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堂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内容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过程与方法: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3.师送一组词,
2、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4.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 -堂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内容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 tn、螺 lu、磨 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3、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
4、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
5、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 3 -堂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内容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 范写“潭、螺” ,指出书写要点。3. 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 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2.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背诵望洞庭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 、 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
6、准生字“君” 、 “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4 -堂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内容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 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 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赞美月夜洞庭的美景 思念故乡和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