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简章new.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33249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简章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简章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简章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简章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简章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招收中医药研究生和具有博士、硕士授权的单位之一。学校拥有中医学、中药学 2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 258 人,研究生在校生数 2161 人。一、招生规模表中所列计划包含硕博连读、提前攻博计划和七年制转博计划。二、培养目标与学制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中医药人才。2.学制为三年。三、

2、报考条件1.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最迟在录取前获得硕士学位者)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在2009年11月1日前获得硕士学位;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在资格审查时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3.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1965 年 9 月 1 日以前出生)。4.达到国家英语六级合格水平或日语四级合格水平,或提供相当于英语六级合格水平或日语四级合格水平的证明。5.我校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凡申请报考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者须具备如下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3、1)已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者。(2)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并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含二级甲等医院)临床工作两年的经历(以人事档案为准)。(3)在职人员已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应通过第一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须出示合格证、或当地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出示的通过培训的证明)。四、报名及考试时间、地点1.报名方式:网上报名,网址:http:/ 2009 年 11 月 20 日11 月 30 日第二阶段:报名费汇款时间:2009 年 11 月 20 日11 月 30 日(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面交报名费时间:2009 年 11 月 26 日27 日第三阶段:邮寄报名材料截止时间:2009 年 1

4、2 月 10 日(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面交报名材料时间:2009 年 12 月 17 日18 日3.报名具体步骤凡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均需于 2009 年 11 月 20 日30 日登陆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址(http:/ 200 元,报名交费后,不办理退款手续)汇款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收款人:研招办;邮编:100029。 备注中一定要写明网报成功后的报名号。我校研招办在收到考生交纳的报名费后,网上报名系统的下载功能即可开通,考生可按操作说明下载打印报名材料。邮寄报名材料的考生应于 2009 年 12 月 10 日前(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需将下列报名材料寄回

5、研究生招生办公室。A、博士研究生报名网报登记表(打印网页并签字)。B、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年报考博士生登记表(网上下载,并需贴本人近一个月内正面上半身免冠一寸彩色照片)。C、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要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生须提交培养单位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及硕士研究生学生证复印件(将有照片、学号和注册信息页复印在一页 A4 纸上)。D、国家英语六级合格证书或日语四级合格证书复印件,或相当于英语六级合格水平或日语四级合格水平证书的复印件。E、专家推荐书(二份),分别请两名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F、本人一寸免冠照片一张(与报考博士生登

6、记表所贴照片同底),并于照片背面写清姓名和报名号。G、硕士阶段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若为复印件需加盖档案管理部门的红章)。面交报名材料的考生应于2009 年12 月17日、18日两天内将报名材料(A-G项)面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面交报名费和报名材料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36房间。考生需在 2009 年 12 月 10 日之前按照报名网页中的操作要求,上传个人电子格式照片,要求为:与报考博士生登记表所贴照片同底,象素要求为:320480 pixel,浅蓝或白色背景,免冠半身近照。凡上述材料和照片提交齐全者,视为成功报名,领取准考证时间以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页通知为准。4.现为委

7、托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及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单位同意,并在报名登记表上盖单位人事部门章。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调档、录取的后果,责任自负。5.凡发现报考材料作假者,一律不予录取。五、考试1考试科目: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2考试时间:2010年3月(实际时间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英语统考日期来确定)。3. 考试方式: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采用笔试,复试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4. 考试地点:初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西校区内。六、考试结束 30 天后,可在我校网页查询成绩。七、2010 年我校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博士研究生,为少数民族培

8、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凡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可参照我校 2010 年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报考。八、在报名考试期间,我办将随时在网上发布有关信息,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页。单位代码:10026地 址: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 11 号 邮政编码:100029联系部门:研招办 联系电话:010-64286502/010-64287519联 系 人:田老师 张老师序号 学院号码 学院 学科名称 导师姓 名 研究方向 招生人 数 外语 专业基础 专业课1.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高思华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 2 英 中医内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2.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郭霞珍“四时五脏阴阳”

9、理论的文献和实验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3.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孟庆刚 基于系统复杂的中医药信息处理 2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4.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马淑然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5.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钱会南 藏象研究,体质与疾病相关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内经6.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贺 娟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内经7.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翟双庆 中医藏象理论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内经8.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王 琦 中医体质学 2 英或日 中

10、医内科学 内经9. 101 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林 殷 中医养生与康复理论与应用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10. 101 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王庆国 经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2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伤寒论11. 101 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陈 明 伤寒论辨治规律研究 1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伤寒论12. 101 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傅延龄 伤寒论医学现象研究 2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伤寒论13. 101 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李宇航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2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伤寒论14. 101 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贾春华基于认知科学的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1 英 中医内

11、科学 金匮要略15. 101 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梁华龙 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研究 1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伤寒论16. 101 基础 中医临床基础 谷晓红温病学辨治相关热证的理论临床研究 1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温病学17. 101 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梁永宣 宋代医学发展史研究 1 英或日 医古文 中国医学史18. 101 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王育林 中医医史文献及语言文字研究 1 英 医古文 中医训诂学19. 101 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张其成中医药文化研究(含中医哲学、东方心理学) 1 英或日 医古文 中医哲学20. 101 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彭建中中医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学术思想研究 1

12、 英医古文或中医内科学 中医各家学说21. 101 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严季澜 中医内科临床文献研究 1 英或日医古文或中医内科学 中医文献学22. 101 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于文明 中医内科临床文献研究 1 英或日医古文或中医内科学 中医文献学23. 101 基础 中医医史文献 蒋力生 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研究 1 英 医古文 中医文献学24. 101 基础 方剂学 倪 诚 辨体用方规律研究 1 英 药理学 方剂学25. 101 基础 方剂学 谢 鸣方证相关的研究方剂效用及其物质基础 1 英 药理学或中药化学 方剂学26. 101 基础 中医诊断学 王天芳 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2 英

13、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诊断学27. 101 基础 中医诊断学 陈家旭 病证规范化研究 2 英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诊断学28. 101 基础 中医诊断学 李 峰 中医病证结合的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诊断学29. 101 基础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占堆 藏医临床方向 1 英、梵 藏医基础 藏医临床与藏药学30. 101 基础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尼玛次仁 藏药方向 1 英、梵 藏医基础 藏医临床与藏药学31. 101 基础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旺堆 藏医基础理论方向 1 英、梵 藏医基础 藏医临床与藏药学32. 101 基础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阿

14、古拉 蒙医临床研究 1 英或日 蒙医基础理论 蒙医临床综合33. 101 基础 临床中药学 王玥琦 中药延缓衰老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1 英 药理学 中药学34. 101 基础 临床中药学 钟赣生 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中药学35.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李萍 中医药在皮外科疾病中的作用基础 研究 1 英 病理学或生理学 药理学36.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孙红梅 中医药防治脑病的机制 1 英 病理生理学 神经解剖学37.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郝 钰 中医药免疫调节或中医药防治肿瘤 的机制的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或生物 化学 免疫学38. 1

15、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李澎涛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的机制研究 2 英 生物化学 病理学39.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顾立刚 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细胞分子机 制的研究 1 英 生物化学 免疫学40.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王 伟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应用基础研 究 2 英 生物化学或中药学 药理学41.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郭书文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1 英 生物化学或中医内 科学 药理学42.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牛 欣 1 方药的物质基础;2 中医诊法的现代研究 1 英 药理学或病理生理 学 生理学43.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刘建平

16、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疗效中的评 价 2 英 中医内科学或医学 统计学 临床流行病学44.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毕力夫 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 究中的应用 1 英 中医内科学或医学 统计学 临床流行病学45. 101 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麻春杰 中(蒙)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 究 1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或生物 化学 药理学46.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王新月 中医药治疗胃肠病的研究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47.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王耀献 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48.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叶永安 慢性肝病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 2

17、 英或日 内经 中医内科学49.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邹忆怀 中医脑病的中医药研究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0.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高 颖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1.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赵进喜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2.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王成祥 中医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3.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李建生 中医药治疗老年病证侯与疗效评价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4.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李素云 中医药防治 COPD 的研究 1 英 内经 中

18、医内科学55.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王宪波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临床和基础研 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6.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张声生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7.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樊永平 中医脑病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8.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董秋梅 中医药治疗风湿骨关节疾病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59.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姜良铎 中医内科临床理论与应用 1 英 伤寒、温病 中医内科学60.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王少杰 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61. 102 东直门 中医

19、内科学 范吉平 中医脑病研究 1 英或日 内经 中医内科学62. 102 东直门 中医内科学 杨惠民 中医药对老年高血脂的影响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63. 102 东直门 中医外科学 张书信 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的研究 1 英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64. 102 东直门 中医外科学 赵宝明 中医外治固脱法临床研究 1 英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65. 102 东直门 中医外科学 李海松 男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1 英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66. 102 东直门 中医外科学 杨博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 1 英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67. 102 东直门 中医外科学 董建勋 中医药防治

20、周围血管病临床与基础 研究 1 英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68. 102 东直门 中医儿科学 徐荣谦1.小儿哮喘2.多发性抽动症3.过敏性紫癜1 英 中医诊断学 中医儿科学69. 102 东直门 针灸推拿学 赵吉平 腧穴特异性的临床研究 2 英或日 中医内科学 针灸学70.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田金洲 老年神经疾病的防治 2 英 神经病学 西医内科学71.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杨明会 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病 1 英 神经病学 西医内科学72.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孙 霈 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并发症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3. 102 东直

21、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陈信义 中西医结合防治白血病恶性肿瘤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研究74.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李冬云 中西医结合防治血液病恶性肿瘤 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5.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李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 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6.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丁 霞 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 与临床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7.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朱陵群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8. 102 东直门 中

22、西医结合临床 鲁卫星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疾病的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9.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徐林 脊柱外科、脑性瘫痪、关节外科 1 英 人体解剖学 临床骨科学80.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薛晓鸥 中西医结合妇科内分泌、妇科肿瘤 1 英或日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学81.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蒋根娣 MR 对肝硬化再生关节与癌前结节的 鉴别诊断的研究 1 英或日 人体解剖学 放射诊断学82.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吴红金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 1 英 病理生理学 西医内科学83. 102 东直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张学智

23、 损伤性胃粘膜疾病的中西医结合 诊治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84.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刘金民 中医内科急症、脑病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85.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张允岭 脑梗死毒损脑络病机研究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86.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郭蓉娟 中医药防治脑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87.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陈志刚 中风病中医防治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88.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王玉来 中医神经信息学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89.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朱跃兰 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病的基础与临 床研究 1

24、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90.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焦扬 肺系疑难病诊疗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91.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高彦彬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 2 英或日 内经 中医内科学92.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杨晓晖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药防治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93.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孟凤仙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94.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刘铜华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 及作用机制研究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95. 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李军祥 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研究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96.

25、103 东方 中医内科学 侯丽萍 风湿病防治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97. 103 东方 中医外科学 李元文 慢性皮肤性病中医治疗 1 英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98. 103 东方 针灸推拿学 胡慧 针灸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 1 英 中医内科学 针灸学99. 103 东方 中西医结合临床 林谦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2 英或日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00. 103 东方 中西医结合临床 胡凯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01. 103 东方 中西医结合临床 金哲 中医药治疗宫颈疾病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学102. 103 东方

26、 中西医结合临床 王素梅 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临床研究 1 英或日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03. 103 东方 中西医结合临床 何明 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间质纤维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04. 103 东方 中西医结合临床 韦企平 视神经疾病及眼底病 1 英或日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105. 103 东方 中西医结合临床 魏玮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06. 103 东方 中西医结合临床 王晞星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107. 104 三附院 中医内科学 杨晋翔 中医药防

27、治脾胃病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108. 104 三附院 中医内科学 唐启盛 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 2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109. 104 三附院 中医外科学 裴晓华 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 1 英或日 中医诊断学 中医外科学110. 104 三附院 中医骨伤科学 王庆甫 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病研究 1 英或日 人体解剖学 中医骨伤科学111. 104 三附院 中医骨伤科学 陈卫衡 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病研究 1 英或日 人体解剖学 中医骨伤科学112. 104 三附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李仝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13. 105 中日 中医内科学 张洪春 中医药防

28、治肺系病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114. 105 中日 中医内科学 李友林 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研究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115. 105 中日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李平 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与基础 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16. 105 中日 中西医结合临床 林江涛 支气管哮喘病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17. 105 中日 中西医结合临床 姚树坤 中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18. 105 中日 中西医结合临床 黄金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19. 106 广安

29、门 中医内科学 冯兴华 中医风湿病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120. 106 广安门 中医内科学 花宝金 中医肿瘤 1 英 内经 中医内科学121. 106 广安门 中西医结合临床 张培彤 肺癌证的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2. 107 西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麻柔 血液病临床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3. 107 西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徐凤芹 心血管病临床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4. 107 西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陈可冀 心血管疾病研究 1 英 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5. 107 西苑医院 中药药理学 刘建勋

30、中药药效学物质基础研究 1 英 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126. 108 中药 临床中药学 郑虎占 中药药性理论与合理应用 1 英 药理学 中药学127. 108 中药 临床中药学 张冰 中药药性基本理论研究 1 英 药理学 中药学128. 108 中药 中药化学 乔延江 1 中药信息工程 2 中药质量控制 2 英 分析化学 中药制剂分析129. 108 中药 中药化学 石任兵 中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与药物创 新 2 英 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130. 108 中药 中药化学 张宏桂 抗病毒功效成分研究 1 英 分析化学或波谱解 析 中药制剂分析或中 药化学131. 108 中药 中药化学 刘斌 中药

31、(复方)有效成分(组分)研 究 1 英 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132. 108 中药 中药化学 马双成 药品安全标准制订检测技术体系研 究 1 英 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133. 108 中药 中药化学 杨世林 中药化学 1 英 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134. 108 中药 中药化学 郭洪祝 中药及天然药物品质分析评价 1 英 波谱解析 中药化学135. 108 中药 中药药理学 孙建宁 中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研究 1 英 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136. 108 中药 中药药理学 洪缨 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及机制研究 1 英 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137. 108 中药 中药制药学 王玉蓉 中药新剂型创

32、制研究 1 英 中药化学或分析化 学 中药药剂学138. 108 中药 中药制药学 倪健 中药新制剂与体内过程 2 英 中药化学或分析化 学 中药药剂学139. 108 中药 中药制药学 杜守颖 中药新技术与新剂型 1 英 中药化学或分析化 学 中药药剂学140. 108 中药 中药制药学 张玉杰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及其体内外评价 方法 1 英 中药化学或分析化 学 中药药剂学141. 108 中药 中药制药学 龚千锋 中药炮制 1 英 中药化学或分析化 学 中药药剂学142. 108 中药 中药生药学 张贵君 中药鉴定方法学 1 英或日 分析化学 中药鉴定学143. 108 中药 中药生药学

33、王文全 道地药材质量形成机理研究 1 英 药用植物学 中药资源学144. 108 中药 中药生药学 刘春生 药用植物和分子生药学 1 英 药用植物学 中药资源学145. 108 中药 中药生药学 肖培根 药用植物亲缘学 1 英 药用植物学 中药资源学146. 108 中药 中药生药学 闫永红 中药质量评价体系及标准研究 1 英或日 分析化学 中药鉴定学147.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图 娅 针灸经典理论的现代研究 1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148.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赵百孝 免疫作用机制性的研究 2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149.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李晓泓 针灸与治未病 1

34、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150.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李志刚 针刺手法及针刺干预中枢神经机理研究 1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151.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郭长青 针灸古典理论的现代研究和针刀理论与临床 1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152.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朱 江 针灸治疗妇产科疾病疗效评价机制研究 1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153.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张露芬 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1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154.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刘天君 气功机理及现代研究 1 英 中医气功学 针灸学155.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于天源 针灸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研究 1 英或日 神经解剖学 按摩推拿学156. 109 针灸 针灸推拿学 张莉 针灸临床与机理研究 1 英 神经解剖学 针灸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