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现代文阅读(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3 题。(9 分)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 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
2、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作“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作“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
3、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
4、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
5、,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
6、.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C 项有意曲解 ,“则与之相反”错误,原文第四段首句表明两派的观点不是截然相反,而是有一个共同之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 ,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
7、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 ,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项张冠李戴 ,与原文第四段比较,文中说伊壁鸠鲁认为生命需要得到满足是一种快乐,而约翰穆勒认为只有品尝过各种快乐,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而 B 项把约翰穆勒观点的一部分转移到伊壁鸠鲁的观点中。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
8、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 ,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项扩大范围,与原文第五段比较,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精神自由的快乐的是庄子,而 B 项中表述为“中国哲学”,与原文不符。还
9、有偷换概念,原文中说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而 B 项中用的是“属于”,二者不能等同。(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46 题。(13 分)囚绿记(节选)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小婆娑的摆舞。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10、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
11、,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4.“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 指什么样的心情?(4 分)参考答案: 希望常春藤能极为迅速地长得高大茂盛。解析: 首先要注意理解关键词 “揠苗助长”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体会作者对常春藤的喜爱之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很明显地将作者的心情
12、透露了出来。5.作者囚绿的原因是什么?(4 分)参考答案: 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 ,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解析: 第二段开头“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这个“自私的念头”指的就是“囚绿”这回事。说“自私”,是因为“ 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 ,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6.“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5 分)参考答案: 写出了绿枝条不屈服黑暗和压迫 ,坚贞不屈,向往
13、光明的精神。解析: “万物生长靠太阳 ”,绿枝条对太阳的追求是对光明的向往。(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710 题。(18 分)夹竹桃季羡林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
14、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
15、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16、。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两年前,
17、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
18、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7.下面是对本文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A.文章前半部分写家乡的夹竹桃
19、 ,极力铺陈夹竹桃的色、香、影,与文章后半部分所写的缅甸的夹竹桃形成鲜明的对比。B.文章写夹竹桃时间经历长、空间跨度大,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赞美了夹竹桃默默无闻、不事张扬的品格。C.文章既有口语化的风趣多变,又有与文章契合的文言句式; 并适时地插入四字句,体现出语言的起伏变化,由此导致其节奏感不强。D.夹竹桃古已有之,归有光的 “芳姿受命独,奚假竹桃名”从其非竹非桃的品性来寻找文思,作者正是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来歌吟夹竹桃的。E.季羡林强调散文应该“ 不散”“严谨”, 即将一丝不苟的严谨结构及对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独特体验传达给读者。本文则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原则。答案: BE解析: A 项,“
20、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C 项,“由此导致其节奏感不强”说法错误,本文语言节奏感比较强。D 项,作者表达的是自己的独特体验 ,与归有光的诗意毫不相干。8.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3 分)参考答案: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交错使用 ,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美。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想象的手法。月光下的夹竹桃影子各处不一样,模模糊糊,引发人们的幻想想象,幻想成地图、海轮、荇藻、游鱼、墨竹。视觉、嗅觉多种感觉结合。比如:“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解析: 分析
21、表达效果主要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文章第段在语言表达上极有特点。此段较多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和想象联想的手法。在句式上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答题时注意调动平时积累,并注意结合原文来赏析。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 分)参考答案: 花期长久,赞美花的韧性 ,借此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 花色奇丽,花影迷离,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幻想;家乡之花 ,寄托了赞美与思乡之情; 中缅友谊的见证。解析: 文章开头的“ 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开启了下文,下文就是抓住夹竹桃的不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她却是最值得留恋
22、最值得回忆的花”,因此理清下文层次,抓住每层中的关键信息分点概括陈述即可。10.夹竹桃因花香有毒,被人们砍伐、去除;而作者却对它一往情深。请结合文本并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个人的感受。(5 分)参考答案: 结合文本:个人喜好。作者从小就喜欢夹竹桃 ,长大后,又因夹竹桃而带来了新的认识、新的体验,作者是借物抒怀,寄情于物。独特认识与个人经历。文章前半部分是对童年的回忆,长大后离家走过很多地方,后来到达缅甸再次见到夹竹桃,赋予其中缅友谊的象征。这段经历决定了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凡事都有两面性,夹竹桃虽然有毒,但并不属于作者写作的内容,不影响作者借助夹竹桃表达情感。联系自身经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被人重视
23、甚至被人轻视的事物,往往由于自身的独特认识或体验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只小狗、一段残垣。二、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1)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 ,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以达到 的目的。 (2)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 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与韩红唱青藏高原时的嗓音都 ,令听者为之一振。(3)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 ,这
24、一观点 ,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发聋振聩B.石破天惊 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C.发聋振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D.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答案: D解析: 发聋振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穿云裂石 :(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石破天惊:现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1)句通过上书已达到警示的作用,所以选“发聋振聩”。(2)句对象是声音,所以应选“穿云裂石”。(3)句对象是观点引起反应,所以应选“石破天惊”。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 ,具有驱寒、呕吐、鼻塞、发汗之功
25、效,口感香脆酥甜。B.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 ,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C.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 ,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D.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奥巴马参与起草了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并支持有关院外游说、选举欺诈、气候变化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答案: D解析: A 项,语序不当、逻辑混乱。应为“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口感香脆酥甜,具有驱寒、止呕吐、通鼻塞、发汗之功效”。B 项,成分残缺。“出行”后应加“需要”,“ 春运”后应加“氛围”。C 项
26、,搭配不当,“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应改为“表现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13.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3 分)( 导学号 50820014)常人的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底层, ,然而有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它们能够捕食昆虫,如苍蝇、蚊子等, ;有时它们甚至可以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又被称作食肉植物。自然界有不少食肉植物, ,可以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被动捕捉型食肉植物,以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来引诱昆虫,然后把它们囚禁起来,消化吸收; 主动捕捉型食肉植物,则要
27、通过自身的运动 ,将猎物捕获 ,再慢慢地消化。 参考答案: 是要被动物吃的 所以被称作食虫植物 根据其捕捉猎物方式的不同14.观察下图,把它想象为某种事物或情景(力求准确、新奇、生动), 然后拟定一个以该事物或情景为内容的标题,并抓住该事物的特点加以描写。50 字左右。(5 分)题目 50答案示例: 旭日东升 黎明,东方的地平线上 ,一轮红日冲出夜幕的笼罩,冉冉升起,即将腾跃到空中,它的光芒一下子迸射出来,将黑暗逐出人间。解析: 此题可以把图想象成日月升落、彩虹凌空等自然现象,也可以想象为凉帽篷船、孤坟小岛等常见事物。联想要合理,所描写的事物要能抓住特点,语言生动形象。15.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六
28、十五周年时,学校新星文学社张扬同学与同学一起创作的一首向祖国献礼的小诗。请仿照第二节的形式,把这首小诗补写完整。(6 分) (导学号 50820015)寄祖国(1)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 为你点缀是我的心愿。(2)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为你绽放是我的心愿。答案示例: 在你的枝头,我欢快地萌发 我就是那吐绿的嫩叶解析: 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补写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句式基本一致;补写句与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三、作文(60 分)16.请以“感谢苦难”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哲理散文。写作提示 苦难是人人都不愿面对的
29、事实,但苦难往往与幸福、期待等相伴而生。出现了苦难,且必须面对苦难时,应该如何去做?这是本文所要明确说明的。可以采用“怎样正视苦难,为什么要感谢苦难,怎样做才能成为生活的佼佼者”等思路去写作。论证时,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例文感谢苦难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苦难是让你经受住考验,苦难是让你的思想升华,苦难是为你开设出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遭遇苦难时候,请不要盲目悲观;遭遇苦难的时候
30、,请不要自暴自弃; 遭遇苦难的时候,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苦难就是对你的考验,考验你的意志是否坚强,考验你的忍耐能否继续,考验你是否能坚持,考验你是否绕道迂回,考验你是否在有暴风雨的路上还能继续前行。不要抱怨苦难为什么总是与你相伴相随,不要抱怨苦难总是紧紧对你穷追不舍,不要抱怨苦难与你亲如弟兄,不要抱怨苦难和你伴随一生。虚与实是真与假的较量,现实的生活不比往常,苦难和磨砺就要过去,你的前途将会是一片辉煌。谁的生活里不经历风雨?谁走的道路上没有泥泞?相信风雨总会过去,阳光总会在你的心头出现。黎明前是最黑暗的,穿过黎明前的黑暗,就是明亮的天!曾经看过很多遭遇苦难的人,他们在经历苦难之后,都会有一番令
31、人深思的感悟,也许遭遇过苦难的人感悟是最深的,也许遭遇过苦难的人会更加热爱生活。其实每个人在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是笔直的,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不免遭遇到坎坷和挫折,当苦难向我们袭来的时候,当苦难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你选择敢于面对,还是绕道而行?曾经看过很多文学家和企业家的艰难的创业史,曾经看过无数个奋斗者那艰难的历程,哪个成功者没有经历过苦难?哪一个成功者没有经历过暴风骤雨的考验?如果没有流浪乞讨的经历,文学大师高尔基就不会写出人生三部曲;如果没有在黑暗中的摸索,海伦凯勒就不会写出人生最美的阳光。当我们看到张海迪用残缺的躯体创造了完美的人生的时候,当我们看到霍金用他那瘫痪的身体与宇宙进行着最鲜活的对话的时候,我们应该作何感想?我相信: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你的付出不会没有结果。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一定能见到彩虹!感谢苦难吧!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感谢苦难吧 !苦难是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加油站。点评 面对苦难是急流勇退,还是巧妙周旋,让苦难变成一笔人生的财富?文中已经作了最好的回答。全文似细针密线,层层剖析,让读者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观点:苦难不可怕,处理好了,它会变成人生中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