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_论文.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79955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_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_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_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_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_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 8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摘 要 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皆标志着一种文明,虽相隔两千年,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从思维方式上,还是从思想内容上,都有着对传统思想的否定、批判、解构、甚至颠覆,语言上的不拘一格,内容上的不确定性,如若放在一起探讨,能否带来新的价值呢? 关键词 老庄思想;后现代主义;二者关系 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第一,产生背景不同,后现代主义主要是对西方“文明工业社会”的反思,对哲学发展到高峰的质疑,对盲目追求理性带来的哲学危机的批驳,对现代性进行的拷问。哈贝马斯认为:“没有什么更为人道的东西可以代替进行技术控制这种功能” 1 ,是对科学作用的质疑;

2、而“老庄面对的主要是儒家的经学中心和礼教中心” 2 ,所以更多侧重于对伦理、道的化解,倡导消极出世,提出“节制”生活方式。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 ;第二,中心问题探讨的方式不同,后现代主义探讨的问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道家思想主要集中在对道的认识,对本原的追求,对人生的体会、理解,然后展开讨论,以此引出一系列的2 / 8思想批判;第三,体现的最终价值不同:后现代主义注重只立不破,而认识、解决问题更容易走向极端,对于精神和价值体现虚无化,只是“在琐屑的环境之中沉醉于形而下的愉悦之中” 4 ,其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真理、价值

3、、精神、道德有很大的破坏性。而道家思想对修身养性的倡导可以作前者的有益补充,它是对人生价值意义的积极探索,而没有自毁性。 然而,把这两种思想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既有哲学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二者都有着深度的反理性,强调虚空性,语言的放荡不羁性,对以往思想的深刻反思、批驳、否定,要求自由、逍遥,倡导对他者的关怀。一方面,二者本身虽有时间之距,却象征着中西哲学合流、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互取精华,为我服务。如果我们能较准确的去把握、认识二者的思想,对于哲学的新的研究可指明方向。且其中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对二者既不要过分摒弃,也不应生搬硬套,而是要试着以一种合理

4、的方式去解析它,以达到发展哲学、建构思想的目的。 一、思想源起:殊途同归的时代抉择 夏基松认为:后现代源自“世界经济全球加剧” , “国3 / 8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矛盾激化。各种社会危机普遍深化” 5 。刘放桐的观点是:“20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以及对19 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反思和发展的浪潮中”6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二位哲学大家分别从社会背景和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对后现代主义产生根源进行了认识。总之,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社会“危机”到来时人们思想所产生的不同反映,从揭露的社会问题分析:福柯认为诸如边缘性的性问题、精神病问题、监狱问题是资产阶

5、级的权力运用造成的,且权力具有为统治者服务的创造性。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强调了资产阶级运用文化异化人的思想。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人的一切被打上了商品、货币的烙印。德里达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已“脱节” 、 “断裂” ,是“灾难” 、 “危机” 、 “死亡威胁的世界” ,时代需要马克思,“不能没有马克思” , “没有马克思就没有未来” 。利奥塔认为后工业科技的消极影响使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出现了危机,一切值得怀疑。詹姆逊的意识形态批判从各角度批判了后现代工业社会。查伦施普莱特耐克要求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统一和谐,主张个人、家庭、邻居、社团、民族、全人类社会和平统一,个人、生物、地球、星体、宇宙和谐繁

6、荣,认为女权与和谐的关系是必然的。从哲学的发展看:后现代主义是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合流的反映,诸如4 / 8科学实在论与新实用主义,代表有罗蒂、普特南等。后现代主义有反中心、反逻各斯、反基础的特征:海德格尔“此在”包含了主客是对黑格尔以前主客二分思想的批驳,福柯的“主体死亡” ,拉康的“消失主体”都是对中心地位的批判,德里达要求对“他者”的关注,对“边缘”性的重视是反对中心主义、反对逻各斯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更多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权威、理性的思维方式提出的反抗,一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史,更像是一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驳史,一切到了后现代主义那里,价值都要重新衡量、认识。哲学的思维方式走向了一条

7、新路子。 冯友兰认为:道家思想源于“奴隶主贵族被夺了权,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特权地位,降为平民或奴隶” ,而他们的“地位变了,可他们的思想没有变。 ”7也有的把它作为反儒家礼教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庄子人间世中“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显示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无奈,暗含了他们的消极出世的思想。庄子又说“全形葆真,不以物累形”是一种消极的抵抗,故发出感叹“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均出自庄子人间世 ) ,所以应该“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至此,由反抗无门,只好明哲保身,形成了自己的全套养生、修身思想。其实老子也想救国:

8、“道常无为无5 / 8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老子三十七章 ,是其积极献言,但奴隶主阶级大势已去,他只得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 “小国寡民”的梦想,虽其思想是一种倒退,但也反映了他无奈的反抗。纵观道家对儒家批判的言论,那就更多了。 庄子外物篇“儒以诗 , 礼发冢”是对儒家礼教思想奉行者的道貌岸然却干着鸡鸣狗盗的勾当的揭露。老子提出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老子十九章 )是对儒家弘扬的知识、分辨术、礼义的批判,认为只有丢弃了它,才能回复人的本性。总之,道家思想“是在对儒家思想的理论观点和它所产生的社会后果的直接的、批判性的

9、反应中形成。 ”8儒道两家的思想具有解构、批判、否定的关系。 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思想渊源上去探索,后现代主义与老庄思想的出处均有惊人的相似点,后现代主义是对后工业社会的文明而作的深深的反思,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理论的负面效应全面解读,是对现代社会生活如何重建的一种献言,而老庄思想是对上层制度的欺骗性进行的揭露,是对儒家正统思想颠覆性的剖析,是对人生生活方式、人生的价值意义的有益探索。 二、思维方式相通,年代久远的联姻 6 / 8后现代主义与老庄思想都可称得上反思的楷模,虽相隔两千多年,却有着异曲同工的思维方式,难怪张志伟说:哲学“它更像是围绕着智慧圆心而运转的圆周运动。 ”9因为有着同样的思维

10、方式,比较起来也容易进行了。 (一)强烈的批判性 后现代主义的实质就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是对传统思想从不同角度展开的批驳、否定。海德格尔“此在”的思想是对主客二分的认识的批判,他的“此在”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的二分模式。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游戏说是对所谓“科学的”逻辑语言的否定,德里达的“反逻各斯思想”是对中心主义提出的挑战,并重新提出了对文本阅读的新方式,它打破了千百年来文本习惯的建构方式。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是对启蒙理性的欺骗性的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辩证法本身就是一种批判性。批判应该是后现代主义一种精神,一种本质,一部蕴涵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史就应该是一部批判史。老庄思想同样也具有丰富的批判

11、性,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 )是对以往道的认识方式的批判,认为应该正确认识“道”和“名” ,应该辨证看问题。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智能出,有大伪”是对儒家鼓吹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批驳。在老子十九章中, “绝7 / 8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不但批判儒家思想,更要求抛弃它,并尝试着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方略。而老子列御寇中“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是对当时统治阶级虚伪性、欺诈性的批判。在庄子胠箧篇中:“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是对儒家提倡的善恶标准的批判。 (二)反理性倾向 无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想里,

12、还是在道家思想中,都表现出对理性批判、抵制的特征。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他们虽不否定理性的作用,却表现出了消极理性的倾向。福柯的考古学、语言学揭露了它们非连续性、非层次性、边缘性、陌生性、复杂性的特征,是反对理性的系统性。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游戏说”是对逻辑语言的非系统性认识。拉康的“语言游戏论”更表现出非理性倾向,认为“无意识”是“主体之家” ,是对主体理性的否定。而德里达的“反逻斯中心主义”就是对理性的批判。在老庄的认识论中有很多篇章主张“直觉” , 老子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迹,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 ”认为“道”是超验、不可感知的

13、,只有用直觉的方式才能体验“道” 。老子的“绝圣弃智”是对理性的否定。所以老子主张依靠8 / 8“内心之光明” , “不行而知” (老子四十七章 ) 。 庄子齐物论中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事物都是差不多的,无原则区别,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理性根本不能把握它,既然不能认识它就不如放弃它。庄子认为“堕肢体,黜聪明,离行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 )通过“坐忘”达到“以无知知” ,这里更是完全放弃了理性的运用。 (三)解构性、游戏性 解构(Deconstruction)用于消解结构,此时结构不仅指文本结构, “这里的结构实质上指西方文化之根” 6428,意指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在场主义的批判、否定。对于文本,德里达注重两者间的差异性,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思想文化的变化、发展,使思想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