深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影响。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又能适应国际潮流,不被新时代淘汰,这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直接明确的解答,所以我党必须与时俱进,结合中国新时代具体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寻找出路。而国内因素,随着生产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国内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
16、加,而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没有更好的前例可循,如何保证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是,我党面临的一个挑战。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还原论”还原论,简单来说就是回归经典,其内在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试图突破苏联范式恢复被遮蔽了的历史。苏联范式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从它确立之时起,来自不同阵营的各种质疑和拷问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近年来回归经典回归马克思甚至包括回归列宁在内的呼声很高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苏联范式的目的是要将那些强加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教条主义剥离出去突破苏联范式的改革步子迈得越大理论上的压力也会越大这个时候回归经典的内在需求也就越强烈。 4(P5)新的社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7、有更高的认识要求。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风暴等,都给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发展史提供了新的素材。另外,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也正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冲淡了单纯为政治服务的色彩。这使得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更清晰的视角。要想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髓最好是读经典原著本身任何一门学科对经典著作的研究都是处于基础,核心的位置仅仅阅读二三手资料是不行的。恩格斯鼓励人们直接读资本论。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马克思所指的科学没有平坦的路就是针对那些不读经典原著而想走捷径的人说的邓小平同志提出读书要精要管用。这个精主要就是指经典著作他还举
18、例指出,初期的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资本论。讲帝国主义总还是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讲社会主义列宁和斯大林都有毛泽东同志也有重要的发展当然对于帝国主义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有发展。例如关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论断。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结合论”注重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形成全面理解和把握基本原理的多维视野。从历史发展理论原理和社会经济关系现实变化的结合中,探寻基本原理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此内在的要求。必须做到逻辑和历史事理和史实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它才能是科学的有预见力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相结合用新成果去丰富马
19、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所在。研究经典著作应善于把深刻的世界观和生动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善于从实践中提炼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梳理。.页眉.页脚参考文献1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理论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2,163(7):11-17.2彭建雄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谈与时俱进J. 中国东盟博览,2012,(10):42.3 杨 倩 .浅 谈 马 克 思 主 义 发 展 史 中 的 与 时 俱 进 J.社 会 观 察 , 2012, ( 6) : 168-1694桁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还原论和结合论 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14(4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