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传承雷锋精神 系别、班级:城建系设备 14-3活动时间:2015 年 3 月 15 日活动地点:CP118参加人员:设备 14-3 全体同学实到人数:41 人应到人数:42 人参与人员:42 人请假人数: 1 人主持人:吴绍龙一 、 对主题的体会中心电视台 3 月 4 日“实话实说”栏目播出的节目使我感慨颇深。说的是一个叫“路乞”的美国人在湖北的一个城市捡垃圾的故事。在对中国古老的文化向往的基础上,他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生活,退休后毅然孑身一人来到中国,专门从事捡垃圾工作,而且在中国安了家,既不是为了出风头,也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用他的话说:“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2、”,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我们的一个城市捡垃圾,其思想境界之高,不得不令我们肃然起敬。难能可贵的是同期播出的我们河南财经学院的两位女大学生捡垃圾资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事,更令人潸然泪下。她们把最初捡垃圾卖到的 320 元钱寄到贫困山区,使两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期间,一位大学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山区的儿童们得知后,发起了“献爱心”捐款活动,为他们的大姐姐在一分、一毛地凑钱看病爱心在不断延续。这种团结友爱,困难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令我们叹为观止,更令个人主义至上、倒行逆施者汗颜。他们的这些做法,就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时代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事实上,雷锋精神的化身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3、象我们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女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哪一个是为了个人得失,他们心中只装着国家,装着人民,为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象那些为抗洪救灾、扑灭大火、舍己救人而捐躯的年轻指战员、武警官兵,哪一个考虑到个人的安危。他们就是雷锋的精神化身。他们无愧是我们党的好儿女,好干部,好战士。我们的工作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发展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时代需要这种精神。雷锋精神不是标语和口号,我们也无需喊口号,贴标语,摆阵势,只需实实在在向他们学习并努力践行就足矣。那么,什么是雷锋精神?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雷锋当年所在的连队之所以是他
4、们全军学习的榜样,就是因为在雷锋同志榜样的示范带动下,大家都从集体利益出发,从团队的集体荣誉出发,团结友爱,才能取得那样好的社会效应。从大处着眼,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是因为讲民主、民族团结,讲世界人民大团结,才能赢得当前这样好的政治局面,令世界人民瞩目, “当今世界殊” 。团结友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小处着眼,作为基层人民银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分子之一,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出发,从自身做起,讲团结、讲民主,从集体利益出发,摒弃个人利益得失,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形成具有坚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坚强集体。团结就是力量,友爱就能赢得一切。
5、“一双筷子轻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 ,只要我们从讲团结友爱的整体利益出发,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没有完成不成的历史任务。二是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雷锋同志当年的一双袜子就补了数十次,他深深知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建设时期,能为国家节约“一个螺丝钉” ,就是对国家的支持和贡献。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深知党带来的幸福来之不易,知党情,感党恩,倍加珍惜。再看看我们当今社会,一些受党的教育多年、培养多年的“干部”胡长青、李真之流,他们无视党纪国法,胡作非为,在权力和利益的驱使下,忘记了我们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利欲熏心,欲壑难平,最后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其教训是深刻的。所以,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艰苦朴素依
6、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节约就是贡献,勤俭就是治国”的思想。三是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雷锋在从事驾驶期间,天天都把自己和战友的车辆擦的干干净净,他深知党和人民给予他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他的车是全班,乃至全军保养最好的车辆,他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怀念和深思。与我们当今社会一些身居高位、权倾四野、不履职责的某些人来讲,天壤之别。所以,我们作为人民银行的一名员工,都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机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要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理念,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做好本职工作,用勤奋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往返报人民和社会。
7、四是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这是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到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不顾个人安危背学生过断水桥上学、敢于承担责任护送战友母亲回家、为灾区默默捐献的事依然历历在目。抚今思昔,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就象雷锋同志那样,只要处处为大家着想,为人民群众着想,为社会着想,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定和谐二、同学们的见解与发表言论收集其实,学雷锋的奉献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奉献,始于他律却长久于自发。为奉献提供一定的环境和基础条件,用鼓励式的互动多过单调的说教,实现“奉献对奉献、文明对文明”式地“乐于宣扬”,回归“扬人善、即是
8、善”的淳朴,培养并引导社会舆论实现对奉献和雷锋精神的正确认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奉献的队伍当中来。昨日,怀柔剧场,在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的带领下,全场观众一起手拉手宣读倡议书。“从我做起,倡导文明。从我做起,践行文明。从我做起,传递文明。让我们一起学雷锋、讲道德、当好人、汇聚正能量、同圆中国梦”。(3 月 4 日,新浪新闻)每年的 3 月 5 日是雷锋纪念日,可“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自编儿歌”却在民间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雷锋活动短暂、没有坚持下来的可持续性。那么,如何实现从“一阵风”到“一辈子做好事”“量”的积累;如何实现从“学雷锋活动”到“学雷锋精神”“质”的转
9、变,才能挽救“三月来四月走”的雷锋精神的尴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主席对雷锋精神的诠释,现在细品下来让雷锋精神做起来并做下去确实戳中了“头脑一热”型“热心肠”的死穴。笔者认为,要想让学雷锋由一天变成一辈子,最需要的公众三观的转变和社会舆论大环境的包容与接纳。经历多年“高大全”的拔高“宣传教育”,当大众回归人之常情,却又矫枉过正,社会舆论陷入有着逆反色彩的审美之中:崇高被误读为虚伪;真情被解读为矫情;学雷锋被称“犯傻”当“自私才是人性,变态才是正常,丑陋才是真实”这些充满负能量的阴谋论充斥社会上,最需要的就是像雷锋精神这种无私助人的正能量来压制、来一场“邪不
10、胜正”的较量。其实,学雷锋的奉献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奉献,始于他律却长久于自发。为奉献提供一定的环境和基础条件,用鼓励式的互动多过单调的说教,实现“奉献对奉献、文明对文明”式地“乐于宣扬”,回归“扬人善、即是善”的淳朴,培养并引导社会舆论实现对奉献和雷锋精神的正确认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奉献的队伍当中来。三、 对主题的总结和收获功勋卓越的将领,却有将领般坦然的心胸;他不是伟大民族的领袖,却有领袖般刚强的内心;他不是智力超群的学者,却有学者般“钉子”的精神;他不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却有农民般勤俭的习惯。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雷锋。虽然他只活了二十几个春秋,但他留给我们的是百年的启迪,
11、千年的楷模,他的精神万古长青。“雷锋”二字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在我们身边就有“活雷锋”。在 2008 年 5 月 12 日那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许多武警官兵、志愿者纷纷来到四川汶川。武警官兵、志愿者纷纷进行救人、助人的工作。他们每当救起一个人,脸上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每当帮助了一个人,心中便无比高兴。我想:那些援助物资的人,心中也会是同等的高兴吧!哦!这就是雷锋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甘心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吧!雷锋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雷锋无处不在。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就下起了大雨,我被眼前的雨困住了,只好在校门口等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家。这时,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大姐姐说:“走吧!我送你回家!”我几番推辞,但禁不住大姐姐的劝说,只好和大姐姐一起回家。当我回到家后,站在门口,我忽然发现大姐姐右半边衣服全湿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可她已经走远了,望着她那可爱的身影,我心中无限感激!第二天,听同学们说:“昨天,那位大姐姐在雨中把好几个小孩子送回了家。”真是让人佩服。我想:她就是雷锋,她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在学校里,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们的心中,特困的学生穿上新装高高兴兴地上学,学困生有同学辅导我们要向雷锋学习,把雷锋的精神传承下去,传承到我们的子子孙孙,让雷锋精神永远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阳春三月,不止是无限春光,还有朴实“雷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