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341006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周献旺 2015/10/8,主 要 内 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的内容,识别建设项目各类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其所影响的人员 分析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作业工种、接触机会、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 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具有的有害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健康影响 评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接触水平及

2、其与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要求的符合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一、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3、生物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通风不良、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二、按所致职业病的种类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生产性粉尘 2、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3、有毒化学物质 4、物理因素

4、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10、导致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煤尘; 石墨尘:碳元素为主的矿物质(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石墨矿开采、碳素制品制造;炭黑尘:含炭黑为主的粉尘,炭黑制备、橡胶制品、稀有金属冶炼; 石棉尘:石棉开采、耐火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刹车制动品制造; 陶瓷尘; 滑石尘:采矿、滑石粉加工应用; 水泥尘;云母尘:云母开采、电器设备制造; 铝尘:采矿、铝提炼、铝制品; 电焊尘;铸工尘;其他尘 职业接触限值:47种,有毒化学

5、物质,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铍、铊、钡、钒、铬、铀;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有机化合物: 农药; 职业接触限值:339,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 三氯甲烷、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毛与饲料粮食加工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外辐射、激光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 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石棉; 联本胺; 氯甲甲醚; 苯; 砷; 氯乙烯; 焦炉烟气; 铬,职业病

6、危害因素分类 三、按职业接触限值分类分类,按照GBZ 2.1和GBZ 2.2标准分为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 (1)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339种)、粉尘(47种)、生物因素(2种) (2)物理因素包括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激光辐射、紫外辐射、高温、噪声、手传振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体力劳动是心律等11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分布与影响的人员。,识别的意义,识别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

7、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人员,识别的方法,类比法 资料复用法 经验法 工程分析法 职业卫生调查法 检测检验法,类 比 法,概念: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建设项目相似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适用范围: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类 比 法,优点: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监测);缺点: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资料复用法,概念:是利用已完成的同类建设项目或从文献中检索到的同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

8、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定量和定性识别的分析该法属于文献资料类比的范畴,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但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经 验 法,概念: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的方法。适用范围: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经 验 法,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工程分析法,概念:对

9、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目,不易找到类比对象。,职业卫生调查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现场调查使用的原辅材料的种类及用量、产品种类及产量以及生产工艺设备及工艺特征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检测检验法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的方法,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前面所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主要涉及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识别。事实上有些职业病发病原因并非正常工作状况所致,特别是许多记性职业中毒事

10、故都发生在非正常生产情况下。我国近年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急性职业中毒事故50%以上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一)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二)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维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四)工程项目建设期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是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改建设项目存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岗位),以及该工种(岗位)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作地点、作业方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与频度等,并分析接触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

11、。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分析和接触分析,分析的意义,分析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指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导致职业病或其他健康影响的能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分析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通过开展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调查分析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分析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健康影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等。,分析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分析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所属的工种(岗位)及其接触的工作地点(工序)、接触时间,作业方式;关注非常规作业接触职

12、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如检维修作业、密闭作业、临时性抢修作业、外委作业等,分析的方法,资料查阅有害性分析的主要方法。通过查阅教科书、文献资料、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GHS(全球化学品同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等资料,可以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关理化性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等数据信息 工作日写实是指在生产劳动现场,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

13、者GBZ 2.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及其危害程度,评价的意义,评价的内容,不同工种(岗位)及其具体作业任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不同人群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不同工作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评价的依据,目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主要采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评价。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者GBZ 2.2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值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评价的依据,评价的依据,

14、评价的依据,评价的依据,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PC-TWA的应用PC-STSL的应用MAC的应用超限倍数的应用,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PC-TWA的应用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PC-STEL的应用1、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2、即使当日的TWA符合要求时,短时间接触浓度也不应超过PC-STEL。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3、对制定有PC-STEL的化学

15、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应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的时段按采样规范和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PC-STEL的应用在遵循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短时间接触不引起:1、刺激作用2、慢性或不可逆组织损伤3、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4、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 和降低工作效率,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MAC的应用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最高浓度的检测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能够代

16、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再进行检测。,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超限倍数的应用 对于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即使其8h TWA没有超过PC-TWA,也应控制其漂移上限。因此,可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PC-STEL。 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见下表。,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超限倍数的应用,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4.注意事项 对分别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PC-TWA的粉尘,应同时测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的毒理学资料,应分别测定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并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如刺激作用等),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 C1/L1+C2/L2+ +Cn/Ln=1 式中: C1,C2 C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 L1,L2 L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据此算出的比值1时,表示未超过接触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当比值1时,表示超过接触限值,则不符合卫生要求。 在备注栏内标有(皮)、(敏)物质和有(癌)的标识的物质,评价时应特别注意。,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