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时 间课 题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 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2一、导入新课钓鱼岛是我们国家的神圣领土,有位爱国人士要出海保卫钓鱼岛,把五星红旗插到岛的最高处,出发前搜集了一幅钓鱼岛的地形图 ,这下他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一起帮助他,这节课
2、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二、教授新课首先请大家先自己阅读课本 2426 页文字,并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1、海拔和相对高度(1) 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地形图(1)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 ,把海洋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 线叫做 。(2)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 。过渡:不错,刚才大家预习的效果很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些问题再更加详细的探讨一下,首先是第一个问题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板书:一、会读图上的高度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
3、 1000 米,可 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电脑出示动画:地面高度的测量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 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板书:1、海拔 2、相对高度 3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表示地面高度的方式有海拔和相对高度,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用三维仿真模型在电脑上演示等高线的形成原理 板书:二、绘制等高线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
4、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板书: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提问:根据电脑出示图片归纳,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归纳小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板书:(一)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阅读书 25 页图 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示意图”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山地不同部位名
5、称(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板书:(二)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填充图册 12 页 1(1)总结 山峰 山脊 山 谷 鞍部 陡崖等高线特点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降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等高线向高处凹入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三、课堂小结本课讲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认,我们要熟练4的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等地形,并学会基本的运用。四、练习巩固五、 作业:根据地理图册的介绍课下自己动手操作,用土豆切割。并画出等高线板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一、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1.海拔 2.相对高度二、绘制等高线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坡度陡 缓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二)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