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城道中(其一) 教案-教学设计确山二高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李 俊 使用人: 【教学主题 】 新城道中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简单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创造背景。 2、背诵这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 (二)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2、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3、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诗人畅达的胸怀。 2、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2、品味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 【知识梳理】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以
2、苏轼的一些名句导入。 二、背景介绍: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三、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与理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总之,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