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419694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X 页 共 X 页-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试论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外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论文关键词:全球化 学术资本主义 高等教育政策 市场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高等教育的趋同现象愈发明显,学术资本主义亦是如此。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Sheila Slaughter)和拉里莱斯利(Larry Leslie)提出并论证的“学术资本主义” ,是用以描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出于竞争的需要,国家开始改变高等教育政策,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迫使院校和教师走向市场。简言之,它的最终形成源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拨款的减少即国家政策的变动和高校开支的增加。而学术资本主义这阵风也吹到中国了吗?

2、文章将以学术资本主义为基点,主要从科学技术政策和国家财政资助政策入手来加以分析。当今,由于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的发展,大学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对产业界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青睐。出于全球竞争的需要,欧美等国家开始改变高等教育政策,建立市场机制。随着政府对大学的补助或经费减少,同时政府、市场与社会大众对于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品质与绩效、学生素质与数量、对社会的贡献与服务的要求,却日渐高涨。为了有效生存和满足政府、市场与社会大众的期待与要求,许多传统或是研究型的大学积极寻求转型,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使其研究成果能够量产与转化为商业用途,这正是“学术资本主义”趋向所表现出来的。一

3、、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政策的趋同与学术资本主义发展1.高等教育政策的趋同高等教育趋同现象的探讨由来已久,在克拉克克尔的高度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 世纪的问题中,就提出了一个“高等教育的趋同模式” 。各国高等教育系统面临很多同样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比各系统原来的历史起点彼此更加相似。由于知识变得更加普及,全世界所需要的技能更加相似,又由于人们的期望更加解放,高等教育系统倾向于变得更加相似。在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第 X 页 共 X 页-策和创业型大学中,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在调查了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四国中一些大学的学术科研后,得出各国高等教育的趋同现象:“四国中,除了加拿大,有三

4、个国家的政策开始趋同。趋同的领域是科学技术政策、课程、入学和财政,以及自治程度。 ”并且“四国中有三个国家的国家政策推动了教学科研人员和院校的学术资本主义市场及市场性行为。 ”2.学术资本主义的发展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将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界定为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 。其中,市场行为指大学直接的营利活动,包括专利申请以及随之而来的版权税和许可协议、开办大学科技园、创立衍生公司、知识入股、出售教育产品和服务等创收活动;类似市场的行为指院校和教师为获得外部资金而展开的竞争,包括来自外部的拨款和项目合同、捐款、大学产业伙伴关系等

5、。目前学术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大部分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公立大学都正在走向学术资本主义,并由在英语国家发生作用的相同的全球力量推动和拉动。 ”从书中可以总结出,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拨款的减少即国家政策的变动和高校开支的增加这两个矛盾的激发导致了学术资本主义的最终形成。知识社会的到来让科学技术成为主导,这种技术革命更多的就是取决于大学,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等教育以便进行培训和研发。作为技术科学的中心生产者,作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知识经济的关键性引导者,大学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对产业界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产业部门对新知识及技术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政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也有

6、意识地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各国政府开始越来越强调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倾向于有目的的、短期的拨款机制,并要求高等学校提供配套资金或实现特定产出。一些国家政策的制定者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长的总比率以及在政府职能间重新分配资金,来应对越来越多的对全球市场份额的竞争。重新分配给被认为可能直接-第 X 页 共 X 页-有助于技术革新和具有经济竞争力的项目。尽管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十分现实的差异,但这些国家将重心由高等教育政策转向科学技术政策,而这些政策鼓励大学的亲市场主义行为,如把课程政策集中于接近市场的科学技术和领域等。正是这些源头,导致了学术资本

7、主义的产生。二、中国的高等教育政策之思既然政府拨款的减少与高校开支的增加是学术资本主义的主要因素,那以下将从这两方面来讨论中国的高度教育政策,在分析比较中来探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高等教育政策是否也与其他国家的政策走向相趋同。而这些政策的变化又是否早已让学术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了呢?1.科学技术政策改革开放后的诸多“决定”和“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对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在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根据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众多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优势,使高等学校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在 1993

8、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兴办科技产业,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组织精干力量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发展高新技术任务。要有计划地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促进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科技企业,企业在高

9、等学校建立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采用多种形式,使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提高高等学校科技成-第 X 页 共 X 页-果的转化率,加快实用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中明确提出了之后备受关注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拉近了高校与市场间的距离。在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从这些决定和纲要中可看出,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日俱增,

10、对于科学技术在世界竞争中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与市场更加贴近,产学研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并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 137 个,占总数的 6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 583 个;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 102 个,占总数的30.5%;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共有 27 个,占总数的29.7%。 “十一五”期间共资助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 1877 项,投入经费超过 2 亿元。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资助课题数由 6000 多项增加到 11011 项。2006 年年期间分批共设立了 126个创新引智基地,17 个培育基地,累计投入经费 11.8 亿元。高校承担了 30%左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6-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 973 计划项目 232 项,占总数的 56.7%;承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118 项,占总数的 49.4%;承担 863 计划课题 4376 项,经费 75 亿,占总数的 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055 项,经费 46 亿元,占总数的 20%;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23 项,占总数的 81.05%,重点项目 1272 项,占总数的66.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