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920216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有稼轩长短句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写作背景作者曾两次罢官, 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写

2、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 。诵读知诗意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音韵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七 八 个 星 / 天 外,两 三 点 雨 / 山 前。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路 转 / 溪 头 / 忽 见。阅读全词,思考:1、概括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想象赏画面诵读诗歌,以“我从 一句中,仿佛看到了 画面。 ”的句式,说说从词中读出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象美。品读析技法细读全词,选择你所欣赏的一句品析精妙之处。

3、(提示:可从用词凝练、写景角度、艺术手法等方面赏析)辛弃疾历来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大家,他的词中蕴含着豪气和杀气,应该是那种“醉里挑灯看剑”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然而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我却找不到他的豪气和他剑下的杀气。难道是多年的闲适带湖让词人学会了做个“闲人” ,从此不再过问国事,以至于找不到他的豪气?难道是岁月的流逝,使词人老矣,只能饭否,所以他的剑下没有了杀气?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

4、 “、“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 “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 和“惊鹊“,“风“ 和“鸣蝉 “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

5、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 里,从“蛙声一片“ 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写晴,作者抓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如月,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 稻花香,既写出了所见、所闻,又写出了所嗅,使人身临其境,先感其美。就在信手写景的同时,作者又于人们不知不觉之中,自然地抒了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一句,作者将“蛙”拟人化,不仅显得生动,形象,同时还写活了一个境界,即:写出了农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的心情,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写得有景,有声,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声情并茂。另外,在这画面里,作者紧紧扣着夏夜、农

6、村这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鲜明地突出了两点:“热”和“静” 。先说“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意思是:明月初升,枝上歇栖的乌鹊,象受了惊一样,清风吹着,直到半夜,树上的蝉还象在呼救似地鸣叫。这里的“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 ,是说明热的程度;从“明月”初升到“半夜” ,是说明热的时间。 “清风”不爽,就更显其热。作者着意渲染“热” ,一是夏天特点的真实写照,再,就是为下面写“雨”设下伏笔。再说“静” 。写“静” ,作者并不是从正面去写,而是用反衬的手法,以“鸣蝉” 、 “蛙声”来烘托。在这一特定环境,以动写静,就愈显其静,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境界。这种“静”与“

7、明月” 、 “清风” 、 “稻花香”交织在一起,真是写绝了农村夏夜的幽美!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 两三点雨山前“ ,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了可是,

8、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写雨,作者写得既有层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再以“两三点雨山前”写骤雨来临,最后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写雨前天象,预示已有雨意。这里,虽没写云,但由星稀,已可知云密。这一句,作者把“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 ”分别提到“天外” 、“山前” 之前,不仅突出强调了雨前的天象,骤雨的来临,照顾到了音韵的需要,而且还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暴雨忽至,确使夜行的人焦急起来,到哪儿避避雨呢?他想起了“社林边”的“茅店” ,可那是“旧时” ,现在不知在否。等他转过“溪头“, “茅店

9、”忽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忽见”一词,人物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再现了出来。这一句写得灵活,轻快,富有情趣,读后,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历历如在目前。 该词是辛弃疾少有的描绘农家自然风光的小令。 上片描绘乡村仲夏的夜里,静谧的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一句运用得特别自然,而且别样的工整。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大自然里最普通的事物和景象,给人以恬淡闲适的美感:明月升高了,惊起了归巢的喜鹊;清风悠悠流淌,伴着蝉的鸣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样的夜里,闻到了稻花隐隐隐约约的香气,听到了蛙声一片。作者不但从视觉上,更从嗅觉与听觉里,描绘出

10、了乡村夏夜里一派祥和与和谐的美。下片笔峰一转,写起了夏夜乡间骤然的雨。可是作者没有落入俗套写夏天的夜雨,而是描绘出了夏天夜雨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暗示。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一句如上片首句一般,对仗特别整齐,却不留雕凿的痕迹。 “七八个”对“三两点” ;“星”对“雨” ;“天外”对“山前” ;自然巧妙,如出水芙蓉般天然去雕饰。七八个星,说明星之少,被乌云遮蔽了,这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前兆。果不然,有“两三点雨”到了山前。作者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曾记得,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 再加上骤雨初至,惊慌地想去寻找那茅店避雨,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真是惊喜交集! 上片与下片紧密衔接,天衣无缝。读来朗朗上口,很清新自然,彼有农家风味。此时的作者,就像一个老农,在宁静的夏夜里,美滋滋地嗅着蜜蜜的稻花香,想着秋后的收成,突遇夏夜的暴雨,急急寻找避雨之所的憨态跃然纸上。读着作者的西江月 ,令人想起儿时的童年:有袅袅的炊烟;有星星;有清风;有蝈蝈的鸣叫;有大人高一声低一声唤小儿回家的吆喝真的很美!及时演练1、熟读、背诵这首词。2、默写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