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郭沫若著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35742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沫若著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郭沫若著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郭沫若著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郭沫若著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郭沫若著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郭沫若著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2007 年第 3 期(总第 81 期)邦沫若学刊作品研究郭沫若着作中的几个方言词小释陈大川(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川乐山 614004)摘要:郭沫若着作里的方言词地方特色明显,作者使用方言词是写作需要 .本文略举数例,小作辨析.关键词:郭沫若;方言词;着作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25(2007)O3 一 oo65 一 O4郭沫若从小涵泳于诗书,艰苦训练,古文辞章精熟.姗郭沫若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将,他的白话诗,文显示了五四的实绩.周扬曾说:“ 他的诗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精神,那常用暴躁凌厉之气来概说的 五四战斗的精神.在内容

2、上,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完成所谓人的自觉.在形式上,摆脱旧时格律的镣铐而趋向自由诗,这就是当时所要求于新诗的.,(不仅是诗歌的格律,白话运动倡导“我手写我口 “,郭沫若散文,小说,戏剧创作中的语言运用都恰到好处地实行了这条方针.郭沫若白话着作中爱用乐山口语,但不是率意脱口而出,在从小训练有素的规范语流中,一些方言词的使用明显是有意为之,或彰显地方特色,或展示人物性格.有的乐山方言词,非西南官话方言区人,甚至非乐山人,读去不无隔阂,对这些词应该作些说明.今略举数例,小作辨析.插山中杂记? 芭蕉花: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的时候,但四处都找不出来,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

3、四尺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凑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他把来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掐来的.但我母亲听了竞大发起了雷霆,3pl0说文解字注? 手部: 招,棺也.(段注:鲁语:公父文伯母戒文伯之妾曰:“无洵涕,无招膺.“韦注 :“招,叩也.膺,胸也.“按韦注即俗所谓椎心.丧礼有“擗,拊心也“. 则叩胸亦未为失.此正谓哀之甚 ,如欲挑出心肝者然.韦只言其大致而已.今人俗语亦云“ 招出 “. 文选? 长笛赋 :“ 招膺擗摞“,李善引国语及韦注而云“苦洽反“,

4、 殊误.苦洽切,当是“掐“ 字.从备声 ,爪刺也.下引魏书?程昱传 ,昱于魏武前忿争 ,声气忿高,边人掐之乃止.是则从备之掐,于招膺收稿日期:2oo7 一 O614作者简介:陈大川,男,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65?毫不相涉也.韩子文“招擢胃肾 “,亦是用招膺字.通俗文:“招出日掏,爪按日掐.一掏即捐也.许不录掐)从手.舀声.(段注:土刀切,古音在三部)周书日:“师乃招“.(段注:尚书? 大传“师乃怊“,郑云:“ 喜也.“ 此今文 大誓也.许所称作 “师乃捆“, 此古文 大誓也) 招者,抽兵刃以习击刺也.诗日:“左旋右抽.“(段注:抽,各本作摺).E42卿引这段说文意在说明芭蕉花中

5、“在天后宫捆来的 “的“招“,不是段玉裁认定的本义“掏 “,也不是形近字“掐 “(动作不符,芭蕉花茎粗大,坚硬,掐不动),也不是 “怊(喜)“的通假字,也不是“抽 “的古文版.“在天后宫招来的“ 的“招“表达的词 ,只是前文“把花苞摘了下来“ 的“摘“的同义词.这是个乐山方言中用得最普遍的动词之,乐山人不说“摘“, 只说“tao“. 大人教育孩子:“ 花园里的花是大家看的,不能 tao.“这个词的读音,从调类看,属于乐山方音的上声(乐山方音的上声是全降调形,调值用五度标调法是 52).折合成普通话要读“讨“ 的音.看来,芭蕉花中“在天后宫招来的 “的“招 “,也是个 “比方假借而为之“的假借字

6、.史记?司马相如传 :“尊一茎六穗於庖“, 集解 :徐广日 :“尊,瑞禾也 .“驷案:汉书音义日“谓嘉禾之米,於庖厨以供祭祀 “.o 索隐:尊一茎六蕙.郑玄云:“尊,择也.“说文云:“嘉禾一名枣.“ 字林云:“禾一茎六蕙谓之尊也.“这个字在一些版本中写作“ 道“下一个 “禾“字,段玉裁认为那才是正字,“ 凡作尊者,讹字也“. 这个词 ,归纳一下各家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佳禾“, 二是“择 “.对此 ,颜之推在 颜氏家训 ?书证已有过辨析:“ 相如 封禅书日:尊一董六穗于庖,牺双髂共抵之兽.此尊训择, 光武诏云:非徒有豫养尊择之劳是也.而说文云:尊是禾名. 引封禅书 为证;无?66?妨自当有禾名尊

7、,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萱六穗于庖,岂成文乎?“颜之推据文证义,肯定了郑玄训为“择“ 的观点.司马相如封禅书中的“谆“ 字(依段玉裁说正字应为道下禾),应该就是乐山话“tao“的本字.“择“ 与“摘“的意思是很接近的,要“tao“肯定先得“择 “.“尊“ 字中古为定母去声,现在简化字作“导“, 普通话读“dao“不送气上声,老派乐山人读“tao“送气去声,只限于“领导,指导 “之类意思.“摘 “的意思还是读上声.这几个字上古是“旁纽双声“: 摘 ,端母;招,透母 ;尊,定母.有可能是同源关系.闹孔雀胆第三幕第二场:段宝(急急走至阿黎身旁,欲取其兔)把这兔子拿给我! 死了的吗?阿黎(急回避 )哦,摩

8、不得!摩不得!危险 ,危险,真是危险!(走至段功室附近)公主,公主,兔子通同闹死了!通同闹死了!阿盖自室中走出,段功随之,阿盖你怎么那样张皇?阿黎我把蜜枣拿去给兔子们吃,大家都吃得上好,但不一会一个二个都抽起筋来,四脚四爪几撑撑,便通同闹死了.你们看啦.我拿了两只来.连颈子都还是暖的啦.嘲“闹 “字繁体作“嗣“,从同从市 ;俗体“嗣 “,徒 fj 从市;玉篇 还有一个上市下人的异体字.看来都是会意字,市上同,fj 中市,市下人,都取“喧闹“ 之义 .在孔雀胆中却是动词“毒“ 的意思 .乐山人只有读书音才说“毒 “,口语中只说 “闹“.乐山人说“毒鼠 “是“闹耗子“,说“ 有毒 “是“闹人的“.

9、 请人吃饭,客人推辞,主人说 :“我的饭闹人吗?“闹“的“ 毒“义也不是只在乐山或者现代才有.说文? 广部 :“痨,朝鲜谓药毒日痨.从广劳声.“另外,在同为广部的“瘌 “字下段玉裁注:“方言日: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剌;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痨;东齐海岱之间谓之眠,或谓之眩;自关而西谓之毒.瘌,痛也.郭( 璞)云 :痨瘌皆辛螫也.按,瘌如俗语言辛辣.“4(.乐山方言中鼻音,边音不分.“闹“ 与 “痨“,“瘌“,古人所谓“一声之转 “,字形不同而已 .有种落叶小灌木叫“闹羊花“, 又称 “羊不食草“.崔豹古今注称“羊踯躅“,说是“花黄,羊食之则死,羊见之则踯躅分散.“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有“闹鱼花“

10、,都见于辞书.寻绎“ 闹“的“毒“义,应该是从 “喧闹烦扰躁动不安“而来,“ 中毒 “症状之一很多就是“躁动不安 “.值得注意的是,与“招“ 和“闹“这两个词相对应,在原文中也用了通同义词“摘“和“ 毒, 不同的是只在使用地方有细微差别,应该是表达的需要.芭蕉花中,“摘“ 用在一般叙述中 :“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凑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用“ 招“则显然是作者在描写时脑中鲜明闪现当时情景:母亲严厉追问,年幼的“我“ 自知摘花有违母亲一贯训导,惶急之中脱口而出.正因为脱口而出,口语方言痕迹自然就明显.另外,“是

11、我二哥凑我过去的“ 中的 “凑“也是方言词,义为“向上托举,推“,读音如 “抽“.有人认为字形应写作“搠 “,不过 “搦“字在较早的古籍里还未看到训“ 推,举 “义的 ,只训“束紧,捉住,弹(琵琶)“等.这个词抽象引申一下 ,“捧场,成人之美“叫做 “搠和“.某人获奖,谦虚说:“全靠大家搠和!“推“ 与“搠“,今音不同,但是按钱大听“古无舌上音 “的说法,上古声母可能同音,这两个字代表的词可能还是郭璞所谓“ 转语 “.孔雀胆中,有文化,有身份的角色像铁知院,车力特穆尔,梁王,阿盖等人都说“毒 “,唯有建昌阿黎说“闹“,因为他是建昌保罗酋长的儿子,只有二十来岁,用段功的话来说“ 还有一片的天真“

12、, 他是很 “土“的人.读一读上面那段台词,不单是“闹死了“,“ 吃得上好“,“一个二个“,“ 四脚四爪几撑撑“ 也都是乐山土话,而且是郭沫若老家沙湾一带的土话.作者以他熟悉的方言描写特定人物的性格语言,可以说是声口毕肖,精妙传神.淹孔雀胆第二幕:车力特穆尔那很好,你就把这砒霜,拿来淹在那上面;把一两片特别多淹一些.穆哥王子是顶喜欢吃乳扇和干饼的,回头你找个机会让他吃,他如果中了毒,那我们就算大功告成了.L5(p3“这段话中的动词“淹“, 不是 “淹没,浸渍“ 的意思 .“淹没 “的“淹“, 乐山人口语说“an“(前面有后浊鼻音声母),阴平调.乐山口语中,“拿来淹在那上面 “的“淹“这个词要读

13、“yan“,去声调类,意思是“让粉末状的东西通过指头的捻动漏下去,散布在物体上“.比如,农民育辣椒苗,他说:“土整细,推平,撤海椒米(籽),拿细沙 yan 在上头,把海椒米全部盖住.“这段话中,“ 撤 “和“yan“是近义词,又有区别:“撤“ 的散布动作大,偏于向外,使之分散;“yan“的动作小,强调靠粉状物自身重量漏下去,均匀,不超出范围.“乳扇 ,干饼 “是带糖霜的点心,才有可能用砒霜下毒.“yan“就是能达到既下了毒,又不被人察觉的狠毒手段.康熙字典?支部:“数 ,集韵 以赡切,音艳 .以手散物.“ 大约就是这个词的本字了.黄角树我的童年:在我们乡下,榕树每每是一二十围的大木,一般人叫着

14、“黄角“.这黄角树?67?每每爱寄生在别的大树上,因为发育的迅速,不两年便要闹到喧宾夺主的地位,把那原有的大木形成为自己身上的寄生树一样.因为这样的原故,乡里人总很嫌厌他.乡里人的迷信只要树木一过于庞大了便要成精,每每要在人身上作祟.每逢有病有痛,那迷信很深的人便要用两三寸长的铁钉,隔着小小的红绿的三角布,拿去钉在树身上,以为这样病痛就会祓除的.像那容易膨胀的黄角,那当然是不免要多受祓钉的待遇了.又我是中国人:我憎恨那个看守,那是象一株黄角树一样的壮汉,把我和秃松分开了.这两处提到的“黄角树“, 作者似都对它没有好感.黄角树在西南很普遍,又写作黄葛树,黄果树,贵州着名的黄果树瀑布据说就以它命名

15、.虽然文中已经说明这是“榕树“, 但却不是现今乐山城区到处看得到的风景树“小叶榕“, 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从外地引进的.黄角树叶大,冬天要落叶,小叶榕却四季常青.乐山方言保留着人声调类,“角“ 字读音如“ 葛 “;西南其他没有人声调类的地方,比如成都,“角 “字读音如“果“,声调是阳平.都不读普通话 jiao 或 jue 的音.关于黄角树的迷信,除了引文说到的以外,似乎还有另一些可以提一提.笔者上世纪7O 年代在郭沫若回忆文章中常提到的“苏溪“(苏稽)待过许多年 ,当地流传“拜黄角保保“的习俗.一家小孩如果多病或夜晚哭闹,家长,往往是父亲,就选择一个吉日,于大清早到大黄角树旁的大路上等候,遇

16、到的第一个成年男子,就被央求做孩子的“保保“, 并且马上一起去大黄角树下,将孩子用过的衣帽或是小鞋钉在树上.意思是这个人和粗壮的黄角树已经承担起了孩子保护人的角色,这孩子就成了“ 黄角儿 “.这个孩子的 “保保“,多半是本地人.因为乡下大清早难得有外地人出现.“保保 “是当地话 ,大概相当于通语里 “干爹“的意思.随后孩子就要被带到这“保保“ 家去“拜谢保保“, 送去酒 ,肉(乡下称为 “刀头“),茶食等礼物 .一旦关系确定 ,两家就成了亲戚.在乡下时,常听到某人的孩子“拜谢“ 给了谁 ,就指的是这件事.之所以对这事有很深印象,是因为我所在地的大队书记曾经被人大清早拦住了,要把孩子“拜谢“ 给

17、他做“黄角儿“. 文革时期 ,书记不便参加迷信活动,只是尴尬地答应做“保保 “,黄角树下的一段就免了.这段是听书记亲口讲的.“保保“的叫法,似乎也很古老.周礼?保氏:“保氏掌谏王恶,养国子以道.? ?“(6(p73“大概就是“ 保保 “的来源吧 .黄角树身上钉的红红绿绿的布让人感到阴气森森,黄角树的迅速膨胀生长也叫人不安.从科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寄生树,而“寄生“ 从人类理念看,实在是不道德的 .作者不喜欢黄角树,赋予它某类人的性格,是有道理的.从乡下人的迷信看,可能也不见得喜爱它,不过,虔诚地礼敬它,希望不受伤害而受到庇护,是乡下人面对强势者的一般做法,也不失为一种无奈而合理的选择.(责任编辑: 税海模)参考文献:1王锦厚等蝙.郭沫若佚文集(下)C.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2周扬.郭沫若和他的 女神A(1941.II). 王锦厚等嫡.百家论郭沫若C.成都出版社,1992.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 ?山中杂记?芭蕉花M=.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M.成都古籍书店,1981.5张学植蝙. 郭沫若代表作C.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