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机控制器检测标准.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68622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机控制器检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机控制器检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机控制器检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机控制器检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机控制器检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机控制器检测试验标准1、环境条件1.1 实验环境条件:1.1.1 温度在-20-40。1.1.2 相对湿度在 10%-75%之间。1.2 使用环境条件:1.2.1 当环境温度在-20-80 时,控制器能按规定的定额运行。1.2.2 在相对湿度不超过 100%情况下能正常工作,即控制器表面产生凝露时也可正常工作。2、实验检查项目2.1 机械尺寸及外观检测2.1.1 按照产品的设计图纸,检查控制器外形和安装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外观是否整洁无损伤,表面是否贴有检验标识和铭牌,字迹内容要求清晰无误。2.1.2 控制器出线铜排表面平整,安装牢固可靠,整齐无污渍。2.2 基本性能检测2.2.1 控制器可在

2、规定的电压和电流下正常运行。2.2.2 控制器应可以使无刷直流电机实现怠速、正反转运行、调速等基本功能的控制。2.3 各种保护功能及信号输出检测2.3.1 过温检测:当控制器在超过规定温度时自动停止运行,并在温度降低到允许值时才可以继续运行。2.3.2 过流检测:当控制器的母线或相线电流超过允许值时应能自动断电保护并发出报警信号。2.3.3 过压检测:当控制器的输入电压超过其最大输入电压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2.3.4 欠压检测:当控制器的输入电压低于其最小输入电压时自动报警信号。2.3.5 堵转检测:在电机堵转超过规定时间时,控制器应停止对电机输出电流,并发出报警信号。2.3.6 霍尔故障检测

3、:当电机的位置传感器输出异常信号时,控制器应停止对电机输出电流,并发出报警信号。2.3.7 加速器信号异常检测:当控制器检测到加速踏板在上电时的信号异常时禁止对电机输出,并发出报警信号。2.3.8 刹车断电:当控制器检测到刹车信号输入时停止对电机输出。2.3.9 刹车复位:当控制器发生过温、过压、欠压、堵转、霍尔故障、加速器信号异常等故障后,检测到故障消失且有刹车信号输入后即可复位。2.3.10 速度输出信号:控制器应能根据电机转速的变化而输出对应的脉冲信号。保护系统检验按照 GB/T 3859.1-1993 的 6.4.13 的要求进行。6. 4.13 保护系统的检验保护系统检验主要包括各种

4、过电流保护装置的过流整定;快速熔断器和快速开关的正确动作各种过电压保护设施(如避雷器、浪涌过电压抑制器、重复过电压阻容吸收器等)的正确工作,装置冷却系统的保护设施(如风速、流量、水压等继电器)的正常动作,作为安全操作的接地装置和开关的正确设置以及各种保护器件的互相协调。由于变流器保护系统形式繁多,因而不可能提出一个通用的检验规则。总的要求是,保护系统的检验应尽可能在不使变流器各部件受到超过其额定值冲击的条件下进行。出厂试验时保护系统动作的检验不包括那些动作时会发生永久性损坏的器件(如熔断器) ,因而,本标准 6.4. 13.1 规定的 b、c 两种试验除非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不是必须进行的。整个

5、变流器系统过电流保护设旅性能的检验,可根据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而熔断器的保护性能,则只有在认为有十分必要时,由供需双方商定,按有关规定进行。 6.4.13.1 过电流保护检验a持续过电流保护检验本试验可与 6.4.3 额定电流试验同时进行。调整限流元件(如过电流继电器或自动开关等)的整定值使与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值相符,如果设备中采用了保护变流器免受过电流冲击的控制系统,则其性能也应检验;b直流侧短路保护检验在直流侧做人为短路,检验快速熔断器和快速开关等保护器件的正确动作,c交流侧短路保护检验在电路臂做人为短路,检验交流侧保护器件的正确动作。6. 4.13.2 过电压保护检验装置过电压(见

6、5.7.8.3)的测量一般可使用高频示波器,其频率响应须在 40 MH:以上,有条件时,可与同步开关及峰值电压表配合使用,测量数据以示波器为准。a分合闸引起的浪涌过电压保护措施的检验本项试验可与功能试验结合进行。测量时将测量仪器接至直流侧正负端子,并在变流器直流侧开路的情况下使变流器网侧开关作分合闸操作,记取过电压峰值,如此至少重复5 次,如果变流器在实际运行时不可能开路,则允许在轻载条件下进行试验 Ib快速开关引起的浪涌过电压保护措施的检验本试验可与短路保护的检验结合进行,或在额定负载下使快速开关动作,测出最高峰值电压,再据以推算事故条件下的过电压c换相过电压的检验本顼试验可与负载试验及短路

7、保护的检验结合进行,分别测量其正常和事故状态下的数据;d大气过电压保护措施的检验有关大气过电压保护措施的检验可参照有关标准对大气过电压试验的规定进行。2.4 冷态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检测2.4.1 控制器的冷态绝缘电阻检测:常温放置的控制器,将其强电输入输出线短接为一个等电位点,并在此电位点与机箱接地点之间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测量标准不小于50M。2.4.2 控制器介电强度检测:常温放置的控制器,将其强电输入输出线短接为一个等电位点,并在此电位点与机箱接地点之间施加 1000V 有效值电压 1 分钟,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2.5 温升及耐久检测2.5.1 控制器第一次在额定负载下无故障运行必须达到设

8、计的时间。2.5.2 控制器在额定负载下运行规定时间的温升不超过限定值。温升试验方法参照 GB/T13422-1992 中 5.1.9 温升试验进行。5.1.9 温升试验温升试验的目的在于测定变流器在额定条件下各部件的温升是否超过极限温升。温升试验一般可与 5.1.6 低压电流试验同时进行。如进行负载试验可与额定条件下的负载试验同时进行。变流器的温升应在最不利的额定冷却条件下测定。如果试验在低于最大规定温度下进行,则应进行修正。只要可能,温升试验应在等效与产品标准规定的负载下进行。按产品标准指定的被测部位,安装测温元件。环境温度的测量应在距柜体表面 1m,柜体高度的一半处测量。测量仪器:可选用

9、热电偶、温度计和其他热传感器 。测量程序a. 按产品标准调整电源输入电压和负载电流等于规定值。检查各部件的温度,直至热平衡。注:当温度变化不超过 1 K/h,即认为达到稳定温度。b. 按产品标准规定,调节过载电流、时间间隔,并测量检查部件的温度,其中包括在最高温度下工作的部件温度。记录半导体器件外壳 或散热器部位的温升 ,根据测得的温度计算等效结温 升,以检验变流器能够承受规定的负载等级下器件的最高等效结温。计算方法见 GB 3859 附录 F.温度测量的误差 (C)由式(3) 求 出 :变流器各部件的温升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则认为合格。2.6 温度、湿热及盐雾检测2.6.1 温度、湿热a)环境

10、条件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 9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时间 48h。在热湿试验后,测量电机和控制器的绝缘电阻值,控制器应无明显的外表面质量变坏及影响正常工作的锈蚀现象。恢复到正常环境中应能继续稳定工作。b)将电机及其控制器放入低温箱内,使箱内温度降至-20,至少保持 30min 后,在低温箱内通电后,电机和控制器应能正常运行。2.6.2 盐雾试验应按 GB/T2423.17-1993 的规定进行。控制器在试验箱内应处于正常安装状态。试验时持续时间为 16h。试验结束,控制器在 3.2 规定的条件下恢复(12)h 后,检查器通电能否正常工作,但不考核控制器的外观。6 试验程序6.1 初始检测

11、试验前.试验样品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如果需要可按有关标准进行其他项目的除能测定 试验样品表面必须干净、无油污、无临时的保护层和其他弊病。6.2 预处理按有关标准规定,对即将试验的试验样品进行清洁,所用清洁方法应不影响盐雾对试验样品的作用,试验前应尽觉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试验样品表面。6.3 条件试验6.3.1 试验样品放骨位否由有关标准规定,一般按其正常使用状态放扮( 包括外罩等平板试验样品需使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 30角。6.3.2 试验样品不得相互接触,它们的间隔距离应是不影响盐雾能自由降落在试验样品上.以及一个试验样品上的盐溶液不得滴落在其他试验样品上。6.3.3 试验样品放置后按第 5 章规定

12、的试验条件进行条件试验,试验持续时间按有关标准规定从第 5. 3 条的规定中选取。6.4 恢复试验结束后,用流动水轻轻洗去试验样品表面盐沉积物,再在蒸馏水中漂洗,洗涤水温不得超过 35,然后在标准的恢复大气条件下恢复 12h,或按有关标准规定的其他恢复条件和恢复时间。6.5 最后检测恢复后的试验样品应及时进行检查、测试井记录结果检查项目、试验结果评定和合格要求均按有关标准规定。7 引用本标准时应给出的细则有关标准采用本试验方法 时,应对下列项 日作出具体规定 :a 初始检测( 见本标准第 6. 1 条);b. 预处理(见本标准第 6.2 条)c 安装细节( 见本标准第 6. 3 条);d. 试

13、验持续时间(见本标准第 5. 3 条);e. 恢复(见本标准第 6.4 条)f. 最后检测 (见本标准 6.5 条)2.7 机械强度及防水防尘检测2.7.1 分别在控制器的 3 各方向上按照 30cmX30cm 的面积上加 100kg 质量物体产生的重力进行试验,壳体应无明显的塑性变形。2.7.2 控制器的防水防尘等级按 IP54 的防护等级检测。按照 GB/T4942.2-1993 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 技术要求6.1 表示防护等级的代号由表征字母“IP”和附加在后的两个表征数字及补充字母组成。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第一种防护型式的各个等级,第二位表征数字则表示第二种防护型式的

14、各个等级。6.2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的防护等级及其含义。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电器具有对人体和壳内部件的防护,共分为 9 个等级。如表 1 所示。表 1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示的防护等级防 护 等 级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表征符号 简 述 含 义试验方法及条件0 IP0X 无防护 无专门防护 不做试验1 IP1X防止大于50mm 的固体异物能防止人体的某一大面积(如手 )偶然或意外地触及壳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但不能防止有意识的接近这些部分能防止直径大于 50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见表 3 中 12L 1P2LX防止大于12.5mm 的固体异物能防止直

15、径大于 12.5 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和防止手指或长度不大于 80mm 的类似物体触及壳内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见表 3 中2L3 IP3X防止大于2.5mm 的固体异物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 2.5mm 的工具,金属线等进入壳内见表 3 中 33L 1P3LX防止大于12.5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和防止2.5mm 的探针触及能防止直径大于 12.5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和防止长度不大于 100mm 直径为 2.5mm的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见表 3 中3L4 IP4X防止大于1mm 的固体异物能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 1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见表 3 中 44L IP4LX防

16、止大于12.5mm 的固体异物进入和防止 1mm的探针触及能防止直径大于 12.5 mm 固体异物进入壳内和防止长度不大于 100mm 直径为 1 mm 的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见表 3 中4L5 IP5X 防尘不能完全防止尘埃进入壳内,但进尘量不足以影响电器的正常运行见表 3 中 56 IP6X 尘密 无尘埃进入 见表 3 中 6注:本表“简述”栏不作为防护型式的规定,只能作为概要介绍。本表“含义”栏说明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所代表的防护等级所能“防止”入壳内的物体的细节。本表的第一位表征数字为 1 至 4(2L、3L、4L) 的电器。所能防止的固体异物系包括形状规则或不规

17、则的物体,其 3 个相互垂直的尺寸均超过“含义”栏中相应规定的数值。具有泄水孔通风孔等的电器外壳,必须符合于该电器所属的防护等级“IP”号的要求。试验时,对预定在安装地点开启或封闭的孔,应按原预定要求保持开启或封闭。在表 l 中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的相应防护等级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依次为0、1、2L、3L、4L 、3、4、5、6,凡符合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意味着亦符合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除有怀疑外,不必再作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63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防护等级及其含义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由于外壳进水而引起有害影响的防护,共分为 9 个等级,如表 2所示。表 2 第二位表征数字表示的防护等级防

18、 护 等 级第二位表征数字表征符号 简 述 含 义试验方法及条件0 IPX0 无防护 无专门防护 不作试验1 IPX1 防滴 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 见表 4 中 12 IPX2 15防滴当电器从正常位置的任何方向倾斜至 15以内任一角度时,垂直滴水应无有害影响见表 4 中 23 IPX3 防淋水 与垂直线成 60范围以内的淋水应无有害影响 见表 4 中 34 IPX4 防溅水 承受任何方向的溅水应无有害影响 见表 4 中 45 IPX5 防喷水 承受任何方向由喷咀喷出的水应无有害影响 见表 4 中 56 IPX6 防海浪 承受猛烈的海浪冲击或强烈喷水时,电器的进 见表 4 中 6水量应不致达到

19、有害的影响7 IPX7防浸水影响当电器浸入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时间后,电器的进水量应不致达到有害的影响见表 4 中 78 IPX8防潜水影响电器在规定的压力下长时间潜水时,水应不进入壳内见表 4 中 8注:本表“简述”栏不作为防护型式的规定,只能作为概要介绍。本表“含义”栏说明第二位表征数字所代表的每一防护外壳的防护型式细节。表 2 中,符合某一防护等级的外壳意味着亦符合所有低于该防护等级的各级,除有怀疑外,不必再作较低防护等级的试验。64 补充字母的使用:当防护的内容有所增加时,可用补充字母来表示。W: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字母 IP 后面 ),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的外壳防护等

20、级。N: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 (放在第二位表征数字后面 ),可在特定尘埃环境条件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例如:用于锯木厂、探石场等恶劣尘埃环境条件下) 。L:具有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放在第一位表征数字 2、3 或 4 后面) ,可在规定条件下,防止固体异物或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使用的外壳防护等级。规定的气候、尘埃环境、固体异物、试验探针条件以及附加防护措施或方法要求均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65 当只需用一位表征数字表示某一防护等级时,被省略的数字应以字母“X”代替,如表 1 与表 2 中的表征符合栏所示的 IP1X、IP2LX 、 IP4X、IP5X 等。66 如需用二位

21、表征数字(或再加上补充字母) 以表示产品完整的外壳防护等级时,则必须按表 1 及表 2 中相应表征数字(或加上的补充字母)的相应试验要求表 3 或表 4 内容进行检验。如无补充字母 W、N 、L 时,则表示这种防护等级在所有正常使用条件下都适用。67 代号举例:具有这种代号系指能防止尘埃进入电器外壳内部,并能防喷水。具有这种代号系指能防止直径大于 12.5mm 固体异物进入壳内和防止长度不大于100mm 直径为 1mm 的试验探针触及壳内带电部分和运动部件,并能防溅水。具有这种代号系指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其外壳能防止大于 2.5 mm 的固体异物进入电器外壳内部,并能防淋水。7 试验要求7

22、1 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为型式试验,允许仅在新产品定型或结构改变而影响防护性能时进行。72 防水和防尘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规定为:温 度:1535;相对湿度:4575;气 压:86106 kPa(860 1 060 mbar)。73 除另有规定者外,每次试验的样机应是清洁的新制品,所有部件均应按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安装条件装配完整的产品上进行。但外壳接缝处的临时涂封(如防锈油脂、油漆等) 在试验前应去除。74 一般情况,试验是在电器不通电情况下进行的。如需要在通电情况下进行试验时,应在相应的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加以规定,并应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75 对于第一位表征数字为 1 和 2L,第二位表征

23、数字为 1、2、3 和 4 的防护等级,如直观检查已显示出符合预期的防护等级的要求时,则不需再作试验,但如有怀疑,则可按第 6、7 和第 8 章规定进行试验。76 如有附加要求时应在有关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中加以规定。77 对于第二位表征数字条件要求试验时,试验应用清水进行。在试验过程中,壳内的湿气可能部分凝结,应避免将冷凝的露水误认为进水。78 在按电器表面积确定试验时间时,计算表面积的误差为10。8 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81 第一位表征数字的试验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的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见表 3 的规定。表 3 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的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第一位表征数字及数后补充字母

24、试验方法及合格评定0 无 需 试 验1用直径为 50+0.05mm 的刚性试球对外壳各开启部分施加 505N 的力做试验。如试球未能穿过任一开启部分并与电器内运行时带电部分或转动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即认为试验合格2L本试验包括试指试验和试球试验:a试指试验:用图 1 所示的金属试指做试验:试指的 2 个连结点可绕其轴线向同一方向弯曲 90。用不大于 10N 的力将试指推向外壳各开启部分,如能进入外壳,则应注意活动至各个可能的位置。如试指与壳内带电部分或转动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即认为试验合格。但允许试指与非危险的光滑转轴及类似的部件接触。试验时,如有可能应使壳内转动部件缓慢地转动。试验电器时,可

25、在试指和壳内带电部分之间中接一适当的指示灯,并供以4050v 的安全电压,对仅用清漆、氧化物及类似方法涂覆的导电部件,应用金属箔包覆,并将金属箔与运行时带电的部件连接。试验时如指示灯不亮,即认为试验合格b试球试验;用直径为 2.051cmm 的刚性试球对外壳各开启部分施加 303N 的力做试验。如试球未能穿过任一开启部分并与电器壳内带电部分或转动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即认为试验合格3防固体异物进入电器壳内用直径为 05.2mm 直的硬钢丝或棒,施加 30.3N 的力做试验。钢丝或棒的端面应无毛刺,并与其长度成直角。如钢丝或棒不能进入壳内,试验即认为合格3L防止与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接触用直径为 0

26、5.2mm 长为 100mm 的直的硬钢丝或棒,施加 30.3N 的力做试验。钢丝或棒的端面应加工成圆形。如钢丝或棒与电器壳内带电部分或转动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即认为试验合格。另外,第一位表征数字 2L 的试球试验也应满足4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电器壳内:用直径为 05.1mm 直的硬钢丝或棒,施加 10.1 N 的力试验。钢丝或棒的端面应无毛刺并与其长度成直角。如钢丝或棒不能进入壳内,试验即认可合格4L防止与带电部分或运动部件接触:用直径为 05.1mm 长为 100mm 的直的硬钢丝或棒,施加 10.1N 的力做试验。钢丝或棒的端面应加工成圆形。如钢丝或棒与电器壳内带电部分或转动部件保持足够的间

27、隙,即认为试验合格。另外,第一位表征数字 2L 的试球试验也应满足5a防尘试验用基本原理如图 2 所示的设备作试验,在一适当密封的试验箱内盛有成悬浮状态的滑石粉,滑石粉应能通过筛孔尺寸为 75m ,筛丝直径为 50m 的金属方孔筛。滑石粉的用量按每立方米试验箱体积为 2kg,使用次数应不超过 20 次。外壳根据壳内外压力差情况可以分为二种类型,有关产品标准应对电器外壳指明属于何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电器在正常工作循环时,由于热效应而导致壳内气压比壳外气压低。第二种类型:电器正常工作时,壳内外的压力是相同的。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电器外壳,试验时,电器支承于试验箱内,用真空泵抽气使电器壳内气压低于环境气

28、压。如外壳只有一个导线孔(电缆进线孔) ,则抽气管应接在这一孔上而不应另外开孔。如果有几个导线孔(电缆进线孔) ,则其他的孔在试验时应封闭。本类型外壳不允许有泄水孔和其它开孔。试验是利用适当的压差将箱内空气抽入电器壳内,如有可能,抽气量至少为80 倍壳内空气体积,抽气速度应不超过每小时 60 倍壳内空气体积,在任何情况下,压力计上的压差应不超过 1.96kPa(200mmH20)。如图 2 压力计所示。如抽气速度达到每小时 4060 倍壳内空气体积,则试验进行 2h 为止。如抽气速度低于每小时 40 倍壳内空气体积且压差已达 1.96kPa,则试验应持续到抽满80 倍壳内空气体积或试满 8 h

29、 为止。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电器外壳,试验时,电器按正常工作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但是并不与真空泵连接,在正常情况下,开启的孔试验时仍保持开启,试验仍持续 8h。如不能将整台电器置于试验箱内作试验时,可用电器外壳的各个独立的封闭部分分别进行试验。如有其他具体规定,可在产品标准中进一步说明。上述二种类型,经试验后,如滑石粉没有大量积聚且其沉积地点如同其他尘埃(如不导电、不易燃、不易爆或无化学腐蚀的尘埃) 一样不足以影响电器的正常运行,即认为试验合格。如有需要,制造厂可根据特殊使用的环境条件规定采用其他性质和种类的尘埃大小进行试验,但必须把此情况列入试验报告,并且使用补充字母“N”表示。b钢丝试验:如电器

30、具有泄水孔(孔不应小于 2.5 mm),还须用直径为 05.1mm,长度为100mm 直的硬钢丝或棒对泄水孔施加 10.1 N 的力做试验。钢丝或棒端面应加工成圆形。如钢丝或棒与电器壳内带电部分或转动部件保持足够的间隙,即认为试验合格6试验条件按本表第 5 级 a 的方法进行试验。试后如电器壳内无可见的尘埃,即认为试验合格82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821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见表 4 的规定。表 4 第二位表征数字的试验方法及条件第二位表征数字试验方法及条件0 无 需 试 验1用滴水设备进行试验,其原理如图 3 所示。设备整个面积的滴水应均匀分布,并能产生每分钟为 3 至 5mm 的

31、降雨量(如用相当于图 3 的设备即每分钟水位降低 3 至5mm)。被试电器按正常运行位置放在滴水设备下面设备底部应大于被试电器的水平投影面。除预定安装在墙上或顶板上的电器外,被试电器的支承物应小于电器的底部。对安装在墙上或顶板上的电器,应按正常使用位置安装在木板上,木板的尺寸应等于电器在正常使用时与墙或顶板的接触面积。试验持续时间为 10min2试验设备和降雨量与本表第 1 级相同。在电器 4 个固定的倾斜位置上各试验 2.5mm 这 4 个位置在 2 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与垂直线各倾斜 15。全部试验持续时间为 10min3当被试电器的尺寸和形状能容纳于图 4 所示的半径不超过 1 m 的摆管

32、下时,则用此设备做试验,如不可能,则用图 5 的手持式淋水器做试验用图 4 设备时的试验条件:水压约为 80kPa(0.8bar)水源至少每分钟应能供水 10L。摆管在中心点两边 60角的弧段内布有喷水孔,并固定在垂直位置上。被试电器置于转台上并靠近半圆摆管的中心,转台绕其垂直轴线以适当的速度转动,使电器各部分在试验中均被淋湿。试验持续时间至少 10mm。如无法使外壳在转台上旋转,则外壳应置于摆管半圆中心,而将摆管沿垂线两边各撄动 60速度为 60 rs,持续 5 min,然后把外壳沿水平方向旋转 90,再试5min。用图 5 设备时的试验条件;试验时应装上活动挡板。水压调到喷水率为(10 0

33、.5)L/min 约为 80100kPa(0.81.0bar)。试验持续时间:按被试电器表面积计算(不包括任何安装面积) 每平方米为 1 min,但至少为 5 min4采用图 4 或是图 5 设备的条件与本表第 3 级相同。用图 4 设备时的试验条件:摆管在 180的半圆内应布满喷水孔。试验时间、转台转速及水压与本表第 3 级相同。被试电器的支承物应开孔,以免挡住水流。摆管以每秒钟摆动 60角速度向每边摆动至最大限度,使电器在各个方向均受到溅水。用图 5 设备时的试验条件:拆去淋水器上的活动挡板,使电器在各个方向均受到喷水。喷水率与每单位面积的喷水时间与本表第 3 级相同5用图 6 所示的标准

34、喷嘴,从实际可能的各个方向向电器喷水,应遵守的条件如下;喷嘴内径:6.3mm喷水率:(12.50.625)Lmin喷嘴水压:约 30kPa(0.3bar)(相当于垂直方向上自由喷流高度为 2.5 m)。试验时间:按被试电器的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1 min,但至少为 3 min。喷嘴距离:与被试电器表面相距约 3m(但为了能从各个方向喷射电器,在必要时,可适当缩短此距离)6 试验设备与本表第 5 级相同,应遵守的条件如下:喷嘴内径:12.5mm喷水率:(1005)Lmin喷嘴水压:约 100kPa(1 bar)(相当于垂直向上自由喷流高度为 8m)。试验时间:按被试电器的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为

35、1 min,但至少为 3min。喷嘴距离:与被试电器相距约 3m(但为了能从各个方向喷射电器,在必要时,可适当缩短此距离)7将电器完全浸入水中做试验。水面应高出电器顶点至少为 150mm,电器底部应低于水面至少为 1 m。试验持续时间至少为 30min。水与电器的温差不大于 58 试验条件按制造厂与用户的协议,但其严酷程度应不低于本表第 7 级的要求822 第二位表征数字各项试后的合格评定按表 4 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及条件进行试验后,先把电器外表面擦干,然后检查电器外壳内是否进水。对于表 4 中第 1 至第 7 级。外壳内进水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并通过耐电压试验:a 进水量应不足以妨碍电器正常可靠运

36、行。b 进水不积聚在电缆接头附近或进入电缆。c 进水不应浸入线圈和带电部件(指不允许在受潮状态下运用者 )。d 如果外壳有泄水孔,应检查并证明进入壳内的水不会积聚且应证明水的排泄对电器性能不能造成有害影响。e 耐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值为电器产品所规定的耐电压值的 50。对于表 4 中第 8 级,试后壳内不允许进水,可用肉眼进行检查判定。图 1 标准试指1 一手柄;2 一止挡板;3 一绝缘材料尺寸为 mm未指定公差部分的尺寸公差:角度: 01直线尺寸:25mm 及以下: 05.,25mm 以上:0.2试指材料:例如热处理的钢或黄铜试指的两个连结点可在 109范围内弯曲,但只能向同一方向。附录 A常

37、用的防护等级(补充件)表 A1 常用的防护等级第二位表征数字的防护0 1 2 3 4 5 6 7 8第位表征数字及其数后补充字母的防护防 护 等 级 IP0 IP00 1 IP10 IP11 IP12 2L IP2L0 IP2L1 IP2L2 IP2L3 3 IP30 IP31 IP32 IP33 IP34 3L IP3L0 IP3L1 IP3L2 IP3L3 4 IP40 IP41 IP42 IP43 IP44 4L IP4L0 IP4L1 IP4L2 IP4L3 5 IP50 IP54 IP55 6 IP60 IP65 IP66 IP67 IP682.8 能量回馈及电磁兼容检测2.8.1

38、控制器在电机被拖动的过程中制动,产生的能量回馈到电源中,根据制动力的大小所回馈的能量也相应变化,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2.8.2 控制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不超过国标中辐射干扰允许值,在规定的辐射环境中能够正常连续运行。2.9 密封状态检查对于液冷的控制器,应对液冷冷却器的密封状态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为在管路中施加(405)KPa 的水压,保持 3min,应无任何渗漏现象。2.10 控制器的耐电压试验在电机控制器测试时应测定在电路与控制器壳体的接地部位之间及彼此无电连接的导电部位之间进行。试验时,所有电力半导体元器件的端子应短接,印刷电路板可以拔除。对有些因绝缘损坏会导致高电压今日低压电路

39、的部件(如脉冲变压器、互感器等) ,应在试验时(或试验前)承受相应的试验电压。对绝缘材料的外壳,应在其相应部位敷以金属膜。2.11 控制器过载能力试验过载能力试验是为了确定控制器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过载时和过载后的工作性能。过载能力试验可与温升试验或其他载荷试验结合进行。试验程序:a)调整负载电流等于额定电流,在控制器温度达到平衡后增加负载电流到规定的过载值;b)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将负载降到额定值;c)如为周期性过载,则按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 a) 、b)步骤;d)试验停止,切断电源,进行检查。检查时,控制器主电路部件的变形应不超出规定的要求;控制器内部电路的监测点的参数应在规定值范围内;保护和信

40、号动作符合规定要求;试验后变流器输出电压值应在规定范围内。2.12 接地检查试验控制器接地检查按照 GB/T13422-1992 中的 5.1.3 要求进行。测量相应的接地电阻。5.1.3 可触及金属部分的接地电阻检验是通过测量柜体主接地点与可能触及的金属部分的接地电阻,以验证接地的连续性。测量前应将变流器与供电网络和负载断开,并清扫测量点的油污。可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量接地连接电阻。测量仪器:毫欧表、凯文电桥。试验时,仪表的端子分别于接地端子和柜壳或应予接地的导电金属件连接。接地连接电阻测量的相对误差等于所用测量仪表在测量点上的最大相对误差。测量值不大于 0.1 欧时,则认为合格。2.13 标

41、志、包装、运输、贮存2.13.1 标志包括控制器的铭牌和包装标志,控制器的铭牌的内容应包括:制造厂名、型号、编号、名称、电压和电流等参数、冷却方式、防护等级。包装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型号、名称、编号、产品净质量及含包装质量、制造厂名及地址、向上标志、包装箱外形尺寸、包装日期。2.13.2 包装必须符合有关包装运输规定,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伤,并有防雨、防尘能力。2.13.3 随机附件包括产品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装箱清单、备用器件。2.13.4 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的振动、撞击和倒放,运输环境温度在-25-50范围内。2.13.5 产品不能暴晒和雨淋,应存放在温度在-25-50、相对湿

42、度不超过 80%、无腐蚀的环境中。2.14 接触电流测试应在温升试验后测量。试验电压为控制器最高工作电压的 105%,接触电流应该在控制器上易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控制器上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地之间测量。具体试验方法按照 GB14711-2006 中第 7 章发放进行。7 试验 7.1 总则 电机应通过下列试验以验证其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装有加热器或其他制热部件的电机应满足本标准由制造商指明的所有运行条件下的要求 7.2 标志试验 7.2.1 首先采用浸有水的湿棉布擦抹标志 15s 随后再用浸有汽油的棉布擦抹 15s,每秒往复擦抹一次 7.2.2 在经过上述试验和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试验之后,电

43、机的标志仍应保持字迹清晰易辨不能轻易除去无易于移动和能造成脱落的卷边现象 7.3 发热试验 7.3.1 当按以下要求试验时电机各部分的温升和温度应满足 7.3.4 及 7.3.7 和表 1 的要求:a) 对未标明额定输出的电机在电机试验中或通过对电机加载或通过提高电机输入电压以获得额定输入电流b) 对在铭牌上标明了时间周期的电机以额定频率或额定转速并输出额定功率进行试验对连续定额的电机应试验直至热稳定 7.3.2 试验电压 7.3.2.1 发热试验应在电机铭牌规定的额定电压下进行对大容量电机当按额定电压进行发热试验有困难时可以按相关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7.3.2.2 整流器供电的机座号

44、H80 及以下直流电动机应由在额定负载时能提供额定电压和规定波形系数且可调节的电源进行试验 7.3.3 标以使用系数的电动机应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连续加载直到实际输出等于额定功率乘以使用系数 7.3.4 电机应按 GB 755 和产品标准规定的运行条件进行试验电机绕组铁心换向器集电环等的温升限值测量方法和修正值按 GB 755 的规定轴承温度的测量方法按 GB 755 的规定轴承温度限值在产品标准中明确 7.3.5 专用电机应按照使用的条件进行试验包括通风安装方式环境温度和温升 7.3.6 当电机有多个定额时应在将会产生最高温度的定额下进行试验 7.3.7 接线盒7.3.7.1 接线盒内及引接软

45、电缆电线上的温度应不超过表 1 的规定 7.3.7.2 发热试验应按如下规定进行a) 外接电源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应是电机满载额定电流的 125% b) 接线盒外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 1.22m c) 电源线应通过导线管穿入d) 所有不用的接线盒开孔应封闭7.4 绝缘电阻7.4.1 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在热状态或温升试验后测定时应不低于下式计算的值 1001000PUR+= 其中 R-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 M U-电机绕组的额定电压 V P-电机的额定功率 kWkVA 或 kvar 按上式计算的绝缘电阻低于 0.38M 则按 0.38M 考核 7.4.2 电机绕组经第 7.7 条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其热态绝

46、缘电阻应不低于 7.4.1 条的规定 7.4.3 低压电机的冷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5M 7.4.4 绝缘电阻测量方法 7.4.4.1 绝缘电阻的测量仪表的电压应按表 9 选择 7.4.4.2 对工作时需与机壳直接相接或通过保护电容器连接的电机绕组在测量时必须将这些绕组与机壳或保护电容器断开 7.4.4.3 对绕线转子电机应分别测量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7.4.4.4 对具有多套绕组的电机应分别测量各套绕组无对地绝缘的绕组除外的绝缘电阻 7.4.4.5 绝缘电阻测量后绕组应对地充分放电7.5 耐电压试验 电机绝缘应具有足够的耐电压强度应能承受 7.5.1 条和 7.5.2 条规定的耐电压试

47、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该试验进行时必须有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人员触及试验电路和被试电机 7.5.1 工频耐电压试验 7.5.1.1 电机的工频耐电压试验按 GB 755 的 8.1 条进行各类电机的试验电压值按 GB 755 表 14 的规定电机绕组进行工频耐电压试验前应先按要求测定绝缘电阻 7.5.1.2 试验应在装配好的电机上进行试验时电机所处状态和接线要求按 GB 755 中 8.1条规定若三相绕组中性点不易分开时应对三相绕组中的所有出线端同时施加试验电压 7.5.1.3 对具有不是为防触电或本身在耐电压试验时易损坏的固态元件的电机应在与其电气连接之前进行耐电压试验7.5.1.4 试验时与电机线

48、端相连的浪涌电容器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等应先与线端断开且接机壳地7.5.1.5 电容式电动机的电容器应以电机工作运行或起动时的正常方式保留与绕组相接 7.5.1.6 对无刷励磁机和同步电机磁场绕组进行耐电压试验时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二极管晶闸管应先自身短接且不接地7.5.1.7 试验时电机中的空间加热器和测温装置均应与机壳地相接7.5.1.8 对额定电压 1000V 及以下的电机每 1kV 试验电压试验变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1kVA7.5.1.9 对额定电压 1000V 以上的电机每 5kV 试验电压试验变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1kVA7.5.1.10 试验电压应在试验变压器的高压侧用静电电压表或电压互感器

49、或用试验变压器的专用测量绕组测量应不用变压器低压侧电压通过变比换算7.5.1.11 被试电机的试验电流应在试验变压器高压侧测量和判断 a.对额定电压交流1000V 及以下直流 1500V 及以下电机试验所用高压变压器的过电流继电器的脱扣电流应为100mA 当试验电流大于或等于 100mA 时则判该电机击穿 b.对额定电压交流 1000V 以上直流 1500V 以上电机试验结果的判别按相关产品标准7.5.2 冲击耐电压试验7.5.2.1 电机绕组接线板和其他绝缘件对机壳地都应进行冲击耐电压试验7.5.2.2 对于在 JB/T 8158 范围内的笼型感应电动机按 GB 755-20007.5.2.3 对于高压交流电动机按 JB/T 10098-20007.6 防护试验 外壳防护试验认可条件应按 GB/T 4942.1 的规定7.7 湿热试验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