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护理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及分析(二)第一节 手术病人的护理道德案例 23:P107一、普通手术的护理道德要求(一)手术前的护理道德要求1.选择手术方案要直正理解,并认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治疗方案充分认同,以协助医生做好病人的知情同意的工作。2.确保病人对手术本身的利弊做到知情同意:对手术风险合理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同意。不要夸大手术风险,引起恐慌。护士要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说明。3.帮助病人做好术前的心理和生理准备:如术后并发症,治愈率,训练床上大小便等。4.协调多方关系,确保手术前期的顺利:主要协调医生、家属、手术室、麻醉科等之间的关系。(二)手术中的护理道德要求:主要由手
2、术室护士来完成,第二章讲过。(三)手术后的护理道德要求1.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最大的心理需求是了解“手术是否成功” ,主动关心和体贴,帮助克服抑郁反应。2.严格监护,减轻痛苦:生命体征,仪器设备,及时记录,缓解疼痛(分散注意力,止痛药) 。3.帮助病人自我康复:指导病人康复训练。4.做好出院的心理知识准备:日常注意事项,康复知识、用药、复查。护患关系的结束,友谊的开始。二、整形外科的特殊护理道德要求:1. 形和美容整形外科。2. 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自卑、孤独、敏感、多疑等。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心理障碍3. 对服务对象的知情同意,避免夸大手术效果、漫天要价等。第二节 护理科研道德案例 24
3、、25,P111一、一般护理科研道德(一)护理科研现状:与医学相比,护理科研的起步较晚,前瞻性少,高水平少,管理缺少系统性、权威性。1968 开始意识到护理科研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如 1985 年美国的护士临床及其他研究人员的人权指引 、1983 年加拿大护理研究运用人类的伦理指引 ,强调研究对象的权利,尤其是知情权。护士在进行科研时不仅应尊重研究对象的人权,还应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心理感受、休养环境等方面。(二)一般护理科研道德1.走出现实中的困境,问鼎护理科研:需要运用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知识,病人千差万别,科研难度大。2.进行护理科研是护士责任感的高度体现: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伦
4、理选择带来困惑。3.从患者利益出发,选择能为患者谋福利的科研选题:首先考虑病人的利益,不应对自己课题关系不大的病人减少看护。4.工作严谨,实事求是是护理科研的精神:严谨求实,不可弄虚作假。注重计划的可行性。5.科研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多学科多层次的通力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公正地分享荣誉和物资利益。二、人体实验道德人体实验(human experimentation)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之后、临床应用之前的一个中间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和护理科研领域。(一)人体实验的伦理学文献1946,德国纽伦堡,人体实验第一个国际冷则纽伦堡法典 ;1964,芬兰的赫尔辛基,第 18
5、届世界医学大会上正式通过了赫尔辛基宣言1974,美国, 贝尔蒙特报告 ,确定了指导涉及人体受试者研究的基本伦理学原则:尊重个人原则、行善原则和公平原则。(二)2000 年的赫尔辛基宣言的主要内容:P113,主要是以受试者的利益为重,重点强调知情同意及对弱势人群的保护。(三)与人体实验密切相关的伦理学范畴-知情同意:尊严和自主性、时间和精力、不适或疼痛、身体或心理上的损伤的危险性三、案例分析简要线索:采用全适的方式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第三节 危重病人的临终关怀的护理道德一、危重病人的护理道德(一)危重病人的特殊情况:病情急重、变化快、病人和家属心理活动复杂(二)危重病人的护理道德1.提高专业素
6、质,胜任病情严重、变化快的病人的护理:头脑机警、细心观察、严阵以待,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和其结果的诊断。2.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时刻不忘给病人以希望和信心:热情、主动和任劳任怨做好护理工作,对悲观绝望的要多加安慰和鼓励。3.以高度责任感对 ICU 病人进行全方位护理:进入 ICU 病人有恐惧焦虑-孤独。护理:减少噪音、舒适体位、被动活动、与病人交谈、家属探视。4.增加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解决伦理难题的能力:人道主义-经济效益、知情- 保护性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病人实际需要。渡过危险期也不能掉以轻心。二、临终病人的护理道德(一)临终病人的护理需要:减轻身心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人和尊严。(二)
7、临终病人的护理道德:1.针对病人的生理需要,做好生活护理,减轻病人的疼痛: 清洁、睡眠、疼痛2.针对病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理解病人,做好心理护理:(1)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不一定相互衔接,有时交错,有时可逆,时间长短不一。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2)病人的心理特点:易发怒、易恐惧、易焦虑、易悲伤3.尊重和关爱临终病人,尽量满足其要求:日常习惯、治疗方案、死亡方式;听力是最后消失的知觉。4.处理好病人临终的法律事宜:遗物、遗言。5.病人家属也是护士的关注对象,做好安慰、劝导和配合工作:交谈、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保持镇静,防止医患纠纷。三、临终关怀及其伦理意义(一)临终关
8、怀的含义和特点: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主要是提高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心理支持、慰藉家属。1.临终关怀:略2.临终关怀与临终护理是什么关系?关怀是护理的一个领域。(二)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1.我国临终关怀的临床实践情况:世界上有 3 种组织类型: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综合医院为病人设立专门病房或病区、临床关怀医院在病人家中提供照顾。中国以第二种为主。2.人们对临终关怀的接受障碍传统死亡观的影响:恐惧、否定、忌讳传统伦理“孝道”的影响:到临终关怀医院,宣判了死刑,儿女不孝。不尽力,临终时不在身边都是不孝。 “临终关怀”是一舶来品,在中国需要磨合,认人们逐渐认识到尽孝在生前,没必要延长病人的痛苦,重在
9、提高生命质量。经济条件的限制:应建立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机构体系,大力发展居家护理、家庭护理形式和医院附属的临终关怀病房。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三)临终关怀的护理道德1.尊重生命:病人的知情权在病人和家属心理上不一致。但两者都愿意在保持舒适状态下延续生命。2.转变观念,补充多学科知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护理重点转向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要求护士扩大知识面,加强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3.注重生命质量:多方面综合考虑。4.掌握“抚慰”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病人家属提供良好的服务:家属在亲人去世后需要医护人员的第一时间的安慰。四、相关的伦理学范畴(一)审慎:审慎是指行为前的周密思考
10、和行为过程中的小心谨慎。只有思想上的审慎才能在语言和行为上审慎。如自觉执行三查七对。(二)希望和信心(三)生命质量:虽然人口质量与人的自然素质呈正相关,但生命价值与生命质理并一定呈正相关。合理取舍,提高生命质量。第四节 安乐死的护理道德一、安乐死及其相关概念(一)安乐死与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主要任务是缓解痛苦,消除恐惧心理,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安乐死是解除痛苦,加速死亡。(二)死亡标准:心脏停跳、呼吸停止脑死亡(三)安乐死的含义和分类主动安乐死:采用药物主动结束生命被动安乐死:终止治疗二、安乐死的伦理学争论(一)支持和反对安乐死的理由:P126(二)安乐死的条件:P126三、安乐死的实践状况(一
11、)国外的现状:美国等国有常规表格“拒绝心肺复苏证明书” ( DNR)1992 年,52 岁的美国“死亡医生”克沃肯,130 多人安乐死,现在监狱中澳大利亚“宁折不弯”尼奇克,4 人安乐死,计划在国际水域施行安乐死。匈牙利的护士泰默上班时安乐死。(二)我国的情况:被动安乐死:放弃治疗在中国不少见。操作时比较谨慎,出院或全部直系亲属签字。四、安乐死的立法情况(一)各国的立法状况1.安乐死立法在中国:1986 年的蒲连升:两次被抓,两次取保候审,最终 1992 年被判无罪。2.安乐死立法在英美等国: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都没有立法承认安乐死的合法性。3.安乐死在荷兰:2001 年通过了安乐死法案,对实施安乐死规定了严格而详细的条件 P129。(二)安乐死立法的意义和窘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使患者及患者的家属承受极大的精神的痛苦,另一方面又承担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并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窘境:如何避免借安乐死行凶杀人,或掩盖医疗事故,是否有胁迫、诱导等其它原因。如何执行,医生、护士、精神医生、公证员、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