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在品词品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01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教学的要求,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词品句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自悟能力,推想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提高语文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情感品读。所谓情感品读,就是要把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在读中
2、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力。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特别是对精彩课文精彩片段,更要细细品读,揣摩体会,才能真正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句式的优美。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安塞腰鼓一文中,我先通过让学生研读体会,走进文本。刘勰则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在这环节,我尊重学生独特体会找出你最喜欢安塞腰鼓哪一方面的“好”?接着研读体会作批注: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在小组、班主交流过程中,品味课文的词、句、段,懂得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辞手法
3、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学生也在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读出了节奏美、诗意美。然后品味升华,诵读积累,从而发展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二)比较。所谓比较,就是对课文的词语,句式,语序等进行更换或增删而进行对比,推敲,品味语言形成语感。1、换词。小学课文的词语丰富而优美。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住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优美而关键的词语进行比较。 詹天佑一课中, “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说叶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这两句话,理解“争夺”和“争持” ,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两个句
4、子,增强语感。因此,教学中我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本内涵”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通过换词形式从而扎实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2、换句式。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但句式的不同,表达的效果往往不一样,因而?S 多作者都十分注重句式的选择,以求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更换句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扩展,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感。3、增删法。这就是对课文那些结构复杂,成分多的长句或课文中一些简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的简句,进行删除或增添一些词,句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精确明析感,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性,独特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
5、功“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品词句的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悟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中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 。课文的 47 段重点写了叶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事迹。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通过激情导入,直接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 47 段,找出能够概括叶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工作、斗争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交流中心句“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6、”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话,领悟人物的精神,强调“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结合句子谈感受,朗读体会精神。 (1)理解“高风险”让学生找一找,从哪里看出“高风险”:抓住“极具有传染性” ;“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 ;“病患终于没有放过她”等。考虑到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再补充一些图片、资料等。 (2)理解“高强度” 、 “高效率” 。面对如此“高风险” 。叶欣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再细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教师着重引导、读议、感悟。 三、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推想,就是推测、猜想。推想在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高年级阅读
7、教学目标中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由此可见,推想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推测、猜想,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明确词句的不同用法,培养学生的推想意识 1、换词推想。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品词句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推想意识,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进行推想,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 2、换句推想。句式的不同,表达的效果往往不一样,因而许多作
8、者都十分注重句式的选择,以求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更换句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推想,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感。以作为难理解的词语的浅白解释。 3、增删推想。增删推想就是对课文那些结构复杂、成分多的长句或课文中一些简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的简句,进行删除或增添一些词、句的方法进行比较推测而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精确明析感,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性、独特性 (二)抓住文章关键的词句,激发学生的推想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推想能力和创造潜能。推想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首先要挖掘学生的推想能力。语文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极为有利于培养学生推想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启发学生推想不但可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还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及效果,这对发展学生的推想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品词品句教学中,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很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一理念,也能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