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实施时间 .11.3 建设内容 .11.4 投资估算 .4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与地质环境背景 52.1 自然地理概况 .52.2 项目区自然环境 .92.3 地质条件 .122.4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42.5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16第三章 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形成条件 183.1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主要特征 .203.2 崩塌 .213.3 滑坡 .223.4 泥石流 .223.5 形成条件 .233.6 建设项目的主要地质灾害表现 .25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64.1 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264.2 建设项目的
2、可行性 .27第五章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与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285.1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285.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295.3 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33第六章 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356.1 防治原则 356.2 防治目标 35第七章 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387.1 地质灾害易发区 .387.2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39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 428.1 项目编辑依据 .428.2 设计原则和方案 .428.3 工作目标 .448.4 经费预算、管理 .448.5 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518.6 工作内容和实施安排 .51第九章 组织管理 629.1
3、项目招投标管理 .629.2 项目招投标制 .629.3 工程监理制 .629.4 组织管理措施 .63第十章 社会评价 65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6811.1 结论 .6811.2 建议 .68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第一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名称1.1 新明乡三门滩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2 新丰乡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3 龙门乡窑上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4 乌石镇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5 湾里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太平湖)1.2 项目实施时间项目实施时间为 2012-2013 年。1.3
4、 建设内容全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2003 年 11 月 24 日) 、 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 116 号)等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2002 年,市政府颁布了黄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办法 (黄山市人民政府令第 19 号,2002 年 9 月 3 日) ,地质灾害防治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黄山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总汇,本次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共涉及 5 个地区。(1)新明乡三门滩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三门滩地质灾害点位于新明乡三合村三门滩村民组,2010 年 5
5、月 24日,由区政府牵头,纪检、监察、国土等部门参加,就新明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组一行分别到夹坑崩塌灾害点、三门滩泥石流灾害点、老山崩塌灾害点进行了现场检查,采取看灾害现场、走访农户,询问明白卡发放、查乡政府组织落实、方案、预案、台账等方式,并当场填写了督查记录,相关人员签字备案。督查组一致认为,新明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措施到位。此次搬迁共涉及避让搬迁户 33 户、127 人,其中公房一户,小学一所。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三合村三门滩西侧地块,占地约 20 亩,建筑面积 5380 平方米,安置点共集中安置 28 户,户均面积约 160 平方米,共分散安置 3 户。项目合计投资
6、682.3 万。(2)新丰乡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新丰乡地质灾害点位于新丰乡安居村,2010 年 6 月 4 日,由区政府牵头,纪检、监察、国土等部门参加,就新丰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组采取看灾害现场、走访农户,询问明白卡发放、查乡政府组织落实、方案、预案、台账等方式,并当场填写了督查记录,相关人员签字备案。督查组一致认为,新丰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措施到位。此次整治工作主要包括:安居河河道整治 1 公里,搬迁 5 户居民,道路硬化4 公里,新建 20 口垃圾池,整修农田灌溉渠 2.5 公里,新建引水坝 10 座。项目合计投资 203 万。(3)龙门乡窑上地质灾害
7、搬迁点项目窑上地质灾害点被列入省重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10 年 6 月 20 日,由区政府牵头,纪检、监察、国土等部门参加,就龙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督查组一致认为龙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措施到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3位。此次搬迁实施整体避让搬迁户 34 户、109 人,2012 年实施完成整体搬迁,主要投入包括:安置点征地 31.5 亩,开挖土石方(场地平整)3.6万 m2,砌筑挡墙 860 m3,建筑场地施工道路 700m,供电投入,饮用水投入,电话、电视线路投入,建楼房 24 栋 5600m2,建平房 5 套 420 m2,异地安置 5 户建设排污管道
8、800m ,50m 3 化粪池一座硬,化村庄水泥道路2000 m,安置点绿化等。项目合计投资 606 万。(4)乌石镇地质灾害点治理及移民搬迁项目2010 年 7 月 1 日,由区政府牵头,纪检、监察、国土等部门参加,就乌石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组采取看灾害现场、走访农户,询问明白卡发放、查乡政府组织落实、方案、预案、台账等方式,并当场填写了督查记录,相关人员签字备案。督查组一致认为乌石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措施到位。此次整治包括清溪俞家地质灾害点治理、地理溪地质灾害点治理,柳家园地质灾害点 4 户搬迁,长芦边山地质灾害点3 户搬迁,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合计投资 600
9、 万。(5)湾里地质灾害点整治(太平湖)为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2012 年 3 月,太平湖镇政府根据朝阳湾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际情况,与市 332 地质队联系,对湾里地质灾害点的地质情况实地进行勘探。14 日地质勘探队进驻湾里新村,继对山体一线进行勘探,选择两处勘探口,深层钻探,为下步太平湖镇整治该地质灾害点提供地质基础资料。此次整治共涉及避让搬迁户 64 户、238 人,拆迁面积约 11500m2,项目合计投资 510.4 万。1.4 投资估算表 1-2 建设项目投资金额主要内容 投资金额(万元)新明乡三门滩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 682.3新丰乡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
10、期扶持项目 203龙门乡窑上地质灾害搬迁点 606乌石镇地质灾害点治理及移民搬迁项目 600湾里地质灾害点整治 510.4合计 2601.7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5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与地质环境背景2.1 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黄山区地处安徽省南部,位于东经 11750 11821、北纬30003032之间,东连旌德、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东西宽约 51.75 公里,南北长达 57.83 公里,总面积 1775 平方公里。黄山区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 ”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
11、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天目山和黄山山脉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主要座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 1787 米) ,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 1728 米) ,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 580 米) ,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 。 2.1.2 气象黄山区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 15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 236 天。平均年降水量 1670 毫米,最高达 2708 毫米。降水多集中于 58 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
12、作物生长。2.1.3 水系与水资源概况黄 山 区 内 主 要 是 太 平 湖 流 域 , 太 平 湖 流 域 共 有 支 流 25 条 , 其 中 主 要支 流 5 条 , 即 麻 川 河 、 浦 溪 河 、 秧 溪 河 、 清 溪 河 和 舒 溪 河 ( 图 3-4) , 这五 河 均 发 源 于 黄 山 山 脉 , 由 南 向 北 流 入 太 平 湖 , 属 于 青 弋 江 水 系 上 游 。太 平 湖 主 要 入 湖 河 流 情 况 如 表 3-2 所 示 。表 3-2 太 平 湖 主 要 入 湖 河 流 情 况名 称 麻川河 浦溪河 秧溪河 清溪河 舒溪河主河道长度(km) 64.6
13、39.48 41.3 57.8 35.4流域平均宽度(km) 4.1 4.3 8.7 15.99 8.92主河道平均坡度() 8.87 5.05 4.84 3.1 4.9流域形状系数 0.14 0.128 0.12 0.43 0.25流域面积(km 2) 572.8 199.4 200 590 315.8河口多年平均流量(m 3/s) 18.2 4.83 4.84 17.3 4.9图 3-4 太 平 湖 流 域 水 系 图( 2) 降 水太 平 湖 流 域 受 季 风 影 响 和 黄 山 抬 升 影 响 , 易 形 成 锋 面 降 雨 , 其 降 雨特 点 为 : 年 际 降 雨 极 不 稳
14、定 , 洪 水 年 1954 年 降 雨 量 达 2481.5mm; 而 大旱 年 1978 年 降 雨 量 只 有 839.1mm, 仅 为 1954 年 降 雨 量 的 1/3 左 右 。 年内 季 节 分 配 亦 不 均 匀 , 4-7 月 份 降 雨 量 占 全 年 雨 量 的 70%左 右 , 其 规 律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7是 : 春 季 降 雨 强 度 不 大 但 历 时 较 长 ; 夏 季 梅 雨 时 期 降 雨 量 集 中 且 强 度 大 ,极 易 产 生 暴 雨 洪 水 灾 害 ; 秋 季 副 热 带 高 压 入 境 , 降 雨 易 形 成 夹 秋 早 ;
15、冬季 干 冷 , 气 流 南 下 , 降 雨 量 最 少 。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为 1572.2mm, 其 中 春季 占 32%, 夏 季 占 38.6%, 秋 季 占 16.9%, 冬 季 占 12.5%。 全 年 以 6 月份 雨 量 最 多 , 12 月 份 雨 量 最 少 。 ( 图 3-5)图 3-5 太 平 湖 流 域 多 年 平 均 月 降 雨 量( 3) 入 湖 径 流经 分 析 计 算 , 太 平 湖 流 域 多 年 平 均 径 流 量 23.83 亿m, 20%、 50%、 75%和 95%保 证 率 径 流 量 分 别 为 32.1 亿 m、 19.9 亿m、
16、14.8 亿 m和 11.8 亿 m。 区 域 径 流 年 内 分 配 与 降 水 分 配 基 本 一 致 ,主 要 集 中 在 5-9 月 , 占 年 径 流 量 的 79.6%; 1-4 月 径 流 量 占 全 年 的12.4%, 10-12 月 占 8.0%, 连 续 最 大 四 个 月 径 流 量 占 全 年 的 77.3%。( 4) 湖 泊 水 资 源 状 况太 平 湖 最 大 深 度 70m, 平 均 深 度 40m, 为 安 徽 省 第 一 大 人 工 淡 水 湖 。湖 泊 东 西 长 约 48km, 南 北 最 宽 处 约 6km。 太 平 湖 正 常 蓄 水 位 为 119m
17、,相 应 库 容 为 26.8 亿 m; 湖 水 位 121m 时 , 相 应 库 容 29.3 亿 m; 湖 水 位117m 时 , 相 应 库 容 24.9 亿 m。 太 平 湖 水 位 与 库 容 对 应 关 系 见 表 3-3、图 3-6。表 3-3 太 平 湖 水 位 -库 容 关 系 表水位(m)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17 119 121库容(亿m 3) 14.8 16.4 18.0 19.7 21.4 23.1 24.9 26.8 29.3水面面积(km 2) 78.4 80.3 82.4 84.5 86.9 89.1 91.5 94.2 102图
18、3-6 太 平 湖 水 位 -库 容 关 系 曲 线2.1.4 旅游资源黄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国内罕见。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黄山就在境内,黄山脚下有太平湖、翡翠谷、黄帝源、神仙洞、翠微寺、飞龙瀑等自然人文景点 30 余处,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4 处,是集名山、胜水、茂林、幽谷、奇洞、飞瀑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湖,水域辽阔,水体清澈,湖光山色得天独厚,以轻柔、妩媚、静逸、幽远见长,人称“黄山情侣” 、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9“江南翡翠” 。立足区位、资源、生态优势,太平湖正加快建设,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1.5 交通现
19、状“十一五”期间,黄山区交通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建成 G3 高速公路黄山区段、仙三公路,开工建设 205 国道改建工程、322 省道改线工程、218 省道升级改造、和平至乌石公路改造工程启动实施。2010 年末流域公路通车里程 863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58.8 公里;拥有各类民用汽车 8569辆,比上年增长 31.9%。全年客运周转量比上年增长 8%,货运周转量比上年增长 2%。2.2 项目区自然环境2.2.1 黄山区新明乡自然条件黄山区新明乡太平猴魁原产地乡境地处黄山北麓,黄山山脉延伸地带、太平湖畔。东北部与泾县、旌德接壤。全乡总面积 141 平方公里。麻川河自南而北穿过乡境。东部雄踞着龙
20、王山(海拔 940 米) 、双龙尖(海拔 988.7 米) ,海拔近千米,西南部的榜山(海拔 532 米) 、亚峰尖绵延于麻川河沿岸达十公里,西北部的寨山(海拔 849 米) 、狮形山(海拔 727 米) 、凤凰尖(海拔 709 米) 、黛坞岭(海拔 323 米) ,屹立在太平湖畔。东北部挺立的樵山(海拔 558 米) 、麻岭(海拔 599 米)在守护着乡境。境内多山,覆盖着繁茂的毛竹和森林。山间多坡地、谷地、盆地,分布着茶园。散落着大大小小的 60 多个村庄。山地为变质页岩风化的乌沙土,富含腐植质,土壤肥沃。境内沟壑纵横、山间小溪似网状纵横交错,流向麻川河,汇入太平湖。沿湖两岸错落有致排列着
21、境内 20 多个村落,三合东岸素有“小三峡” 美称,山水映照,四季秀美。立猴岗远眺,曙光半岛似长龙卧海,气象万千。登樵山游览,地质地貌更是奇特,进入神仙洞府,幽深奇幻、扑朔迷离。境内名山、胜水、奇洞汇聚,自然环境优美。 境内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适中。境内因多高山,又临麻川河太平湖流域,山间常年雾气萦绕,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保持完好的天然植被,生长着众多的珍惜动植物。为国际名茶太平猴魁提供独特的优美自然环境。湖水中水产品种类繁多,境内生态资源丰富。2.1.2 黄山区新丰乡自然条件历史上曾有“江左内地新丰镇 ”之称的新丰乡,是黄山区北部边陲重镇,地处“ 两山一湖 ”至泾
22、县红色旅游区中心结合部,与李白踏歌的-桃花潭、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 王稼祥故居和明清古建筑群-查济相距均不足六公里,是连续“ 泾青太 ”的边贸中心区域,西接合铜黄高速,东连 322 省道。全乡总面积 44.6 平方公里,辖安居、盛洪、新丰、丰溪四个行政村,共 51 个村民组,7300 多人口。全乡山场面积 72200 亩,有林山场 42275亩,森林覆盖率为 70.5%,水田面积为 8281 亩,桑园面积 3900 亩,板栗林 2200 亩。该乡以乡镇企业、劳务输出、蚕桑养殖、粮食生产为经济支柱,农副土特产品丰富,尤其以盛产蚕茧、板栗、水稻而久赋盛名,素有“蚕桑之乡”、 “板栗之乡” 、 “
23、农业大乡” 之称。近年来,新丰乡党委、政府牢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1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调整结构富民,发展工业强乡”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群,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铸就了新丰发展史上的新辉煌。2.1.3 龙门乡窑上自然条件龙门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黄山北麓,地处风景秀丽的太平湖南岸。西距佛教圣地九华山仅 70 公里,北与泾县桃花潭山水相依,是“两山一湖” 黄金旅游线上的重镇。 全乡共辖 5 个行政村,39 个村民小组,5277 人 1682户,其中 3 个行政村 17 个村民小组 3000 多人居住在沿湖两岸。土地总面积 114 平方公里,
24、其中太平湖水域面积 4 万余亩,她似一块纯净明丽的翡翠嵌镶在龙门的绿色群岚中,山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71%。森林覆盖率达 98.6%,青山环抱,蓝天碧水,绿树成荫。盛产毛竹、林木、茶叶、鲜鱼、中药材和山野土特产。境内物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俱佳,自然风光倚丽,文化底蕴深厚。太龙公路、东复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 322 省道构建了龙门乡便捷的交通条件。太平湾、瑶珑洞、金龟岛、唐代将军左匡政故里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和人文景点均在境内。龙门曾是皖南革命根据地,勤劳纯朴的龙门人民至今仍保持着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富绕的物产资源,绝佳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旅游风光,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商机与潜力。2.1.4 乌
25、石镇自然条件 乌石镇位于皖南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地处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黄金旅游线中端,距合铜黄高速南安开放式服务区和 103 省道5 公里。全镇总面积 264.3 平方公里,辖 8 个村 103 个村民组,人口近 2万,被誉为“黄山第一林茶镇,太平湖畔小九华” ,并有“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养生天堂”之美誉。境内木竹、茶叶、水能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优质稻米、淡水鱼虾和竹笋、蕨菜、香菇、木耳、吊瓜籽等多种土特产品,被确定为黄山市有机茶之镇和安徽省名优茶出口基地。同时,乌石镇历史悠久,人文璀灿,境内高密度分布着新石器文化遗址、西峰寺、永庆庵、清代著名佛学大师杨文会故居等数十处历史人文景观
26、,留下陶渊明、李白、杜荀鹤、罗隐、曾国藩等众多名人足迹和大量诗赋歌章。2.1.5 湾里(太平湖)自然条件太平湖风景区地处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部,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是安徽省实施“ 两山一湖 ”(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太平湖风景区总面积 312.9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88.6 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为 24 亿立方米。这里,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之一,举办过全国竞走冠军赛、全国铁人三项赛、中国国际健走节等赛事活动。太平湖风景区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的地方、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热点湖泊旅游胜地、全省文明旅游景区等称号,太平湖镇被评为全国环境
27、优美乡镇和全省最佳旅游乡镇。2.3 地质条件(1)地层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3我区地层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亚区,缺失晚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地层。中元古代、青白口纪历口群主要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变火山岩,震旦纪至志留纪地层主要为碎屑岩,其中震旦纪地层上部及寒武纪地层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晚古生代缺失泥盆纪及早石炭世地层。晚石炭世地层以灰岩为主,二叠纪地层以砂页岩为主。中生代早三叠世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余以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新生代第三纪地层缺失,第四纪不甚发育,仅分布于山麓及河谷中,厚度一般小于 50 米,局部达100 米,主要为中更新世的亚粘土,全新世的亚粘土、亚砂
28、土及砂砾石层。(2)岩浆岩我区岩浆活动频繁,主要有侵入岩、火山岩。其中多数为侵入岩,并以中、酸性岩类占绝对优势。侵入岩分布较广,形成于元古代和中生代。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岩类和蛇纹岩。中生代侵入岩 以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为主。火山岩主要形成元古代和中生代,主要岩性为变安山岩、安山岩。(3)构造我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和江南台隆、皖南陷褶断带、皖陷褶断带和怀玉山台拱大地构造单元,横跨 2 个 II 级构造单元和 3 个 III 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构造线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其次为东西向。(4)新构造活动全新世以前,区内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上升运动为主,但在不同时期升降的幅度不同。
29、全新世以来,上升运动仍未停止,表现在对河流的强烈下切,且区内上升运动的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山区的强烈抬升,河流的剧烈下切。(5)地震根据史料记载,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地震频率不高,且基本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根据 2001 年 8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 1 区(0.35s )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度区) 。2.4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岩体根据岩体的结构、岩石强度、岩溶化强度及岩性,区内可划分为八个工程地质岩组。A、千枚状及碎裂状较软千枚岩、千枚状粉砂岩岩组(Pt2
30、)区内广泛分布的中元古代牛屋组(Pt2n)千枚岩、千枚状粉砂岩、粉砂质千枚岩、变质含砂粉砂岩、片岩,裂隙十分发育,新鲜岩石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 57.2125.5MPa。但浅表风化强烈,强风化带厚度一般0.55 米,风化后干抗压强度明显降低。B、片状及碎裂状较软凝灰岩、板岩岩组(Qn)区内分布的青白口系铺岭组(Qnp)及邓家组(Qnd )的安山质凝灰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5岩、杏仁状变质安山岩、板岩,薄层状和板状结构,千枚理、裂隙十分发育。新鲜岩石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 70.1105.5MPa,浅表风化强烈,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大于 0.23 米。C、中厚层稀裂状较坚硬的砂岩、
31、硅质岩岩组(Z)区内分布的震旦系粉砂岩、细粒砂岩、硅质岩、钙质页岩、硅质页岩、泥岩,薄层状,裂隙发育。新鲜岩石较软,干抗压强度 3080MPa,浅表风化强烈,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大于 0.25 米。D、薄层稀裂状较软硅质页岩、页岩岩组(O)区内分布的奥陶系硅质页岩、钙质页岩、页岩、泥岩,薄层状,裂隙发育。新鲜岩石较软,干抗压强度 2580MPa,浅表风化强烈,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大于 0.56 米。E、中厚层稀裂状较坚硬砂岩夹页岩岩组(S+D)区内分布的志留系下统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和泥盆系石英砂岩,裂隙较发育。新鲜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 100200MPa,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大于 0.11.
32、5 米。F、中厚层稀裂状较坚硬粉砂岩、砾岩岩组(J+K)区内分布的侏罗系、白垩系下统粉砂岩、砾岩、钙质粉砂岩,裂隙不发育。新鲜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 51.6149.8MPa,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大于 0.5 米。G、中厚层稀裂状弱岩溶化坚硬白云质灰岩、灰岩岩组()区内分布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灰岩、泥质灰岩,裂隙、岩溶不甚发育,仅以溶沟、溶蚀裂隙为主,新鲜岩石较坚硬,干抗压强度 60143.6MPa。H、碎裂状较软花岗岩强风化岩岩组(r)区内分布的元古代、中生代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斑状结构,新鲜岩石坚硬,抗压强度 80.0200.0MPa。岩体浅表风化强烈,强风化带厚度一般 15 米,风化后岩石
33、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力学强度降低。(2)土体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的中粗砂、砂砾石层及残坡积的粘土碎石层组成,中粗砂、砂砾石及碎石,松散中密,厚 1.52.0 米,承载力特征值(fk )180 250kPa。粘性土为中等压缩性,可塑,厚 0.51.0 米,承载力特征值(fk )150200kPa。2.5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的中粗砂、砂砾石层及残坡积的粘土碎石层组成。前者结构松散,富水性较好,厚度一般 0.503.00 米,单井涌水量 10100m3/d。后者富
34、水性较差,单井涌水量小于 10m3/d。水质类型为HCO3Ca 型或 HCO3CaMg 型,矿化度 0.0340.121g/L。(2)红层孔隙裂隙水含水层岩性为侏罗、白垩系砾岩、粉砂岩和泥岩,富水性较差,泉流量一般小于 0.1L/s,水质类型为 HCO3Ca、HCO3MgCa 型,矿化度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70.0130.221g/L。(3)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层岩性为寒武系白云质灰岩、灰岩,岩溶不发育,且以溶沟、溶槽和溶蚀裂隙为主,地下水富水性一般,泉流量一般为 0.11.0L/s,水质类型为 HCO3Ca 型,矿化度 0.120.18g/L。(4)基岩裂隙水根据裂隙性质
35、,可分为构造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前者含水层主要由中元古代牛屋组(Pt2n)千枚岩、千枚状含砂粉砂岩、粉砂质千枚岩、变质含砂粉砂岩及志留系下统、奥陶系、震旦系、青白口系的粉砂岩、砾岩、硅质岩、页岩等组成,虽然这些地层裂隙较发育,但由于泥质含量高,且构造裂隙又多为脉岩、泥质充填,因此,地下水富水性差,泉流量一般小于 0.01L/s。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含水层由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富水性差,泉流量小于 0.1L/s,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Ca.Na 或 HCO3Ca.Mg 型,矿化度为 0.0110.168g/l。第三章 主要地质灾害现状及形成条件我区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据调
36、查,全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00 多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分布不均匀,其中重大灾害隐患点 1 个,重要灾害隐患点 11 个。从地质灾害的种类来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地质灾害多发地段为 103 省道太平湖至广阳、仙源至三溪、太平湖至龙门、汤家庄至上坡、茶儿垅至六都路段,乡村公路也存在重大滑坡隐患。2011 年,我区完成了龙门乡窑上、新明乡三门滩 2 处省级地质灾害点67 户的整体避让搬迁任务和龙门乡麻川新建、东坑盛家省级地质灾害点的工程治理任务。由于汛期降水与往年基本持平,没有发生大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暂时稳定状态。截至目前,全区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达 5260
37、人(含 8 所中小学近 800 名师生) ,全区近百分之一的人需异地搬迁安置,所需资金近 5000 万元。我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一是深山区和贫困区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灾害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我区属山区,村庄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山腰或半山腰,其基础多为松散的冲积物和滑坡体,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事故。二是原灾害点危害继续加大,新灾害点不断增加。全区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地质灾害事故,其规模和危害程度逐年加大。三是项目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特别是重大地质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为因素诱发的灾点占 60%左右,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192012 年略有上升。截止 2010 年,我区初步查明地质灾害点为
38、 1578 处,其中崩塌 502 处;滑坡 736 处;泥石流 43 处;地面塌陷 3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稳定斜坡)294 处;其中重要灾害隐患点 125 处。地质灾害的产生已给我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到目前已造成 55 人死亡,75 人重伤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达 9615.6 万元。仍有 4.7 万人及近 5.5 亿元的财产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 15 所中小学近 1000 余名师生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340Km 的交通干线和旅游公路存在严重隐患(不包括乡村道路) ,14 个村1978 户 7468 人要异地搬迁安置,需要资金近 2 亿元。危害程度最严重的是歙县,其次是休宁县和
39、祁门县。形势十分严峻。气象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80%以上与气象有关,降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灾害的规模和成灾的范围。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的汛期降雨总量偏多,各月雨量分布不均匀,属旱涝灾害均较为明显的年份。今年的梅雨量比常年偏多 20%,约为 350400mm,其中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有一段降水集中期,暴雨和大暴雨次数较多,易引发大的地质灾害。灾害预测:今年的地质灾害发生仍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泥石流,重点防范时间为 67 月,特别是 6 月中下旬,极易出现大暴雨天气,存在发生大规模灾害的可能性。崩塌:主要发生在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切坡地段,这些地段是崩塌的重点防范区。滑坡:
40、主要发生在太平湖沿岸切坡建房和边远山区的广大农村,这些地区应切实加强监测工作。泥石流:重点防范区为三口镇和新明乡。3.1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主要特征3.1.1 分布规律 我区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空间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条带性、相对集中性等;时间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同发性、滞后性、随机性等。 详见图 3-1(安徽省黄山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布图) 。图 3-1 安徽省黄山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1) 空布规律: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总体特征是:南北多中间少的特点,歙县中部桂林镇休宁中部海阳镇是河谷冲击平原,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南部、北部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21主要是
41、中低山,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主要沿地质构造线,公路沿线及江河岸坡地段呈条带性分布。在城镇及山区人口密集乡镇,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切坡、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增强,加大了对斜坡的改造力度,从而造成边坡失稳或引发地质灾害,使地质灾害具有相对集中性的特点。 (2) 时间分布规律: 当降雨时间较长或大暴雨时,易发生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具有随降雨同步或滞后发生的特征。 非汛期,因岩体差异风化和人类不良工程活动形成的崩塌、滑坡具有随机性。3.1.2 主要特征 (1) 点多面广,类型多,规模以小型为主,危害大。 (2) 旱季地质灾害基本稳定,汛期欠稳定至不稳定,长时间降雨及特大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 (3)
42、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日趋加大,由不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日益增加。3.2 崩塌截至 2011 年,全区调查共发现崩塌 502 处,占灾害总数的 31.81%。主要为岩质、土质崩塌 ,一般为小型崩塌,规模较大的崩塌多为公路边坡崩塌或河岸崩塌。目前已造成 15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 3235.13 万元。崩塌的发生大多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多分布于山区居民的房前或屋后,因建房时切坡过陡引起,虽然这些崩塌规模较小,但因位于居民住房前后,直接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崩塌威胁的总人数达 12499人,财产 17761.2 万元;或为修筑公路切坡引起,影响和威胁公
43、路运输(表 3-1) 。表 3-1 黄山区主要道路崩塌滑坡情况一览表类型 路 段 规 模(104m3) 数 量(处)205 国道谭家桥镇岩寺段 0.1-0.8 5黄山风景区 0.2-0.9 7太平- 黟县段 0.1-0.70 5崩塌其它路段 0.1-4.8 463.3 滑坡截至 2011 年,全区调查共发现滑坡 736 处,占灾害总数的 46.64%。从物质成份上看,以土质滑坡为主,次为岩质滑坡、碎块石类滑坡,大型滑坡 3 处,中型滑坡 43 处,其余均为小型。目前已造成 32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 3570.37 万元。绝大多数滑坡发展趋势处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状态。区内滑坡以自然村落山体
44、滑坡占多数,直接威胁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性较大,受滑坡威胁的总人数有 25292 人,财产 27624.3 万元。3.4 泥石流泥石流系集中大强度降水激发所致。截止到 2011 年,我区共发生泥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23石流灾害 43 起,占灾害总数的 2.72 %,均属小型。目前已造成 8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 3106.1 万元。泥石流的发生基本上都与不良地质现象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包括在形成区或流通区发生崩塌、滑坡、人类开山采石、乱堆废弃物以及陡坡种植等。歙县 13 处泥石流中有 12 处均是在暴雨时斜坡体先产生滑坡,沿沟谷堆积、汇水,最终导致泥石流发生
45、,仅南源口琳村泥石流(SX207) 1 处为人工堆积大量矿渣,在暴雨引发下形成。泥石流系集中大强度降水激发所致。3.5 形成条件1、地形地貌我区地处皖南山区,90%以上为山地丘陵,海拔标高一般在 3001700m 之间,地形陡峻,河流切割深度大,滑坡、崩塌形成的动力条件及临空面普遍存在,因此灾害多发。据统计地质灾害在地貌上主要分布在低起伏低山、高起伏低山、低起伏中山及高起伏中山的山地中,平原及低丘地区一般不具备崩、滑、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因此灾害很少发生,仅在部分高陡边坡处有小型滑坡、崩塌等灾害发育。 另外,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坡度有很强的关联,据休区划报告统计数据(表 2)表明:崩塌大多发生在 5
46、0以上的陡坡上,尤其是 60以上的陡崖;滑坡多发生在坡角为 3050之间的坡体上;泥石流则多发生在两恻高山坡度小于 20的沟谷中,具有典型的上崩下滑的分布特点。2、地层岩性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千枚岩、板岩分布区,我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千枚岩地层分布区,千枚岩力学性质差,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距最小仅数毫米,岩石易风化、破碎,据统计,全区各类灾害及隐患点中,有 339 处分布于千枚岩地区,占 64%,而且该地层分布区中灾害及隐患点的规模较大,在 32 处大中型灾害中有 19 处分布在此区。表 3-2 地形坡度与灾害分布统计表地形坡度灾害类别1030 3050 5060 60崩塌(处) 0 11 31 7
47、3滑坡(处) 10 86 36 0泥石流(处) 4 2 0 0合计 14 99 67 73地质构造活动对灾害发育、形成影响较大,调查结果发现许多灾害沿着北东向大断裂带集中呈线形分布,有些发生在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地区。构造作用使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利于地表水、地下水下渗,使岩体水化、软化、崩塌,力学强度降低,更利于崩塌、滑坡灾害发生。3 大气降水统计资料表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量及降水强度有关,受降水量的影响,每年的汛期(6-7 月)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期,据气象资料:2010 年 6 月 23 日7 月 7 日期间,全区连降大雨,累计降雨量 965.9mm,最大日降雨
48、量达 241.4mm (7 月 1 日),致使全区大范围发生地质灾害,多达 128 处,损失严重。时隔 3 年,2010 年 6 月地质灾害点生态移民搬迁及后期扶持项目25157 月 1 日期间,全区再次普降暴雨,累计降雨量 853.3mm,最大日降雨量 160.5mm(6 月 15 日) ,引发 80 处地质灾害发生。仅这两年发生的灾害即多达 208 处,几乎占灾害总数的一半。而平常年份,日降雨量一般均小于 50mm,灾害仅局部零星发生。由此可见,降雨与灾害间的关系极其密切。3.6 建设项目的主要地质灾害表现根据黄山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防治,建设项目区的地质灾害表现见下表 3-3:表 3-
49、3 建设项目区之一地质灾害一览表造成的威胁序号 原号 位 置(县、乡、村) 类型灾害规模(10 4m3)等级 人口 财产诱发因素 责任单位 防治措施 备注1.HSQ0090 黄山区新明乡河 东 泥石 流 3400m2/秒 小型 暴雨 黄山区新 明乡 检测;避让2.HSQ0002 黄山区新丰乡盛 洪村 1 租 滑坡 0.26 小型 150 15.00 黄山区新 丰乡 避让; 工程3.HSQ0003 黄山区新丰乡盛 洪村 1 租 滑坡 0.19 小型 150 5.00 黄山区新 丰乡 避让; 工程4.HSQ0075 黄山区龙门乡入 翠村叶家租 不稳斜坡 6*145 小型 140 160.00 黄山区龙 门乡 检测;工程5.HSQ0161 黄山区乌石乡船 渡村 泥石 流 小型 150 150.00 黄山区乌 石乡 生物;工程6.HSQ0051 黄山区龙门乡轮 渡村窑上租 滑坡 6.0 小型 130 暴雨 黄山区龙 门乡 避让7.HSQ0149 黄山区太平湖镇 省道 103 线 崩塌 1.9 中型 暴雨 黄山区公 路局 检测;避让8.HSQ0004 黄山区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