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234911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 先秦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 2. 两汉之后规划思想一统局面的形成,1 先秦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 1.1 夏 尚未形成较大城市,夏代的治水、观察天文、农业生产和初级建设活动,为殷商、西周的城市兴起和规划思想的形成积累了物质基础。 尚书禹贡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滽、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教民稼穑,捕鱼畜牧,”“尝百草为药,“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史记五帝本纪),1.2 商 商代是我国最早形成城市雏形的时代。河南偃师尸乡沟、中期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及晚期

2、安阳殷墟等商代都城遗址 祟尚鬼神迷信:礼记表记曾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商代还不具备产生较规则的城市规划方法的历史条件,1.3 西周 产生了最初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后稷尊为神农氏 :农业水平的提高 周太王古公 :政治改革西伯文王:演译八卦为周易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基石周公制定了周礼:完善了奴隶制的国家制度 建丰、镐两京,积累了都城规划经验 这些为产生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奠定了基础,周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进行城市规划事件,产生了最初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战国时代流传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

3、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标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最早形成。,1.4 东周 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多样化时代 自商至西周:由祟尚占卜鬼神到遵循周易、周礼等有系统的奴隶制思想。 自西周至东周:向多样化转变 。表现在:一方面,礼制和周易在城市规划中的进一步深透。另一方面,新的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重要的如管子和孙子兵法的问世,管于认为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吴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管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这一时期的著名城市 :伍于胥建造的阖闾大城 “阖闾城碧铺青草,鸟鹊桥红带

4、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乡棹鳞次,里间棋布城册方”。鲁国的济南城巧妙布置了山与城的关系,4个城门并不对称,形成“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扬”,格局很有特色。,1.5 秦 在都城建设方面反映出炫耀武力,歌颂帝王功绩,尽情享受的思想咸阳:虽然宏大,但缺乏统一规划,只是拼凑了一些建设,后来发展咸阳容纳不下了,又大兴土木进行阿房宫等大规模建设,可能因为缺乏城市规划经验,“求大贪快”,引起国力衰竭,最后秦很快灭亡。在交通建设上,开辟了通往各地的驰道和一直通往北部边区的直道。秦曾尝试统一城市规划思想焚书

5、坑儒“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于咸阳北坂上” 史记,“象天法地”思想与神鬼迷信结合在一起秦王政信天象,信方士企求长生不死。有一段记裁:“焉作信宫谓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届之。“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谓,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代除了连接长城,修驰道,对城市规划产生一定影响之外,它并没有在城市规划上作出新的贡献。,1.6 先秦的城市选址与规划思想 1.6.1 选址思想:(1)“择中”思想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史记集解:“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越国范蠡把择中思想推广到商业城市的选址方面择中思想的原因:便

6、于发挥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作用与古人的方位尊卑观念密切相关与古代天命神权观念不无关系,(2)“形胜”思想防卫色彩:周礼夏官若有山川,则因之。齐国都:临淄,东临淄河,西依泥河,南有牛山和稷山,东西北三面皆平原。起到“用力不老,而为备也易矣”的作用。,(3)因地制宜的实用思想古代我国以水为生,以农立国,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我们的祖先感受到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选址因地制宜。西周,伯阳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春秋战国,管子:“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山,高毋近旱,下毋近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1.6.2 城市规划思想 (1)礼制规划思想“匠人

7、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2)象天法地的思想不是一种简单的比附,而是古人对天、地、人之间某种同形同构关系的把握,它与古人的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密切相关。,2 两汉之后规划思想一统局面的形成2.1 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周代的礼制与春秋时代孔孟提倡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表现在规划上:强调皇权,尊卑有序,周礼制得到全面体现。洛邑:正规的长方形、宫殿区与居民区明显分开,皇帝宫殿在南与北的位置上,受到尊重。,2.2 三国鼎立、南北朝 战争频繁,宗教盛行,其间军事战略思想和宗教思想对城市规划,有相当大的发展 金陵:礼制规划与因地筑城的巧

8、妙结合 邺城:我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全面实施礼制的都城。南北朝寺庙石窟 :形胜与整体环境的协调,2.3 隋唐规划严格遵守尊统于一的思想,先修城墙,后开辟干道,再建里坊。长安城背景总体布局道路系统里坊(居住区)商肆,长安城背景长安城始建于隋,建成、兴盛及著称于唐。初名大兴城,由宇文恺创制(制定规划)并利用冬闲时节征集关中民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按规划建成。严格遵守尊通于一的思想,至唐初才基本建成。高宗时又在城东北修建规模很大的大明宫,玄宗时又建兴庆官,唐末战乱为朱温烧毁。 总体布局隋唐长安城的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总体布局中轴对称,三重城墙;宫城居中偏北,紧靠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

9、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规划思想。,道路系统的主要特征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通路宽度极大通路明确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两个系统 里坊 严格管制,面积大;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在中央干道朱雀大街的两侧,东西主干道的南侧,居东西两部分居住坊里的中心地带,服务半径34公里。市的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是井字形道路系统,道路宽度不大,一般1416m。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2.4 宋变唐代封闭的里坊制为街巷制。

10、文化思想方面出现理学,对城市规划产生的积极影响北宋东京,南宋临安:礼制思想深化,规划布局未有新的突破,东京背景原名汴州,隋朝时疏通汴河,汴州地理位置重要性上升。节度使李勉时扩建汴州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颁发了著名的改建扩建城市的诏书,改建后城市规模扩大四倍。北宋末期靖康事变,城市遭金兵严重毁坏,都城南迁临安 。总体布局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宫城居正中,利用原唐节度使的卫城扩建;中为内城,也多次扩建;第三套城墙则为后周时扩建的罗城。无集中的官府区,为官庭服务的手工作坊称内诸司,设在宫城内,其余称外诸司,分散存城内各处。,道路系统1、在逐步扩建中虽也形成一条中轴线,整个城市道路系统

11、虽然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并不对称及规整,如东南方的汴河大街顺河流成斜形。2、道路宽度比长安小很多,主要的街道也不过宽4050m;清明上河图中描述的一段街道一般认为是通向扬州门的汴河大街,从图上看比例也不过2030m左右。3、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繁华的商业街潘楼街、马行街、汗河街等也都是通向城门的交通道路曹门大街、封卫门大街、宋门大街中的一段。4、道路有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但并无入坊里内的另一种道路系统,而是与干道相接的联系居住庭院的巷道。,居住区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虽然文献中也有城市中有坊里的记载,但仅是居住地段的名称,在街巷入口处设牌坊上书功名。 商肆东京的商

12、市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在一些街道上密集布置店铺,还有茶楼酒店,也有在交通干道的某一段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店铺门向街道开敞,还装饰着各种市招、牌楼、彩画,在清明上河图中有生动的描述。城内还有一些瓦子,集中着饭馆、旅店、杂耍、游艺、妓院等,分散在全城的交通要道。在相国寺等处还有定期的庙会集市,沿着通航的河道也有商业街,还有晓市及夜市。,2.5 元明清城市规划中礼制思想得到完全实践 元大都 北京城,元大都第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思想。,(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

13、机相结合。元大都在规划时充分利用原有的海子区绿化区,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3)完善的上下水道。河道既能满足居民的饮水需要,又使航道河道伸入城内,便利商旅和城市供应。水面与绿化结合,丰富城市景观。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4)元大都的建设与规划,事前有严密的计划和准备。,北京城明清北京城是在元的基础上改建的(中轴线布局,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明清北京城相对元大都1)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2)突出8km中轴线3)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4)皇城南形成商肆,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以天子为中心,皇权至上)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左祖右社)城外四方

14、建天、地、日、月四坛皇城北门玄武门外设内市(前朝后市) 2、中轴对称从南门永定门直至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沿这条轴线布置了城楼、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形状不同的广场,加上两旁的殿堂,更加强了京城的庄严气氛,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3、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北京的居住区在皇城的四周,居住区与元大都相仿,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型居住地段,中间一般为三进的四合院, 道路基本以元大都为基础的棋盘式布局。,从两汉、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是古代礼制规划思想一统局面形成时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为严谨、尊卑有序、轴线对称。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的城市规划形制布局常顺应自然,不拘一

15、格。由此,在这1000多年间,礼制规划思想虽形成了一统局面,占着主导地位,但是,管子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也仍在一些地方继续起着作用,它们几乎是平行发展的。,根据哲学、政治、文化、科技、宗教等各个方面交叉发展情况,及各阶段呈现的特点,将城市发展进程归纳为:(一)按规划思想和实际建设程度划分为6个阶段:尚未完全形成城市阶段夏至商初;较大规模城市形成之前的发展阶段商初至春秋中;正式形成较大规模城市阶段春秋中至战国末;秦汉大城市创立及城市普遍发展第一个高潮时期;隋、唐封建城市发展鼎盛第二个高潮时期;宋、元、明、清礼制规划思想巩固成熟第三个发展高潮时期。(二)按照礼制思想与管子思想两个体系,形成两个主釉,其余的发展都归并到这两个主轴上,并且分为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两类城市。,思考题:隋唐长安规划要点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的比较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