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大学 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 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 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 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 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 称为“包含着新世界 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 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确立了马克思主 义科学实践观,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 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 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
2、观诞生的标志。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但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 劳动发生了异化, 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 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 化、 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 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 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的论战中, 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 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 他从哲
3、学、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理 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 判, 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 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 为 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对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 下的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 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 它是对苏联社 会主义
4、模式 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二、简答1、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答:(1 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 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阶级 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 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因为在阶级社会 里, 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 替旧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 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 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 剥削阶 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5、是 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4 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 是无产阶级的伟 大历史使命。 (5 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的道路。 (6 无 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7无产阶级 的国 际联合,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简述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答:(1写作背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拉萨尔派的合并虽然扩大了德国工人 阶级的力量和影响, 但也造成了党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不纯,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 由于为了维护工人队伍的团结,没有公开发表哥达纲领批判 ,这就使党内出 现了思想上的混乱和理论上的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
6、反对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 林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全面进攻。 杜林的著作形成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 即所谓 “杜林主义”。 杜林主义的出现, 更进一步严重损害了德国党。 为了使刚刚统一 起来的当不致分裂, 也为了提高党的理论水平, 保证德国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发 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应李卜克内西的请求,决定公开回击杜林的进攻。当时, 由于马克思正集中完成资本论的著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 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 1876年 5月至 1878年 7月,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一穿世名著,在 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2主要内容 :它第
7、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 在联系。3、 伯恩施坦在 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中是如何修正马克思 主义的?答: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伯恩斯坦系 统、全面“修正”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战书。(1用新康德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用庸俗进化论取代唯物辩证法,主张折中 主义的多因素决定论这三个方面, 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为其推 行机会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的主要理论基础。(2 对马 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挑战, 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攻击, 对马克思经济危机论和资本主
8、义必然灭亡理论的“ 修正”, 构成伯恩斯坦责难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主要方面。(3伯恩斯坦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责难,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 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背叛, 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任务的曲解, 以及对社会主义 目标和特征的歪曲等方面。4、如何评价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谈 谈你的看法答:(1 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 , 即提供了人认识世界的 必要性。从认识发生的动力学角度讲,是实践给认识发生提供着根本的驱动力。 (2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作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形成人
9、 的认识成为现实的可能。(3实践促 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 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其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6、简述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答:(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它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它开拓了 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的基本成果,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 义的本质,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对当今 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
10、形势, 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 论体系。(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 逐步实现了从“ 以阶级斗争 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 放、从计 划经济到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成 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去当年有很多新变化, 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 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
11、意义。 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事业, 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 的理论问题, 紧紧抓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 紧紧抓住和 深入领会“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 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贯彻 执行“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紧紧抓住和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理论。 努力完成分“ 三步走” 基本 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等等。 这些根本性的 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我们不能有任何动摇。三、论述题(二选一1、试述列宁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意义答:帝国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有:(1垄断是从 资本
12、主义自由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 过程和规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而生产集中 发展的一定阶段就自然而引 起垄断。(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的实质,是垄断组织通过对生产和市场 的控制来攫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 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 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 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3帝国主 义有五大经济特征。第一, 生产和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 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 垄断组织。 第二,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 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 形成了金融寡头。第三,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
13、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第五, 最大资本主义大国把世 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4帝国主 义经济的基本现象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是,垄断并没有消灭 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5帝国主 义的历史地位。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 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主要表现有:首先,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这是帝国主义腐朽性在经济上的重 要表现。 其次, 食利者阶层 的不断扩大和食利国的出现是帝国主义寄生性、 腐朽 性的另一表现。 再次, 国民 经济军事化是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加深的主要 表现之一。最后,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是
14、帝国主义腐朽性在政治上的表现。 帝国主义的垂死性的表现有:第一,垄断使资本主义 生产全面社会化。第二,垄 断使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第三,垄断使资本本身采取日益社会化的形式。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意义有:(1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观点得到了验证。(2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得到了验证。(3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争议较大,但是帮 助我们认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答:(1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全新 时期, 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
15、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 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经济增 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 整体社会也开始了全面转型, 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社会建设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从 1982年党中央提出制定“ 六五” 计划的建议开始, 就把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提法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五年计划。 此后, 与经济发 展相对应的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并逐步 得到重视。 与之相适应, 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建设思想。 主要包括:第一, 准确把握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 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 第 二
16、,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 三,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强调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 改善人民生活。 第四,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单打一, 要注意综合平 衡。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和“ 三步走 ”战略目标及其实践充分体 现了全面发展的 理念和要求,为我们党进一步明确并细化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 , 确立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 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五,阐述了要十分重视树立 和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 两手抓, 两手都要
17、硬”, 把社 会风气好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六, 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 会稳定问题。 强调维护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 第七, 把教育作为 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强调“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 和科学。 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 我看这是关键”。 提出并积极 实施了科教兴国战 略。第八,深化对阶层结构的认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重视民族地区社会事业 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不断推进男女平等。(2以江 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局面的同时,
18、 更加重视社会发展, 推进社会建设,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社 会建设思想。具体体现在: 第一,提出五个“多样化” , 是我们要重视和加强 社会建设的重要立论依据, 揭示了要重视社会建设的深层原因; 第二, 使用“和 谐”的概念来表达社会建 设 要达到的状态和目标, 提出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 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六个方 面的发展指标, 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 全面进步的社会”。 第三, 阐明了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处理好的关系。 第四, 特 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提出实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19、 的本质要求。第五,制定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 区域差距等。(3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使我们对人的理解、 对发展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这 将又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 。 16由此开始,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全面推进 , 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2004年召开的党的十六 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的重大 战略构想, 第一次提出 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和要求, 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 新。”要通 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协
20、调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完 善社会功能、健全社会保障、增强社会活力、搞好社区建设、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机制,达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协调发展、和谐相处的目的。构建 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建设的过程。 172005 年 2月, 胡锦涛在省 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 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005 年 10 月 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 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
21、会进一步 对社会建设作出了战略部 署,提出了行动纲领和具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把社会建设单列一节, 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 十七大大修改后的新党章还 明确写入了社会建设思想。 “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提出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 概括,有了突破性的新的认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 18 至此, 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以全面推进积极就业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推进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 建立完善覆 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调 整收入分配结
22、构、 改善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社会建设的内容、 重点、 目标和原则都逐步明确, 中国的社会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 2007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 问答题(每题 10分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答: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 想发展为科学。(1唯物史 观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现实基础, 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是经济原因。 这个原因应当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中去寻找,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去寻找, 而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 从有关时代 的哲学中去寻找。 解决社会 问题的手段,
23、不应当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 从头脑 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物质现实中寻找。(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往 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 也激烈反对资本家 对工人的剥削, 但是他们不能科学地说明这种现象。 剩余价值学说证明, 资本主 义生存的基础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 资本主义经济矛盾不可克服的结果。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答: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 结合, 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 设社
24、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新主题,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创造了邓小平理论这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1)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新的基础 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 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5、(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 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 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 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等,进行 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 简述题(每题 15 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答: (1)19 世纪 40-6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即后来用它的创始人之一命名的马 克思主义, 对人类先进思想提出的种种问题做了分析批判,对资本
26、主义时代发展 提出的理论课题做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 一种崭新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内在矛盾、 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这一 时代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则在哲学上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 的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的基础上, 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 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做了完全科学的论述, 从而揭开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篇 章。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
27、家的非凡气魄和卓越 才能, 顶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反马克思主义的逆流, 深刻把握时代变化的本质, 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新变化和工人运动的新情况,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有力地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机会主义流派的观点,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新时代和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正确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体系。 (3)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经同中国 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毛泽东思想是适合中国情况 的马克思主义, 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概括。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
28、产党人,拨乱反正, 坚 决地纠正了“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我国新时期的实际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过程和理论探索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简述“ 两个必然”的基本原理 4、简述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 历史事实题(每题 15 分) 2、列举列宁的重要著作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答: (1)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哲学笔记 ,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创立了马克
29、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 论。 (3) 国家与革命 ,列宁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3、葛兰 西狱中札记的主要思想 二、 简答题(每题 20 分) 1、为什么 说资本论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答: 资本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 动的基本规律, 并在此基 础上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 趋势,从而 论证了资本主义 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特征。除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完全分离 这一最基本的特征之外,资 本主义还有这样几个最显著特征:第一,资本主义生 产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生产。第二,资本
30、主义 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 (2 )科学分析了资本主 义的历史命运及其作用。 (3)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二、 论述(45 分) 1、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在分析资本主义阶级对立状况以后, 写到“ 代 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 说明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的含 义及其现实意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人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 ,不 断发展生产力,挣脱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桎梏和异己力量的束缚 ,从而达到人的 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以及人的个性的
31、自由发展。 具体来说,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发展观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 每个人” 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不仅仅是社会历 史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历 史发展的目的。人的 发展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尺度,但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整个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在这里,马克思强 调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不仅仅是一种要求平等发展的观念,更是体现了 马克思关于彻底解放全人类思想的主旨。 第二, 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曾提出: “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因而人就不可能脱离一定社会历史条件而独立
32、发展, 必须投入到整个社会历史的 实践中来,只有人的方方面面的具体发展才能够构成真正的全面发展。因此, 对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应该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去, 而从不应该抽象地谈论人的 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实际的、个人的全面 发 展。 第三,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丰富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任何人的职责、 使命、任务就是全面的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 出贡献。人的能力是表现和确证自己的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是主客体对象关系 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最后,人的个性的自由 而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指人的
33、个性即人的生理的、心理 的和社会特性等在各个方面最大限度的发展, 即在发展过程中个人能够按照自己 的意愿、兴趣和社会的需要相对的发展自己,而不受任何强制,并能相 对自由的 发挥其独特个性和创造性活动,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和最高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 对象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 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 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 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
34、理论武器。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 统一是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正确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的核 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爱上 4、 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上史上的历史地位 手稿 虽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成熟性,但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和基础的 一系列新观点在马克
35、思主义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 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 济学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对自己的新哲学、 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综合 的阐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成熟的雏形。 第一次对黑格尔哲学特别是他的辩证法进行整体性批判。 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决 裂是一个过程。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开始决裂,到 手稿是全面决裂。当然, 对黑格尔哲学的清算直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才完成。 第一次集中地对共产主义作了经济学和哲学的论证。在此以前,马克思由于缺少 经济学知识,没有对共产主义作论证。直到 现在,由于进行了经济学研究,马克 思才结合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从
36、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上论证共产主义 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手稿 还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把人的本质归结为 “自由自觉的 劳动” , 并以此为根据批判现实的私有制下的劳动的异化性质; 在对共产主义的论证方面, 既有从“顽强 的经济事实”出发的科学论证,也有从人的本质出发的人本主义论 证,科学逻辑和人本学逻辑同时并存。 5.提纲中科学的实践观 第一, 规定了实践的科学含义, 并把实践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 学的根本特征。 第二,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第三, 把实践看做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 指出“人的本 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
37、和。 ” 第四,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 上是实践的” 论断。 第五,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根本特点。 马克思指出, 旧唯物主义的落脚点是市民社会或市民社会阶级,也就是资本主义 社会或资产阶级; 新唯物主义的落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也就是共产主 义社会或无产阶级。这就是新哲学的阶级性。 6.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要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解体以后德国哲学唯心主义和 “真 正的社会主义” 的思潮过程中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内容看,包括四 个方面:一是对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二是对德国“ 真正的社会主 义”
38、 的批判,三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四是 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全面制定。 7. 哲学的贫困主要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在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 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唯物 辩证法 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1、批判蒲 鲁东 的经济学的唯心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哲学基础,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重 要原理。 其次,全面阐述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基 础地位和决定作用。 第三,说 明了社会历史的客 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本质。第四,批判蒲 鲁东庸俗 理解和运用黑格尔辩证法的做法, 提出了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 论断。
39、8.伯恩斯坦机会主义:社会民主党不应该是片面的工人党,而应该是“ 一切富有 真正仁爱精神的人” 的全面的党;党不 应“ 走暴力的、流血的革命道路 ” ,而应 该“走合法的,即改良的道路” ;党不应该把一代人所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放在 主要位置,而应该用全部力量来实现经济的和社会的改良。 9.社会主义问题的系列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背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根据 资本主义的中小型企 业的存在和发展的片面事实和信用制度、商业统计 等新机能的出现, 否认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资本集中的新趋势和经济危机的现 实性。2 、断言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已经生长起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消解无 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40、3、以“探求当前问题的细节” 的重要性为借口,主张放弃 科学社用新康德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康德主义是先验唯心主义,伯恩斯坦认 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错误的。 实际上把马克 思主义的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4、借口把落后民族纳入文 明化制度的范围,为资本主义的殖民政策辩护。 5、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号,主 张用新康德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 10.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修正 1.辩证唯物主义歪曲为庸俗唯物主义, 因而要用抬高精神作用的新康德主义代替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2、用庸俗 进化论代替唯物辩证法。伯恩斯坦从否 认黑 格尔的辩证法入手,否定唯物辩证法。其中,他重点批判了 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 盾观。3.用折衷主义的因素论代替历史决定论。承 认经济、政治和思想因素的共 同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是对社会历史中的各个因素同等看待,等量齐观,是典 型的折衷主义历史观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面修正 1、贬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2、批判资本积累理 论。3、否认经济危机论 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论。 (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责难 1、攻击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已经过时。2、修正无 产阶级政党性质 及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