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1 目的为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减低或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以减少职业病危害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与损害,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制定本制度。2 范围本制度适于公司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工作。3 职责3.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职业病危害监测的监督管理,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协助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负责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和归档。3.2 工会对职业病危
2、害监测实施监督。4 工作要求4.1 公司配备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并根据已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配置相应的检测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控制点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监测数据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公室统计、分析、评价和归档。4.2 公司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检测,检测结果和评价应公布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4.3 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监测方法并进行日常检测和评价。24.4 当检测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
3、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若采取措施也不能有效消除危害因素,应立即停止生产、施工作业,重新制定治理规划,限期整改到位。4.5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或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符合要求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4.6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的监督管理,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定期、按时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4.7 职业健康按全管理办公室应定期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安监局报告。4.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对每次检测结果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充分利用、认真分析评价。每次日常监测、检测与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4.9 财务审计处应保证职业病危害监测的开支,检测费用应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4.10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的管理部门和现场作业人员应积极配合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