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船舶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726982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船舶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船舶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船舶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船舶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业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订单饱满,市场占有率提高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机械行业评级变化(首次评级、调升、维持、调降):投资驱动因素 首次评级l 我国造船工业与国际船市紧密相关, 2003 年世界船市进入 30 年以来的高峰,造船企业新船交货量和手持订单均出现历史高峰最好水平,主要企业订单已经签到 2007 年。 l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大国,国家计划以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为核心,打造全球第一大造船国,我国造船企业将达到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l 造船行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国际资源整合中,劳动力具有不可流动性,中国

2、优势要素将促使国际间造船产业向低成本国转移。 l 船价指数达到 134 点后,受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开始回落。 l 正值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造船行业时期,日本海上浮动机场可能的建设可能导致大量的航运船订单流向中国。 l 投资建议:中性 l 投资风险:随着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和管理在制造成本中的比例提升,造船产业国际间转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国内企业要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需要大量的投资;全国三大基地均进入快速投资阶段,适时正是国际船市的高峰期,当主要项目竣工时,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l 订单已经签到 2007 年,人民币可能出现的贬值将给在造船企业带来损失。评级:中性分析日期: 2004 年 5 月

3、 22 日分析师:郑贤玲 010-65178899-84053市场表现:新船定价指数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行业动态: 4002300220021002000299918991799169915991499139912003 年国际新船订单达到 30 年来历史最高,主要厂商订签至 2007 年 2003 年国家发改委已开始制定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 ,目标锁定打造第一造船国相关研究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 1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我国造船工业的基本情况中国船舶工业起步早,但发展现对较慢。由国防科工

4、委控制的南北两大计团是国内造船业的龙头企业,其中南方集团拥有 3 家上市公司。我国造船种类齐全,且 70%出口。船舶业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国内现代造船业的兴起有 100 多年的历史,但解放前主要以修船为主,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995 年,中国船舶工业成功跻身世界造船总量前三位。目前国内造船工业主要是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北方公司和南方公司,主管部门为国防科工委。其中北方公司拥有 48 个工业企业、28 个科研院所、15 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 20 多个省市。其中包括大连造船厂

5、、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南方公司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厂、绿洲机器厂、海鹰企业集团公司等工业企业和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骨干研究院所以及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等持股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造船工业已经成为外向型产业。目前,我国造船产量中 70%以上是出口船,船舶出口到 91 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希腊、挪威、美国、英国等世界航运大国和日本、韩国、德国等主要造船大国。我

6、国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船舶的比重达到 60%以上。出口船舶的吨位已扩大到十几万吨、三十万吨;出口船舶的种类发展到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石油气船、海上储油船和巨型油船等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 2003 年,我国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年造船完工 605万吨,同比增长 45%,承接新船订单接近 1800 万吨,超过前两年的总和;船舶出口达到 30.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7.1%,结束了 2001、2002 连续两年船舶出口徘徊在 19 亿美元左右的情况。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2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

7、制造业图 1 中国主要造船企业的基本构架大连造船厂中国船大连造船新厂舶重工业集团公司山海关船厂渤海造船厂北海造船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江南造船集团广船国际(600685)上海外高桥上海造船厂等江南重工(600150)沪东重机(600150)武昌造船厂等中国造船业 2003 年高速增长,未来利润增长空间如何? 2003 年,我国船舶工业克服非典疫情和钢材涨价等不利影响,造船完工 600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 46%,再创历史新高。承接新船订单和累计手持新船订单为近 1800 万吨和 2500 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增长 173%和 93%。我国船舶工业中处于主力军地位

8、的两大船舶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产销良好。中船集团当年造船完工 217 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一倍;承接新船订单 870 万吨,同比增长 253%,其中 84%为出口船;累计手持新船订单 1162 万吨,同比增长两倍多。中船重工集团 2003 年造船完工 165 万吨,同比增长 20%;承接新船订单 420 万吨,同比增长 244%;累计手持新船订单超过 700 万吨,同比增长 85%。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3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湖北等沿海、沿江地区也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完工吨位、承接新船订单也

9、大幅度跃升。据初步统计,江苏省 2003 年的造船完工吨位达到创记录的 165 万吨。各地方船厂 2003 年承接的新船订单预计达到 580 万吨。我国造船工业未来几年利润增长来自以下因素的叠加:一是国际造船业的运行趋势如何?二是国际船价指数是否继续上扬?三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否继续提高?四是内部管理是否可以提升效率?五是钢材价格是否回落?1998 年金融危机后,世界海运量增长缓慢,从 2003年开始,世界海运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是海运业务火爆和新船增加量上升和运价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国际海难的发生加快了货运船只的升级换代,单壳船改双壳船的进程加快。同时,美元汇率的变动也为国际新船订单的签

10、订提供了有利益条件。订单饱满,价格回落迹象已经出现 经历了 2001 年、2002 年连续两年的低潮,进入 2003 年,国际造船市场和航运市场持续好转,全球新船订造异常活跃,世界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全年造船产量也将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国际造船市场正处于罕见的兴旺时期,出现了继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新的造船热潮,2003 年世界新船订单接近 2001 和 2002 年世界新船订造量之和。值得注意的是,与 1973 年的世界新船订造高峰相比,2003 年新船订单量将超过 1973 年的实际订单量,成为新的造船高峰年。1973 年全球成交新船订单约 1.1 亿载重吨,但相当大部分订单后来由于世界

11、经济和航运市场恶化而被撤消,实际投入生产的订单量不足 7000 万载重吨。因此,从表面上看,当前手持订单还未超过 70 年代中期水平。但是,19721974 年的手持订单中有相当大部分订单后来被撤消,所以 2003 年手持订单量实际已经超过历史最高纪录。除国际贸易带来的船运业务繁忙以外,近期日本建造海上浮动机场也是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4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万载重吨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69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

12、业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海上浮动机场的规模相当于 80 艘 30 万吨的油船,预计 2004 年全球招标,2005 年动工,计划在 2009 年投入使用,相当于一个高峰年全球造船的总产量。图 2 1969 年-2003 年世界船舶手持订单量 12000 实际投入生产订单量不足7000 万载重吨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预计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1200520072003

13、年图 3 1969 年-2007 年世界造船产量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5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供求关系改变了订船合同价格,造船业开始扭转利润下降的局势。 2003 年在国际造船市场空前兴旺的大好形势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买方市场”完全转变为“卖方市场”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 2003 年初以来新船成交价格不断回升,临近年底价格加速上涨。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数据,12 种主要船型的新船成交价格较年初平均上涨了 18.9%,新船价格指数由年初的 105 点恢复到 118 点,已经超过 2000 年水平(114 点) 。

14、但我们看到,目前国际新船价格指数相对历史价格尚处于较低水平,在突破 2000 年压力为后,稳定在上升通道中,2004 年船价指数进一步上扬至 134 点,近期,受中国宏观调控的影响,散货船定价指数有回落迹象,但目前造船企业在 2007 年前交货的订单基本上已经签订,未来船市下降将影响到 2008 年以后的产销情况。但考虑到日本海上浮动机场投标即将启动,预计国际航运短期波动不会对造船企业造成太大影响。图 4 克拉克松船价指数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1988 年 1 月=100年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6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形势发生了较

15、大的变化,中国的有利条件是即将形成的生产基地,较低的劳动成本;不利因素是技术水平和经营体制。我们的优势要素在日韩难以改变,而我们的劣势要素则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和体制改由于大型船舶的生产周期较长,目前国际市场订单基本上已经签至 2007 年。2004 年世界经济回暖,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加快,有利于海运量快速增长。从国际航运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运力需求仍将相当的旺盛,航运费率也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另外,受韩国、日本和中国等东亚造船地区主要船厂任务饱满,船台紧缺的影响,尽管 2004 年各国船东仍积极订船,但新船成交量较 2003 年将会明显下降。预计 2004 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将为 5

16、0006000 万载重吨。但尽管 2004 年新船订单量较 2003 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仍大致相当于一年建造工作量,因此世界船舶手持订单量仍将保持在 1.6 亿载重吨高水平,相当于近 3 年的工作量。在船厂生产效率提高、船厂生产任务饱满两大因素的影响下,世界造船产量将会进一步增长。目前全球手持订单良好,2003 年产量 5700万吨,预计 2004 年、2005 年分别达到 5700 万吨和 5800 万吨,2006、2007年超过 5400 万吨;预计到 2010 年国际船舶年均需求超过 4500 万吨;日本海上机场的新建将促使国际造船订单流向国内,而中国三大基地的建成则可以缓解国际造船业

17、产能紧张。造船产业继续向中国转移,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上升船舶制造基地的产业转移趋势造船工业属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造船基地 50 年代开始从西欧转向日本,70 年代转向韩国。日本 10 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韩国以 9 年的时间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我国 1995 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第三大造船大国的地位。从国际间产业转型的经验来看,当一国人均 GDP 低于 1500 美元时,造船业处于成长期;当一国人均 GDP 为 1500-3500 美元时,造船行业处于成熟期;当一国人均 GDP 超过 3500 美元时,造船业进入衰退期。我国人均 GDP 超过 100

18、0 美元,按照这个经验,我国造船工业正处于成长期。而日本、韩国的人均 GDP 早已超过 10000 美元,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韩国造船工业依然处于健康发展,显然国际造船产业从西欧转向东亚的规律目前已经在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7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革快速得到提升。因此,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是非常有希望的。我国造船业未来几年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给市场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依然处于健康发展,显然,国际造船产业从西欧转向东亚的规律目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先进技术在造船工业的不断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得要素成本

19、在劳动力与技术的组合出现了变化。 20 年代中期,中国与日、韩造船业人均产量相差 10-15 倍,建造每吨船舶所需的时间约相差 5 倍。比较世界三大造船大国,我国除了在人工工资上有比较优势外,在装备、生产效率以及企业规模效应方面均处于劣势。这几年,国内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中国造船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2003年,中国承接新船订单近 1800 万吨,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由 2002 年的 13提高到 18。随着长兴岛造船基地的形成,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造船基地。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国际造船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世界排名前 5 大造船集团占据了世界近 50%的市场份额,其中韩国现代重工甚至占据了世界船舶市

20、场 21%的市场份额。截至 2003 年底,中国还没有一家造船厂进入前 10名,只有两家进入前 20 名。日韩造船行的优势比较明显,国内要超越的难度也非常大。表 1 三大造船国家比较优势日本韩国中国人均工资 34 美元/小时 18 美元/小时 2 美元/小时生产效率假设为 1 2/3 1/7-1/5 设备国产化率 97.8% 85% 38% 前 5 家企业市场集中度 45% 99% 30% 企业平均产量 1 万吨左右 4 万吨左右 20 万吨左右船台使用率 12 艘/台 -2.6 艘/台市场占有率 35% 33% 8.3% 注:人均工资含各种福利和社会成本中国造船业的中期目标 打造全球第一,三

21、大基地开始启动,产能快速扩展国家发改委即将出台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政策 ,目标锁定打造第一造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8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政府制定的船舶工业发展战略引至地方政府大量投资,为打造全球最大的造船基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中船集团题出“五、三、一”计划,在 2005 年进入世界五强,2010 年打造世界三强,2015 年力争世界第一。我国集装箱制造业和港口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而龙头企业中集集团和振华港机均为中外合资企业,具有良好治理结构和融资能力,中船集团依靠自身的能力和体制要成为世界第一不是一件易事,预计行业内将出现较大的体制

22、改革。船国,并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以此为契机推进船舶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以集团化发展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国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标是:经过 10 到 15 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接近日本、韩国当时的水平。同时,在造船总量上,到 2005 年船舶产量达到 1000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16%左右;到 2015 年达 2400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35%,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船集团公司计划在 2005 年、2010 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 、 “三强”的基础上,到 2015 年力争成为世界第

23、一造船集团,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长江口地区,中船集团已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建设世界最大造船基地,2003 年 12 月 28 日,中船集团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斥资 36 亿美元在上海长兴岛开始筹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此前,上海方面在长兴岛预留了 8 公里长的海岸线。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长兴岛造船基地,使之成为继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之后,中国本世纪规模更大、设施更先进、生产品种更为广泛的现代化造船总装基地。 2003 年 8 月,广州市与中船集团签署了关于推进广州南沙造船基地建设的合作协议 ,一期将投资 45 亿元人民币,在广州南沙开发区龙穴岛打造华南最大造船基地。

24、华南造船基地将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造船厂,其主导产品建造周期和赢利水平将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按照规划,该基地将新建 30 万吨级造船干坞两座,整个船厂于 2008 年建成,年产达到 200万载重吨以上。在环渤海湾,辽宁与中船重工集团开展跨地区合作,仅在大连就计划形成 400 万吨的造船能力。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提出“469”奋斗目标,即在 2005年实现造船能力 400 万吨的基础上,2010 年达到 600 万吨,2020 年进一步达到 900 万吨。届时,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以 700 万吨的造船产量,占世界市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9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

25、ARCH 船舶制造业内部挖潜力是国有造船企业的重要目标。场 17%左右的份额,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造船企业集团。江苏已提出“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造船发展战略。山东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三个大型船舶工业园区。浙江已明确把包括船舶工业在内的交通运输设备为主的机械工业作为先导产业。福建也在进行大规模的规划投资,计划 2005 年造船产量超过百万吨。到 2015 年我国造船能力达到 4000万吨。 2003 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10%左右。我国承接新船订单占全球的总量将从 2002 年的 13%提高到 2003 年的 18%。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率我国船舶企业的主

26、要企业属国防科工委主管的两大集团,其中有三家上市公司均为南方集团下属公司。从报表披露情况来看,江南重工、广船国际的毛利率分别只有 1.93%和 3.09%,沪东重机略高也只有 11.4%,尚未改制的国有造船企业毛利率一般在 5%以下,而日韩平均水平可以达到 10%左右。但国内合资企业中国南通造船厂建造(中日合资)从日本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毛利率近 20%,为此广船国际和将能江南中工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下思考提高效率的管理措施。江南重工钢结构业务未来将采取项目承包制;广船国际将船台施工时间由 3.5-4 个月降低到 3 个月,并尽量将因交船延期的罚款率降为 0。新的造船基地的启用将彻底

27、改变过去不合理的人员设计与工艺设计,预计通过内部管理,中国造船业毛利率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有望在 2008 年-2010年达到 10%。上市公司全面受益,相关行业公司盈利能力更强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10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预计三家造船类公司未来几年都将处于快速发展,但现实的问题是,无论是广船国际还是沪东重机或江南重工都存在基础较低,市盈率过高,沪东重机和广船国际已经签订的 2005 年和 2006 年订单大部分价格涨幅还不足以弥补由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差额,仅凭业务量的增长对业绩的贡献难以在短期内提升效率。公司所属集团公司都有大力扩展

28、的动机,长兴岛、龙穴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预计未来集团公司将在关联交易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以恢复这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振华港机和中集集团已经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且稳居世界同行第一名,将更多地分享到世界船市增长。建议波段性买入。目前国内三家造船类上市公司均为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控股公司,其中广船国际为船舶生产厂商,沪东重机为船用柴油机生产厂商,都将分享到国内造船业的高速增长。同时,与船运业务相关的集中箱生产商中集集团和港口起重机生产商振华港机也将分享国际船市的繁荣。广船国际,主要制造灵便型货船,在国际市场中市场份额 1%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 10%左右,目前,公司手持订单 29 艘,订单金额达

29、到 57 亿美元。公司拥有三个船台,一个小型船坞,目前最大产能 12 条船(不包括船坞) 。由于国内造船业主要在管理上差距较大,改善未来将通过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预计包括钢材降价因素和船价上涨因素在内,公司再加强内部管理可望在未来 3-5 年将目前 3%左右(2003 年造船毛利率仅 1.83%)的毛利率提高到 8%。但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公司产能受到限值,另一方面公司集装箱业务已经放弃。公司集团公司在南基地投资达 45 亿,公司可能募集资金收购集团公司优质资产,从而达到“整体上市”的目标。预计未来 10 年将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展。沪东重机是国内最大的低速船用柴油机生产企

30、业,国内市场占有率 65%-70%,其产品主要供应关联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属外高桥、沪东造船集团、江南造船集团、广船国际等。随着新船价格的提升,公司柴油机涨价已经成为必然。江南重工是江南造船集团控股的子公司,由于前几年国际船价较低,而成本快速增长,公司转向陆地钢结构业务,但同样遭遇了钢材涨价带来的不幸,公司今年利润增长与收入成反比。公司目前调整经营策略,将在搬迁过程中享受到集团公司带来的大量基建业务和船舶零部件业务。同时,公司上年钢结构业务因材料涨价带来损失约 2500 万元分别在 2004 年、2005 年相关项目整体完工时得到补偿,预计今年补利润 1000 万元以上。尽管如此,在船市恢

31、复初期,三家造船类公司都需要消化一些历史问题,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投资价值,其中,沪东重机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受原材料影响小于造船厂和其他零部件,且预计 2004 年 EPS 超过 0.2 元,建议审慎买入。而振华港机和中集集团两家公司同样受惠于国际船市的繁荣,且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两家公司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有出现了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11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2004 年第一季度分别增长 112%和 77%的高增长,同时,振华港机钢结构业务和中集集团半挂车业务都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两家公司仍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

32、振华港机 2004 年收入增长 40%,利润增长 30%以上,可以继续持有;中集集团 2004 年半挂车销售收入有望超过 20 亿元,集装箱业务增长 50%左右,净利润增长 50%以上。建议积极关注,波段性买入。表 2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股票代码股票名称 2003 年 EPS(元) 2003 年毛利率 (%) 每股净资产 (元) 2003 年净利润增长率 (%) 市盈率 (倍) 市净率 (倍) 000039 中集集团 1.08 13.77 8.39 46.86 21.1612 2.634 600072 江南重工 0.02 1.93 2.76 -75.96 342.275 2.4957 60015

33、0 沪东重机 0.167 11.4 2.165 344.19 52.7371 4.0748 600320 振华港机 0.61 11.03 4.66 102.69 28.2751 3.7143 600685 广船国际 0.087 3.09 1.37 170.48 84.9133 5.3487表 3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股票代码股票名称 2003 年 EPS(元) 2004 年 1-3 月 EPS(元)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长(%) 2004 年 EPS (元)投资建议 000039 中集集团 1.08 0.293 77.07 1.5 买入 600072 江南重工 0.02 0 0 0.1 中性 6001

34、50 沪东重机 0.167 0 0 0.25 增持 600320 振华港机 0.61 0.17 112.01 0.78 增持 600685 广船国际 0.087 0.01 50.24 0.145 中性风险分析.目前国际产业转移出现变数,韩日造船业继续高速发展,且有进入中国办厂的打算,形成竞争; 中国造船业相对日韩来.造船业与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集装箱企业和港口机械在体制上不同,国防说,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科工委控制,担负政治任务,非正常企业经营模式,效率不高; 但同样因为基础较差,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也较.投资大,周期长,投产将在三年以后。日本海上浮动机机场一旦结束,订弱。 单回流,全球造船业

35、产能过大,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使得国际散货船需求下降,4 月份船东订船热情下降,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12 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新船价格指数也有回落趋势,日本造船工业会日前公布 2004 年 1-4 月份日本造船业接单量为 276 万 CGT,同比增加 74%,但四月份仅有 30 万 CGT,比上年同月减少 57%; .上市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取得再融资功能。这对上市公司来说,短期内可能出现快速增长,但并不是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增强,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 .配套产业瓶颈与短期利益的平衡点难以找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4

36、 月上旬公布的2003 年全国造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排行榜显示,江苏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全年完工造船 69.8 万载重吨,列全国船企完工量第二位;2003 年承接订单 160.4 万载重吨、手持订单 204 万载重吨、出口交货值 14.3 亿元等三个指标,列排行榜前五名。这家合资企业的设备和零部件均来自日本。我国船舶制造有 60%的配套产品需要从国外引进,而韩国、日本的配套产品国产化率已经达到 90%以上。实际上,大量采购国外配套产品,对我国船舶工业的价格优势是一种消解。为此,如果我国配套产业得不到大的发展,我国船舶制造有可能沦为“船壳工业” 。 .目前多数造船企业订单已经签到 2007

37、 年。中国订单按美元计价,而采购材料来源于包括欧元、日元和韩元,汇率的变动特别是人民币的贬值可能给整船制造企业带来风险。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13华夏证券研究所 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船舶制造业评级说明:以上证指数或者深证综指的涨跌幅为基准。买入: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超出市场表现 15以上;增持: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超出市场表现 515;中性: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减持: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515;卖出:未来 12 个月内相对弱于市场表现 15以上。请参阅最后一页重要声明14重要声明:重要声明:。 华夏证券研究所 http:/CHINA SECURITIES RESEARCH 北京华夏证券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10 朝内大街 188 号 4 楼电话:( 8610)6517-8899 传真:( 8610)6518-0322上海华夏证券研究所中国上海 200025 徐家汇路 550 号宝鼎大厦 1001 电话:( 8621)6445-0038 传真:( 8621)5490-5471最后一页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