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 页,总 6 页2014-201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 物 试 卷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第 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合计 50 分)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二氧化碳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葡萄糖2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关系的是( )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的器官是心脏 B表示的器官是小肠,表示消化吸收的过程C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表示的器官是肾脏,表示重吸收作用4人的手突然被针刺了
2、一下,人体会( )A. 只缩手,不会感到疼痛 B. 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C. 先感到疼痛,再缩手 D. 先缩手,后感到疼痛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 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负转正6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影响渴觉的形成A. B. C. D. 试卷第 2 页,总 6 页7激素有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主
3、要作用部位依次是 ( ) 。A垂体,甲状腺,全身细胞 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C垂体,全身细胞,甲状腺 D下丘脑,甲状腺,全身细胞8如图所示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增加9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 a为抗原,b 为吞噬细胞和 T细胞,c 为 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细胞免疫B若该图中 a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 c分泌
4、的激素过多,对 a分泌d、b 分泌 e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 C若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 为感受器,b 为神经中枢,c 为效应器,则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只通过电信号由 c传到 a D若该图表示食物链,则 c每增加 1 kg体重,至少需消耗 a 25 kg 10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 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胰岛 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胰岛素促进、等过程11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 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 2、细胞 3
5、、细胞 4、细胞 5C.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体的细胞 2D.细胞 2、细胞 3分别为 T细胞核 B细胞试卷第 3 页,总 6 页1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一样,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3如图中的 X代表的细胞是( )A癌细胞 B效应 B细胞C效应 T细胞 D吞噬细胞14先后将抗原 A、B 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
6、分析该曲线表明( )A小鼠对抗原 A更敏感B抗原 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反应比初次更强烈、更迅速D小鼠对抗原 B反应更慢。15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A. 增加,以利其生长 B. 减少,以抑制其生长C. 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D. 减少,以利其生长16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实验处理如下图所示,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是(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脱落B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C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D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促进果实成熟18最近国务院关于我国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50 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现负
7、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19下列关于下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 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c点时进行DK 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试卷第 4 页,总 6 页20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分别视为( ) A群落的初生演替、群落的初生演替 B种群的初生演替、群落的初生演替C群落的次生演替、群落的次生演替D种群的次生演替、群落的初生演替21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因某种关系引起种群数量的变
8、化,对其正确的认识是:寄生关系 结果是“同生同死”B 竞争关系 可致使劣势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C 捕食关系 捕食者和被铺食者的数量结果达到动态平衡D 竞争关系 结果是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不会淘汰其中一方22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B. 雄鸟的“求偶炫耀”C. 蝙蝠的“回声定位” D. 萤火虫发光2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碳酸盐 B二氧化碳C碳酸 D碳水化合物2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看,这句话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A直接价值 B潜在价值 C经济价
9、值 D间接价值2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第 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 4 小题,合计 50 分)26 (10 分)如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有关的结构,A、B、 C 为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试卷第 5 页,总 6 页(1 )图中下丘脑参与的机体稳态的调节方式有_ 两种。(2 )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单向传到下丘脑的神经元
10、,其原因是_。(3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_(填字母 )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物质_(填字母)增多。(4 )血液中物质 A 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_ _。27 (10 分)下图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固定太阳能。(2)碳元素在 A与 B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代表 。(3)图中 DC 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图中 BD 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28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微生物培养中的无菌技术主要包括 。(2
11、)如图为倒平板操作过程,操作时要在 附近进行。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目的是 。(3)生产中通常用葡萄作原材料制作果酒和果醋。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繁殖时温度控制在_ _左右,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_ _ _来检验。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试卷第 6 页,总 6 页将乙醇变为_,再进一步转变为 。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_。29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乙醇是汽油的良好替代品。其主要技术流程为:秸秆碎屑 反应罐水解 压滤出渣 酒精发酵 真空分馏(1)过
12、程分解玉米秸秆时选用的微生物为 。要从 的环境中获取此类微生物。纯化菌种时,将选择培养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培养基上,并用 法筛选目的菌种。(2)具有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为获取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可将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然后利用 培养基筛选出来。在实验中可利用 法或法测定酵母菌数量。(3)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糖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为防止外来杂菌入侵,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方法是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 】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 1 页,总 1 页参考答案1C2D3A4D5C6A7A8D9D10D11B12B13C14C15D16B17B18D19D20C21B22 B23B24A25C 26. 答案:( 1)神经、体液调节 (2)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A C (4)反馈调节27. 答案: (1 )C 生产者 (2 )有机物 消费者 (3)光合 分解28. 答案:( 1)消毒和灭菌(1 分)(2)酒精灯火焰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 20左右 重铬酸钾 乙醛 醋酸 果酒制作需无氧条件29. 答案:( 1)纤维素分解菌 富含纤维素 稀释涂布平板 刚果红染色 (2)选择 稀释涂布平板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3)高压蒸汽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