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版)一、术语1. 慢性 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 HBsAg和(或) HBV DNA阳性 6个月以上。2 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 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 HBeAg阳性 CHB和 HBeAg阴性 CHB。3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阳性、 HBV DNA阳性, 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一、术语一、术语4 HBe
2、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血清 HBsAg阳性, HBeAg阴性, HBV DNA阳性,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5 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 (inactive HBsAg carrier) 血清 HBsAg阳性,HBeAg阴性,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 1年内连续随访 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 3个月, 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 (HAI)评分 100 IU/L (20%) - 无须复种(二)预防2、 意外暴露后预防 当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意外暴露 HBV感染者的血
3、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1)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 HBV DNA、 HBsAg、抗 -HBs、 HBeAg、抗 -HBc、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并在 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2)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 -HBs 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但抗 -HBs 10 IU/L或抗 -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 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1针乙型肝炎疫苗 (20g) ,于 1个月和 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 2和第 3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 20 g)。二、流行病学
4、和预防(二)预防3、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对已经确定的 HBsAg阳性者, 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 HBsAg、抗 -HBc和抗 -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 (该三种标志物均阴性者 )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和 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 DNA水平,而与血清 ALT、 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对慢性 HBV感染者及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二、流行病学和预防二、流行病学和预防推荐意见 1:对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
5、儿,应在出生后 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 HBIG,剂量应 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10 g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 1个月和 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 2和第 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A1);推荐意见 2: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 10g重组酵母或 20g 重组 CHO乙型肝炎疫苗( A1);( A1)。二、流行病学和预防二、流行病学和预防推荐意见 3:新生儿在出生 12 h内注射 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 可接受 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B1)推荐意见 4: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
6、如 60g )和针次;对 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 1针 60g 或 3针 20g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 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 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 -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 1针 60g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三、病原学HBV属嗜肝 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 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 DNA。其基因组编码 HBsAg、 HBcAg、 HBeAg、病毒多聚酶和 HBx蛋白。 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 6510 h、煮沸 10分钟 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 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 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三、病原学近来研究发
7、现,肝细胞膜上的钠离子 -牛磺胆酸 -协同转运蛋白 (NTCP) 是 HBV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当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 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 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 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 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 RNA和编码 HBV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寿 (衰 ) 期较长,难以从体内彻底清除,对慢性感染起重要作用。三、病原学HBV至少有 9 个基因型( AI), 我国以 B型和 C型为主。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干扰素治疗应答有关,与 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 B基因型感染者
8、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 HCC。HBeAg阳性患者对 IFN 治疗的应答率, B基因型高于 C基因型, A基因型高于 D基因型。病毒准种可能在 HBeAg血清学转换、免疫清除以及抗病毒治疗应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一 )自然史HBV感染的自然史取决于病毒、宿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 HBV者中,分别有 90%和 25% 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 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 5% 10%发展为慢性感染。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并非所有 HBV感染者都经过以上 4个期。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 HBV,多无免疫耐受期,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一)自然史HBV-DNA病毒载量高,但肝功能正常,肝脏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肝损害,此期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