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一、 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 21 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 21 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 200 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二、 对象和方法(一) 对象我校于 2010 年 10 月对三六年级 20 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年级 问卷人数 回收
2、问卷 回收率 有效卷三年级 5 5 100% 5四年级 5 5 100% 5五年级 5 5 100% 5六年级 5 5 100% 5总数 20 20 100% 20(二) 材料与方法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 10 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三) 统计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 调查结果(备注:中段三、四年级;高段五、六年级)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
3、心理问题。(一)学习动机扭曲:题目 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B 替老师学习 C 替父母学习 D 读书后找大钱 E同学间好玩题目 2:课堂上教师提问A 马上回答 B 想一会再回答 C 等别人答 D 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 48%,高段有 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 43%,高段有 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 以后挣大钱” ;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 替父母学习” ;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 。还有 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 同学间好玩” 。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
4、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 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 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二) 焦虑心理题目 3:期末考试时A 心情紧张 B 有点紧张 C 无所谓 D 有信心 E 不紧张题目 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A 是 B 不是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 “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 74%下降到高段的 64%。这种心
5、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问题 4 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 28%上升到高段的 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三) 冷漠题目 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A 跟着流泪 B 没有眼泪 C 那是假的 D 非常激动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 35%,高段有 25%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四)胆怯、羞涩题目 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A 喜欢 B
6、 主动招呼 C 不理睬 D 怯生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 58%,高段占 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五) 交往情感闭锁题目 7:与新朋友在一起A 主动邀请一起玩 B 不好意思接近 C 只顾自己玩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 19%,高段有 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
7、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六)爱心的流失题目 8:对小动物,你A 喜欢 B 不伤害 C 捉弄 D 喜欢弄死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七)竞争意识不强。题目 9: 竞选干部时A 我能行 B 努力争取 C 当干部要多做事 D 无所谓 E 不愿当 F我不行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 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
8、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八)不良情绪:题目 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A 愉快 B 一般 C 有时烦 D 不愉快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 20%,低年级也有 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
9、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 ,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
10、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 ,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 “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 ,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 (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 。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2、家庭原因在家庭中,有大概 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
11、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 ,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3、社会原因
12、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成年人的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的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五、 对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
13、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1、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连一
14、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3、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