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目录.doc

上传人:为人民服务 文档编号:235712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5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目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目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目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目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目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执法考试大纲考试目录第一部分(001-56 页)目 录第一部分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说明第二部分 公共科目(一)法学基础理论(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宪法基本知识(四)人民警察法(五)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六)刑法(含司法解释)(七)刑事诉讼法(含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八)行政法1、行政处罚法(含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2、行政许可法3、治安管理处罚法4、行政复议法5、行政诉讼法6、国家赔偿法第三部分 警种科目(一)刑事犯罪侦查(二)经济犯罪侦查(三)治安管理(四)边防和出入境管理(五)消防(六)交通管理(七)禁毒第

2、一部分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是公安机关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促进公安民警学法用法,提高公安民警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而举办的内部资格考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的目标是以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方式和方法,检验在编在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是否具备其所担任岗位所需的法律知识和实务能力,并对其所具备的法律知识和实务能力的评定。二、考试种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从等级上分为基本级、中级和高级,主要测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基本法学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与公安

3、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考试难度从基本级到高级逐级增加,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侧重应知应会、中级执法资格考试侧重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更加注重法律思辨能力和综合解决执法突出问题的能力。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是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所有在编在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均须参加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资格。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主要测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执法工作中常用或者应知应会的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基本法律知识和操作性规定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中级执法资格考试,是选拔公安机关综合执法人才和指挥人才的考试。在

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施行前已在岗或者拟竞争或者晋升根据相关规定须取得中级执法资格职位的人民警察必须参加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其他人民警察自愿参加。考试内容是在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测试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涉及公安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法律精神的理解性内容及对法律法规的综合运用。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是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具有较高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能力的评定,属于自愿参加的考试,取得高级执法资格的人民警察,纳入公安机关人才库管理。考试内容是在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和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基础上增加相关法学理论和运用法学理论指导实践、谋求解决执法突出治本之策等内容,着重考

5、察参考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解决执法突出问题的能力。三、考试科目与内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从内容上分为公共科目和警种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民警均需要参考的科目。根据公安机关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刑事犯罪侦查、经济犯罪侦查、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交通管理、禁毒机构的人民警察应当参加分警种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考试内容不仅包括本大纲列举的公共科目,还要包括本大纲列举的本警种的警种专业科目。上述警种以外的其他警种的考试内容仅涉及本大纲的公共科目。公共科目,包括法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基本知识、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刑法基本知

6、识、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含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 、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行政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行政许可法、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警种专业科目,分为刑事侦查、经济犯罪侦查、治安管理、边防出入境、消防、交通管理等。对上述科目与内容,应试人员应分别从了解、理解、熟悉等三个能力层次予以把握:了解,要求对相关法律知识、规定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即知道“是什么” ;理解,在了解基础上,能够深刻领会相关法律知识、原理及规定,并运用法律知识、原理及规定,分析现象,辨明正误,即明白“为什么” ;熟悉,要求能够灵活运用

7、相关法律原理、观点和方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社会法律现象和实务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即清楚“怎么办” 。四、考试方式与出题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实测为半天。省级公安机关负责组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公安部负责组织公安部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省级公安机关组织的中级以下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由省级公安机关统一命题、统一评判。试卷应当按照本大纲要求的题型和应试内容拟制,并报公安部审定。高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公安部组织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由公安部统一命题、统一评判。五、考试题型与结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试卷由客观类题目和

8、主观类题目组成。等级越高,主观题所占比重越大。基本级、中级、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80分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试卷由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法律文书题组成。其中,判断题 15题,每题 1分;单项选择题 25题,每题 1分;多项选择题 30题,每题 2分;案例分析题 3题,每题 10分;法律文书题 2题,每题 10分。中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由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析题、案例分析题、案件审核题、法律文书题组成。其中,判断题 10题,每题 1分;单项选择题 15题,每题 1分;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 30题,每题 2分;案例

9、简析题 3题,每题 5分;案例分析题 2题,每题 10分;案件审核题 2题,每题 10分;法律文书题 1题,每题 10分。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案件审核题、论述题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 10题,每题 1分;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 20题,每题 2分;案例分析题 2题,每题 10分;案件审核题 2题,每题 10分;论述题 2题,每题 30分。六、题型与示例(一)判断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对每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不填或者错判均不得分。示例: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

10、的,都应当立即接受。 ( )(二)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应试人员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并将代表该选项的 ABCD填写在该题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示例: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 )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A、法定程序鉴定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C、侦查人员D、医生检查(三)多项选择题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应试人员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并将代表该选项的 ABCD填写在该题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示例:2006 年 5 月 10 日,Y 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11、,犯罪嫌疑人黄某被当场抓获。侦查人员发现了以下证据,属于物证的有() 。A、黄某与被害人搏斗过程中脑袋被桌角撞破,在现场留下的血迹 B、被害人邻居称,一个小时前看见黄某进入被害人家C、现场有一把沾有血迹的菜刀,黄某承认系作案工具D、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制作了 现场勘验笔录(四)不定项选择题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应试人员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并将代表该选项的 ABCD填写在该题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示例:某县公安局刑警队民警(着制式警服)驾驶警车追捕一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途中车辆故障无法启动。民警即拦截了一辆路过的机动车,告知车主要使

12、用其车辆追捕犯罪嫌疑人,遭到拒绝。民警强行将车开走,当日即抓获犯罪嫌疑人。该公安局在该案犯刑事拘留期满后,又对其适用继续盘问。一个月后,该县公安局将征用车辆归还车主,未向车主支付任何费用。该案存在以下执法问题( ) 。 A、该县公安局对己刑事立案的犯罪嫌疑人适用了继续盘问措施B、该县公安局没有及时将征用车辆归还车主,并支付适当费用C、该县公安局征用了个人的交通工具用于追捕犯罪嫌疑人D、该县公安局征用个人交通工具追捕犯罪嫌疑人,未依法征得车主同意(五)简析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应仔细审阅试题,根据有关法律知识、规定,结合试题所给材料及提问简要分析、回答问题。某市 A 区居民王某与张某是邻居,一向不

13、和。2007 年 8 月 10 日上午 11 : 45 左右,张某从其爱人父母家(住 B 区)将自己家的小狗接回。走不多远,小狗便对着路边停着的一辆桑塔纳轿车的轮胎撒起了尿。正在这时,王某从某超市出来,见此情景十分生气,便与张某争吵起来,张某连忙道歉,称不知是王某的汽车。王某根本不听,还打了张某一耳光,致张某口鼻出血,二人扭打在一起。路过的行人报警,派出所民警小李和小刘迅速赶到现场。民警小李、小刘将王某口头传唤至派出所,并叫张某到派出所接受调查。由于双方的陈述完全相反,又没有找到其他证人,小李和小刘就反复询问王某和张某,到 21 : 30 ,双方仍是各执一词,小李、小刘只好结束询问,让当事人在

14、询问笔录上签名。小李说:“不用看了,都是你说的,快点签名吧。 ”王某只得签名,还没签完,发现“询问时间”一栏是空白,就问:“这怎么没填啊?”小李说:“你先签吧,我们一会儿就填。 ”王某就逐页在笔录上签了名。问题 1:如果是你出警处置,到现场后,你会怎么做?问题 2:民警小李的上述做法存在哪些错误?(六)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应仔细审阅试题,根据有关法律知识、原理及规定作出全面分析,结合试题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答题中涉及的法律依据只需答出法律名称即可。示例:2006 年 7 月 4 日下午 2 时,S 市无业人员张某(男, 30 岁)看见本地居民王某(男,50 岁,独居)像往常一样准时离

15、开家后(经多次踩点,张某知道王某每天下午 2 时出门,晚 6 时才回来) ,便迅速撬窗潜入王某家行窃,窃得现金 2200 元、金手镯 1 只(经鉴定,价值 3000 元) 。正在继续翻找时,不料被回家取东西的王某发现,王某一边大喊“抓小偷” ,一边猛扑过去,死死抱住张某。张某一时难以挣脱,又怕被邻居听到,便掏出撬窗用的改锥乱扎王某头部、背部,王某惨叫倒地。问题 1: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犯罪?案情续一:王某的邻居陈某外出回来,走到王某门前,见王某倒在地上,脑袋周围都是血。突然,有一人慌慌张张从王某家夺门而出,跳上停在路边的一辆车号为 SK 1215 的面包车驾车飞速离去。陈某立即打电

16、话报警称有人杀人后驾车逃跑。S 市公安局 110 接警后,迅速指派各路口拦截车号为 SK1215 的面包车,并指派侦查员持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证到王某家勘查现场,通知 120 。侦查员到达现场,发现王某已死亡,并在现场找到一把带血的改锥,上有几枚指纹。问题 2:如果你是侦查员,到现场后,你认为应当收集哪些证据?开展哪些侦查活动?案情续二;接到 110 指令,正在附近值勤的 s 市公安局刑警队民警刘庄、周红即在卡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不久即发现车号为 sK1215 的面包车,便令其停车,张某加大马力强行闯关。刘庄开枪击中张某左肩,张某驾车失控,撞上隔离墩。人赃俱获。问题 3:民警刘庄开枪击中张某后,

17、应当怎么做?案情续三:刘庄、周红将张某带回刑警队,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张某立案侦查,后经刑警队负责人批准,认为其罪行严重,于 2006 年 7 月 4 日晚 10 时决定对张某刑事拘留 30 日,并口头告知张某已被刑事拘留。因周红另有任务,刘庄即将张某关押在刑警队办公室,拟待周红回来后再讯问。7 月 6 日 8 时,刘庄、周红将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了张某的家属,并第一次讯问张某,张某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还供述,从王某家逃跑后,怕王某向公安机关指认他,便又回去用改锥朝王某头部猛扎了十几下。7 月 7 日,张某问看守民警:“听别人讲,可以请律师,我可以请律师吗?“ 民替答:“可以,但必须经过公

18、安机关批准。 ”问题 4:在上述办案过程中,刑警队及其民警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案情续四:侦查终结后,S 市公安局以张某涉嫌故意杀人罪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问题 5:S 市公安局对张某行为的定性是否正确?你认为应当如何定性?(七)法律文书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应对试题所提供的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按规范格式和内容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或者要求应试人员对试题所提供的法律文书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规范或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法律文书题还应文字通顺、标点正确、无语法错误。答题中涉及的法律依据只需答出法律名称即可。如题目要求制作法律文书的,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l、格式正确,应具备的事项齐全;2、请求合法有据,定性

19、准确;3、文字通顺简练,无语法错误和错别字;4、题中未涉及的当事人自然情况及公安机关的名称、文号等可自行编撰,但不得署应试人员姓名。示例:肖某(2O 岁)和杨某(15 岁)预谋抢夺,2010 年 5月 6日上午,二人骑乘两轮 125型五羊摩托车,在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与长安街交叉口处,趁正在等人的郭某不备将其提包枪走(内有人民币 500 元、5000 元活期存折一张) 。第二天,二人在街上寻找作案目标时被巡逻民警抓获。问题:现假定你为本案的办案人。请根据上述案情撰写一份呈请刑事拘留报告。(八)案件审核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应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根据有关法律知识、法学理论、相关规定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核或

20、者审批,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意见,并请说明理由。审核意见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流畅、表述准确。示例:2010 年 5月 20日早上 7时 50分,张某(1995 年 7月 20日出生)在上学的路上被李某(1988 年 6月 15日出生)和胡某(1994 年 4月 25日出生)殴打致轻微伤。在殴打过程中,刘某(20 岁)始终在场,派出所民警黄 XX、王XX多次找到刘某调查取证,刘某拒不作证,经派出所长叶 XX批准后决定传唤刘某到派出所作证,民警将刘某传唤到派出所调取了证言。2010 年 5月 23日上午,民警警黄 XX、王 XX分别独自到胡某、李某的家中口头传唤胡某、李某到派出所接受询问,并

21、作了记录;派出所民警调查后,经所长同意审批决定对李某、胡某分别作出拘留 7日并处 500元罚款的意见报法制科审核。请你对本案提出审核意见并说明理由。(九)论述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应针对问题或者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观点要明确、说理要充分、语言要流畅、逻辑要严谨、表述要准确。示例:如何理解和执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执法理念?答题要求: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3、字数不少于 600字。第二部分 公共科目(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了解:

22、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四次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 理解:法治,法治理念,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义。 熟悉并能够运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及其内在关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分析和评价有关案例、实例。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23、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学性 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中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及其内在关系高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 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理解:依法

24、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熟悉并能够运用:“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内在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分析和评价有关案例、实例。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中级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 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高级掌握: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大理念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

25、本要求基本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要求的内容。 理解:健全完善立法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 严格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 加强监督制约的基本要求 自觉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立法和制度建设、日常执法工作,分析和评价有关案例、实例。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中级掌握:严格公正司法的基本要求(维护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效率 树立司法权威 发扬司法民主) 加强制约监督的基本要求 自觉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高级掌握:健全完善立法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制统一 体系完备)繁荣法学事业 实施正确领导

26、(一)法学基础理论第一章 法的本体基本要求: 了解: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法的概念的争议,法的价值的含义法律规则的含义、逻辑结构,法律原则的概念与种类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法的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含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的效力的含义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事实的含义法律责任的含义,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法律制裁的含义理解:法的特征,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自由、正义) ,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种

27、类,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权利与义务的分类及相互关系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位阶出现交叉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与区别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法的效力根据,法的对人效力原则,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及溯及力法律关系的特征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的特点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责任的竞合,归责原则。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考

28、试内容:基本级掌握:法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法的特征(规范性 国家意志性普遍性 强制性 程序性 可诉性) 法的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法的局限性)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含义 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法律规则的分类) 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的含义、分类及相互关系) 法的渊源的概念(法的渊源的含义)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的效力的含义 法的效力的根据 法的效力范围 法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效力原则) 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时间效力(法的生效时间法终止生效的时间 法的溯及力)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法律关系的含

29、义与特征 法律关系的种类) 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和种类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和种类)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法律制裁(法律制裁的含义)中级掌握: 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法的价值的含义 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 自由 正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我国主要法律部门)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不同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 同一位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 位阶出现交叉时的法的渊源之间的冲突原则) 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判例政策 习惯)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含义、种类法律

30、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高级掌握: 公法、社会法与私法的含义与区别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的含义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法律部门(法律部门的含义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含义 法律责任的特点 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义务的关系) 法律责任的竞合 归责与免责(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 第二章 法的运行基本要求: 了解:立法和立法权限,执法的含义,司法的含义,守法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含义与构成,法律监督的体系,法律适用的步骤,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解释的含义,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理解:立法与法治,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合宪

31、性与合法性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立法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执法的特点,司法的特点,法律适用的目标,法律推理的特征,法律解释的特征,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熟悉并能够运用:执法的基本原则,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的区分,演绎法律推理,归纳法律推理,类比法律推理,设证法律推理,语义解释,立法者目的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客观目的解释,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执法(执法的含义 执法的特点 执法的基本原则) 司法(司法的含义 司法的特点及其与执法的区别当

32、代中国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守法(守法的含义与构成) 法律监督(法律监督的含义和构成) 法律监督体系(国家法律监督体系 社会法律监督体系) 法律适用的步骤(确认事实 寻找法律规范 推导法律决定)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 法律解释的种类)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中级掌握:立法和立法体制(立法权限 当代中国的立法体制) 立法原则(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民主立法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立法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法律的公布)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点 高级掌握:法律解释的方法(语义解释 立法者目的解释 历史解释 体系解释 客观目的解释)

33、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法适用的目标(可预测性与正当性)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演绎法律推理 归纳法律推理 类比法律推理) 第三章 法的演进基本要求: 了解:法的起源,法产生的根源,法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法的现代化的类型,法律意识的含义,法的现代化的含义,法系的含义,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含义与区别。理解: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的含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法的现代化的动力来源,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熟悉并能够运用: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异同,运用法的演进理论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法系(法系的含

34、义 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含义与区别)法治(法治的含义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含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中级掌握 法的传统的含义 法律文化的含义 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含义与结构)高级掌握 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 法产生的过程与标志(法产生的根源 法产生的主要标志 法与原始杜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 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法的继承的含义与根据法的移植的含义)法的现代化(法的现代化的含义 法的现代化的动力来源 法的现代化的类型) 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35、第四章 法与社会基本要求: 了解: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法与科学技术的一般关系,法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理解:法与和谐社会,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熟悉并能够运用: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法与政策的联系和区别,分析和评价有关的案例、事例或者法条。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法与政策的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实施方式、调整范围、稳定性与程序性程度等方面的区别)法与政策的联系中级掌握:法与道德的联系 法与道德的区别(产生方式、表现形式、调整范围、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区别)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政治对法的作用 法对政治的作用)法与国家(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人权

36、的概念 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人权与法律的评价标准 法与人权的实现)高级掌握: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法与和谐社会 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法与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对法的影响 法对科技进步的作用)法与宗教的相互影响(宗教对法的影响 法对宗教的影响) (三)宪法基本知识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和序言基本要求:了解:宪法概念、特征,我国宪法序言的基本内容理解:宪法的地位 宪法的作用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 中级掌握 宪法的特征 宪法的地位宪法的作用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高级掌握 宪政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第二章 总纲基本要求:了解:国体

37、的概念国体的种类 政体的概念 政体的种类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种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所有制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国策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熟悉掌握并运用: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集中制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国体的概念 国体的种类 政体的概念 政体的种类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种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所有制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基本治国中级掌握 民主集中制 依法治国,建

38、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高级掌握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三权分立 特别行政区制度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要求: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权利的基本种类 人权的概念 人权的内容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性质 人权的法律保护 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含义 人身权 财产权 社会文化权 熟悉掌握并运用:平等权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公民的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

39、律保护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 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中级掌握 人权的内容 人权的法律保护 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 政治权的基本内容 平等权的含义 人身权的内容财产权的内容 高级掌握 人权的概念 人权的性质 公民的社会文化权利第四章 国家机构基本要求:了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大的性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期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全国人大的会议制度) 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性质 国家主席的任期 国家主席的职权)国务院(国务院的性

40、质 国务院的组成 国务院的职权) 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我国的行政区划 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自治权限) 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的性质人民法院的职权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理解: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我国的司法体制 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中央国家机关的种类 国务院(国务院的性质 国务院的组成国务院的职权)我国的行政区划 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自治权限) 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的性质 人民法院的职权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中级掌握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

41、大的性质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期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全国人大的会议制度) 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性质 国家主席的任期 国家主席的职权) 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高级掌握 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第五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理解:国旗、国歌、国徽的意义熟悉并运用:保护国旗、国歌、国徽的基本要求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破坏、侮辱国旗、国徽的处罚中级掌握:国旗、国歌、国徽的意义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1982 年 12月 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 12月 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88 年 4月 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88年 4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3 年 3月 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93年 3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9 年 3月 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9年 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04 年

43、 3月 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4年 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反分裂国家法 (2005 年 3月 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5年 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4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 (2000 年 3月 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0年 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1号公布自 2000年 7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979 年 7月 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 1982年12月 10日第五届

4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若干规定的决议第一次修正 根据 1986年 12月 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 1995年 2月 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 2004年 10月 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 年 10月 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89年 10月 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0号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982 年 12月

45、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 12月 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1982 年 12月 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 12月 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 14号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979 年 7月 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 1982年12月 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的若干规定的决议第一次修正 根据 1986年 12月 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46、根据 1995年 2月 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 2004年 10月 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年 5月 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 2001年2月 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0 年 4月 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0年 4月 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6号公布 自 1997年 7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

47、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 年 3月 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93年 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3号公布自 1999年 12月 20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 年 11月 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8年 11月 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9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 年 12月 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 12月 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1号公布 自 1990年 1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

48、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2006 年 8月 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2006年 8月 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3号公布自 2007年 1月 1日起施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一章 总 则基本要求:了解:制定人民警察法目的理解:人民警察任务、职责、权限,活动准则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人民警察的任务 人民警察的活动准则第二章 职 权基本要求:了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限 理解:人民警察职权与职责的关系熟悉并能够运用:当场盘问检查和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时限 交通管制的条件和程序 现场管制的条件和程序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公安机关人

49、民警察的职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非工作时间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义务 当场盘问检查和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和时限中级掌握 人民警察职责与权限的关系 交通管制的条件和程序 现场管制的条件和程序高级掌握 合法、合理行使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责权限的法律要求和实践要求第三章 义务和纪律基本要求:了解:人民警察的义务人民警察的纪律理解:人民警察义务与纪律的联系和区别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人民警察的义务人民警察的纪律中级掌握:人民警察义务与纪律的联系和区别第四章 组织管理基本要求:了解: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条件 不得担任人民警察情况 担任人民警察领导应当具备的条件 人民警察的奖励种类 人民警察的处分种类理解:公安机关的性质 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 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条件 不得担任人民警察情况人民警察的奖励种类 人民警察的处分种类中级掌握 担任人民警察领导应当具备的条件 公安机关的性质 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第五章 警务保障基本要求:了解:人民警察的服从义务 人民警察的工资和福利制度 理解:人民警察服从义务的例外 警用标志的专用性熟悉掌握并能够运用:非法制造、贩卖、持有和使用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的认定和处罚考试内容:基本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